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是考察真实历史图景的窗口

耿雪

历史认识论的研究证明,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是由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其主要特征是否认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的,在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缺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正是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历史虚无主义者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整体联系,往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以孤立的历史事件否认历史的发展有规律性可循。比如,我们说历史是发展的理论判断,他们就会以一些历史停滞或倒退的事例来否证上述判断;比如我们说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具有其必然性,他们就用一些偶然事例来否定其间的因果关系、否认存在必然性;比如我们说必须用层次分析方法来分析纷繁复杂的历史,他们就用上层建筑也有决定经济基础的例子来否定层次分析方法。而这恰恰是我们强调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指导地位的必要性所在。

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发掘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因果必然性规律,才有可能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才有可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当然,也应该认识到,我们过去对唯物史观的解释存在片面之处,它使我们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认识的攻击上有力不从心之处。因此,回到马克思,重新解读唯物史观就具有迫切性。它是重塑唯物史观的解析力和影响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认识的必修功课。比如,我们过去将唯物史观的规律解释为一种线性的发展模式,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演进是这种解释的一个代表;但这样,我们就无法解释一些反例,像许多国家并未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但通过对马克思诸多论述的考量,其实马克思揭示的规律是一种条件决定论式的发展模式,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决定不同的发展道路。马克思自己也强调,如果谁认为他提出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那是给了他过多的荣誉,同时也给他以过多的侮辱。

又比如,我们过去一度将唯物史观解释为一种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理论模式,强调通过阶级斗争来改变所有制,并由此改变社会形态。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诸多论述的考察,可以看到,经典作家对阶级斗争的定位乃是助产婆,而产婆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再多的阶级斗争也无从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并且,经典作家还指出,所有制是由分工决定的,没有对脑体劳动分工的消灭不可能消灭私有制。由此可见,我们在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必须对唯物史观做正本清源、与时俱进的研究,以真正掌握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利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58期,摘自2014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耿雪

历史认识论的研究证明,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是由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其主要特征是否认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的,在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缺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正是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历史虚无主义者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整体联系,往往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以孤立的历史事件否认历史的发展有规律性可循。比如,我们说历史是发展的理论判断,他们就会以一些历史停滞或倒退的事例来否证上述判断;比如我们说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具有其必然性,他们就用一些偶然事例来否定其间的因果关系、否认存在必然性;比如我们说必须用层次分析方法来分析纷繁复杂的历史,他们就用上层建筑也有决定经济基础的例子来否定层次分析方法。而这恰恰是我们强调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指导地位的必要性所在。

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发掘历史发展进程的内在因果必然性规律,才有可能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才有可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当然,也应该认识到,我们过去对唯物史观的解释存在片面之处,它使我们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认识的攻击上有力不从心之处。因此,回到马克思,重新解读唯物史观就具有迫切性。它是重塑唯物史观的解析力和影响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认识的必修功课。比如,我们过去将唯物史观的规律解释为一种线性的发展模式,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演进是这种解释的一个代表;但这样,我们就无法解释一些反例,像许多国家并未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但通过对马克思诸多论述的考量,其实马克思揭示的规律是一种条件决定论式的发展模式,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决定不同的发展道路。马克思自己也强调,如果谁认为他提出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那是给了他过多的荣誉,同时也给他以过多的侮辱。

又比如,我们过去一度将唯物史观解释为一种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理论模式,强调通过阶级斗争来改变所有制,并由此改变社会形态。但是,通过对马克思诸多论述的考察,可以看到,经典作家对阶级斗争的定位乃是助产婆,而产婆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再多的阶级斗争也无从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并且,经典作家还指出,所有制是由分工决定的,没有对脑体劳动分工的消灭不可能消灭私有制。由此可见,我们在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必须对唯物史观做正本清源、与时俱进的研究,以真正掌握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利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58期,摘自2014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相关内容

  •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
  • 作者: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年02期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恩格斯创立的,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把它仅仅理解为对自然界发展辩证性的一种肯定和描述(注: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 ...

  • 莫言儿童视角叙事下的历史话语
  • 内容提要:以儿童视角书写历史话语是莫言创作的重要维度.儿童视角叙事在艺术表现形式与思想内蕴的巨大张力中,建构了莫言关于历史的思索与体悟.以"儿童"的方式讲述历史,使得莫言的历史小说获得了独特的历史观和思想内蕴,他将沉重的历史与戏谑的艺术表达融合在一起,他将历史的正义性与进步性消解 ...

  • 第一章自然观的演变
  •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法自然观 一.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追溯到古代,在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专业的体系的时候,科学和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知识形态,这种知识形态就叫做自然哲学.近代以来的很多的学科都可以在自然哲学中找到 ...

  • 艺术和历史的关系
  • 摘 要:对艺术和历史的关系的阐述所凭借的尺度一般都是真实性.日常的看法一般认为历史比艺术真实,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亚里士多德虽然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看法,但他对历史的看法却完全基于一种日常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理性自身演绎的历史,具有必然性,所以历史跟艺术是同一的,但他终究还是 ...

  • [画里画外]的后现代历史观及其叙事策略
  • 国别文学研究 <画里画外>的后现代历史观及其叙事策略 王祖友 内容提要:<画里画外>是海勒的唯一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中存在一种特殊 的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小说叙事的策略,显示了历史作为"历史"的叙事和历史作为"小说"的叙事的关系.纷乱的 ...

  • 自然观与历史观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 自然观与历史观 ●● 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卞敏 内容提要西方著名哲学史家罗素认为,哲学是以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问的方式,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从广义上说,对宇宙的哲学探索构成自然观:对人生的哲学探索构成历史观.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探索,构成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从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视角出发,为 ...

  • 当代实用主义的再批判
  • 作者:幸强国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7期 1 实用主义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皮尔士1878年<通俗科学月刊>1月号发表的论文<怎样把我们的观念弄明白>算起, 正好是120年.如果从詹姆士于1898 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所作的<哲学概念与实际效果> ...

  •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 7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总第218期)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张文涛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世界史观念有怎样的来历?,进行理论性 概括和分析,结果发现,近代以来,20世纪以前,这个时期的世界史观念是一元的.并通常带有目的 ...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现实意义
  • 摘 要:所罗门教授所写的<大问题>中探讨了一系列哲学大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世界观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大量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这三个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内涵.基于这方面的理论,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