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1.5

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其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

壳(衣壳)所构成。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4、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如酵母、变形虫)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调节大光圈、凹面镜;②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一、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调暗(调小光圈)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正目反) 4 哪偏移哪。

5 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的是长度,宽度;而非面积,体积。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 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 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 物和真核生物.

③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缺铁性贫血)、 Mn、 Zn(智力、生殖系统发育)、 Cu、B(植物的生殖)、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匀浆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50~60℃)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原理:还原糖将斐林试剂混合后生成的Cu(OH)2还原成Cu2O,Cu2O是红色的,也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 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 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 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橘黄色或红色(苏丹Ⅳ)颗粒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连接在同一个碳

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类. 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主要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

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由2个氨基酸(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连接两个AA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 表示:-CO-NH- 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AA数为n:

若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1 若蛋白质含有m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m

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AA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 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

结构功能(肌蛋白、角质蛋白),催化功能(酶),运输功能(血红蛋白),信息传递功能(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功能(抗体)。 第三节 核酸

一、DNA与RNA的比较(表)

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对细胞进行

染色。甲基绿+DNA=绿色 吡罗红+RNA=红色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①制片 ②水解 ③冲洗 ④染色 ⑤观察

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四、核酸的组成——组成元素:C,H,O,N,P

(1)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

核糖核酸两种。

(2)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基团①、一分子五碳糖②、和一分子含氮碱基③组成 (3)DNA 和RNA各含4种碱基,于是各有4种核苷酸 (4) 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 六、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核苷酸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元素组成(C,H.O),特点:大多数糖H:O=2:1

3、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

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 乳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P31 图2-11)

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糖原,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P31) 4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

二、1.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2.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 缺铁性贫血。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号分子和细胞间、细胞与细胞间(精卵细

胞)、植物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渗透作用。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众多细胞器、细胞核和细胞壁。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原生质(原生质体)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团。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和细胞壁组成。

一、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

突起形成嵴,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健那绿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色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

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糖类、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

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

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病毒或病菌。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 体内寄生动物无线粒体,如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囊泡→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RNA分子等的进出)。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五、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和复原 a.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30%的蔗糖)>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快)

c.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d.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当质壁分离时间过长或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如50%的蔗糖)时,细胞会因死亡而不能复原 f.细胞在下列外界溶液中能自动复原:乙二醇、KNO3、甘油、尿素等溶液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细胞膜(生物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白细胞吞噬细菌、)作用(如果是液体,叫胞饮)和胞吐(分 泌蛋白)作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能够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

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核酶)。 三、酶合成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蛋白质),其次是细胞核(核酶)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

只是活性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高能化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

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a

(

b ( 色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

普里斯特利“小鼠与绿色植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植物半遮光”——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思吉尔曼用“水绵与好氧菌”——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鲁宾卡门“H218O、C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原子示踪法)。 卡尔文“14C标记CO2”——探明CO2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四、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

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

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5、矿质元素供应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增殖

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中的DNA一般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这一因素也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力)。 ②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③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

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长)和分裂期(短)。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受精卵、癌细胞、各种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

骨膜内成骨细胞、性腺内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等细胞有细胞周期

暂不分裂的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等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 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④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中心体(动物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⑤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a. 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⑥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无丝分裂:无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分裂

6.细胞的衰老

9.细胞癌变 ①概念:生物体内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

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②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 ....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发生显著变化。 ......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移动) ③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④原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分子..............

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累积效应)

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其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

壳(衣壳)所构成。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没有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4、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如酵母、变形虫)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调节大光圈、凹面镜;②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一、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调暗(调小光圈)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正目反) 4 哪偏移哪。

5 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的是长度,宽度;而非面积,体积。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 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 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 物和真核生物.

③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缺铁性贫血)、 Mn、 Zn(智力、生殖系统发育)、 Cu、B(植物的生殖)、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匀浆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50~60℃)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原理:还原糖将斐林试剂混合后生成的Cu(OH)2还原成Cu2O,Cu2O是红色的,也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 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 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 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橘黄色或红色(苏丹Ⅳ)颗粒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连接在同一个碳

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类. 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主要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

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由2个氨基酸(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连接两个AA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 表示:-CO-NH- 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AA数为n:

若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1 若蛋白质含有m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m

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AA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 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

结构功能(肌蛋白、角质蛋白),催化功能(酶),运输功能(血红蛋白),信息传递功能(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功能(抗体)。 第三节 核酸

一、DNA与RNA的比较(表)

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对细胞进行

染色。甲基绿+DNA=绿色 吡罗红+RNA=红色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①制片 ②水解 ③冲洗 ④染色 ⑤观察

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四、核酸的组成——组成元素:C,H,O,N,P

(1)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

核糖核酸两种。

(2)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基团①、一分子五碳糖②、和一分子含氮碱基③组成 (3)DNA 和RNA各含4种碱基,于是各有4种核苷酸 (4) 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 六、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核苷酸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元素组成(C,H.O),特点:大多数糖H:O=2:1

3、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蔗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

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 乳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P31 图2-11)

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糖原,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P31) 4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

二、1.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2.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 缺铁性贫血。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号分子和细胞间、细胞与细胞间(精卵细

胞)、植物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渗透作用。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众多细胞器、细胞核和细胞壁。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原生质(原生质体)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团。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和细胞壁组成。

一、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

突起形成嵴,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健那绿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色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

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糖类、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

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

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病毒或病菌。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 体内寄生动物无线粒体,如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囊泡→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RNA分子等的进出)。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五、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和复原 a.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30%的蔗糖)>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快)

c.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d.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当质壁分离时间过长或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如50%的蔗糖)时,细胞会因死亡而不能复原 f.细胞在下列外界溶液中能自动复原:乙二醇、KNO3、甘油、尿素等溶液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细胞膜(生物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白细胞吞噬细菌、)作用(如果是液体,叫胞饮)和胞吐(分 泌蛋白)作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能够分解酶的酶是蛋白酶)

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核酶)。 三、酶合成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蛋白质),其次是细胞核(核酶)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

只是活性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高能化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

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a

(

b ( 色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

普里斯特利“小鼠与绿色植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植物半遮光”——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思吉尔曼用“水绵与好氧菌”——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鲁宾卡门“H218O、C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原子示踪法)。 卡尔文“14C标记CO2”——探明CO2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

四、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

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

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5、矿质元素供应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增殖

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中的DNA一般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这一因素也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力)。 ②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③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

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长)和分裂期(短)。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受精卵、癌细胞、各种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

骨膜内成骨细胞、性腺内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等细胞有细胞周期

暂不分裂的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等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 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④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线粒体(提供能量);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中心体(动物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⑤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a. 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⑥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无丝分裂:无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分裂

6.细胞的衰老

9.细胞癌变 ①概念:生物体内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

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②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 ....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发生显著变化。 ......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移动) ③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④原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分子..............

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累积效应)


相关内容

  • 高一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 ...

  •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一地理 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

  •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1
  • 高一生物必修一1--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  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 ...

  • 2014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优)
  •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总星系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它行星系 太阳系其他 地月系月球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 ...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第一.二节 1. 信息的基本概念p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 ...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复习提纲
  •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6
  • 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 ...

  •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复习提纲
  • 第五章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诱变育种) 2. 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应用(杂交育种) 一.复习提纲 生物的变异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 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基因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