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教育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一引言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俨然变为一个”地球村”,它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空前频繁和迫切。我们被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被一下子推上了跨文化交际的舞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会外语,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如今,有许多中国家长在国内掀起一番出国热,目的是让孩子更早的接受外语的熏陶以及外国教育,自此引起了一股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的对比和讨论。

【研究目的】研究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方式的改善,帮助我们更好取其精华,也会提高我国整体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好的适应全球化。

【研究方法】在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专业资料和相关论文之后,我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论证。希望能够在探索,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得出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字】中西:教育差异:跨文化交际

二文献综述

“他们总是这样说:孩子, 听话点儿——父亲爱吃葱, 所有菜里都放葱, 还逼着我吃。可是一闻到葱味, 我就犯晕。几年来, 一逢吃饭, 我们就为“葱”争执,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顿晚餐, 父亲双眼忧郁地对我说:“儿子, 别倔了, 你就吃点葱吧。”(引自潘驰,2010:3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俨然变为一个”地球村”,它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空前频繁和迫切。我们被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被一下子推上了跨文化交际的舞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会外语,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引自《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国家层面来说,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国家在经济软着陆,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可持续集约型方向发展的探索缺少文化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从每个个体来说,如何更好提高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用更强大的文化理念武装自己。以适应时代需求也成为当下需要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而革新文化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要革新文化必先从教育开始,教育是文化传承和革新的最重要的途径,唯有教育变革才能从根本上革新文化使之适应时代需求,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教育存在于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从现代教育体系入手,剖析探索教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同时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寻找其教育文化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对现有教育革新的见解,为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改革做抛砖引玉之小见。”(引自《文学教育》, 2012;62)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中小学生的节假日长达170天之多。然而每到假期,学校所做的不外乎是简单的提几点要求、给学生布置一些

作业,至于学生假期具体如何安排,则很少关注。而家长除了给孩子报种种辅导班外,什么也不关心。学生在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上网、睡觉,或是三五成群的闲逛游荡, 学校基本上只是在履行对学生负责的任务罢了。”(引自薛黎,2012;317)

“ 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教育模式的建立、应用方面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西方在这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也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模式理论. 。. (引自郭瑞芳,2001:1)

“然而, 我国缺失批判精神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至于窒息了人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没有营造批判的氛围, 教师没有批判精神, 所以就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的学生。对此, 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教授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虽然出生于中国大陆, 但由于他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 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 所以他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他说: “我的价值观念都是通过自己的阅读, 然后选择和判断, 而不是人云亦云。对很多流行的观点, 我更多的是反思和批判。”(引自刘道玉,2009:5)

三中西教育文化差异

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西方在其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不同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早期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

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

2)学校教育不同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这两者的本质不同,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可以看出,中西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同。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

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注重教育知识层面不同: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对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缺乏责任教育,人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的观念没有很强烈,而这样的社会氛围势必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例如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西方国家例如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的教育缺失铰缺乏责任观的培养。

四总论

四结论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的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在此,我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为此,我认为中西方的教育负责人能够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能够早日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潘驰《一个逆反的孩子》《北京青年报》.2001.3.27

【】王催春, 朱冬碧, 吕政, 《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邵春阳《论中西方教育之差异》科技信息2009年第31期

【】高田田《文学教育(下)》2012年第09期

【】薛黎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04期

【】郭瑞芳. 白海东《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02期

【】刘道玉《大学精神, 独立自治是前提》

【】华盛顿·欧文著刘荣跃译《英国见闻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沈群《美国也荒唐》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一引言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俨然变为一个”地球村”,它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空前频繁和迫切。我们被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被一下子推上了跨文化交际的舞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会外语,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如今,有许多中国家长在国内掀起一番出国热,目的是让孩子更早的接受外语的熏陶以及外国教育,自此引起了一股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的对比和讨论。

【研究目的】研究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方式的改善,帮助我们更好取其精华,也会提高我国整体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好的适应全球化。

【研究方法】在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专业资料和相关论文之后,我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论证。希望能够在探索,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得出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字】中西:教育差异:跨文化交际

二文献综述

“他们总是这样说:孩子, 听话点儿——父亲爱吃葱, 所有菜里都放葱, 还逼着我吃。可是一闻到葱味, 我就犯晕。几年来, 一逢吃饭, 我们就为“葱”争执,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顿晚餐, 父亲双眼忧郁地对我说:“儿子, 别倔了, 你就吃点葱吧。”(引自潘驰,2010:3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俨然变为一个”地球村”,它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空前频繁和迫切。我们被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被一下子推上了跨文化交际的舞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会外语,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引自《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国家层面来说,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国家在经济软着陆,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可持续集约型方向发展的探索缺少文化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从每个个体来说,如何更好提高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用更强大的文化理念武装自己。以适应时代需求也成为当下需要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而革新文化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要革新文化必先从教育开始,教育是文化传承和革新的最重要的途径,唯有教育变革才能从根本上革新文化使之适应时代需求,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教育存在于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从现代教育体系入手,剖析探索教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同时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寻找其教育文化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对现有教育革新的见解,为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改革做抛砖引玉之小见。”(引自《文学教育》, 2012;62)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中小学生的节假日长达170天之多。然而每到假期,学校所做的不外乎是简单的提几点要求、给学生布置一些

作业,至于学生假期具体如何安排,则很少关注。而家长除了给孩子报种种辅导班外,什么也不关心。学生在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上网、睡觉,或是三五成群的闲逛游荡, 学校基本上只是在履行对学生负责的任务罢了。”(引自薛黎,2012;317)

“ 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教育模式的建立、应用方面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西方在这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也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模式理论. 。. (引自郭瑞芳,2001:1)

“然而, 我国缺失批判精神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至于窒息了人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没有营造批判的氛围, 教师没有批判精神, 所以就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的学生。对此, 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教授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虽然出生于中国大陆, 但由于他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 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 所以他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他说: “我的价值观念都是通过自己的阅读, 然后选择和判断, 而不是人云亦云。对很多流行的观点, 我更多的是反思和批判。”(引自刘道玉,2009:5)

三中西教育文化差异

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西方在其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不同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早期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

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

2)学校教育不同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这两者的本质不同,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可以看出,中西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同。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

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注重教育知识层面不同: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对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缺乏责任教育,人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的观念没有很强烈,而这样的社会氛围势必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例如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西方国家例如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的教育缺失铰缺乏责任观的培养。

四总论

四结论

纵观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的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在此,我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为此,我认为中西方的教育负责人能够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能够早日找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潘驰《一个逆反的孩子》《北京青年报》.2001.3.27

【】王催春, 朱冬碧, 吕政, 《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邵春阳《论中西方教育之差异》科技信息2009年第31期

【】高田田《文学教育(下)》2012年第09期

【】薛黎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04期

【】郭瑞芳. 白海东《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02期

【】刘道玉《大学精神, 独立自治是前提》

【】华盛顿·欧文著刘荣跃译《英国见闻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沈群《美国也荒唐》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关内容

  •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2
  •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 据统计, 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但无论文化的定义多么复杂,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他们的思维活动.情感标准.道德准则大致相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思维以及追求爱好, 也往往不相上下.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 ...

  •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法律观念以及友情观念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西方在行为处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只有融合,理解,包容才会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教 ...

  •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摘 要: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根源进行分析,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克服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 家庭文化 差异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 ...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 陈娇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 ...

  •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
  •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 09级翻译三班李乐廷 0940501106 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认为最先值得一说的就是中西方教育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 ...

  •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推进中西方思维融合理念
  • [摘要]国际化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在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未来领军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中,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融合与人才培养问题相结合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对于激发 ...

  •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考研
  •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考研 一.学科历史(本学科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十八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我国,与我国文化开始了交流.碰撞的阶段,开始之时中国文化是被迫的接受,自十九世纪初,一些有识的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下降,有意识的引进西方文化,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各种文化,其中包括美术 ...

  • 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 ...

  •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 从两块玻璃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第一块玻璃 这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早上第二节课,我踩着铃声走向教室.走近教室,本该安静的教室里传出叫喊声.走进教室,学生的大呼小叫一下子变成了窃窃私语.班长走了上来,向我汇报:"A同学把玻璃打烂了.""怎么回事?"&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