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阿依古丽·阿瓦克

学 号:[1**********]

系 部:数学系

专 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 级:指导教师:阿布拉江·阿布都瓦克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9 日

摘要

本论文主要用举例法来介绍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法,直接法,线面平行

法, 面面平行法,公垂线法,射影法,二面角法,补行法,极值法,体积法,公

式法,平面法向量法等一些方法。

关键词:异面直线 ; 距离

目 录

摘要 ............................................................................................................................ 1

引言 ............................................................................................................................ 1

1. 定义法 .................................................................................................................... 1

2. 直接法 .................................................................................................................... 2

3. 线面平行法 ............................................................................................................ 2

4. 面面平行法 ............................................................................................................ 4

5. 公垂线法 ................................................................................................................ 5

6. 摄影法 .................................................................................................................... 6

7. 二面角法 ................................................................................................................ 6

8. 补形法 .................................................................................................................... 8

9. 极值法 .................................................................................................................... 9

10. 体积法 ................................................................................................................ 10

11. 公式法 ................................................................................................................ 11

12. 平面法向量法 .................................................................................................... 12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 16

2

引言

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即它们既不相交, 又不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称为异面直线.

空间的两条直线一般不相交, 但在任何情况下,它们的彼此的点与点之间的

距离总有一个最短的, 称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最短距离(或距离),下面我们来

讨论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1. 定义法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线段的长度, 叫做两条异面直线

的距离. 按照这个定义作出或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解这个公垂线所在的

矩形或三角形, 求出这个公垂线的长度, 就可得到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1. 如图1所示, 正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棱长为a , 求:

(1)AB 与B'C 之间的距离

(2)AB 与B'D 之间的距离

解:(1)连接BC ' 交B ' C 于O , 则BO ⊥B ' C , 又因为

AB ⊥平面BB ' C ' C , 所以AB ⊥BO ,

∴BO 是异面直线 AB 与 B ' C 之间的公垂线段 求得BO =即 AB 与 2a . 2B ' C 之间的距离为

(2)∵AB ∥DC , AB ⊄

平面B ' DC , DC ⊂平面B ' DC , 图1

∴AB ∥平面B ' DC , 从而AB 与平面B ' DC 间的距离即为AB 与 B ' D 间

的距离.

∵BO ⊥B ' C , CD ⊥BO , B ' C DC =C

1

∴BO ⊥平面DB ' C , BO 的长为B 到平面

B ' DC 间的距离, 解得BO =

a . 2a ,

即AB 与B ' D 间的距离为

2. 直接法

分析图形的特征, 通过辅助线将空间线段转化为同一平面中的相关关系, 可

以直接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2.在棱长为a 的正方

体ABCD -A ' B ' C ' D ' 中, 求BD ' 和 B ' C 间的距离.

解:如图2, 由B ' C ⊥BC ' , B ' C ⊥C ' D ' , 知B ' C ⊥平面BC ' D '

且B ' C 面BC ' D ' =G ,作GH ⊥BD ' , 则GH 为所求距离 .

GH BG 由Rt ∆BGH ∼Rt ∆BC ' D ' 有, 图2 =C ' D ' BD '

a ⋅a BG ⋅C ' D ' ∴GH === BD ' 3. 线面平行法

如图3, 若平面α过直线b ,

且有直线a ∥α, A ∈a , 过A 到平面α的距离AB 就是异面

直线a ,b 的距离

例3. 三棱锥P -ABC 底面ABC 是 直角三角形,斜边AB =10 , 图3

2 作α的垂线,垂足为B , 则

侧面PAB 和PAC 都垂直于底面, 它们的二面角是30º, 侧面PBC 和底面成60º的

角, 求三棱锥相对棱AC 和PB 之间的距离。

解:如图4, 把Rt ∆ABC 补成矩形ACBD 。由A C ∥B D , 知AC ∥平面PBD , AC

和PB 之间的距离, 即AC 和平面PBD 之间的距离, 设为h .

由侧面PAB , PAC 都垂直

于底 面ABC , 知PA ⊥面ABC , ∠BAC =30 .

∵AC 是PC 在平面ABC 上的射 影, 且BC ⊥AC , 由三垂线定理得 BC ⊥PC , 即侧面PBC 和底面成60º 角, 所以∠PCA =60 , 图4

∵AB =10, ∴BC =5, AC =PA =ACtg 60 ==15.

故PD ==∴AD 是PD 在底面上的射影, 且BD ⊥AD , 由三垂线定理得BD ⊥PD

11∴V P -ABD =⋅15⋅⋅5⋅=32111V A -PBD =h ⋅S ∆PBD =h ⋅⋅= 332∵V P -ABD =V A -PBD

∴= 26

故h =111V A -PBD =h ⋅S ∆PBD =h ⋅⋅= 332∵V P -ABD =V A -PBD

3

=

故h =4. 面面平行法

如图5, 若两个平面α, β分

别过直线a b , 且α∥

β, A ∈a ,

过A 作β的垂线, 垂足为B ,

则平行平面α, β间的距离

AB 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 图5

例4. 求棱长为a 的正方体相邻两个面上不相交的对角线BC ' 和B ' D ' 间的距

离. 解:如图6, 平面

AB ' D ' ∥平面C ' BD , 且A ' C 与 平面AB ' D ' , 平面C ' BD 分别交

于G , H .

在平面ABB ' A ' 上的射影, ∵AB ' ⊥A ' B , 而A ' B 是A ' C 由三垂线定理有AB ' ⊥A ' C , 同理AD ' ⊥A ' C . 图6

∴A ' C ⊥面AB ' D ' , 同理可得A ' C ⊥面C ' BD . 所以GH 为异面直线BC ' 和

B ' D ' 间的距离.

11由C ' C ⋅S ∆BCD =CH ⋅S ∆C ' BD , ∆BCD 是直角三角形, ∆C ' BD 是长为的33

正三角形. 可解得CH =a , 同理可得A ' G = . 故GH =

4

5. 公垂线法

如果AB ⊥a 于A , AB ⊥b 于B , 那么AB 的长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

例5.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个锐角∠A =60 , AB >BC , 两对角线

AC , BD 的平方比是7:3, 现将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沿对角线BD 翻折成为直二

面角, 翻折后A ,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求异面直线AC 与BD 间的距离.

解:在图7中, 由

AB 2+BC 2-2AB ⋅BC cos120 7=, 有(2AB -BC )(AB -2BC ) =0 AB 2+BC 2-2AB ⋅BC cos 60 3

∴AB =2BC , 从而∠ADB =∠CBD =90 , 即CB ⊥BD

图7 图8 在图8中, 取AC 的中点F ,

∵EA =EC , ∴EF ⊥AC , 又由FB =FD 知FE ⊥BD , 故EF 是异面直线

AC , BD 的公垂线. 由于∆AFE 是直角三角形, AE 是斜边, 故只只须求EF . 在Rt ∆ABC 中, 由AB =2BC , AC =, 可得AB =4a , BC =2a , 把这个关

系用于图7中, 由余弦定理得AC =, 即AE =, 故异面直线AC , BD 间的

距离EF =.

5

6. 摄影法

如图9, 对于异面直线a , b , 作辅助平面——正投影α, 使a ⊥α, 设a , b 在α上

的射影分别为 A ' 和直线b ' , 公垂线AB 在 α上的射影为A ' B ' , 则A ' B ' ∥AB , 于是射影A ' B ' 之长即为a , b 间的距离

图9 图10 例6. 在长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AA ' =a , AB =b , AD =c , 求AA ' 与B ' D

的距离

解:在图10中, 由AA ' ⊥平面AC , BB ' ⊥平面AC , 可知AA ' , B ' D 在平面AC

内的射影分别是A 点和BD , 从而A 点到BD 的距离就是 AA ' 到B ' D 的距离.

在Rt ∆ABD 中, 作BD 上的高线AE , 由AE ⋅BD =AB ⋅AD , BD = 得AE =故AA ' 与B ' D 。

7. 二面角法

若异面直线a , b 所在平面成θ度的二面角α-ι-β, 且b ∥ι, b与ι间的距离

为c , 则以异面直线a , b 间的离d =c sin θ.

证 : 设a ⊂α, b ⊂β, 在b 上任取一点P , 作PM ⊥ι, PN ⊥α, M , N 为垂足,

6

⎛π⎫连结MN , 由三垂线定理知MN ⊥ι, 当θ∈ , π⎪时由图11知∠PMN =π-θ; 当⎝2⎭⎛π⎤θ∈ 0, ⎥时, 由图12知∠PMN =θ. ⎝

2⎦

图11

图12 又sin(π-θ) =sin θ, 所以b 到平面α的距离即为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d =PN =PM sin θ=c sin θ

例7. 在长方体AC ' 中, AB =a , AD =b , AA ' =c , 求AC 与BD ' 间的距离. 标 解:如图13, 易证面 ACC ' A ' 经过D ' B 的中点O , 过O 作EF ∥AC , 设EF AA ' =E , EF CC ' =F , 结BE , BF , 则 ∆ABC 为∆EBF 在面AC 内的射影, 若面ABC 与面EBF 的夹角为θ, 因为 图13

BE =BF =EF = 且EF 2=BE 2+BF 2-2BE ⋅BF cos ∠EBF ,

所以cos ∠EBF =2

7

∴S ∆EBF =

1. 又S ∆ABC =ab , 2

∴cos θ=

,

∴sin θ= , 过B 作BG

⊥AC 于G ,则BG =

,

AC 与BD ' 间的距离d =

8. 补形法

有些里立几题目, 若采用添补配置, 使原有图形成为正(长)方体, 三棱柱(锥)……等等我们所熟知的图形, 可以较为简捷地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8. 已知直线ι上有两定点A , B , 线段AC ⊥ι, BD ⊥ι, 如AC =BD =a , 且

AC 与BD 所成角为120 , 求AB 与CD 间的距离. (如图14)

解:如图15. 以AB 为棱作一个三棱柱,使AC , BD 各位底面的一边, 则

∠DBF =120

图14 图15 过A 作AH ⊥EC 于H , 又DE ⊥面ACE , ∴DE ⊥AH ,

∴AH ⊥面CEDF . 从而计算AB , CD 之间的距离, 转化为求AB 与平面

8

CEDF 之间的距离.

∵∠EAC =120 , AC =AE =a

∴∆ACE 为顶角等于120 的等腰三角形. 从而知 ∠ACE =30 , 在Rt ∆AHC 中AH =

1a a AC =. 故异面直线AB , CD 间的距离为 222

9. 极值法

由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是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中最小的”, 由此, 可将这类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中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9. 已知定边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 轴截面SAB 的底角A 的平分线为AC , 又BD 为底面的一条弦, ∠ABD =30 , 求异面直线AC 和BD 间的距离.

解:如图16, 取AC 上任一点P , 过P 作PQ ⊥AB , EQ ⊥BD ,连结PE 由平面

SAB ⊥底面,

知PQ ⊥底面,Q 在AB 上, 且QE 为PE 在平面ABD 上的 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有BD ⊥PE . 设PQ =x ,则AQ =

x

=, tg 30

QB =2R -AQ =2R ,

QE =QB sin 30 =

QB =R x

图16 2 在Rt ∆PQE 中,

PE === 9

当x =

R 时, PE min =

故异面直线AC 与BD 10. 体积法

如图17, 在四面体S -ABC 中,若 SB =a , AC =b , SB 与AC 间的距离为 h ,

1

且S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 则V S -ABC =abh sin θ.

6

证; 取AC 的中点O , 连 结BO 并延长至D , 使OD =BO , 为四棱锥,在面SBD 内作OE ∥BS , 连EA , EC , 则SB ∥面EAC , 所以 SB 与平面EAC 的距离就是异面直 则ABCD 为平行四边形, S -ABCD

线SB 与AC 间的距离h , SB 与SB 所

成的角θ=∠EOC , 1

由O , E 是BD , SD 的中点, 知OE =a . 2

1

设S 到平面ABCD 间的距离为d , 则E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d .

2

∴V S -ABC =2V E -ABC =2V B -EAC =

22

h ⋅S ∆EAC =h (S ∆EOA +S ∆EOC ) 33

(1)

211

=h ⋅(AO +OC ) OE sin θ=h ⋅AC ⋅SB sin θ=abh ⋅sin θ366

例10. 正四面体ABCD 棱长为a ,

求对棱BC 和AD 间的距离. (如图18)

解:取BC 中点E , 连AE 和DE , 则BC ⊥AE , BC ⊥DE .

∴BC ⊥面AED . 从而BC ⊥AD , 即BC 与AD 所成的角θ=90 , 过A 作AO ⊥面BCD , 点O 在 DE 上.

10

∵AE =

=

11, , EO

=DE =AE =

33∴AO =

, ∴由公式(1) 3

有V A -

BCD =

1

BC ⋅AD ⋅h sin 90 ,

6

121

⋅a =⋅a ⋅a ⋅h sin 90

即⋅3436

从而h =

a ,

故对棱BC 与AD 间的距 2

离为

a 图18 2

11. 公式法

如图19, 设m , n 是异面直线, A , B ∈m , A , n 确定平面α; B , n 确定平面

β, α β=n ,

过B 作BC ∥n , 在α内作AD ⊥n 与D , 在β内作DC ⊥n 与D , BC DC =C , 连AC , 在面ADC 内过D 作DE ⊥AC 与E , 设AD =a ,

CD =b , α-n -β的平面角为θ,

则DE 就是异面直线m , n 间的距离; 图19

DE =

证:由n ∥BC 知n ∥面ABC , 即n 与面ABC 间的距离就等于异面直线m , n 间的距离.

11

AD ⊥n ⎫n ⊥面ADC ⎫BC ⊥面ADC ⎫面ADC ⊥面ABC ⎫

⎬⇒⎬⇒⎬⇒⎬⇒DE ⊥面ABC

DC ⊥n ⎭n ∥BC ⎭BC ⊂面ABC ⎭DE ⊥AC ⎭

, 即DE 就是异面即直线

m , n 间的距离。

∴DE =h =

(1)

当θ=90 时h =

(2)

当a =b 时h =a cos

θ

2

例11:如图20, 底面半径为R 的圆柱,

(3)

两底面半径OM , O ' N ' 成60 角, 求异

面直线MN ' 与圆柱轴OO ' 的距离. 图20

解:图20中N ' N 相当于图19中的BC , ∠MON 相当于∠ADC , 从而OM =ON =R , ∠MON =60 , 由公式(3)得异面直线MN ' 于OO '

60 =R 间的距离h =R cos 22

12. 平面法向量法

用法向量法求异面直线a 与b 之间的距离的一般方法是:(1)作直线a , b 的方向向量a , b , 求a , b 的法向量n , 即为异面直线a , b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2)在直

线a , b 上各取一点A , B ,作向量AB ; (3)求向量AB 在n 上的射影d , 此即异面直线a 与b 之间的距离.

例12. 在长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AB =4, AD =3, AA ' =2, M , N 分别为DC , BB '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MN 与A ' B 的距离.

解:以A 为原点, 以AD , AB , AA ' 为坐标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21, 则

12

M (3,2,0),

N (0,4,1), 即 MN =(-3, 2,1) ,

A ' B =(0,4, -2) , 设MN , A ' B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

n =(x , y , z ) , 则有

⎧⎪n ⋅MN =0⎧-3x +2y +z =0

⇒⎨ ⎨

⎪⎩n ⋅A ' B =0⎩4y -2z =044

令y =1, 则z =2, x =, 即n =(,1, 2) , 图21

33

MA ' ⋅n =n =, MA ' =(-3, -2, 2) 在n 上的射影的长度为d =. 即异面直n 613

线MN 与A ' B

. 13

总结

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问题是一个经常碰到而又比较困难的问题. 学习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后, 用这些方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不仅开拓了题思路, 还能促进对异面直线的深刻理解, 建立运动和变化观点.

14

参考文献

[1] 熊光汉. 异面直线间距离求法种种[J].中学数学, 高等教育出版.1994.1-12 ,

(6页).

[2] 周国富. 异面直线的距离[J].中学数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4.1-12,(23页). [3] 周华生. 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 北京教育出

社.2000.1-12,(36页).

[4] 刘桃春. 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几种方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12,(18页).

[5] 胡炳生. 空间两条直线[j].数学教学通讯.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45页)

15

致谢

在喀什师范学院经过五年的学习, 使我在做人, 做事等各种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进和完善.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阿布拉江. 阿布都瓦克老师! 在写论文期间老师给予我舒心的知道和很大的帮助, 在我完成毕业论文期间无论工作有多忙, 老师以最快的速度仔细阅读我的论文, 对我的论文做出悉心的指导, 提出修改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让我终身受益. 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 我的论文才能够顺利的完成. 再次表示哀心的感谢,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以他们为榜样, 学习他们的认真, 刻苦工作的态度. 此致

敬礼:

阿依古丽. 阿瓦克 2011年5月 19日

16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阿依古丽·阿瓦克

学 号:[1**********]

系 部:数学系

专 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 级:指导教师:阿布拉江·阿布都瓦克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9 日

摘要

本论文主要用举例法来介绍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法,直接法,线面平行

法, 面面平行法,公垂线法,射影法,二面角法,补行法,极值法,体积法,公

式法,平面法向量法等一些方法。

关键词:异面直线 ; 距离

目 录

摘要 ............................................................................................................................ 1

引言 ............................................................................................................................ 1

1. 定义法 .................................................................................................................... 1

2. 直接法 .................................................................................................................... 2

3. 线面平行法 ............................................................................................................ 2

4. 面面平行法 ............................................................................................................ 4

5. 公垂线法 ................................................................................................................ 5

6. 摄影法 .................................................................................................................... 6

7. 二面角法 ................................................................................................................ 6

8. 补形法 .................................................................................................................... 8

9. 极值法 .................................................................................................................... 9

10. 体积法 ................................................................................................................ 10

11. 公式法 ................................................................................................................ 11

12. 平面法向量法 .................................................................................................... 12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谢 .......................................................................................................................... 16

2

引言

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即它们既不相交, 又不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称为异面直线.

空间的两条直线一般不相交, 但在任何情况下,它们的彼此的点与点之间的

距离总有一个最短的, 称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最短距离(或距离),下面我们来

讨论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1. 定义法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线段的长度, 叫做两条异面直线

的距离. 按照这个定义作出或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解这个公垂线所在的

矩形或三角形, 求出这个公垂线的长度, 就可得到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1. 如图1所示, 正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棱长为a , 求:

(1)AB 与B'C 之间的距离

(2)AB 与B'D 之间的距离

解:(1)连接BC ' 交B ' C 于O , 则BO ⊥B ' C , 又因为

AB ⊥平面BB ' C ' C , 所以AB ⊥BO ,

∴BO 是异面直线 AB 与 B ' C 之间的公垂线段 求得BO =即 AB 与 2a . 2B ' C 之间的距离为

(2)∵AB ∥DC , AB ⊄

平面B ' DC , DC ⊂平面B ' DC , 图1

∴AB ∥平面B ' DC , 从而AB 与平面B ' DC 间的距离即为AB 与 B ' D 间

的距离.

∵BO ⊥B ' C , CD ⊥BO , B ' C DC =C

1

∴BO ⊥平面DB ' C , BO 的长为B 到平面

B ' DC 间的距离, 解得BO =

a . 2a ,

即AB 与B ' D 间的距离为

2. 直接法

分析图形的特征, 通过辅助线将空间线段转化为同一平面中的相关关系, 可

以直接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2.在棱长为a 的正方

体ABCD -A ' B ' C ' D ' 中, 求BD ' 和 B ' C 间的距离.

解:如图2, 由B ' C ⊥BC ' , B ' C ⊥C ' D ' , 知B ' C ⊥平面BC ' D '

且B ' C 面BC ' D ' =G ,作GH ⊥BD ' , 则GH 为所求距离 .

GH BG 由Rt ∆BGH ∼Rt ∆BC ' D ' 有, 图2 =C ' D ' BD '

a ⋅a BG ⋅C ' D ' ∴GH === BD ' 3. 线面平行法

如图3, 若平面α过直线b ,

且有直线a ∥α, A ∈a , 过A 到平面α的距离AB 就是异面

直线a ,b 的距离

例3. 三棱锥P -ABC 底面ABC 是 直角三角形,斜边AB =10 , 图3

2 作α的垂线,垂足为B , 则

侧面PAB 和PAC 都垂直于底面, 它们的二面角是30º, 侧面PBC 和底面成60º的

角, 求三棱锥相对棱AC 和PB 之间的距离。

解:如图4, 把Rt ∆ABC 补成矩形ACBD 。由A C ∥B D , 知AC ∥平面PBD , AC

和PB 之间的距离, 即AC 和平面PBD 之间的距离, 设为h .

由侧面PAB , PAC 都垂直

于底 面ABC , 知PA ⊥面ABC , ∠BAC =30 .

∵AC 是PC 在平面ABC 上的射 影, 且BC ⊥AC , 由三垂线定理得 BC ⊥PC , 即侧面PBC 和底面成60º 角, 所以∠PCA =60 , 图4

∵AB =10, ∴BC =5, AC =PA =ACtg 60 ==15.

故PD ==∴AD 是PD 在底面上的射影, 且BD ⊥AD , 由三垂线定理得BD ⊥PD

11∴V P -ABD =⋅15⋅⋅5⋅=32111V A -PBD =h ⋅S ∆PBD =h ⋅⋅= 332∵V P -ABD =V A -PBD

∴= 26

故h =111V A -PBD =h ⋅S ∆PBD =h ⋅⋅= 332∵V P -ABD =V A -PBD

3

=

故h =4. 面面平行法

如图5, 若两个平面α, β分

别过直线a b , 且α∥

β, A ∈a ,

过A 作β的垂线, 垂足为B ,

则平行平面α, β间的距离

AB 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 图5

例4. 求棱长为a 的正方体相邻两个面上不相交的对角线BC ' 和B ' D ' 间的距

离. 解:如图6, 平面

AB ' D ' ∥平面C ' BD , 且A ' C 与 平面AB ' D ' , 平面C ' BD 分别交

于G , H .

在平面ABB ' A ' 上的射影, ∵AB ' ⊥A ' B , 而A ' B 是A ' C 由三垂线定理有AB ' ⊥A ' C , 同理AD ' ⊥A ' C . 图6

∴A ' C ⊥面AB ' D ' , 同理可得A ' C ⊥面C ' BD . 所以GH 为异面直线BC ' 和

B ' D ' 间的距离.

11由C ' C ⋅S ∆BCD =CH ⋅S ∆C ' BD , ∆BCD 是直角三角形, ∆C ' BD 是长为的33

正三角形. 可解得CH =a , 同理可得A ' G = . 故GH =

4

5. 公垂线法

如果AB ⊥a 于A , AB ⊥b 于B , 那么AB 的长就是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

例5.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个锐角∠A =60 , AB >BC , 两对角线

AC , BD 的平方比是7:3, 现将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沿对角线BD 翻折成为直二

面角, 翻折后A ,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求异面直线AC 与BD 间的距离.

解:在图7中, 由

AB 2+BC 2-2AB ⋅BC cos120 7=, 有(2AB -BC )(AB -2BC ) =0 AB 2+BC 2-2AB ⋅BC cos 60 3

∴AB =2BC , 从而∠ADB =∠CBD =90 , 即CB ⊥BD

图7 图8 在图8中, 取AC 的中点F ,

∵EA =EC , ∴EF ⊥AC , 又由FB =FD 知FE ⊥BD , 故EF 是异面直线

AC , BD 的公垂线. 由于∆AFE 是直角三角形, AE 是斜边, 故只只须求EF . 在Rt ∆ABC 中, 由AB =2BC , AC =, 可得AB =4a , BC =2a , 把这个关

系用于图7中, 由余弦定理得AC =, 即AE =, 故异面直线AC , BD 间的

距离EF =.

5

6. 摄影法

如图9, 对于异面直线a , b , 作辅助平面——正投影α, 使a ⊥α, 设a , b 在α上

的射影分别为 A ' 和直线b ' , 公垂线AB 在 α上的射影为A ' B ' , 则A ' B ' ∥AB , 于是射影A ' B ' 之长即为a , b 间的距离

图9 图10 例6. 在长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AA ' =a , AB =b , AD =c , 求AA ' 与B ' D

的距离

解:在图10中, 由AA ' ⊥平面AC , BB ' ⊥平面AC , 可知AA ' , B ' D 在平面AC

内的射影分别是A 点和BD , 从而A 点到BD 的距离就是 AA ' 到B ' D 的距离.

在Rt ∆ABD 中, 作BD 上的高线AE , 由AE ⋅BD =AB ⋅AD , BD = 得AE =故AA ' 与B ' D 。

7. 二面角法

若异面直线a , b 所在平面成θ度的二面角α-ι-β, 且b ∥ι, b与ι间的距离

为c , 则以异面直线a , b 间的离d =c sin θ.

证 : 设a ⊂α, b ⊂β, 在b 上任取一点P , 作PM ⊥ι, PN ⊥α, M , N 为垂足,

6

⎛π⎫连结MN , 由三垂线定理知MN ⊥ι, 当θ∈ , π⎪时由图11知∠PMN =π-θ; 当⎝2⎭⎛π⎤θ∈ 0, ⎥时, 由图12知∠PMN =θ. ⎝

2⎦

图11

图12 又sin(π-θ) =sin θ, 所以b 到平面α的距离即为异面直线a , b 间的距离d =PN =PM sin θ=c sin θ

例7. 在长方体AC ' 中, AB =a , AD =b , AA ' =c , 求AC 与BD ' 间的距离. 标 解:如图13, 易证面 ACC ' A ' 经过D ' B 的中点O , 过O 作EF ∥AC , 设EF AA ' =E , EF CC ' =F , 结BE , BF , 则 ∆ABC 为∆EBF 在面AC 内的射影, 若面ABC 与面EBF 的夹角为θ, 因为 图13

BE =BF =EF = 且EF 2=BE 2+BF 2-2BE ⋅BF cos ∠EBF ,

所以cos ∠EBF =2

7

∴S ∆EBF =

1. 又S ∆ABC =ab , 2

∴cos θ=

,

∴sin θ= , 过B 作BG

⊥AC 于G ,则BG =

,

AC 与BD ' 间的距离d =

8. 补形法

有些里立几题目, 若采用添补配置, 使原有图形成为正(长)方体, 三棱柱(锥)……等等我们所熟知的图形, 可以较为简捷地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8. 已知直线ι上有两定点A , B , 线段AC ⊥ι, BD ⊥ι, 如AC =BD =a , 且

AC 与BD 所成角为120 , 求AB 与CD 间的距离. (如图14)

解:如图15. 以AB 为棱作一个三棱柱,使AC , BD 各位底面的一边, 则

∠DBF =120

图14 图15 过A 作AH ⊥EC 于H , 又DE ⊥面ACE , ∴DE ⊥AH ,

∴AH ⊥面CEDF . 从而计算AB , CD 之间的距离, 转化为求AB 与平面

8

CEDF 之间的距离.

∵∠EAC =120 , AC =AE =a

∴∆ACE 为顶角等于120 的等腰三角形. 从而知 ∠ACE =30 , 在Rt ∆AHC 中AH =

1a a AC =. 故异面直线AB , CD 间的距离为 222

9. 极值法

由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是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中最小的”, 由此, 可将这类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中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9. 已知定边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 轴截面SAB 的底角A 的平分线为AC , 又BD 为底面的一条弦, ∠ABD =30 , 求异面直线AC 和BD 间的距离.

解:如图16, 取AC 上任一点P , 过P 作PQ ⊥AB , EQ ⊥BD ,连结PE 由平面

SAB ⊥底面,

知PQ ⊥底面,Q 在AB 上, 且QE 为PE 在平面ABD 上的 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有BD ⊥PE . 设PQ =x ,则AQ =

x

=, tg 30

QB =2R -AQ =2R ,

QE =QB sin 30 =

QB =R x

图16 2 在Rt ∆PQE 中,

PE === 9

当x =

R 时, PE min =

故异面直线AC 与BD 10. 体积法

如图17, 在四面体S -ABC 中,若 SB =a , AC =b , SB 与AC 间的距离为 h ,

1

且S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 则V S -ABC =abh sin θ.

6

证; 取AC 的中点O , 连 结BO 并延长至D , 使OD =BO , 为四棱锥,在面SBD 内作OE ∥BS , 连EA , EC , 则SB ∥面EAC , 所以 SB 与平面EAC 的距离就是异面直 则ABCD 为平行四边形, S -ABCD

线SB 与AC 间的距离h , SB 与SB 所

成的角θ=∠EOC , 1

由O , E 是BD , SD 的中点, 知OE =a . 2

1

设S 到平面ABCD 间的距离为d , 则E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d .

2

∴V S -ABC =2V E -ABC =2V B -EAC =

22

h ⋅S ∆EAC =h (S ∆EOA +S ∆EOC ) 33

(1)

211

=h ⋅(AO +OC ) OE sin θ=h ⋅AC ⋅SB sin θ=abh ⋅sin θ366

例10. 正四面体ABCD 棱长为a ,

求对棱BC 和AD 间的距离. (如图18)

解:取BC 中点E , 连AE 和DE , 则BC ⊥AE , BC ⊥DE .

∴BC ⊥面AED . 从而BC ⊥AD , 即BC 与AD 所成的角θ=90 , 过A 作AO ⊥面BCD , 点O 在 DE 上.

10

∵AE =

=

11, , EO

=DE =AE =

33∴AO =

, ∴由公式(1) 3

有V A -

BCD =

1

BC ⋅AD ⋅h sin 90 ,

6

121

⋅a =⋅a ⋅a ⋅h sin 90

即⋅3436

从而h =

a ,

故对棱BC 与AD 间的距 2

离为

a 图18 2

11. 公式法

如图19, 设m , n 是异面直线, A , B ∈m , A , n 确定平面α; B , n 确定平面

β, α β=n ,

过B 作BC ∥n , 在α内作AD ⊥n 与D , 在β内作DC ⊥n 与D , BC DC =C , 连AC , 在面ADC 内过D 作DE ⊥AC 与E , 设AD =a ,

CD =b , α-n -β的平面角为θ,

则DE 就是异面直线m , n 间的距离; 图19

DE =

证:由n ∥BC 知n ∥面ABC , 即n 与面ABC 间的距离就等于异面直线m , n 间的距离.

11

AD ⊥n ⎫n ⊥面ADC ⎫BC ⊥面ADC ⎫面ADC ⊥面ABC ⎫

⎬⇒⎬⇒⎬⇒⎬⇒DE ⊥面ABC

DC ⊥n ⎭n ∥BC ⎭BC ⊂面ABC ⎭DE ⊥AC ⎭

, 即DE 就是异面即直线

m , n 间的距离。

∴DE =h =

(1)

当θ=90 时h =

(2)

当a =b 时h =a cos

θ

2

例11:如图20, 底面半径为R 的圆柱,

(3)

两底面半径OM , O ' N ' 成60 角, 求异

面直线MN ' 与圆柱轴OO ' 的距离. 图20

解:图20中N ' N 相当于图19中的BC , ∠MON 相当于∠ADC , 从而OM =ON =R , ∠MON =60 , 由公式(3)得异面直线MN ' 于OO '

60 =R 间的距离h =R cos 22

12. 平面法向量法

用法向量法求异面直线a 与b 之间的距离的一般方法是:(1)作直线a , b 的方向向量a , b , 求a , b 的法向量n , 即为异面直线a , b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2)在直

线a , b 上各取一点A , B ,作向量AB ; (3)求向量AB 在n 上的射影d , 此即异面直线a 与b 之间的距离.

例12. 在长方体ABCD -A ' B ' C ' D ' 中, AB =4, AD =3, AA ' =2, M , N 分别为DC , BB '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MN 与A ' B 的距离.

解:以A 为原点, 以AD , AB , AA ' 为坐标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21, 则

12

M (3,2,0),

N (0,4,1), 即 MN =(-3, 2,1) ,

A ' B =(0,4, -2) , 设MN , A ' B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

n =(x , y , z ) , 则有

⎧⎪n ⋅MN =0⎧-3x +2y +z =0

⇒⎨ ⎨

⎪⎩n ⋅A ' B =0⎩4y -2z =044

令y =1, 则z =2, x =, 即n =(,1, 2) , 图21

33

MA ' ⋅n =n =, MA ' =(-3, -2, 2) 在n 上的射影的长度为d =. 即异面直n 613

线MN 与A ' B

. 13

总结

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问题是一个经常碰到而又比较困难的问题. 学习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后, 用这些方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不仅开拓了题思路, 还能促进对异面直线的深刻理解, 建立运动和变化观点.

14

参考文献

[1] 熊光汉. 异面直线间距离求法种种[J].中学数学, 高等教育出版.1994.1-12 ,

(6页).

[2] 周国富. 异面直线的距离[J].中学数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4.1-12,(23页). [3] 周华生. 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 北京教育出

社.2000.1-12,(36页).

[4] 刘桃春. 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几种方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12,(18页).

[5] 胡炳生. 空间两条直线[j].数学教学通讯.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45页)

15

致谢

在喀什师范学院经过五年的学习, 使我在做人, 做事等各种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进和完善.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阿布拉江. 阿布都瓦克老师! 在写论文期间老师给予我舒心的知道和很大的帮助, 在我完成毕业论文期间无论工作有多忙, 老师以最快的速度仔细阅读我的论文, 对我的论文做出悉心的指导, 提出修改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让我终身受益. 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 我的论文才能够顺利的完成. 再次表示哀心的感谢,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以他们为榜样, 学习他们的认真, 刻苦工作的态度. 此致

敬礼:

阿依古丽. 阿瓦克 2011年5月 19日

16


相关内容

  •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法探求
  •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法探求 湖南 黄爱民 空间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历届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如何很好地利用向量法求解这类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下举例谈谈向量法求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一. 定义法: 0例1.如图1,正方形ABCD与ABEF成60 ...

  • 6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角与距离
  • 6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15郑州市期末)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ABC=90°,点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则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解析]以BC为x轴,BA为y ...

  •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教案
  •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教案 北京师大二附中 古永喜 教学目标 1.运用类比推理,理解引入有关概念的必要性.重要性: 2.理解.掌握有关概念的定义,并会初步应用有关概念的定义来解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这两个概念的引入, 和使 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这两个概 ...

  • 点线面关系知识总结和练习题(有答案)
  •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知识梳理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 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a ⊄α(2)判定定理: b ⊂αa //α a //b (3)其他方法: α//β a //αa ⊂β a //α 2. 性质定理:a ⊂β a //b α⋂β=b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 判 ...

  • 立体几何解答题
  •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1 2 第3讲:高三第二轮复习:立体几何 一. 知识点归纳讲解 (一)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π 2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 ...

  • (精编)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测试题)
  •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 1. 若是平面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过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 (B)过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 (C)过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D)过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平行 2.设l.m为直线,α为平面,且l⊥α,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m⊥α,则 ...

  •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 数学复习专题 高二文科数学国庆作业 专题一:求柱体.锥体.台体.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1.将圆心角为1200,面积为3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2.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2,5,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 求该圆台的母线长. 3.(如图)在底半径为2,母线长为4 求圆 ...

  • 逻辑推理案例
  • 一.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逻辑方式之一 - 探究因果联系的归纳法 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提出探求因果联系时使用的五种推理方法,在逻辑学中称为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法和剩余法.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Sternberg )通过实验证实个体确实可以根据可能原因和可能结果 ...

  • 空间向量的应用
  • 空间向量的应用-求空间角.距离 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E是正方形 BCC1B1的中心,点F.G分别是棱C1D1.AA1的中点,设点E1.G1 分别是点E.G在平面DCC1D1内的正投影. (1)证明:直线FG1⊥平面FEE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