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2013年第5期

No.5201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188期SumNo.188§中国学研究§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李建华1,蔡尚伟2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中共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

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开始思考并布局“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美丽中国”是在对新世情、新国情和新党情的新变化和新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美丽中国”思想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美丽中国;科学内涵;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766(2013)05-0135-06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①这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一重要问题开始了思考和布局。

一、“美丽中国”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美丽中国”是对人类社会最新文明形态的正确反应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文明形态。第一阶段:以石器为代表的原始文明阶段(历时上百万年),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依附状态,物质生产活动主要依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第二阶段:以铁器为代表的农业文明阶段(历时约一万年),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种植业较为发达。第三阶段:以工业机器为代表的工业文明阶段(历时约300年),蒸汽机和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生活,在不到人类社会历史万分之一的时间里,人类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人类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耕地减少、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为特征的生态危机13益突出,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反思自身行为,努力探寻新的发展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转向第四个文明阶段——生态文明阶段,即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平衡状态。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出特征,努力实现中国人民对美丽生活环境以及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简介:李建华(1973一),男,四川荣县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蔡尚伟(1970一),男,四川中江人,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教授。

①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Lcom/18cpcnc/2012—11/17/c一113711665—9.htm。13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

(二)“美丽中国”是中国面临第三次战略选择作出的科学判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先后面临并且正确作出了三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战略选择。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选择。20世纪以来,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根本任务是开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扫清道路。中国选择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毅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第二次:改革开放之路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而国内十年内乱却使党和国家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国内外形势的双重逼迫,使得中国必须选择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三次战略选择的关键时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文明开始加速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①而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同时又必须面临生态文明转向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共十八大根据世界文明发展大势,与中国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相结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战略思想,这是对第三次战略选择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

(三)“美丽中国”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习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司马迁:《报任安书》),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致中和”(《中庸》),注重刚健有为、天人协调。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齐一”(《老子》),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美好生活抱有无限向往并为之不懈追求。所谓华夏,即为美丽而强大之义。孔颖达为《春秋左传正义》作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日华,大国日夏。”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立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可以说,“美好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契合,与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适应。

(四)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条件

经过建国63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3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由一个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崛起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东方大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作为“美丽中国”最显著特征的生态文明已经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中。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中共十八大更是将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中,并且用专章进行论述,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战略布局。二是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及其增长方式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中国共产党清醒地看到,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量却居世界前列。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走中国

①张孝德:《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有四大优势》,《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2月7日,第10版。

②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4日,http://news.xinhuaneL18epene/2012—11/15/c一123957816.htm。corn/

136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2013年第5期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制保障。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进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二、“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美丽中国”的两层含义:一是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①进一步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进行了全面阐释。“美丽中国”要求对现有文明进行整合与重塑,以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建设都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生态化转向。这在为中国人民创造出美好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将引领中国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笔者认为,“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生态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②人是自然的产物,当然应该受到自然规律支配。虽然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此,必须建立起自然的生态文明之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城镇田园化、田园景观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第二个层次:融人生态文明理念后的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精神文明的人文化成之美、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这既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一是经济生态化形成的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发展的物质文明是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具有保障和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能够创造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文明之美应当是一种科学发展之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区域差别进一步缩小,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文化生态化形成的精神文明的人文化成之美。精神文明主要解决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文共享的精神文明是美丽中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美学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将“美”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精神之美的核心是精神文明之美,是超越生理美、先验美的最高境界的“美”。精神文明之美应当是一种人文化成之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明显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三是

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

18cpenc/2012—11/15/e一123957816.htm。eom/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13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政治生态化形成的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民主法制的政治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制度与法制保障。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是“美”的前提和保障。以秩序为基础的政治文明之美应当是民主法制之美: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执政基本理念,风清气正、廉洁奉公成为常态化的政治氛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第三个层次: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之美(即美好生活)。社会建设主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是美丽中国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社会之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和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之美作了概括:“人民热爱生活”,“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把人民向往的和谐幸福之美具化为人民满意的工作、健全的社会保障、美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并且将人民向往的和谐幸福之美升华到执政党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的高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

三、“美丽中国"思想提出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基本问题的初步战略思考和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美丽中国”思想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旗帜和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紧密联系,但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不能完全以人为中心,而应当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基础。“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社会关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条件,其状态直接影响并多方面规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美”,马克思指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③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一个确证。这种“建造”,必须从人的现实生存需要出发,但是把握对象客体的尺度,不能是盲目的和主观随意的建造。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④随着人类逐步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将达到一个崭新的和谐境界。

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上述思想。中共十二大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样,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社会文明体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共同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历史地位,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思想以生态文明

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Et,http://news.xinhuanet.tom/18cpene/2012—11/15/c一123957816.htm。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38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1页。138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2013年第5期为鲜明特征,并用生态文明理念对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进行融入、整合与重塑,“生态”成为三个文明的重要评价标准,最终体现为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这一思想的逐步展开、丰富和完善,必将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美丽中国”思想将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共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并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迸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历史任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中,“中国”一词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强调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而“美丽中国”思想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直接作为建设客体的提法,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美丽”一词是中国语言文字中最具吸引力、想象力和号召力的词语之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美丽中国”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基本问题的中国表达、中国理念和中国梦想,将指引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时代转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特色、理论新特色、民族新特色和时代新特色,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

(三)“美丽中国”思想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保障。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从根本制度到基本制度再到具体制度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顺应了时代潮流。它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美丽中国”战略思想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将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其他文明建设之中,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关具体制度的调整和健全;把最终落脚点和归宿放在为人民创造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活上,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完善。

(四)“美丽中国”思想将增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内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共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共十13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八大不仅再次强调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这样,就将中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丰富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五)“美丽中国”思想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美丽中国”思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又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水平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平衡;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永续发展,是对中华文明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来看,全球总体上还处于工业文明阶段。一方面,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大自然中索取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巨大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无节制的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承载能力,破坏了自然自身的修复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次次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最大、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如果继续发达国家此前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将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如何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文明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困局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美丽中国”思想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站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高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奋力为中国人民创造出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这个思想充分体现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的中国责任、中国担当和中国作为,将引领中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TheScientificConnotationandStrategicSignificanceof

‘‘BeautifulChina’’Concept

LiJianhual,CaiShangwei2

(1.MarxismSchoo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

2.“BeautifulChina”ResearchInstitute,SiehuanUniversity,Chengdu,Siehuan610064)

Abstract:The“BeautifulChina”conceptwasfirstproposed

markedaon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CPC,whichhistoricnewstartofCPCtoreflectonthebasicquestionof‘‘whatkindofecologicalChinatobuildandhow”.alongtheroad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BeautifulChina”iSputforwardonthebasisofdeepanalysisandscientificiudgmentoftheworld'snewsituation,thestate'snewconditionandtheCPC,Snewdevelopment.Ithasveryrichscientificconnotation.Developing,enriching

“BeautifulChina”strategyhavevery

ofconstructingasocialistimportanttheoretical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modemcountryandtherealizationofnationalrevival.improvingtheforouroverallgoaland

Keywords:“BeautifulChina”,scientificconnotation,great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李朵)

140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李建华, 蔡尚伟, Li Jianhua, Cai Shangwei李建华,Li Jianhua(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蔡尚伟,Cai Shangwei(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5)

参考文献(9条)

1.胡锦涛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2.张孝德 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有四大优势 2012

3.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3

4.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995

6.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

7.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8.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9.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cdxxb-zxsh201305017.aspx

2013年第5期

No.5201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188期SumNo.188§中国学研究§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李建华1,蔡尚伟2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中共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

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开始思考并布局“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美丽中国”是在对新世情、新国情和新党情的新变化和新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美丽中国”思想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美丽中国;科学内涵;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766(2013)05-0135-06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①这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一重要问题开始了思考和布局。

一、“美丽中国”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美丽中国”是对人类社会最新文明形态的正确反应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文明形态。第一阶段:以石器为代表的原始文明阶段(历时上百万年),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依附状态,物质生产活动主要依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第二阶段:以铁器为代表的农业文明阶段(历时约一万年),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种植业较为发达。第三阶段:以工业机器为代表的工业文明阶段(历时约300年),蒸汽机和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生活,在不到人类社会历史万分之一的时间里,人类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人类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耕地减少、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为特征的生态危机13益突出,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反思自身行为,努力探寻新的发展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转向第四个文明阶段——生态文明阶段,即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平衡状态。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出特征,努力实现中国人民对美丽生活环境以及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简介:李建华(1973一),男,四川荣县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蔡尚伟(1970一),男,四川中江人,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教授。

①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Lcom/18cpcnc/2012—11/17/c一113711665—9.htm。13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

(二)“美丽中国”是中国面临第三次战略选择作出的科学判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先后面临并且正确作出了三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战略选择。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选择。20世纪以来,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根本任务是开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扫清道路。中国选择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毅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第二次:改革开放之路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而国内十年内乱却使党和国家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国内外形势的双重逼迫,使得中国必须选择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三次战略选择的关键时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文明开始加速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①而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同时又必须面临生态文明转向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共十八大根据世界文明发展大势,与中国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相结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战略思想,这是对第三次战略选择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

(三)“美丽中国”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习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司马迁:《报任安书》),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致中和”(《中庸》),注重刚健有为、天人协调。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齐一”(《老子》),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美好生活抱有无限向往并为之不懈追求。所谓华夏,即为美丽而强大之义。孔颖达为《春秋左传正义》作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日华,大国日夏。”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立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可以说,“美好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相契合,与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适应。

(四)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条件

经过建国63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3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由一个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崛起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东方大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作为“美丽中国”最显著特征的生态文明已经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中。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中共十八大更是将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中,并且用专章进行论述,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战略布局。二是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及其增长方式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中国共产党清醒地看到,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但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量却居世界前列。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走中国

①张孝德:《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有四大优势》,《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2月7日,第10版。

②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4日,http://news.xinhuaneL18epene/2012—11/15/c一123957816.htm。corn/

136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2013年第5期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制保障。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进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二、“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了“美丽中国”的两层含义:一是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①进一步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进行了全面阐释。“美丽中国”要求对现有文明进行整合与重塑,以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建设都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生态化转向。这在为中国人民创造出美好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将引领中国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笔者认为,“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生态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②人是自然的产物,当然应该受到自然规律支配。虽然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因此,必须建立起自然的生态文明之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城镇田园化、田园景观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第二个层次:融人生态文明理念后的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精神文明的人文化成之美、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这既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一是经济生态化形成的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发展的物质文明是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具有保障和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能够创造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文明之美应当是一种科学发展之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区域差别进一步缩小,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文化生态化形成的精神文明的人文化成之美。精神文明主要解决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文共享的精神文明是美丽中国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美学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将“美”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精神之美的核心是精神文明之美,是超越生理美、先验美的最高境界的“美”。精神文明之美应当是一种人文化成之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明显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三是

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

18cpenc/2012—11/15/e一123957816.htm。eom/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13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政治生态化形成的政治文明的民主法制之美。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民主法制的政治文明是美丽中国的制度与法制保障。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是“美”的前提和保障。以秩序为基础的政治文明之美应当是民主法制之美: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执政基本理念,风清气正、廉洁奉公成为常态化的政治氛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第三个层次: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之美(即美好生活)。社会建设主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是美丽中国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社会之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和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之美作了概括:“人民热爱生活”,“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把人民向往的和谐幸福之美具化为人民满意的工作、健全的社会保障、美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并且将人民向往的和谐幸福之美升华到执政党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的高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

三、“美丽中国"思想提出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基本问题的初步战略思考和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美丽中国”思想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旗帜和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紧密联系,但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不能完全以人为中心,而应当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基础。“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②社会关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条件,其状态直接影响并多方面规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美”,马克思指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③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一个确证。这种“建造”,必须从人的现实生存需要出发,但是把握对象客体的尺度,不能是盲目的和主观随意的建造。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④随着人类逐步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将达到一个崭新的和谐境界。

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上述思想。中共十二大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这样,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社会文明体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共同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历史地位,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思想以生态文明

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Et,http://news.xinhuanet.tom/18cpene/2012—11/15/c一123957816.htm。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38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1页。138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2013年第5期为鲜明特征,并用生态文明理念对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进行融入、整合与重塑,“生态”成为三个文明的重要评价标准,最终体现为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这一思想的逐步展开、丰富和完善,必将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美丽中国”思想将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共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并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迸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历史任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中,“中国”一词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强调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而“美丽中国”思想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直接作为建设客体的提法,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美丽”一词是中国语言文字中最具吸引力、想象力和号召力的词语之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美丽中国”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中国,怎样建设生态中国”这个基本问题的中国表达、中国理念和中国梦想,将指引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时代转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特色、理论新特色、民族新特色和时代新特色,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

(三)“美丽中国”思想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保障。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从根本制度到基本制度再到具体制度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顺应了时代潮流。它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美丽中国”战略思想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将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其他文明建设之中,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关具体制度的调整和健全;把最终落脚点和归宿放在为人民创造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活上,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完善。

(四)“美丽中国”思想将增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内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共十七大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共十13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八大不仅再次强调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这样,就将中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丰富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五)“美丽中国”思想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美丽中国”思想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又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水平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平衡;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永续发展,是对中华文明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来看,全球总体上还处于工业文明阶段。一方面,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大自然中索取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巨大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无节制的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承载能力,破坏了自然自身的修复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次次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最大、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如果继续发达国家此前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将对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如何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文明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困局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美丽中国”思想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站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高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奋力为中国人民创造出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这个思想充分体现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的中国责任、中国担当和中国作为,将引领中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TheScientificConnotationandStrategicSignificanceof

‘‘BeautifulChina’’Concept

LiJianhual,CaiShangwei2

(1.MarxismSchoo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

2.“BeautifulChina”ResearchInstitute,SiehuanUniversity,Chengdu,Siehuan610064)

Abstract:The“BeautifulChina”conceptwasfirstproposed

markedaon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CPC,whichhistoricnewstartofCPCtoreflectonthebasicquestionof‘‘whatkindofecologicalChinatobuildandhow”.alongtheroad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BeautifulChina”iSputforwardonthebasisofdeepanalysisandscientificiudgmentoftheworld'snewsituation,thestate'snewconditionandtheCPC,Snewdevelopment.Ithasveryrichscientificconnotation.Developing,enriching

“BeautifulChina”strategyhavevery

ofconstructingasocialistimportanttheoretical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modemcountryandtherealizationofnationalrevival.improvingtheforouroverallgoaland

Keywords:“BeautifulChina”,scientificconnotation,great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李朵)

140

“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李建华, 蔡尚伟, Li Jianhua, Cai Shangwei李建华,Li Jianhua(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蔡尚伟,Cai Shangwei(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5)

参考文献(9条)

1.胡锦涛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

2.张孝德 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有四大优势 2012

3.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3

4.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995

6.习近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

7.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8.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9.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cdxxb-zxsh201305017.aspx


相关内容

  • 论美丽中国视角下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一宏伟蓝图,是基于对当前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笔者以美丽中国为视角,分析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内涵及特征. [关键词]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九年级人教版新教材全一册知识点
  • 第一单元知识点 1. 责任的含义.产生和来源. 2.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 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人的后果. 4. 每个人首先都要对自己负责. 5. 每个人都应具有责任感. 6. 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7. 承担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8. 对责任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承担应负的责任. ...

  • 十八大宣讲稿)
  • 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共建和谐美丽中国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在这里来和大家一起进行本周的"周五大讲堂"学习活动.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宣传十八大精神的相关讲座和宣讲培训,自我感觉,印象最深的就是"美丽中国"这四个字.大家从新闻.报纸.网 ...

  • 浅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_张博涵
  • 党团建设青年与社会 浅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张博涵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引起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并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中国梦校园文化的热潮.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大 ...

  • 浅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引起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并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中国梦校园文化的热潮.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大学生的梦.广大学生应该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关键词]中国梦: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2014年2月 第2期总第240期理论学刊TheoryJournalFeb.2014No.2Ser.No.2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李桂花,张建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 ...

  • 毛概开卷考大纲
  • A 部分 A1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A2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探索的理论成果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关于生态文明
  • 关于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 ...

  •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本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1)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