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城镇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搜集资料,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问题等做出说明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城镇化给出建议及意见。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化中所涉及的经济结构,户籍等一系列问题并归纳相关原因;第三部分结合政策指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相关建议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解读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中国城镇化道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特色 人口城镇化 未来发展

一﹑有关城镇化的概念及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顾名思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国际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改善。当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之后,会从多方面影响政府治理。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的拉近了,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容易观察和监督。从长期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就中国的现代城镇化发展而言,其历史只有50多年。实际上,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国家工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工业化),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相当缓慢。中国的城镇化35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达

51%,中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已经跨出了一个巨大的步伐,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的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同时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城镇聚集,城市群的出现: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化: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将面临新调整。城镇化绝不是房地产化,相反高房价是今后城镇化发展新障碍;逆城镇化:发展了多年的以房地产建设为龙头的摊大饼式城镇化,快要走到尽头。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开始发酵,乃至有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逆城镇化悄然出现;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粗放扩张和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镇化模式而言,希望中国找到一条不同的城镇化道路,“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我国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原因

我国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列的问题。目前单纯按户籍人口计算,实际城镇化率仅35%左右;这一数据从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国的户籍和土地制度在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要想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 目前规划起点低,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致使小城

镇规模小布局散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争相提高本地行政区划级别(如乡改镇、县改市) ,没有把城市化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一个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小城镇的设置与建设出现了数量盲目扩张的问题,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加大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2. 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落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始于1958 年,

最初时期, 对于减轻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 保障城市工业的优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它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这种户口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导致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制度障碍。

3. 基础设施不配套,经济聚集效益低:一些地方存在“把耕地围起来、楼房建

起来、农民进城来就是城市化”的片面认识,没有按照构建“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改造、自然村庄合并) 的农村城镇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如有的城镇几公里长的大街甚至整个集镇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忽略了与第二、三产业的配置。

4. 机制不活,管理滞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强,小城镇的建设资金大都以当地

政府投资为主。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既造成投入不足,同时也产生了乡镇政府负债过多等问题。一些管理漏洞长期得不到治理。 三﹑城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新型城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后,《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有望对外公布。这是一份中国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做到:

1.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

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融入到城市中去。同时要确保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2. 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使城镇化顺利进行;我国传统的户籍、

就业制度不仅不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与国内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政策不相适应。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以解除农民进城的户口限制,推行社会就业的市场化和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使农民进城后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缩短就业安置的时间。

3. 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新型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

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要大力发展并结合实际。在我们的调研中采用了天津华明镇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来说明:天津华明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出: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列为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城市。“宅基地换房”是天津市农村城镇化的起始点与引爆点,为城镇化建设积累了资金与土地这两个必备的生产要素。“三改一化”即农业户口改非农户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村委会改居委会,实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是“去农民化”城乡统筹的深化阶段,从而取得了重大发展。

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需要我们认清形式,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总之一句话,我们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2.12.19 参考资料: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曲福田 著写 经济科学出社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与展望》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 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2013.12.13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

张雷 等著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城镇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搜集资料,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问题等做出说明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城镇化给出建议及意见。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化中所涉及的经济结构,户籍等一系列问题并归纳相关原因;第三部分结合政策指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相关建议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解读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中国城镇化道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特色 人口城镇化 未来发展

一﹑有关城镇化的概念及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顾名思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国际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改善。当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之后,会从多方面影响政府治理。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的拉近了,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容易观察和监督。从长期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就中国的现代城镇化发展而言,其历史只有50多年。实际上,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国家工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工业化),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相当缓慢。中国的城镇化35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达

51%,中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已经跨出了一个巨大的步伐,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的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同时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城镇聚集,城市群的出现: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化: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将面临新调整。城镇化绝不是房地产化,相反高房价是今后城镇化发展新障碍;逆城镇化:发展了多年的以房地产建设为龙头的摊大饼式城镇化,快要走到尽头。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开始发酵,乃至有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逆城镇化悄然出现;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粗放扩张和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镇化模式而言,希望中国找到一条不同的城镇化道路,“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我国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原因

我国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列的问题。目前单纯按户籍人口计算,实际城镇化率仅35%左右;这一数据从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国的户籍和土地制度在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要想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 目前规划起点低,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致使小城

镇规模小布局散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争相提高本地行政区划级别(如乡改镇、县改市) ,没有把城市化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一个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小城镇的设置与建设出现了数量盲目扩张的问题,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加大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2. 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落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始于1958 年,

最初时期, 对于减轻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 保障城市工业的优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它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这种户口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导致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制度障碍。

3. 基础设施不配套,经济聚集效益低:一些地方存在“把耕地围起来、楼房建

起来、农民进城来就是城市化”的片面认识,没有按照构建“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改造、自然村庄合并) 的农村城镇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如有的城镇几公里长的大街甚至整个集镇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忽略了与第二、三产业的配置。

4. 机制不活,管理滞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强,小城镇的建设资金大都以当地

政府投资为主。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既造成投入不足,同时也产生了乡镇政府负债过多等问题。一些管理漏洞长期得不到治理。 三﹑城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新型城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后,《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有望对外公布。这是一份中国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做到:

1.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

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融入到城市中去。同时要确保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2. 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使城镇化顺利进行;我国传统的户籍、

就业制度不仅不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与国内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政策不相适应。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以解除农民进城的户口限制,推行社会就业的市场化和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使农民进城后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缩短就业安置的时间。

3. 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新型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

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要大力发展并结合实际。在我们的调研中采用了天津华明镇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来说明:天津华明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出: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列为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城市。“宅基地换房”是天津市农村城镇化的起始点与引爆点,为城镇化建设积累了资金与土地这两个必备的生产要素。“三改一化”即农业户口改非农户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村委会改居委会,实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高级阶段,是“去农民化”城乡统筹的深化阶段,从而取得了重大发展。

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需要我们认清形式,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总之一句话,我们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2.12.19 参考资料: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曲福田 著写 经济科学出社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与展望》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 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2013.12.13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

张雷 等著


相关内容

  • 区域城镇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
  • 第22卷 第3期2006年8月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SY STE M SCIE NCES AND C OMPREHE NSI VE ST UDIES I N AG RIC U LT URE V ol 122, N o 13Aug 1, 2006 区域城镇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 李 晔, ...

  • 资源配置的"跷跷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 作者:余壮雄李莹莹 中国工业经济 2015年03期 JEL Classification:R12 R58 O18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4)11-0018-12 一.问题提出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讨论,在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这一点 ...

  •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搜集了从1998年到2007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倍差分法,得出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以及贸易.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在排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小样本偏误干扰的前提下,西部地区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较为显著地 ...

  •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 导论 我国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1水平显著提高,但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也带来了诸多战略性问题,如城区扩张的无序与无度.城市经济的内聚和粗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转移.区域资源利用的过度与低效.城市社会的分层和内卷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要解决这些 ...

  •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 经济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 顾益康1 经济非农化和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迈向现代化必然要经历的变革.在国民经济中农业份额大和人口中农民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非农经济发展和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经济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实发展中经济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表现为同步与非同 ...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
  • <人口与发展>(京)   2013年4期第37-45页 作者:童玉芬 武玉 [作者简介]童玉芬,武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70 童玉芬(1961-),女,陕西延川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玉(1988-),女,山东济宁人,首都经济贸 ...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按要素分解分析
  • 作者:王朝明马文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01期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10-0094-10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10.014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学界一直对农村贫困较为关注,而相对忽略了 ...

  • 城市地理学(2)
  • 包头市市域城镇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地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空间布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预测包头市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包头市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包头市 城镇体系 ...

  •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3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付淑薇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论述了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回顾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剖析了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现状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原因,介绍了城市化的几种模式,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