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亚运喝彩--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我为亚运喝彩——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概况

二、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思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是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一节,从课前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中不难得出:高一的学生在经过上学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掌握简单媒体的制作方法,但是对于声音媒体的处理却接触甚少,学生对数字音频充满了神秘感,对学习运用声音处理技术充满期待却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声音处理技术的相关操作,所涉及的操作多而细,一个课时较难全部介绍和运用。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学习到声音处理的实用技巧,又能直观的看到所学知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满足学习的成就感,是设计该课的关键。为此,本人在设计该课时根据课标,选择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和加工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技术,并设计主题任务,力图通过在任务中运用这些有代表性的声音处理技术较快的实现学习成果。即:

(一)、精选技能知识、搭建教学支架,使教学容量紧凑的同时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本人在主题任务中安排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的较有代表性的录音技术与剪辑技术,由教师进行适当演示。另外又以教学网站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教学网站中既有教师课堂演示的声音处理技术的详细方法,也有更多拓展知识的介绍,学生可借助网站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如此既保证学生顺利开展课堂学习,又能进行较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创作,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层教学。

(二)、从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主题任务,实施任务驱动。什么样的主题任务既能包含上面所提及的有代表性的声音处理技术,又是学生们都乐于且易于参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本人选择了今年的全民热点话题——亚运盛会,以“我为亚运喝彩”为任务主题,邀请学生2人一小组,通过选择或设计为亚运喝彩的口号,将其口头表达,并运用声音处理技术来采集与加工(录音、剪辑),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音频作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

知道声音的采集有多种途径,声音的加工包含多种方法。 掌握常见的声音采集与加工技能,即声音的录制与剪辑。 能够对所创作的音频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经历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过程。

学会根据需求主动探索、学习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表达、创作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主动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学习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体会多媒体技术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多媒体作品鉴赏能力。 四、重点难点

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

常见的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即声音的录制与剪辑。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支架式教学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本节共有两种评价方式。一是课堂上教师和小组之间利用《音频作品评价表》对个别小组作品进行评价;二是课后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评价”网页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评价表》对所创作的作品和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中,《〈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评价表》包含了《音频作品评价表》中的所有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九、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选自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标对于该模块教学的实施,强调应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常用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某种设备或软件的操作,并应让学生在亲历多媒体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的影响。另外本课作为一节公开课,须由一课时完成,且教学环境和对象非本人所在学校及本校学生,因此在设计该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知识技能,既能保证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亲历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完整过程,又能保证该课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可实施性。本人选取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中较有代表性的、且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录音技术与剪辑技术,并以创作“我为亚运喝彩”主题音频作品为任务、以“作品设计与规划—>声音录制—>声音剪辑—>评价作品”为教学线索,使学生经历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感受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丰富学习生活的魅力,而另外,又提供了教学网站作为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创作创新的支架,在其中安排拓展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处理技术远不止课堂上所学习的这些,主动学习和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丰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二)、分层教学的解决。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分层教学”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教学难题,因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象由于知识准备、兴趣爱好、环境条件等原因,存在着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能力分层特征。在本课中,同样存在学生技术能力差别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庭有麦克风,玩转音频既是兴趣也是强项,而有些学生则连软件中的常用功能都很陌生。本人在基本任务和教师示范中安排了为打造“我为亚运喝彩” 音频作品而需要学习运用的常见声音处理技术——录音与剪辑;而另外地,在基本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如果不能完成声音录制任务,或录制效果不好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可以采集到声音?或有些小组可能因为录音时不敢发声太大,结果使得音频作品音量太低,怎么解决呢?再如,有没有办法通过制作一些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譬如添加背景音乐?这些问题和建议有助于让学生更合理、更出色地完成基本任务,而具体的方法就在教学网站的“拓展延伸”网页中,有需求或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主了解或尝试。这样,教师既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多数同一起点水平的学生身上,又兼顾了少数较高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人文教育的渗透。

该课是一节典型的操作课,如何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达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确实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本人认为,人文教育的渗透并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额外地添加人文知识,反之,信息技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更应体现在对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个性、情感的影响之中。在此,本人选择了以“我为亚运喝彩”为主题打造音频作品的任务,并安排了设计喝彩口号、有感情地进行口头表达、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特色的创造等操作环节,让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个体都能通过文字、语言和技术去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性,表达内心的观点与情感,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出兼具个性、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体验了技术、文化与艺术的魅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也是本课欲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操作指引

《我为亚运喝彩——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概况

二、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思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是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一节,从课前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中不难得出:高一的学生在经过上学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掌握简单媒体的制作方法,但是对于声音媒体的处理却接触甚少,学生对数字音频充满了神秘感,对学习运用声音处理技术充满期待却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声音处理技术的相关操作,所涉及的操作多而细,一个课时较难全部介绍和运用。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学习到声音处理的实用技巧,又能直观的看到所学知识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满足学习的成就感,是设计该课的关键。为此,本人在设计该课时根据课标,选择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和加工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技术,并设计主题任务,力图通过在任务中运用这些有代表性的声音处理技术较快的实现学习成果。即:

(一)、精选技能知识、搭建教学支架,使教学容量紧凑的同时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本人在主题任务中安排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的较有代表性的录音技术与剪辑技术,由教师进行适当演示。另外又以教学网站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教学网站中既有教师课堂演示的声音处理技术的详细方法,也有更多拓展知识的介绍,学生可借助网站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如此既保证学生顺利开展课堂学习,又能进行较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创作,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层教学。

(二)、从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主题任务,实施任务驱动。什么样的主题任务既能包含上面所提及的有代表性的声音处理技术,又是学生们都乐于且易于参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本人选择了今年的全民热点话题——亚运盛会,以“我为亚运喝彩”为任务主题,邀请学生2人一小组,通过选择或设计为亚运喝彩的口号,将其口头表达,并运用声音处理技术来采集与加工(录音、剪辑),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音频作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

知道声音的采集有多种途径,声音的加工包含多种方法。 掌握常见的声音采集与加工技能,即声音的录制与剪辑。 能够对所创作的音频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经历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过程。

学会根据需求主动探索、学习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表达、创作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主动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学习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体会多媒体技术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多媒体作品鉴赏能力。 四、重点难点

音频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

常见的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即声音的录制与剪辑。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支架式教学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本节共有两种评价方式。一是课堂上教师和小组之间利用《音频作品评价表》对个别小组作品进行评价;二是课后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评价”网页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评价表》对所创作的作品和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中,《〈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评价表》包含了《音频作品评价表》中的所有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九、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选自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标对于该模块教学的实施,强调应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常用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某种设备或软件的操作,并应让学生在亲历多媒体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的影响。另外本课作为一节公开课,须由一课时完成,且教学环境和对象非本人所在学校及本校学生,因此在设计该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知识技能,既能保证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亲历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完整过程,又能保证该课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可实施性。本人选取了教材中关于声音采集与加工技术中较有代表性的、且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录音技术与剪辑技术,并以创作“我为亚运喝彩”主题音频作品为任务、以“作品设计与规划—>声音录制—>声音剪辑—>评价作品”为教学线索,使学生经历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感受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丰富学习生活的魅力,而另外,又提供了教学网站作为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创作创新的支架,在其中安排拓展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处理技术远不止课堂上所学习的这些,主动学习和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丰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二)、分层教学的解决。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分层教学”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教学难题,因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象由于知识准备、兴趣爱好、环境条件等原因,存在着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能力分层特征。在本课中,同样存在学生技术能力差别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庭有麦克风,玩转音频既是兴趣也是强项,而有些学生则连软件中的常用功能都很陌生。本人在基本任务和教师示范中安排了为打造“我为亚运喝彩” 音频作品而需要学习运用的常见声音处理技术——录音与剪辑;而另外地,在基本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如果不能完成声音录制任务,或录制效果不好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可以采集到声音?或有些小组可能因为录音时不敢发声太大,结果使得音频作品音量太低,怎么解决呢?再如,有没有办法通过制作一些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譬如添加背景音乐?这些问题和建议有助于让学生更合理、更出色地完成基本任务,而具体的方法就在教学网站的“拓展延伸”网页中,有需求或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主了解或尝试。这样,教师既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多数同一起点水平的学生身上,又兼顾了少数较高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人文教育的渗透。

该课是一节典型的操作课,如何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达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确实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本人认为,人文教育的渗透并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额外地添加人文知识,反之,信息技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更应体现在对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个性、情感的影响之中。在此,本人选择了以“我为亚运喝彩”为主题打造音频作品的任务,并安排了设计喝彩口号、有感情地进行口头表达、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特色的创造等操作环节,让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个体都能通过文字、语言和技术去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性,表达内心的观点与情感,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出兼具个性、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体验了技术、文化与艺术的魅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也是本课欲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学习操作指引


相关内容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第一.二节 1. 信息的基本概念p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 ...

  • 办税服务大厅
  • (一)第一税务所(左家庄办税服务大厅) 负责安贞街道.大屯街道.和平街街道.香河园街道.小关街道.亚运村街道.左家庄街道.麦子店街道.奥运村街道等九个街道内所辖企业的税务登记管理:减免退税管理: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发票审批管理:税务行政处罚管理:实地勘察:国际税务管理:申报认证:税款征收:会计核算: ...

  • 志愿者工作心得体会
  • 亚运结束了,志愿者生涯也结束了,虽然结束了,但是志愿者的工作永世不忘,它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经历。 亚运志愿者工作,我的们队伍分配到巡逻,目的是防止巡逻地区的出现大的安全问题,以及对该地区市区进行安全教育,使市民们一起来,为亚运加油,为和平亚运出一份力。 志愿者生活和想象中相去甚远。理想中的志愿者生 ...

  • 新书发布会策划方案
  • 新书发布会策划方案 篇一:新书发布会策划方案 活动主题:陈岳新作:<齐乐天和老舅侦探>续集新书首发仪式 活动副题:与陈岳叔叔PK--讲经典侦探故事 活动形式:利用"陈岳叔叔讲故事"栏目的知名度,举办一场生动活泼的讲故事PK大赛,并设置现场观众评委,为优秀者发奖,达到新 ...

  •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必修第一二章复习及答案
  • 1.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 .报上登载的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 B .高中信息技术课本 C .电视中播出的亚运比赛各国金牌数 D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成绩 2.下列有关信息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A A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B .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而独立存 ...

  • [声音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 <声音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江西省南康中学 信息技术教研组 陈春明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声音信息的加工>.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 ...

  • 5.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 第五章 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 第2节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课 题:数字化视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2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室里上,第二课时在电脑室操作.注:因本校电脑性能低下,暂不安排学生实践.)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要求学生能够 ...

  • 信息与信息技术docx
  •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消息: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形. 2.信息的特征: ①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②价值性:体现其作用. ③时效性: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④共享性:多个人公用信息. 3.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 ...

  • 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 五.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内容提要: 5.1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二.声音的采集方法 1.录制声音: (1) 硬件设备 (2) 了解常用的录音软件:Windows的"录音机".GoldWave等 2.获取现成的声音文件,可以通过网上或光盘获取需要的声音文件 3.从CD上获取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