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爱国情怀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

英国哲学家密尔顿(John Milton)在其1644年发表的《论教育》(Tractate of Education )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勇敢的名副其实的爱国者”(living to be brave men and worthy patriots)。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勇敢的名副其实的爱国者”呢?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首位提出“爱国”概念的人①,也是首位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人。因此,关于这个问题,了解一百多年前这位爱国先驱对“爱国”的看法,很有启发。

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重要原则:一、爱国不同于爱朝廷;二、端正人民和国家的关系;三、爱国必须先兴民权。

一、爱国不同于爱朝廷

梁启超在《新民说》第六节“论国家思想”阐释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差异。他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事务所之总办也。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两者性质不同,而其大小轻重自不可相越。故法王路易十四' 朕即国家也' 一语,至今以为大逆不道,欧美五尺童子闻之莫不唾焉。……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在梁启超的这段文字旁,毛泽东批了一段话:“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②所以,梁启超说:“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与国既异物。”③

他认为,人们把“朝廷”当作“国家”,实在是一大历史性错误,因为“国家者,全国人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产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朝廷云者,不过偶然一时为国中巨擘之巨世云尔。……有国家而后有朝廷,国家能变置前朝廷,朝廷不能吐纳国 中国古有“忠君爱国”的说法,但这种“爱国”思想迥异于近代爱国观,它不过是梁启超批评的“爱朝廷”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所以现代“爱国”概念的源起,学界一致认为始于梁启超。

② 见韶山纪念馆里,保存了一本毛泽东读《新民丛报》(第四号)时的批注。

③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①

家。”国家与朝廷,显然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可混淆的概念。

梁启超此说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国家与朝廷分开,得出“爱国”不等同“爱朝廷”的重要观点。从现代政治学看,这段文字包含三个重要思想:

1.政党执政要看它是否具有合法性(原文:“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2.爱国不同于爱党。由丧失合法性的统治者来定义谁爱国、谁不爱国是很荒谬的。

3.批评执政党正是为了爱国(原文:“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把批评、监督执政党视为“不爱国”、“逢中必反”甚至“反华”的异类,是愚昧或心虚的表现。

对比有些人的做法,梁启超的言论可以说是当头棒喝。

二、要端正人民和国家的关系

常常有人说:没有国,焉有家?强调“国”在“家”之前。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说:“呜呼!不有民,何有国?”从而摆正了国和人民的关系。

为什么必须摆正这个关系呢?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④

他直言,“爱国”乃源自“自爱”。他说:“以国为己之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夫爱国云者,质言之自爱而已。”⑤

正因为“爱国”是出于“自爱”,所以人民有权对腐败的执政党进行严厉的批评、监督、更换、乃至推翻,这是梁启超“爱国论”一个重要思想。他说:“然则救危亡求进步之道将奈何?曰: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使数千万如虎如狼如蝗如蝻如蜮如蛆之官吏,失其社鼠城狐之凭借,然后能涤荡肠胃以上于进步之途也;必取数千年腐败柔媚之学说,廓清而辞辟之,使数百万如蠹鱼如鹦鹉如水母如畜犬之学子,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而其所以达此目的之方法有二:一曰无血之破坏,二曰有血之破坏。无血之破坏者,如日本之类是也;有血之破坏者,如法国之类是也。中国如能为无血之破坏乎?吾馨香而祝之。中国如不得不为有血之破④

⑤ 梁启超:《爱国论》。 梁启超:《爱国论》。

坏乎?吾衰绖而哀之。虽然,哀则哀矣,然欲使吾于此二者之外,而别求一可以救国之途,吾苦无以为对也。呜呼!吾中国而果能行第一义也,则今日其行之矣,而竟不能,则吾所谓第二义者遂终不可免。呜呼!吾又安忍言哉!呜呼!吾又安忍不言哉!”⑥

大家都不想流血革命,但实在不行时,通过流血革命推翻腐败的政权,恰恰是爱国人士义无反顾的责任,而不是大逆不道。对比之下,有人动辄以“颠覆政权”、“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拘捕关押政治异见人士,是不符合爱国之要求的。

三、爱国必须先兴民权

梁启超说:“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⑦所以,他说:“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⑧这就是说,兴民权亦即政治民主化,乃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关键一环。离开政治民主化,中国就无从近代化。

梁启超的民权何所指?很明显是指自由、民主、人权。他说: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于戏,璀璨者,自由之花!于戏,庄严哉,自由之神!”

“‘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源也。”

“自由、民主者,世界上最神圣荣贵之政体也。”

梁启超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有其普世性。他说:“民权、自由之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梁启超强调,民主自由这些普世价值,既非西方的专利,中国亦无从逃避,他说:“民权不必待数千年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吾知不及百年,将五洲而悉唯之从,而吾中国亦未必能独立而不变。” 梁启超:《论进步(一名论中国群治不进之原因)》。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

⑧ 梁启超:《爱国论》。 ⑥⑦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

英国哲学家密尔顿(John Milton)在其1644年发表的《论教育》(Tractate of Education )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勇敢的名副其实的爱国者”(living to be brave men and worthy patriots)。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勇敢的名副其实的爱国者”呢?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首位提出“爱国”概念的人①,也是首位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人。因此,关于这个问题,了解一百多年前这位爱国先驱对“爱国”的看法,很有启发。

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重要原则:一、爱国不同于爱朝廷;二、端正人民和国家的关系;三、爱国必须先兴民权。

一、爱国不同于爱朝廷

梁启超在《新民说》第六节“论国家思想”阐释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差异。他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事务所之总办也。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两者性质不同,而其大小轻重自不可相越。故法王路易十四' 朕即国家也' 一语,至今以为大逆不道,欧美五尺童子闻之莫不唾焉。……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在梁启超的这段文字旁,毛泽东批了一段话:“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②所以,梁启超说:“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与国既异物。”③

他认为,人们把“朝廷”当作“国家”,实在是一大历史性错误,因为“国家者,全国人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产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朝廷云者,不过偶然一时为国中巨擘之巨世云尔。……有国家而后有朝廷,国家能变置前朝廷,朝廷不能吐纳国 中国古有“忠君爱国”的说法,但这种“爱国”思想迥异于近代爱国观,它不过是梁启超批评的“爱朝廷”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所以现代“爱国”概念的源起,学界一致认为始于梁启超。

② 见韶山纪念馆里,保存了一本毛泽东读《新民丛报》(第四号)时的批注。

③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①

家。”国家与朝廷,显然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可混淆的概念。

梁启超此说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国家与朝廷分开,得出“爱国”不等同“爱朝廷”的重要观点。从现代政治学看,这段文字包含三个重要思想:

1.政党执政要看它是否具有合法性(原文:“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2.爱国不同于爱党。由丧失合法性的统治者来定义谁爱国、谁不爱国是很荒谬的。

3.批评执政党正是为了爱国(原文:“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把批评、监督执政党视为“不爱国”、“逢中必反”甚至“反华”的异类,是愚昧或心虚的表现。

对比有些人的做法,梁启超的言论可以说是当头棒喝。

二、要端正人民和国家的关系

常常有人说:没有国,焉有家?强调“国”在“家”之前。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说:“呜呼!不有民,何有国?”从而摆正了国和人民的关系。

为什么必须摆正这个关系呢?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④

他直言,“爱国”乃源自“自爱”。他说:“以国为己之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夫爱国云者,质言之自爱而已。”⑤

正因为“爱国”是出于“自爱”,所以人民有权对腐败的执政党进行严厉的批评、监督、更换、乃至推翻,这是梁启超“爱国论”一个重要思想。他说:“然则救危亡求进步之道将奈何?曰: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使数千万如虎如狼如蝗如蝻如蜮如蛆之官吏,失其社鼠城狐之凭借,然后能涤荡肠胃以上于进步之途也;必取数千年腐败柔媚之学说,廓清而辞辟之,使数百万如蠹鱼如鹦鹉如水母如畜犬之学子,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而其所以达此目的之方法有二:一曰无血之破坏,二曰有血之破坏。无血之破坏者,如日本之类是也;有血之破坏者,如法国之类是也。中国如能为无血之破坏乎?吾馨香而祝之。中国如不得不为有血之破④

⑤ 梁启超:《爱国论》。 梁启超:《爱国论》。

坏乎?吾衰绖而哀之。虽然,哀则哀矣,然欲使吾于此二者之外,而别求一可以救国之途,吾苦无以为对也。呜呼!吾中国而果能行第一义也,则今日其行之矣,而竟不能,则吾所谓第二义者遂终不可免。呜呼!吾又安忍言哉!呜呼!吾又安忍不言哉!”⑥

大家都不想流血革命,但实在不行时,通过流血革命推翻腐败的政权,恰恰是爱国人士义无反顾的责任,而不是大逆不道。对比之下,有人动辄以“颠覆政权”、“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拘捕关押政治异见人士,是不符合爱国之要求的。

三、爱国必须先兴民权

梁启超说:“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⑦所以,他说:“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⑧这就是说,兴民权亦即政治民主化,乃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关键一环。离开政治民主化,中国就无从近代化。

梁启超的民权何所指?很明显是指自由、民主、人权。他说: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于戏,璀璨者,自由之花!于戏,庄严哉,自由之神!”

“‘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源也。”

“自由、民主者,世界上最神圣荣贵之政体也。”

梁启超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有其普世性。他说:“民权、自由之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梁启超强调,民主自由这些普世价值,既非西方的专利,中国亦无从逃避,他说:“民权不必待数千年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吾知不及百年,将五洲而悉唯之从,而吾中国亦未必能独立而不变。” 梁启超:《论进步(一名论中国群治不进之原因)》。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

⑧ 梁启超:《爱国论》。 ⑥⑦


相关内容

  •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二(3)班 熊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就在前几天,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六十四华诞,展望这六十四周年,铭记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句话"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1921 ...

  • 表现爱国情怀的句子
  • 表现爱国情怀的句子 1.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2.我曾经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 ...

  • 布衣精神,少年情怀
  • 是否应让学生多一些"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这是去年北大自主招生的作文题,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心里一动:精彩! 虽然是寥寥的几个字,却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

  • 少年中国说讲课版
  • 少年中国说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

  • 与梁任公相遇
  • 几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注定有这么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与他相遇. 一个在一百三十九年前出生,在八十三年前离开我们的人,对我们今天每个人还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 ...

  • 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动力
  • 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 ...

  • [书愤](粤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 一. 导入语: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 ...

  • 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探析
  • 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探析 摘 要: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其诗作总是饱含着个人稠密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社稷的关怀,也有对大众的担忧,既有儿女情长的真性情,也有胸襟千古的英豪志.而这些意蕴在他所作有关眼泪的诗作中体现的酣畅淋 ...

  • 论陆游的爱国诗
  •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级 别 2010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函授站点 离石 班 级 姓 名 张兆珍 指导教师 刘玲玲 2012 年 6 月 15 日 目 录 摘要.关键词„„„„„„„„„„„„„„„„„„„„„„„„„„„„„„1 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