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中学不等式证明方法探究

摘 要

不等式,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还和很多内容结合,它既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数学竞赛培训的难点,近年也演变为竞赛命题的热点,因其证明不仅蕴涵了丰富的逻辑推理、非常讲究的恒等和不等变形技巧,而且证明过程千姿百态,极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本文通过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再探讨,得出了几点新方法,再有就是对于一些题目,很多人都是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解决,而笔者则是通过另外的一种方法来解,并且解题过程相对简单,在正文的例题当中,我用方法二给出了我的证明过程,以飨读者。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证明技巧;换元法;微分法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在证明不等式前,要依据题设和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通过等式或不等式的运算,将待证的不等式化为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从而使原不等式得到证明;反之亦可从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入手,经过一系列的运算而导出待证的不等式,前者是“执果索因”,后者是“由因导果”,为沟通联系的途径,证明时往往联合使用分析综合法,两面夹击,相辅相成,达到欲证的目的.

通过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各部分知识中的应用,深化数学知识间的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及创新意识.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就是用比较法证明的。其难点在第二步的“变形”上,变形的目的是有利于第三步判断,求差比较法变形的方向主要是分解因式、配方。 1)作差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有:

a >b ⇔a -b >0, a

2)作商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有:

a

b >0, a >b ⇔>1.

b 3)作差(商)比较法的步骤:

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与1的大小) 例1:求证:1+2x 4≥2x 3+x 2 证明:法一: (1+2x 4) -(2x 3+x 2)

=2x 3(x -1) -(x +1)(x -1) =(x -1)(2x 3-x -1) =(x -1)(2x 3-2x +x -1)

=(x -1) 2(2x 2+2x +1)

11

=(x -1) 2[2(x +) 2+]≥0

22

∴1+2x 4≥2x 3+x 2法二:1+2x 4-(2x 3+x 2)

=x 4-2x 3+x 2+x 4-2x 2+1

=(x 2-x ) 2+(x 2-1) 2≥0

∴1+2x 4≥2x 3+x 2

说明:法一的变形主要是因式分解,其难点在于分解2x 3-x -1的因式,判断2x 2+2x +1的符号除用配方法外,还可用判别式法(此法我们后面再述)。证法二的变形主要是配方法,难点在于拆项,此法笔者又将其归纳为裂项法。通过本例,可以了解求差比较法的全貌,以及关键的第二步变形。

例2:已知a >1, λ>0,求证:log a (a +λ) >log (a +λ) (a +2λ) 证明:

log (a +λ) (a +2λ) log a (a +λ)

≤[

=log (a +λ) (a +2λ) ∙log (a +λ) a

]=[

2

log (a +λ) (a +2λ) +log (a +λ) a 2

log (a +λ) (a 2+2a λ)

2

]2

log (a +λ) a (a +2λ)

2]2=1

]2

=[

log (a +λ) (a +λ) 2

2

又log a (a +λ) >0, ∴log (a +λ) (a +2λ)

说明:观察不等式的特点,a +λ充当了真数和底,联想到log a N =

1

,进而用了log N a

作商比较法,作商比较法的变形主要是利用某些运算性质和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等,我们再看:

例3:若a >b >c >0,求证: (1)a a b b >b a a b

(2)a 2a b 2b c 2c >a b +c b a +c c a +b

a a b b a

证明:(1) a >b >c >0,a b =() a -b

b b a

又a >b >0, ∴

a

>1, a -b >0 b

a a -b a a b b

∴() >1, 即b a >1, 又 a b b a >0

b a b

∴a a b b >a b b a

(2)由(1)的结果,有

a a b b >a b b a >0, b b c c >b c c b >0, c c a a >c a a c >0

两边分别相乘得

a a b b ∙b b c c ∙c c a a >a b b a ∙b c c b ∙c a a c ∴a b c

2a

2b

2c

>a

b +c

b

a +c

c

a +b

2、综合法

利用某些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求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思考路线是“由因导果”。 例4:(1)已知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b +c -a c +a -b a a +b ++b -c

c >3 (2)已知a , b , c 为不相等正数,且abc =1,

求证:a +b +c

1a +1b +1

c

证明:(1)证法一:左式=(b a c b a c

a +b ) +(b +c ) +(c +a

) -3

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b a a +b ≥2b a ∙a

b =2

c b +b c ≥2, c a a +c

≥2

且上面三个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

(b a +a b ) +(c b +b c ) +(a c +c

a ) -3>6-3=3证法二:左式=(

a +b +c a +b +c a +b a -2) +(b -2) +(+c

c

-2) =(a +b +c )(111a +b +c

) -6

a , b , c 为不全等正数

∴(a +b +c )(1a +1b +1c ) -6>3abc ⨯31

abc

-6

=9-6=3

得证。

(2)证法一: a , b , c 为不等正数,且

abc =1 ∴a +b +=

111bc +ca +ab

111111

+++

222=a +b +

c

证法二: a , b , c 为不正数,且

abc =1 得证;

111ab +ac ab +bc ac +bc ∴++=bc +ac +ab =++

222 a b c

>a 2bc +ab 2c +abc 2=a +b +c

得证。

说明:(1)题两种方法的差别主要在于对不等式左边施行不同的恒等变形,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基本不等式,灵活地运用均值不等式,这也是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主要技巧之一;

(2)题是条件不等式的证明,要找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已知与求证,不等式左边与右边的差异与联系,去异求存同,找到证题的切入口,本题合理运用条件

abc =1的不同变形。

3、分析法

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判断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判定所求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

111

例5:已知函数f (x ) =lg(-1), x ∈(0, ) ,若x 1, x 2∈(0, ) 且x 1≠x 2.

x 22

x +x 1

求证:[f (x 1) +f (x 2)]>f (12)

22

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 事实上, 0

∴(=

112

-1-1) >(-1) 2 x 1x 2x 1+x 2

1

, x 1≠x 2 2

112-1)(-1) -(-1) 2x 1x 2x 1+x 2

11144

---+

x 1x 2x 1x 2(x 1+x 2) 2x 1+x 2

(x 1-x 2) 2(1-x 1x 2) =>0

x 1x 2(x 1+x 2) 2即是(∴lg[(

112-1)(-1) >(-1) 2x 1x 2x 1+x 2112-1)(-1)]>lg(-1) 2x 1x 2x 1+x 2

x +x 21

故[f (x 1) +f (x 2)]>f (1) 22

得证。 4、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按照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将不等式中的变量作适当的代换,可使不等式的结构明朗,从而使不等式变得容易证明,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换元法的目的是把合命题化简、化熟,把复杂的、不熟悉的命题化为简单的、熟悉的命题。

换元法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有些问题直接证明较为困难,但若通过换元法的思想与方法来解就很方便,换元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中,一般有增量换元、三角换元、和差换元、向量换元、利用对称性换元、借助几何图形换元等几种方法。 1)增量换元

对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的不等式,常用增量换元,换元的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14

+≥. 例6:已知a >b >c , a -b b -c a -c

分析:考虑到a -c =(a -b ) +(b -c ) ,由此可以令x =a -b >0, y =b -c >0, 这时问题转

114

化为“若x , y >0, 证明+≥”。

x y x +y

证明:令x =a -b >0, y =b -c >0, a -c =x +y ,下面只要证明:

114+≥即可。 x y x +y

11y x y x

x , y >0, ∴(+)(x +y ) =2++≥2+2=4(=, 即x =y , 2b =a +c 取等号)

x y x y x y 114114

∴+≥, 即+≥成立。 x y x +y a -b b -c a -c

例7:若a ≥b ≥0, 2ab -b 2+a 2-b 2≥a . 分析:如何利用已知不等式a ≥b ≥0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因为a -b ≥0⇔a ≥b ⇔a -b =h (h ≥0) ⇔a =b +h (h ≥0) ,这样可把已知的不等式关系换成相等关系。

证明: a ≥b ≥0, 设a =b +h (h ≥0),

则2ab -b 2+a 2-b 2=2b (b +h ) -b 2+(b +h ) 2-b 2

=b 2+2nh +h 2+2bh ≥b +h =a

∴2ab -b 2+a 2-b 2≥a .

得证。

2)三角换元

三角换元就是根据已知的一些三角等式、三角代换来解决题目中的某些问题,如,问题中

2

2

已知

x 2+y 2=a 2(a ∈0, +∞)), 可设x =a c θo , y s =a s θi

;n 若已知

x 2y 2x 2y 2

则条件可x +y ≤1, 可设x =r c θo , y s =r s θi (r ≤1) ;若已知2+2=1或2-2=1,

a b a b

⎧x =a cos θ, ⎧x =a sec θ,

设⎨其中θ的范围取决于x , y 的取值范围,等等。 或⎨

y =a sin θ; y =tan θ, ⎩⎩例8:已知a , b , c , d 都是实数,且a 2+b 2=1, c 2+d 2=1, ac +bd ≤1.

分析:由a 2+b 2=1, c 2+d 2=1,可以联想到sin 2α+cos 2α=1的关系作三角代换。 证明: a 2+b 2=1, c 2+d 2=1, 所以可设a =sin α, b =cos α, c =sin β, d =cos β, ∴ac +bd =s i n αs i n β+c o αs c o βs =c o s α(-β) ,

又 cos(α-β) ≤1, ∴ac +bd ≤1,即原不等式成立。 3)和差换元

a +b a 2+b 2a 3+b 3a 6+b 6

∙∙≤. 例9:对任意实数a , b , 2222

分析:对于任意实数a 与b ,都有a =

s =

a +b a -b

, t =, 则有a =s +t , b =s -t 。 22

a +b a -b a +b a -b

+, b =-,令2222

证明:设a =s +t , b =s -t ,下面只需证

s (s 2+t 2)(s 3+3st 2) ≤s 6+15s 4t 2+15s 2t 4+t 6.

右边-左边=11s 4t 2+12s 2t 4+t 6≥0, ∴s (s 2+t 2)(s 3+3st 2) ≤s 6+15s 4t 2+15s 2t 4+t 6,

a +b a 2+b 2a 3+b 3a 6+b 6

即∙∙≤.

2222

得证。 4)向量换元

例10:已知a , b ∈R +, a +b =1, 2a +1+2b +1≤22.

分析:将不等式变形为1⨯2a +1+1⨯2b +1≤2⨯2a +1+2b +1,观察其结构我们可

联想到学习两个向量的内积是有这样一个性质:∙≤∙=a 1∙b 1+a 2∙b 2。

证明:设=(1, 1), =(a +1, 2b +1) ,

则有∙=2a +1+2b +1=2=2a +1+2b +1

a +b =1, =2, 由性质m ∙n ≤

得2a +1+2a +1≤22. 5)利用对称性换元

例11:设a , b , c ∈R +, 求证:abc ≥(b +c -a )(c +a -b )(a +b -c ).

分析: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把a , b , c 中的两个互换,不等式不变,则可令

x =b +c -a , y =c +a -b , z =a +b -c ,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x +y )(y +z )(z +x ) ≥8xyz . 证明:令x =b +c -a , y =c +a -b , z =a +b -c

111

(y +z ), b =(x +z ), c =(x +y ) 222

a , b , c ∈R +, ∴当xyz

当xyz >0时,有x , y , z ∈R +(否则x , y , z 中必有两个不为正值,不妨设x ≤0, y ≤0则c ≤0,这与c >0矛盾)

因此:x +y ≥2xy >0, y +z ≥2yz >0, z +x ≥2zx >0 则有:(x +y )(y +z )(z +x ) ≥8xyz 综上,恒有(x +y )(y +z )(z +x ) ≥8xyz ,

把x , y , z 的值代人上式得:abc ≥(b +c -a )(c +a -b )(a +b -c ). 得证。 6)借助几何图形换元

例12:已知a , b , c 是∆ABC 三边的长,求证:a 3b +b 3c +c 3a ≥a 2b 2+b 2c 2+c 2a 2. 分析:如图,作∆ABC 的内切圆,设D , E , F 为切点,令x =BD , y =CD , z =AE . (其中,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x , y , z ∈R +)

y 2z 2x 2

(+z ) +(+x ) +(+y ) ≥2x +2y +2z (1) z x y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2ab 。

证明:设D , E , F 为切点,令x =BD , y =CD , z =AE .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1)的形式,又

y 2z 2x 2

因为x , y , z ∈R ,则有,+z ≥2y , +x ≥2z , +y ≥2x . 所以(1)式成立,故原不

z x y

+

等式成立。得证。

7)代数换元

例13:已知a , b , c ∈R +,且a +b +c =1, 3a +1+b +1+3c +1≤32. 分析:引入参数,配凑成二次方程转化为二次不等式 证明:设a +1+3b +1+c +1=k . 则可令a +1=

k k k

+t 1, b +1=+t 2, c +1=+t 3, 其中t 1+t 2+t 3=0. 333

k k k

所以3a +1+3b +1+3c +1=(+t 1) 2+(+t 2) 2+(+t 3) 2

333

k 22k 2222222

+k (t 1+t 2+t 3) +t 1+t 2+t 3=+(t 1+t 2+t 3) 即6=

333k 2

所以6≥,解得

3

k ≤32,即3a +1+b +1+c +1≤32。得证。 8)分式换元

12

例14:设x >0, y >0, x +y =1, +≥3+22

x y

分析:因为x +y =1, x >0, y >0, 所以用分式换元,转化为均值不等式证明。 证明:设x =

a b , y =(a >0, b >0) ,则 a +b a +b

12a +b 2(a +b ) b 2a

+=+=3++≥3+22, x y a b a b

12

+≥3+22 x y

9)比值换元法

对于在已知条件中含有若干个等比式的问题,往往可先设一个辅助未知数表示这个比值,然后代入求证式即可。

例15:已知x -1=y +2=z -4, 求证:x 2+y 2+z 2≥10. 证明:设x -1=y +2=z -4=k , 于是x =k +1, y =k -2, z =k +4

把x , y , z 代入x 2+y 2+z 2得:3k 2+6k +13=3(k 2+2k +1) +10=3(k +1) 2+10≥10。 得证。 5、放缩法

为了证明不等式,有时需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题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放缩时主要方法有:

131

1)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a +) 2+>(a +) 2.

242

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

11111

,

k (k -1) k k (k +1) k k

2k +k -1

, 1k >

2k +k +1

.(k ∈N , k >1).

n (n +1) (n +1) 2

证明:a n =⨯2+2⨯3+ +n (n +1) >⨯1+2⨯2+ n ⨯n

n (n +1)

. 2

k +(k +1)

.(k ∈N ). 又 k ≠k +1, ∴k (k +1)

2

=1+2+ +n =

∴a n =⨯2+2⨯3+ +n (n +1)

22n (n +1) (n +1) 2∴

22

1+22+3n +(n +1)

++ +222

说明:在使用放缩法时,需要注意的是放缩要适度,不能放得过大或太小。 6、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从否定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反证法必须考虑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个可能都是不完全的,如,要证不等式

A >B , 先假设A ≤B ,根据题设及其他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 >B 成立。

1f (1) , f (2) , f (3) 不全小于. 例17:已知f (x ) =x 2+ax +b , 2

1111证明:假设f (1) , f (2) , f (3) 全小于,即f (1)

由于f (1) =1+a +b , f (2) =4+2a +b , f (3) =9+3a +b ,

∴f (1) -2f (2) +f (3) =2

∴f (1) -2f (2) +f (3) =2.

另一方面:由假设得

f (1) -2f (2) +f (3) ≤f (1) +f (3) +2f (2)

显然,2

说明:对于存在、不都是、至少(多)、不全小(大)、某个(反面:任意的)等问题,通常从正面难寻突破口,可变换角度,巧用反证法往往会见奇效。

7、判别式法 a 2x 2+b 2x +c 2如果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可转化为形如:y =的函数值域(x ∈R ) ,或转化2a 1x +b 1x +c 1

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等问题,则可用判别式法达到证题目的。

12例18:若x , y , z ∈R , 且x +y +z =a , 用x 2+y 2+z 2=a 2(a >0) 求证x , y , z 都是不大于a 23

的非负数。 1证明:由z =a -x -y , 代入x 2+y 2+z 2=a 2,可得 2

12x 2-2(a -y ) x +y 2+(a -y ) 2-a 2=02

1 x ∈R ,∴∆≥0, 即4(a -y ) 2-8[y 2+(a -y ) 2-a 2]≥02

化简得3y 2-2ay ≤0,

a >0,∴0≤y ≤2a 3

22同理可得:0≤x ≤a ,0≤z ≤a 。得证。33

8、构造法

有些不等式可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或构造复数利用复数向量有关性质,或构造几何图形利用集合知识,还可以构造数列利用数列相关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例19:求证:a +b

1+a +b ≤a

1+a +b

1+b .

x .(x ≥0) 的形式,因此可考虑函数1+x 分析:由不等号两边形式可归纳为f (x ) =

f (x ) =x 在x ≥0时的单调性。 1+x

证明:构造函数f (x ) =x x x 1-x 2x ,设0≤x 1

a +b

1+a +b ≤a +b

1+a +b =a

1+a +b +b

1+a +b ≤a

1+a ++b

1++b . 得证。

2)构造复数利用复数向量有关性质

例20:求证:a 2+b 2+c 2+d 2≥(a -c ) 2+(b -d ) 2.(a 与c ,b 与d 不同时相等) 证明:设z 1=a +bi ,z 2=c +di ,那么z 1-z 2=(a -c ) +(b -d ) i z 2=c 2+d 2 由于z 1-z 2≤z 1+z 2z 1=a 2+b 2则z 1-z 2=(a -c ) 2+(b +d ) 2

∴有(a -c ) 2+(b -d ) 2≤a 2+b 2+c 2+d 2. 得证。

9、用微分法证明不等式

微分在中学时又称为求导,用微分法其实就是用求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21:设函数f (x ) =a 1sin x +a 2sin 2x + +a n sin nx , 其中a 1, a 2, , a n 都为实数,n 为正整数。已知对于一切实数x ,有f (x ) ≤sin x ,试证:a 1+2a 2+ +na n ≤1.

分析: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不属于一类型的函数,如果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无疑能帮助解决此题,可以看出:a 1+2a 2+ +na n =f /(0).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求证:f /(0) ≤1.

证明:因f /(x ) =a 1cos x +2a 2cos 2x + +na n cos nx .

则f /(0) =a 1+2a 2+ +na n . 利用导数的定义得:

f /(0) =lim x →0f (x ) -f (0) =x -0lim x →0f (x ) f (x ) =lim x x x →0

sin x =1, x 由于f (x ) ≤sin x , 所以f /(0) ≤lim x →0

即a 1+2a 2+ +na n ≤1. 得证。

中学不等式证明方法探究

摘 要

不等式,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还和很多内容结合,它既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数学竞赛培训的难点,近年也演变为竞赛命题的热点,因其证明不仅蕴涵了丰富的逻辑推理、非常讲究的恒等和不等变形技巧,而且证明过程千姿百态,极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本文通过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再探讨,得出了几点新方法,再有就是对于一些题目,很多人都是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解决,而笔者则是通过另外的一种方法来解,并且解题过程相对简单,在正文的例题当中,我用方法二给出了我的证明过程,以飨读者。

关键词:不等式;证明方法;证明技巧;换元法;微分法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在证明不等式前,要依据题设和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通过等式或不等式的运算,将待证的不等式化为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从而使原不等式得到证明;反之亦可从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入手,经过一系列的运算而导出待证的不等式,前者是“执果索因”,后者是“由因导果”,为沟通联系的途径,证明时往往联合使用分析综合法,两面夹击,相辅相成,达到欲证的目的.

通过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各部分知识中的应用,深化数学知识间的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及创新意识.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就是用比较法证明的。其难点在第二步的“变形”上,变形的目的是有利于第三步判断,求差比较法变形的方向主要是分解因式、配方。 1)作差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有:

a >b ⇔a -b >0, a

2)作商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有:

a

b >0, a >b ⇔>1.

b 3)作差(商)比较法的步骤:

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与1的大小) 例1:求证:1+2x 4≥2x 3+x 2 证明:法一: (1+2x 4) -(2x 3+x 2)

=2x 3(x -1) -(x +1)(x -1) =(x -1)(2x 3-x -1) =(x -1)(2x 3-2x +x -1)

=(x -1) 2(2x 2+2x +1)

11

=(x -1) 2[2(x +) 2+]≥0

22

∴1+2x 4≥2x 3+x 2法二:1+2x 4-(2x 3+x 2)

=x 4-2x 3+x 2+x 4-2x 2+1

=(x 2-x ) 2+(x 2-1) 2≥0

∴1+2x 4≥2x 3+x 2

说明:法一的变形主要是因式分解,其难点在于分解2x 3-x -1的因式,判断2x 2+2x +1的符号除用配方法外,还可用判别式法(此法我们后面再述)。证法二的变形主要是配方法,难点在于拆项,此法笔者又将其归纳为裂项法。通过本例,可以了解求差比较法的全貌,以及关键的第二步变形。

例2:已知a >1, λ>0,求证:log a (a +λ) >log (a +λ) (a +2λ) 证明:

log (a +λ) (a +2λ) log a (a +λ)

≤[

=log (a +λ) (a +2λ) ∙log (a +λ) a

]=[

2

log (a +λ) (a +2λ) +log (a +λ) a 2

log (a +λ) (a 2+2a λ)

2

]2

log (a +λ) a (a +2λ)

2]2=1

]2

=[

log (a +λ) (a +λ) 2

2

又log a (a +λ) >0, ∴log (a +λ) (a +2λ)

说明:观察不等式的特点,a +λ充当了真数和底,联想到log a N =

1

,进而用了log N a

作商比较法,作商比较法的变形主要是利用某些运算性质和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等,我们再看:

例3:若a >b >c >0,求证: (1)a a b b >b a a b

(2)a 2a b 2b c 2c >a b +c b a +c c a +b

a a b b a

证明:(1) a >b >c >0,a b =() a -b

b b a

又a >b >0, ∴

a

>1, a -b >0 b

a a -b a a b b

∴() >1, 即b a >1, 又 a b b a >0

b a b

∴a a b b >a b b a

(2)由(1)的结果,有

a a b b >a b b a >0, b b c c >b c c b >0, c c a a >c a a c >0

两边分别相乘得

a a b b ∙b b c c ∙c c a a >a b b a ∙b c c b ∙c a a c ∴a b c

2a

2b

2c

>a

b +c

b

a +c

c

a +b

2、综合法

利用某些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求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思考路线是“由因导果”。 例4:(1)已知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b +c -a c +a -b a a +b ++b -c

c >3 (2)已知a , b , c 为不相等正数,且abc =1,

求证:a +b +c

1a +1b +1

c

证明:(1)证法一:左式=(b a c b a c

a +b ) +(b +c ) +(c +a

) -3

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b a a +b ≥2b a ∙a

b =2

c b +b c ≥2, c a a +c

≥2

且上面三个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

(b a +a b ) +(c b +b c ) +(a c +c

a ) -3>6-3=3证法二:左式=(

a +b +c a +b +c a +b a -2) +(b -2) +(+c

c

-2) =(a +b +c )(111a +b +c

) -6

a , b , c 为不全等正数

∴(a +b +c )(1a +1b +1c ) -6>3abc ⨯31

abc

-6

=9-6=3

得证。

(2)证法一: a , b , c 为不等正数,且

abc =1 ∴a +b +=

111bc +ca +ab

111111

+++

222=a +b +

c

证法二: a , b , c 为不正数,且

abc =1 得证;

111ab +ac ab +bc ac +bc ∴++=bc +ac +ab =++

222 a b c

>a 2bc +ab 2c +abc 2=a +b +c

得证。

说明:(1)题两种方法的差别主要在于对不等式左边施行不同的恒等变形,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基本不等式,灵活地运用均值不等式,这也是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主要技巧之一;

(2)题是条件不等式的证明,要找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已知与求证,不等式左边与右边的差异与联系,去异求存同,找到证题的切入口,本题合理运用条件

abc =1的不同变形。

3、分析法

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判断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判定所求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

111

例5:已知函数f (x ) =lg(-1), x ∈(0, ) ,若x 1, x 2∈(0, ) 且x 1≠x 2.

x 22

x +x 1

求证:[f (x 1) +f (x 2)]>f (12)

22

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 事实上, 0

∴(=

112

-1-1) >(-1) 2 x 1x 2x 1+x 2

1

, x 1≠x 2 2

112-1)(-1) -(-1) 2x 1x 2x 1+x 2

11144

---+

x 1x 2x 1x 2(x 1+x 2) 2x 1+x 2

(x 1-x 2) 2(1-x 1x 2) =>0

x 1x 2(x 1+x 2) 2即是(∴lg[(

112-1)(-1) >(-1) 2x 1x 2x 1+x 2112-1)(-1)]>lg(-1) 2x 1x 2x 1+x 2

x +x 21

故[f (x 1) +f (x 2)]>f (1) 22

得证。 4、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按照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将不等式中的变量作适当的代换,可使不等式的结构明朗,从而使不等式变得容易证明,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换元法的目的是把合命题化简、化熟,把复杂的、不熟悉的命题化为简单的、熟悉的命题。

换元法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有些问题直接证明较为困难,但若通过换元法的思想与方法来解就很方便,换元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中,一般有增量换元、三角换元、和差换元、向量换元、利用对称性换元、借助几何图形换元等几种方法。 1)增量换元

对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的不等式,常用增量换元,换元的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14

+≥. 例6:已知a >b >c , a -b b -c a -c

分析:考虑到a -c =(a -b ) +(b -c ) ,由此可以令x =a -b >0, y =b -c >0, 这时问题转

114

化为“若x , y >0, 证明+≥”。

x y x +y

证明:令x =a -b >0, y =b -c >0, a -c =x +y ,下面只要证明:

114+≥即可。 x y x +y

11y x y x

x , y >0, ∴(+)(x +y ) =2++≥2+2=4(=, 即x =y , 2b =a +c 取等号)

x y x y x y 114114

∴+≥, 即+≥成立。 x y x +y a -b b -c a -c

例7:若a ≥b ≥0, 2ab -b 2+a 2-b 2≥a . 分析:如何利用已知不等式a ≥b ≥0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因为a -b ≥0⇔a ≥b ⇔a -b =h (h ≥0) ⇔a =b +h (h ≥0) ,这样可把已知的不等式关系换成相等关系。

证明: a ≥b ≥0, 设a =b +h (h ≥0),

则2ab -b 2+a 2-b 2=2b (b +h ) -b 2+(b +h ) 2-b 2

=b 2+2nh +h 2+2bh ≥b +h =a

∴2ab -b 2+a 2-b 2≥a .

得证。

2)三角换元

三角换元就是根据已知的一些三角等式、三角代换来解决题目中的某些问题,如,问题中

2

2

已知

x 2+y 2=a 2(a ∈0, +∞)), 可设x =a c θo , y s =a s θi

;n 若已知

x 2y 2x 2y 2

则条件可x +y ≤1, 可设x =r c θo , y s =r s θi (r ≤1) ;若已知2+2=1或2-2=1,

a b a b

⎧x =a cos θ, ⎧x =a sec θ,

设⎨其中θ的范围取决于x , y 的取值范围,等等。 或⎨

y =a sin θ; y =tan θ, ⎩⎩例8:已知a , b , c , d 都是实数,且a 2+b 2=1, c 2+d 2=1, ac +bd ≤1.

分析:由a 2+b 2=1, c 2+d 2=1,可以联想到sin 2α+cos 2α=1的关系作三角代换。 证明: a 2+b 2=1, c 2+d 2=1, 所以可设a =sin α, b =cos α, c =sin β, d =cos β, ∴ac +bd =s i n αs i n β+c o αs c o βs =c o s α(-β) ,

又 cos(α-β) ≤1, ∴ac +bd ≤1,即原不等式成立。 3)和差换元

a +b a 2+b 2a 3+b 3a 6+b 6

∙∙≤. 例9:对任意实数a , b , 2222

分析:对于任意实数a 与b ,都有a =

s =

a +b a -b

, t =, 则有a =s +t , b =s -t 。 22

a +b a -b a +b a -b

+, b =-,令2222

证明:设a =s +t , b =s -t ,下面只需证

s (s 2+t 2)(s 3+3st 2) ≤s 6+15s 4t 2+15s 2t 4+t 6.

右边-左边=11s 4t 2+12s 2t 4+t 6≥0, ∴s (s 2+t 2)(s 3+3st 2) ≤s 6+15s 4t 2+15s 2t 4+t 6,

a +b a 2+b 2a 3+b 3a 6+b 6

即∙∙≤.

2222

得证。 4)向量换元

例10:已知a , b ∈R +, a +b =1, 2a +1+2b +1≤22.

分析:将不等式变形为1⨯2a +1+1⨯2b +1≤2⨯2a +1+2b +1,观察其结构我们可

联想到学习两个向量的内积是有这样一个性质:∙≤∙=a 1∙b 1+a 2∙b 2。

证明:设=(1, 1), =(a +1, 2b +1) ,

则有∙=2a +1+2b +1=2=2a +1+2b +1

a +b =1, =2, 由性质m ∙n ≤

得2a +1+2a +1≤22. 5)利用对称性换元

例11:设a , b , c ∈R +, 求证:abc ≥(b +c -a )(c +a -b )(a +b -c ).

分析: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把a , b , c 中的两个互换,不等式不变,则可令

x =b +c -a , y =c +a -b , z =a +b -c ,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x +y )(y +z )(z +x ) ≥8xyz . 证明:令x =b +c -a , y =c +a -b , z =a +b -c

111

(y +z ), b =(x +z ), c =(x +y ) 222

a , b , c ∈R +, ∴当xyz

当xyz >0时,有x , y , z ∈R +(否则x , y , z 中必有两个不为正值,不妨设x ≤0, y ≤0则c ≤0,这与c >0矛盾)

因此:x +y ≥2xy >0, y +z ≥2yz >0, z +x ≥2zx >0 则有:(x +y )(y +z )(z +x ) ≥8xyz 综上,恒有(x +y )(y +z )(z +x ) ≥8xyz ,

把x , y , z 的值代人上式得:abc ≥(b +c -a )(c +a -b )(a +b -c ). 得证。 6)借助几何图形换元

例12:已知a , b , c 是∆ABC 三边的长,求证:a 3b +b 3c +c 3a ≥a 2b 2+b 2c 2+c 2a 2. 分析:如图,作∆ABC 的内切圆,设D , E , F 为切点,令x =BD , y =CD , z =AE . (其中,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x , y , z ∈R +)

y 2z 2x 2

(+z ) +(+x ) +(+y ) ≥2x +2y +2z (1) z x y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2ab 。

证明:设D , E , F 为切点,令x =BD , y =CD , z =AE .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1)的形式,又

y 2z 2x 2

因为x , y , z ∈R ,则有,+z ≥2y , +x ≥2z , +y ≥2x . 所以(1)式成立,故原不

z x y

+

等式成立。得证。

7)代数换元

例13:已知a , b , c ∈R +,且a +b +c =1, 3a +1+b +1+3c +1≤32. 分析:引入参数,配凑成二次方程转化为二次不等式 证明:设a +1+3b +1+c +1=k . 则可令a +1=

k k k

+t 1, b +1=+t 2, c +1=+t 3, 其中t 1+t 2+t 3=0. 333

k k k

所以3a +1+3b +1+3c +1=(+t 1) 2+(+t 2) 2+(+t 3) 2

333

k 22k 2222222

+k (t 1+t 2+t 3) +t 1+t 2+t 3=+(t 1+t 2+t 3) 即6=

333k 2

所以6≥,解得

3

k ≤32,即3a +1+b +1+c +1≤32。得证。 8)分式换元

12

例14:设x >0, y >0, x +y =1, +≥3+22

x y

分析:因为x +y =1, x >0, y >0, 所以用分式换元,转化为均值不等式证明。 证明:设x =

a b , y =(a >0, b >0) ,则 a +b a +b

12a +b 2(a +b ) b 2a

+=+=3++≥3+22, x y a b a b

12

+≥3+22 x y

9)比值换元法

对于在已知条件中含有若干个等比式的问题,往往可先设一个辅助未知数表示这个比值,然后代入求证式即可。

例15:已知x -1=y +2=z -4, 求证:x 2+y 2+z 2≥10. 证明:设x -1=y +2=z -4=k , 于是x =k +1, y =k -2, z =k +4

把x , y , z 代入x 2+y 2+z 2得:3k 2+6k +13=3(k 2+2k +1) +10=3(k +1) 2+10≥10。 得证。 5、放缩法

为了证明不等式,有时需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题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放缩时主要方法有:

131

1)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a +) 2+>(a +) 2.

242

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

11111

,

k (k -1) k k (k +1) k k

2k +k -1

, 1k >

2k +k +1

.(k ∈N , k >1).

n (n +1) (n +1) 2

证明:a n =⨯2+2⨯3+ +n (n +1) >⨯1+2⨯2+ n ⨯n

n (n +1)

. 2

k +(k +1)

.(k ∈N ). 又 k ≠k +1, ∴k (k +1)

2

=1+2+ +n =

∴a n =⨯2+2⨯3+ +n (n +1)

22n (n +1) (n +1) 2∴

22

1+22+3n +(n +1)

++ +222

说明:在使用放缩法时,需要注意的是放缩要适度,不能放得过大或太小。 6、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从否定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反证法必须考虑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个可能都是不完全的,如,要证不等式

A >B , 先假设A ≤B ,根据题设及其他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 >B 成立。

1f (1) , f (2) , f (3) 不全小于. 例17:已知f (x ) =x 2+ax +b , 2

1111证明:假设f (1) , f (2) , f (3) 全小于,即f (1)

由于f (1) =1+a +b , f (2) =4+2a +b , f (3) =9+3a +b ,

∴f (1) -2f (2) +f (3) =2

∴f (1) -2f (2) +f (3) =2.

另一方面:由假设得

f (1) -2f (2) +f (3) ≤f (1) +f (3) +2f (2)

显然,2

说明:对于存在、不都是、至少(多)、不全小(大)、某个(反面:任意的)等问题,通常从正面难寻突破口,可变换角度,巧用反证法往往会见奇效。

7、判别式法 a 2x 2+b 2x +c 2如果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可转化为形如:y =的函数值域(x ∈R ) ,或转化2a 1x +b 1x +c 1

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等问题,则可用判别式法达到证题目的。

12例18:若x , y , z ∈R , 且x +y +z =a , 用x 2+y 2+z 2=a 2(a >0) 求证x , y , z 都是不大于a 23

的非负数。 1证明:由z =a -x -y , 代入x 2+y 2+z 2=a 2,可得 2

12x 2-2(a -y ) x +y 2+(a -y ) 2-a 2=02

1 x ∈R ,∴∆≥0, 即4(a -y ) 2-8[y 2+(a -y ) 2-a 2]≥02

化简得3y 2-2ay ≤0,

a >0,∴0≤y ≤2a 3

22同理可得:0≤x ≤a ,0≤z ≤a 。得证。33

8、构造法

有些不等式可构造函数利用函数性质,或构造复数利用复数向量有关性质,或构造几何图形利用集合知识,还可以构造数列利用数列相关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例19:求证:a +b

1+a +b ≤a

1+a +b

1+b .

x .(x ≥0) 的形式,因此可考虑函数1+x 分析:由不等号两边形式可归纳为f (x ) =

f (x ) =x 在x ≥0时的单调性。 1+x

证明:构造函数f (x ) =x x x 1-x 2x ,设0≤x 1

a +b

1+a +b ≤a +b

1+a +b =a

1+a +b +b

1+a +b ≤a

1+a ++b

1++b . 得证。

2)构造复数利用复数向量有关性质

例20:求证:a 2+b 2+c 2+d 2≥(a -c ) 2+(b -d ) 2.(a 与c ,b 与d 不同时相等) 证明:设z 1=a +bi ,z 2=c +di ,那么z 1-z 2=(a -c ) +(b -d ) i z 2=c 2+d 2 由于z 1-z 2≤z 1+z 2z 1=a 2+b 2则z 1-z 2=(a -c ) 2+(b +d ) 2

∴有(a -c ) 2+(b -d ) 2≤a 2+b 2+c 2+d 2. 得证。

9、用微分法证明不等式

微分在中学时又称为求导,用微分法其实就是用求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21:设函数f (x ) =a 1sin x +a 2sin 2x + +a n sin nx , 其中a 1, a 2, , a n 都为实数,n 为正整数。已知对于一切实数x ,有f (x ) ≤sin x ,试证:a 1+2a 2+ +na n ≤1.

分析: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不属于一类型的函数,如果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无疑能帮助解决此题,可以看出:a 1+2a 2+ +na n =f /(0).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求证:f /(0) ≤1.

证明:因f /(x ) =a 1cos x +2a 2cos 2x + +na n cos nx .

则f /(0) =a 1+2a 2+ +na n . 利用导数的定义得:

f /(0) =lim x →0f (x ) -f (0) =x -0lim x →0f (x ) f (x ) =lim x x x →0

sin x =1, x 由于f (x ) ≤sin x , 所以f /(0) ≤lim x →0

即a 1+2a 2+ +na n ≤1. 得证。


相关内容

  • 平均值及有关的不等式
  • 襄樊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院 系:专 业:班 级: 平均值及有关的不等式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0711班 材 料 清 单 一.毕业论文 二.毕业设计任务书 三.毕业设计开题申请表 四.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正文 平均值及有关的不等式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 ...

  • 数学毕业论文题目
  • 数学毕业论文题目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数字危机 3.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4.高斯分布的启示 5.a2+b2≧2ab 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8.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11.论研究性学习 12.浅谈发展数学 ...

  • 高二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2010-10-3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阅读全文]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2010-10-3 ...

  • 考研数学:高数中不等式证明的六种方法(Ⅰ)
  • 考研数学:高数中不等式证明的六种方法(Ⅰ) 来源:文都教育 不等式证明是考研数学高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研数学的常考知识点,但也是学生很难掌握牢固的内容.只要方法和技巧掌握得恰当,同学们攻克不等式的证明不在话下.下面文都考研数学教研老师介绍六种常见的证明方法,希望帮助广大考生掌握不等式证明.首先,介 ...

  • 均值不等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12
  • 驴驴驴.驴.护.矽.'弘护.'弘疥矛协疥移.矿吨争疥力.哥叼卜驴.矽.'办谚.矿.矿q务硒.彩.矿电争面.驴.矿吲争司.驴q尹它冉彩.驴.矿q伊.矿 2008年第5期(总第97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GUANGXlJIAOYUXUEYUANXUEBAO NO.5.2008 (SerialNO.97) ...

  • 贝努利不等式的应用
  • 第26卷第2期河南科学V01.26No.22008年2月HENANSCIENCEFeb.2008文章编号:1004-3918(2008)02-0138-05 贝努利不等式的应用 ' 邢家省-,付传玲1,郭秀兰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数学.信息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

  • 用微积分证明不等式的技巧和方法
  • 塑型型兰笙!!塑■圈 用微积分证明不等式的技巧和方法 罗世尧 (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四川乐lh 摘 要: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其证明蕴涵了丰富的 614000) 由条件可知,f(t)'g(t)在[x,Y],(0<x<y)上满足柯西中值定理条件,所以j£∈x,y)使 fix)一 ...

  •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举例
  •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举例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

  •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 不等式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研究许多数学分支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和竞赛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等式的证明变化大,技巧性强,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是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将着重介绍以下几种不等式的初等证明方法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