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弼为人,忠慎质直"阅读答案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①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②,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待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③,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④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他日,魏主复畋于北山,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魏主谓左右曰:“笔公必不我与,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遂还。行百余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曰:“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注:① 上谷:古地名。  ② 魏主: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  ③ 公车:官署名。  ④ 蠕蠕: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1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起,捽树头       捽:揪       B. 恐并坐诛   并坐:一同获罪

C. 不使人主盘于游畋   盘:盘桓     D. 乞赐矜缓   矜缓:怜悯宽限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尝以上谷苑囿太广        皆以美于徐公

B. 魏主畋于河西          得复见将军于此

C. 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记述古弼为人忠慎质直的一项是(   )

① 悉以弱者给之                ②“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③“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④“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⑤“笔公必不我与,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1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弼责骂刘树,是因为刘树与魏主下棋,使魏主没有时间过问朝政,刘树实在罪不可赦。

B. 古弼免冠徒跣请罪,表明他在忠于职守的同时,也能尽人臣之礼。魏主勉励他努力为国为民办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C. 古弼不以肥马“给猎骑”,不同意“发车五百乘以运麋鹿”,表现了他宁冒抗上不尊的风险,也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D. 魏太武帝下诏发车运麋鹿,又预料古弼必不遵旨,表明他对古弼行事的原则已十分了解,把古弼视为诤臣。

[参考答案]

13. C(盘:安乐,游乐。)

14. B(B都译为“在”;A前句“以”译为“因为”,后句“以” 译为“认为”;C前句“为”译为“替”,后句“为”译为“治理”;D前句“且”译为况且,后句“且”译为“尚且”。)

15. D(③⑤没有直接记述)  

16. A(古弼奏事不成,无奈之下只能迁怒于刘树,并说出“朝廷不治,实尔之罪”这样的话来对魏太武帝进行劝谏。)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①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②,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待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③,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④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他日,魏主复畋于北山,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魏主谓左右曰:“笔公必不我与,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遂还。行百余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曰:“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注:① 上谷:古地名。  ② 魏主: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  ③ 公车:官署名。  ④ 蠕蠕: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1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起,捽树头       捽:揪       B. 恐并坐诛   并坐:一同获罪

C. 不使人主盘于游畋   盘:盘桓     D. 乞赐矜缓   矜缓:怜悯宽限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尝以上谷苑囿太广        皆以美于徐公

B. 魏主畋于河西          得复见将军于此

C. 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记述古弼为人忠慎质直的一项是(   )

① 悉以弱者给之                ②“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③“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④“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⑤“笔公必不我与,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1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弼责骂刘树,是因为刘树与魏主下棋,使魏主没有时间过问朝政,刘树实在罪不可赦。

B. 古弼免冠徒跣请罪,表明他在忠于职守的同时,也能尽人臣之礼。魏主勉励他努力为国为民办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C. 古弼不以肥马“给猎骑”,不同意“发车五百乘以运麋鹿”,表现了他宁冒抗上不尊的风险,也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D. 魏太武帝下诏发车运麋鹿,又预料古弼必不遵旨,表明他对古弼行事的原则已十分了解,把古弼视为诤臣。

[参考答案]

13. C(盘:安乐,游乐。)

14. B(B都译为“在”;A前句“以”译为“因为”,后句“以” 译为“认为”;C前句“为”译为“替”,后句“为”译为“治理”;D前句“且”译为况且,后句“且”译为“尚且”。)

15. D(③⑤没有直接记述)  

16. A(古弼奏事不成,无奈之下只能迁怒于刘树,并说出“朝廷不治,实尔之罪”这样的话来对魏太武帝进行劝谏。)


相关内容

  • 史记?张丞相列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①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 ...

  • 缜①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②布衣,徒行于路.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 ...

  • 试题2(可采用)
  • 2007年某市高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社稷 即使 痛心疾首 B.讴歌 殴打 呕心沥血 C.惊涛 韬晦 滔滔不绝 D.桑梓 渣滓 莘莘学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

  • 高中教师招考语文试题
  •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共27分 和第 卷 共73分 考试时间为 高中教师招考语文试题 一. 15分 每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社稷 即使 痛心疾首 B 讴歌 殴打 呕心溥血 C 惊涛 韬晦 滔滔不绝 D 桑梓 渣滓 莘莘学子 2 下列词语中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顾名思 ...

  • [论语·颜渊]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

  • 闲说印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闲说印现 何为印规?即钤印盖章时定位的工具,也叫印矩,是官府和书法家们必备的东西.说印规,先要说说印. 印是由官印而逐步发展到平民的.从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印是权力的象征,旧 ...

  • 闲说印规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闲说印规 何为印规?即钤印盖章时定位的工具,也叫印矩,是官府和书法家们必备的东西.说印规,先要说说印. 印是由官印而逐步发展到平民的.从战国时苏秦佩六国相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印是权力的象征,旧 ...

  • 徐铉,字鼎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 ...

  •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阅读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刘,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