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法综述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法综述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程度日益提高,疫苗接种工作正得到全面普及。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可能性和疫苗的安全管理等已亦来亦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防疫工作经验,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及防疫人员的作用进行探讨。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是指在免疫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1]。作为防疫人员正确认识AEFI,及时识别和采取急救措施是防治发生罕见严重疫苗反应键。 1 常见的不良反应

国内外常见不良反应分类有:⑴按特异性、非特异性分类⑵按临床表现分类⑶按反应性质分类⑷按发生原因分类。现将按发生原因分类介绍如下。

按发生原因分类: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后症。杨艳春[2]认为这种不良反应按发生原因分,能对反应发生的原因作出初步的结论,对疫苗反应的治疗和行政处理措施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1.1 疫苗反应 是指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由疫苗固有特性所致的事件,包括:轻微疫苗反应和罕见严重疫苗反应。

1.1.1 常见轻微疫苗反应: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痛、硬结,全身可出现发热、烦躁、不适,面色不好或轻微皮疹。疫苗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或仅给予对症处理。

1.1.2 罕见严重疫苗反应:为变态反应。因疫苗毒力回升或受种者免疫缺陷所致的疫苗感染和其他严重反应。常见的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可见于各种疫苗,应予以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1.2 实施差错 是由于疫苗准备、处理和接种的差错和事故引起的事件。

1.2.1 非无菌注射:局部消毒不彻底,疫苗本身受到细菌污染;可出现局部化脓性感染,严重者致全身感染、发生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

1.2.2 疫苗准备不当:用错误的稀释液溶解疫苗引起反应;未摇匀引起的局部硬结,用错疫苗稀释剂,含佐剂的疫苗如不充分摇匀,局部佐剂的含量过高难以吸收,可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坏死、液化形成无菌性脓肿。

1.2.3 接种部位或技术不当:冻结干燥卡介苗(BCG)疫苗误种至皮下、肌肉 可导致局部甚至全身感染,可用抗结核药局部注射。

1.2.4 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了冻结的疫苗引起的反应,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其保管、运输和接种条件也非常严格,而这些条件因不同疫苗而异。

1.2.5 禁忌症忽视:对有禁忌症的人接种疫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疫苗特别是活疫苗选择接种对象非常慎重,首先是被接种者当时的身体状态,有无感冒、发热等急性炎症。并询问接种者是否过敏体质,是否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

1.3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临床上难以与疫苗的异常反应鉴别,遇到较复杂的情况或没有客观依据时不能草率下结论。

1.4 注射反应:是因对疫苗注射本身的焦虑或害怕疼痛,而非疫苗所致的事件,与受种者精神和因素有关。常见的有晕厥、过度换气综合征,需与过敏性休克相鉴别。

2 防疫人员应对及防范措施

2.1 防疫人员首先要对疫苗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按时参加防疫培训,持证上岗。掌握每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每次接种前仔细核对接种卡,询问是否有过敏史同时询问家族史,对有过敏史者及时在接种卡上注明,同时接种室内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

2.2 疫苗的贮存和运输必须根据生物制品管理要求,严格遵守疫苗的运输、保管制度,熟知每种疫苗的贮存、保管温度,定时监测冰箱温度,并有温度记录登记;疫苗安瓿不可直接接触冰箱壁或冰排,防止因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的接种不良反应。

2.3 每次接种前一日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要求去做,对每种疫苗的注射要求熟练掌握,检查接种物品是否齐全,抢救设备是否完善以及抢救药品是否过期。

2.4 严格遵守接种操作常规,操作前认真洗手,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无菌操作,认真“三查七对”,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种部位准确、无误。接种前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min,接种后进行室内清洁、消毒。操作时认真掌握疫苗接种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保证疫苗接种效果。

2.5 防疫人员应对疫苗轻微反应有正确地认识,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密切观察接种儿童的意识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处理和上报。对罕见不良反应能迅速做出反应,如遇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6 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每次接种前认真、仔细地询问接种者当前身体情况,必要时进行体温测量。接种后留观15~30min。

现在,我国相关部门已开展了AEFI监测工作,AEFI的各种表现和应对措施愈来愈完善,但是防疫人员的工作不可忽视,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疫苗贮存、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相信会使AEFI发生率得到很好的控制。疫苗接种工作的成功率和防疫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对AEFI的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法综述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程度日益提高,疫苗接种工作正得到全面普及。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可能性和疫苗的安全管理等已亦来亦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防疫工作经验,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及防疫人员的作用进行探讨。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是指在免疫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1]。作为防疫人员正确认识AEFI,及时识别和采取急救措施是防治发生罕见严重疫苗反应键。 1 常见的不良反应

国内外常见不良反应分类有:⑴按特异性、非特异性分类⑵按临床表现分类⑶按反应性质分类⑷按发生原因分类。现将按发生原因分类介绍如下。

按发生原因分类: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后症。杨艳春[2]认为这种不良反应按发生原因分,能对反应发生的原因作出初步的结论,对疫苗反应的治疗和行政处理措施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1.1 疫苗反应 是指发生在免疫接种后由疫苗固有特性所致的事件,包括:轻微疫苗反应和罕见严重疫苗反应。

1.1.1 常见轻微疫苗反应: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痛、硬结,全身可出现发热、烦躁、不适,面色不好或轻微皮疹。疫苗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或仅给予对症处理。

1.1.2 罕见严重疫苗反应:为变态反应。因疫苗毒力回升或受种者免疫缺陷所致的疫苗感染和其他严重反应。常见的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可见于各种疫苗,应予以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1.2 实施差错 是由于疫苗准备、处理和接种的差错和事故引起的事件。

1.2.1 非无菌注射:局部消毒不彻底,疫苗本身受到细菌污染;可出现局部化脓性感染,严重者致全身感染、发生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

1.2.2 疫苗准备不当:用错误的稀释液溶解疫苗引起反应;未摇匀引起的局部硬结,用错疫苗稀释剂,含佐剂的疫苗如不充分摇匀,局部佐剂的含量过高难以吸收,可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坏死、液化形成无菌性脓肿。

1.2.3 接种部位或技术不当:冻结干燥卡介苗(BCG)疫苗误种至皮下、肌肉 可导致局部甚至全身感染,可用抗结核药局部注射。

1.2.4 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了冻结的疫苗引起的反应,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其保管、运输和接种条件也非常严格,而这些条件因不同疫苗而异。

1.2.5 禁忌症忽视:对有禁忌症的人接种疫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疫苗特别是活疫苗选择接种对象非常慎重,首先是被接种者当时的身体状态,有无感冒、发热等急性炎症。并询问接种者是否过敏体质,是否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

1.3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临床上难以与疫苗的异常反应鉴别,遇到较复杂的情况或没有客观依据时不能草率下结论。

1.4 注射反应:是因对疫苗注射本身的焦虑或害怕疼痛,而非疫苗所致的事件,与受种者精神和因素有关。常见的有晕厥、过度换气综合征,需与过敏性休克相鉴别。

2 防疫人员应对及防范措施

2.1 防疫人员首先要对疫苗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按时参加防疫培训,持证上岗。掌握每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每次接种前仔细核对接种卡,询问是否有过敏史同时询问家族史,对有过敏史者及时在接种卡上注明,同时接种室内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

2.2 疫苗的贮存和运输必须根据生物制品管理要求,严格遵守疫苗的运输、保管制度,熟知每种疫苗的贮存、保管温度,定时监测冰箱温度,并有温度记录登记;疫苗安瓿不可直接接触冰箱壁或冰排,防止因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的接种不良反应。

2.3 每次接种前一日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要求去做,对每种疫苗的注射要求熟练掌握,检查接种物品是否齐全,抢救设备是否完善以及抢救药品是否过期。

2.4 严格遵守接种操作常规,操作前认真洗手,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无菌操作,认真“三查七对”,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接种部位准确、无误。接种前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min,接种后进行室内清洁、消毒。操作时认真掌握疫苗接种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保证疫苗接种效果。

2.5 防疫人员应对疫苗轻微反应有正确地认识,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密切观察接种儿童的意识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处理和上报。对罕见不良反应能迅速做出反应,如遇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6 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每次接种前认真、仔细地询问接种者当前身体情况,必要时进行体温测量。接种后留观15~30min。

现在,我国相关部门已开展了AEFI监测工作,AEFI的各种表现和应对措施愈来愈完善,但是防疫人员的工作不可忽视,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疫苗贮存、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相信会使AEFI发生率得到很好的控制。疫苗接种工作的成功率和防疫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对AEFI的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相关内容

  • 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
  • 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综述) 1 前言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全球均有分布,但我国是HBV 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中国就有约1.2亿人 ...

  •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研究综述
  • 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6月第7卷第11期GuideofChinaMedicine,June起着关键作用.血TM升高被认为是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的标志.研究显示,4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患者中有30例合并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68.1%.肾功能正常组中,有4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无论是慢性 ...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 邓传怀 2012446070 摘要 为了详细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本文综述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预防,并介绍其疫苗的相关情况. Abstrac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detai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 ...

  •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 综述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邓立鹏 广西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北流537400 摘要:安全注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因素主要与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率.注射器材使用后处理及预防接种人民对安全注射的认识有关.应采取加强接种人员培训,普 ...

  •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的管理,预防.控制传染 ...

  • 山东预防接种上岗考试考点复习
  • 1.预防接种前"三查七对制度"是什么? 实行"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 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 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 五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2.冷藏箱(包)的使 ...

  • 2014年赣州市免疫规划理论知识竞赛试题1
  • 2014年赣州市免疫规划理论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40题.) 1.下列对应种人数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应种人数是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 ...

  • 预防接种宣传日带讲座
  • 2012年4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店子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宣传活动 店子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2012年4日25日 店子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全国儿 ...

  • 2011全国免疫规划检查方案12
  • 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方案 一.检查目的 了解各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疫苗管理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1. 政策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