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检测预习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â)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或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 ,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四、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课外阅 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 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检测预习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â)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或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 ,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四、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课外阅 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 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2、背诵课文

五、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相关内容

  •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
  • 1 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_八_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 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学习目标: 1.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重点) 2.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 理解文章的大意.(难点)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

  •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10 <论语>十二章 1.常识:<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 ...

  •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习题第二课时 (1)(精品)
  • <论语十则>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 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 ) 罔 ( ) 殆 ( ) 诲 ( ) 弘 ( ) 凋 ( ) 恕 ( ) 勿 ( ) 施 (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下列对 ...

  • 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第一,突出教材的综合性,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如陈冶可.黄钿钿.吴若琪--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如金日成.黄苏淇.刘启静(刘启静与金日成 ...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 . 基本情况 我本期担任初一两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我们这个招生区的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 ...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 ...

  •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训练(含答案)
  • 1.龟虽寿--曹操(三国) 神龟虽寿,犹有___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 故人 ___ 鸡 ___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