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

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语文 第1页(共12页)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反馈

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n 二、B

三、1.B E F 2.B A E

四、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

1.不能互换。“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

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ûn 6.za 7.qiú 8.cu?

二、1.d? tí 2.yào n?a 3.ha hy 三、1.浮 2.轮 3.躲开 4.飘撒

四、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高潮: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

语文 第2页(共12页)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

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语文 第1页(共12页)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反馈

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n 二、B

三、1.B E F 2.B A E

四、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

1.不能互换。“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

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ûn 6.za 7.qiú 8.cu?

二、1.d? tí 2.yào n?a 3.ha hy 三、1.浮 2.轮 3.躲开 4.飘撒

四、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高潮: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

语文 第2页(共12页)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_5
  •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大邑县南街小学五年级语文组 一.教材编排意图 本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孩子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它.本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面对错误 ...

  • 六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 1单元.2单元
  •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六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 山中访友 自学提示 2.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巩固运用 2. 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喜欢热爱大自然 3. (1)第二人称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 (2)拟人 鸟儿 露珠 默契和情谊 (3)联 ...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说明书
  • 正安县第三完全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材 课 时 数:108课时 授课教师:正安县第三完全小学--吴纪虎 授课班级:五(2)班 使用时间: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目标 ...

  • 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其中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编排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知识的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

  • 语文S版四年级教学建议
  • 语文S版四年级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教科书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各有课文32篇,分精读和略读两大类.其中精读课文每册各23篇,略读课文各9篇.每册教材将课文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1.导语.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 ...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细化与分解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解读刘海霞 一.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编排特点: 编写结构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 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 ...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训练(带答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训练(带答案) 一.看拼音, 写词语. ɡū d ú( ) w ēn nu ǎn( ) j ī d ǎo( ) c ōn ɡ mín ɡ( ) j ī chǔ( ) ni án jì ( )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并组词. 木: ( ) 辶: ( ) 攵: ( ) 纟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内容解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晓非 一.编排结构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骏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 ...

  •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