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特点

  摘 要:本文讨论东北官话在数量、形式、结构、功能、语音等多维度特征。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结构上有一大部分属于“中心语+拟声词后缀”形式。功能上可以做主语、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在音响上具有“前低后响”“前亮后暗”的模式。   关键词:东北官话;拟声词;特点   1 东北官话中的拟声词   东北官话拟声词数量丰富,《东北方言词典》和《东北方言拾零》中列举如:“嗒、啪、嗷嗷、叭叭、吧嗒、�溜、咕咚咚、叽叽咕咕、滴答滴答、――嗷嗷的、嘁吃咔嚓”等56个典型拟声词。此外,东北官话中还另外存在一种形式的拟声词,并且构成了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绝大部分,这类词的结构特点是“中心词+拟声语素”形式,如“吧啦咔叽、――吧出溜、――巴楞登、――古隆冬、光吧哧溜、光赤蔫、虎啦吧嗒、黄赤蔫儿、――拉巴等、――啦吧唧”等。   我们认为,在东北方言拟声词中,“中心词+后缀”整个词语所表示的词义具有[+词根义,+感情色彩义,+程度义]特征,比单纯的词根义所表达的概念更复杂。如“甜嘛�儿”不仅仅表示“甜”,后缀还生动地反映出吸口水时的声音,增加了“甜”的程度;同理,“黑咕隆咚”在“黑”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的程度”,而“脏了吧唧”在“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贬义和低量义的概念。   2 东北官话中拟声词的特点   (1)对“中心语+拟声语素”这一特殊形式的拟声词的统计结果表明,存在着大量的“―啦吧唧,―巴溜秋”类拟声语素,这些拟声语素能产性极强,造词能力灵活。   (2)形式上,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形式上与普通话相近,分为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以ABCD式居多。东北官话拟声词较普通话多出“AABB(扑扑腾腾、叽叽咕咕、唧唧咕咕)――BB的(――嗷嗷的、――哇哇的、――嗡嗡的)”两种形式。   在普通话里没有“一BB的”式拟声词,即使在东北方言的书面语言里也几乎没有使用。但是,这类象声词却在当地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里,很有活力:水缸漏了,水――哗哗的淌。窗户纸叫风刮得――呼呼的。动手术把他疼得――嗷嗷的。   (3)结构上,拟声词后缀是东北官话区别于普通话拟声词的主要特点。后缀是东北方言极具表现力的特征,常常作为表示程度加深的生动形式出现,如副词中的 “拉,拉拉,丝拉”后缀,附着在副词后构成表更深程度的副词,如“贼拉,贼得拉,丝拉,活丝拉”。一些词首字意思与词义基本相同,但加上了拟声后缀之后,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啦吧唧、――巴留叽、――里咕咚、――里咣当”等后缀之后,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在量度上,词语表示出一种“低量、轻微”义。如:你怎么炒的菜,淡拉巴唧,说你没放盐你硬说放了。“淡拉巴唧”比“淡”在程度量上更低微,在语用上,显示出一种嫌恶、不满意的贬义态度倾向,这类“形容词+拉吧唧”形式在东北方言中普遍存在且结合广泛,如“甜拉吧唧、红拉吧唧、黄拉吧唧、灰拉吧唧、秃拉吧唧、傻拉吧唧”等。   (4)功能上,东北方言的拟声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黄拉吧唧的真难看,怎么能买这色的衣服呢?(主语);大晚上蚊子嗡嗡的,真烦人。(谓语);呜呜的大风,吹的人头发的竖起来了。(定语);这丫头笑得嘎嘎的。(补语);老黑累坏了,冲进来咕咚咚喝好几大缸水。(状语)   (5)语音上,石毓智(1995)在《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中通过对普通话象声词的梳理归纳出五条原则,本文着重说明其中两条。就东北话中的拟声词而言,大体上比较符合这些规则,略有出入。   原则一为:每一个双音节象声词的第二个音节的音首的音响度,必须等于或高于第一个音节的音首音响度;如果有音尾的话,第二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一般要高于或等于第一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从音首响度角度上看,前后音节音首响度相同如“吧嗒 嘎嗒”;后一音节音首响度高于前一音节的如“�溜[i,liu] �隆[phi,lo] 唧咕[ti,ku] 呲儿拉儿[tshir,lar]”,这些词的前一音节大多是以前高不圆唇[i]及其变体或后高圆唇元音[u]充当韵核,后一音节由舌位比它们更低,开口度比它们更大的[a ][][o]等充当韵核,如“噗通[phu,tho]”,[a]比[i]的舌位更低,气流通过口腔时空间更大,因此发出声音更为响亮。再如“唧咕[ti,ku]”,前后音节韵核同属高元音,但[u]为后高圆唇元音,发音响度也比[i]大。王洪君(1999)称这种拟声词为“前暗后亮”模式。   从音尾角度上看,除了“啷叽[l�,ti]”外,“咣当、�隆、啷当、噗通、扑登”等都符合“第二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一般要高于或等于第一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原则。这些不符合原则的拟声词在语义色彩上有一定的附加意义,都倾向于表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表现一种厌烦情绪(叨嗤),或是表现一种不悦耳的声音(嘎吱、啷叽),或是表现不如意的事件(趴唧),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非正常的音节构词。   原则二为:象声词的两音节共用一个声调,几乎所有的双音节象声词的两个音节都是阴平调。东北方言AA式拟声词中,大部分词也都属两音节同阴平调,但是有如“咣咣[ku�35,ku�35]、嗷嗷[au35,au35]、嘎嘎[ka35,ka35]、[pe35,pe35]”这类拟声词在东北方言里已经变调,前后两个音节依旧共用一个声调,但与石先生所提“都属阴平声”相悖。这类形容词在长期使用中由表示单纯实在的意义发展为表示形容某种声响的性质特点,最后拟声词特征不断减弱,副词性特征趋于明显:市民扎堆换百元钞票,称压岁钱讲究嘎嘎新。这丫头,长的咣咣漂亮。   “嘎嘎、咣咣”在句中用来修饰“钱新的程度”和“漂亮程度”,与程度副词用法无异,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嘎嘎新”不仅表现了“新”的程度,还表现出甩新钱时钱发出的声音,十分形象。也再次表现出东北方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耿二岭.拟声词的形象色彩[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8).   [2] 韩彩凤.试析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咣咣、嗷嗷、嘎嘎、哇哇”[J].豪尔滨学院学报,2011(6).   [3] 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4] 孟琮.北京话的拟声词[M].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   [6] 庞壮国.啦吧唧――东北方言中以“啦吧唧”为尾缀的词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   [7] 冉启斌.亮度原则与临摹顺序――汉语异韵拟声词的语音规律与成因[J].2009(11).   [8] 邵敬敏.拟声词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8).   [9]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8).   [10] 石毓智.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J].中国语文,1995(3).   [11]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 吴校华.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3] 邢福义.拟音词内部的一致性[J].中国语文,2004(5).   [14] 杨树森.论象声词与叹词的差异[J].中国语文,2006(3).   [15] 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副词[A].中国方言学报(第二期).2010(11).   作者简介:魏雨菁,上海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摘 要:本文讨论东北官话在数量、形式、结构、功能、语音等多维度特征。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结构上有一大部分属于“中心语+拟声词后缀”形式。功能上可以做主语、谓语、状语、补语、定语等,在音响上具有“前低后响”“前亮后暗”的模式。   关键词:东北官话;拟声词;特点   1 东北官话中的拟声词   东北官话拟声词数量丰富,《东北方言词典》和《东北方言拾零》中列举如:“嗒、啪、嗷嗷、叭叭、吧嗒、�溜、咕咚咚、叽叽咕咕、滴答滴答、――嗷嗷的、嘁吃咔嚓”等56个典型拟声词。此外,东北官话中还另外存在一种形式的拟声词,并且构成了东北官话拟声词的绝大部分,这类词的结构特点是“中心词+拟声语素”形式,如“吧啦咔叽、――吧出溜、――巴楞登、――古隆冬、光吧哧溜、光赤蔫、虎啦吧嗒、黄赤蔫儿、――拉巴等、――啦吧唧”等。   我们认为,在东北方言拟声词中,“中心词+后缀”整个词语所表示的词义具有[+词根义,+感情色彩义,+程度义]特征,比单纯的词根义所表达的概念更复杂。如“甜嘛�儿”不仅仅表示“甜”,后缀还生动地反映出吸口水时的声音,增加了“甜”的程度;同理,“黑咕隆咚”在“黑”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的程度”,而“脏了吧唧”在“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贬义和低量义的概念。   2 东北官话中拟声词的特点   (1)对“中心语+拟声语素”这一特殊形式的拟声词的统计结果表明,存在着大量的“―啦吧唧,―巴溜秋”类拟声语素,这些拟声语素能产性极强,造词能力灵活。   (2)形式上,东北官话的拟声词在形式上与普通话相近,分为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以ABCD式居多。东北官话拟声词较普通话多出“AABB(扑扑腾腾、叽叽咕咕、唧唧咕咕)――BB的(――嗷嗷的、――哇哇的、――嗡嗡的)”两种形式。   在普通话里没有“一BB的”式拟声词,即使在东北方言的书面语言里也几乎没有使用。但是,这类象声词却在当地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里,很有活力:水缸漏了,水――哗哗的淌。窗户纸叫风刮得――呼呼的。动手术把他疼得――嗷嗷的。   (3)结构上,拟声词后缀是东北官话区别于普通话拟声词的主要特点。后缀是东北方言极具表现力的特征,常常作为表示程度加深的生动形式出现,如副词中的 “拉,拉拉,丝拉”后缀,附着在副词后构成表更深程度的副词,如“贼拉,贼得拉,丝拉,活丝拉”。一些词首字意思与词义基本相同,但加上了拟声后缀之后,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啦吧唧、――巴留叽、――里咕咚、――里咣当”等后缀之后,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在量度上,词语表示出一种“低量、轻微”义。如:你怎么炒的菜,淡拉巴唧,说你没放盐你硬说放了。“淡拉巴唧”比“淡”在程度量上更低微,在语用上,显示出一种嫌恶、不满意的贬义态度倾向,这类“形容词+拉吧唧”形式在东北方言中普遍存在且结合广泛,如“甜拉吧唧、红拉吧唧、黄拉吧唧、灰拉吧唧、秃拉吧唧、傻拉吧唧”等。   (4)功能上,东北方言的拟声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黄拉吧唧的真难看,怎么能买这色的衣服呢?(主语);大晚上蚊子嗡嗡的,真烦人。(谓语);呜呜的大风,吹的人头发的竖起来了。(定语);这丫头笑得嘎嘎的。(补语);老黑累坏了,冲进来咕咚咚喝好几大缸水。(状语)   (5)语音上,石毓智(1995)在《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中通过对普通话象声词的梳理归纳出五条原则,本文着重说明其中两条。就东北话中的拟声词而言,大体上比较符合这些规则,略有出入。   原则一为:每一个双音节象声词的第二个音节的音首的音响度,必须等于或高于第一个音节的音首音响度;如果有音尾的话,第二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一般要高于或等于第一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从音首响度角度上看,前后音节音首响度相同如“吧嗒 嘎嗒”;后一音节音首响度高于前一音节的如“�溜[i,liu] �隆[phi,lo] 唧咕[ti,ku] 呲儿拉儿[tshir,lar]”,这些词的前一音节大多是以前高不圆唇[i]及其变体或后高圆唇元音[u]充当韵核,后一音节由舌位比它们更低,开口度比它们更大的[a ][][o]等充当韵核,如“噗通[phu,tho]”,[a]比[i]的舌位更低,气流通过口腔时空间更大,因此发出声音更为响亮。再如“唧咕[ti,ku]”,前后音节韵核同属高元音,但[u]为后高圆唇元音,发音响度也比[i]大。王洪君(1999)称这种拟声词为“前暗后亮”模式。   从音尾角度上看,除了“啷叽[l�,ti]”外,“咣当、�隆、啷当、噗通、扑登”等都符合“第二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一般要高于或等于第一个音节的音尾的音响度”原则。这些不符合原则的拟声词在语义色彩上有一定的附加意义,都倾向于表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表现一种厌烦情绪(叨嗤),或是表现一种不悦耳的声音(嘎吱、啷叽),或是表现不如意的事件(趴唧),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非正常的音节构词。   原则二为:象声词的两音节共用一个声调,几乎所有的双音节象声词的两个音节都是阴平调。东北方言AA式拟声词中,大部分词也都属两音节同阴平调,但是有如“咣咣[ku�35,ku�35]、嗷嗷[au35,au35]、嘎嘎[ka35,ka35]、[pe35,pe35]”这类拟声词在东北方言里已经变调,前后两个音节依旧共用一个声调,但与石先生所提“都属阴平声”相悖。这类形容词在长期使用中由表示单纯实在的意义发展为表示形容某种声响的性质特点,最后拟声词特征不断减弱,副词性特征趋于明显:市民扎堆换百元钞票,称压岁钱讲究嘎嘎新。这丫头,长的咣咣漂亮。   “嘎嘎、咣咣”在句中用来修饰“钱新的程度”和“漂亮程度”,与程度副词用法无异,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嘎嘎新”不仅表现了“新”的程度,还表现出甩新钱时钱发出的声音,十分形象。也再次表现出东北方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耿二岭.拟声词的形象色彩[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8).   [2] 韩彩凤.试析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咣咣、嗷嗷、嘎嘎、哇哇”[J].豪尔滨学院学报,2011(6).   [3] 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4] 孟琮.北京话的拟声词[M].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 聂志平.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   [6] 庞壮国.啦吧唧――东北方言中以“啦吧唧”为尾缀的词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   [7] 冉启斌.亮度原则与临摹顺序――汉语异韵拟声词的语音规律与成因[J].2009(11).   [8] 邵敬敏.拟声词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8).   [9]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8).   [10] 石毓智.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J].中国语文,1995(3).   [11]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 吴校华.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3] 邢福义.拟音词内部的一致性[J].中国语文,2004(5).   [14] 杨树森.论象声词与叹词的差异[J].中国语文,2006(3).   [15] 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副词[A].中国方言学报(第二期).2010(11).   作者简介:魏雨菁,上海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相关内容

  • 最新现代汉语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
  • 最新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任务 01-09 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本人通过对历年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任务 01-09 试题的研究,汇总了这个考试题库完整版,内容包含了 简答题.客观题.论述题.作品题等,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 ...

  • 官话与国语
  • 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 ...

  • 贵州金沙方言与汉语方言分区
  • 摘要:金沙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文章介绍了金沙方言的内部差异和金沙方言在西南官话中的归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乡镇方言研究在我国汉语方言分区中的意义. 关键词:金沙方言;内部差异;汉语方言分区;乡镇方言研究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处乌蒙山脉和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 ...

  •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五章 语 义 第一节 词义 一.词义及其内容: 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具体可以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上一章讲的) (二)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 ...

  • 现代汉语方言
  • 现代汉语方言 • (一).什么是方言 • 1.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是局部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它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 • 2.方言的形成,有语言内部的原因,比如语言内部发展不平行的缘故,金华话/温州话(原本属于同一个方言,相隔遥远,交流减少).也有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之间的接触.杭州话和绍兴话 ...

  •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
  • 作者:许宝华 复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8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0289(2000)03-0013-06 <汉语方言大词典>是中日两校合作科研的一项成果.1986年7 月,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院士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理事长森田嘉一先生签署& ...

  • 上源头土话
  • 上源头土话 我始祖由福建徙宜章城城居数代,廖公受敕封后定居上源头.研究上源头土话的形成就需要研究湘南土话.宜章土话.梅田土话. 争奇斗艳--宜章土话漫谈(一) 在语言学上看来,宜章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其他地方,话语上通常都有一定的方言代表,比如吴方言.粤方言.闽南语等等.但是处于湘南大地的宜 ...

  • 湘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探索
  • 湘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探索 一. 摘要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语言,是生活在洞庭湖流域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现代湘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省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以及广西省的东北部.2010年统计约为4500万 ...

  • 中国文化:说说人口迁移与方言
  • 人的迁移与方言的携带,可是一个大题目,完全可以写成一部大书. 我能力欠佳,只是想,站在自己移民后代的角度,说说老家辽南,和现居住地的内蒙古中西部,还有自己知道的四川.天津等方言,写写人口迁移和方言的伴随,写写人口迁移与文化风俗习惯的伴随. 我是随父母,从辽南迁移到内蒙古的.辽南使用的是胶辽官话,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