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吴晗,著名的明史专家。从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一跃而为任职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虽然当了高官,但不变的是学术良知。毛泽东几度批评他的《朱元璋传》贬低农民战争领袖,明确要他把朱元璋的晚年“写得好点”。他诚惶诚恐努力修改,始终不能使毛泽东满意。这不是不听从毛泽东的教导,而是一位史学家坚持从史实出发的道德底线使他没有屈从政治需要、随意篡改历史。一名严谨的学者成为高官,这本身就是历史的误会。

在20世纪60年代初,说起吴晗,几乎立刻令人与《中国历史小丛书》联系在一起。吴晗在民众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并不是因为副市长的头衔,而是因为亲自操办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实事。

这套“小丛书”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末,论时间是介于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与21世纪初传媒史学之间。由此兴起的史学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学的遗风,下启当代讲史人的智慧,承前启后,在现代史学发展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尤其是“小丛书”融汇大众性、趣味性与学术性于一体,使人们在轻松阅读中得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深入思考,对读者具有永远的魅力。它对历史题材的选择、编辑方针的拟定,都足以对当今的史学时尚补正纠偏。回顾这一历程,不能不追思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先行者的足迹。

20世纪初新史学揭橥,是史学思想的大变革。梁启超在抨击旧史学的同时,提出历史要让国民知道他们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倡导史学的内容要从帝王政治为中心转向国民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史学的视线与读者的群落从上层转移到下层,这对中国传统的旧史学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因此有“史界革命”之誉。

这一创举在学术界得到热烈反响,吕思勉率先推出白话史学《中国简史》,顾颉刚评论这是“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一时间,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衡哲的《西洋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等,都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得到读者的好评。在通俗史学中,佳作甚多,规模最大的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写得最为生动有趣的当数陈穉常的《中国上古史演义》。然而这一通俗史学尚未充分展开,就因民族革命战争无暇顾及而自然搁浅。

真正使史学走向通俗化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由吴晗领衔的动员各路专家撰写“小丛书”的大动作。新中国建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著述,恢复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就了新中国史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阶级斗争史,强

烈的政治性和观念性冲淡了史学的平民色彩。写作的程式化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使历史读物成为枯燥无味的政治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吴晗以史学界权威和北京市副市长的身份,发出呼吁:“为了我们的干部、工人、农民、士兵,也为了我们的孩子,我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来写一点通俗文章、通俗读物,把知识普及给人民。”并强调这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

吴晗不仅著文提倡,向史学界游说,还亲自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套丛书从1958年开始累计出版近300种,印数多达1000多万册。与此相应问世的,还有陈翰笙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这两套大型通俗历史读物都设有专门的助编机构,聘请著名的历史学家执笔,开创了大专家写小著作的新风气。每本书二三万字不等,题材多样,短小精致,通俗简练,每册至少发行10多万册。当人们津津乐道今日流行“口袋书”时,殊不知,这可追溯到50年前这两套小丛书。它们所具有的多样性、通俗性和权威性,是当今很多时尚读物无法比拟的。

在吴晗和“小丛书”的推动下,一本本深入浅出、有声有色的雄文华章联翩而出,出版社也纷纷推出通俗读物。最受欢迎的是语言学家林汉达撰写的“春秋战国故事新编系列”。这部

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吴晗,著名的明史专家。从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一跃而为任职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虽然当了高官,但不变的是学术良知。毛泽东几度批评他的《朱元璋传》贬低农民战争领袖,明确要他把朱元璋的晚年“写得好点”。他诚惶诚恐努力修改,始终不能使毛泽东满意。这不是不听从毛泽东的教导,而是一位史学家坚持从史实出发的道德底线使他没有屈从政治需要、随意篡改历史。一名严谨的学者成为高官,这本身就是历史的误会。

在20世纪60年代初,说起吴晗,几乎立刻令人与《中国历史小丛书》联系在一起。吴晗在民众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并不是因为副市长的头衔,而是因为亲自操办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实事。

这套“小丛书”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末,论时间是介于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与21世纪初传媒史学之间。由此兴起的史学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学的遗风,下启当代讲史人的智慧,承前启后,在现代史学发展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尤其是“小丛书”融汇大众性、趣味性与学术性于一体,使人们在轻松阅读中得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深入思考,对读者具有永远的魅力。它对历史题材的选择、编辑方针的拟定,都足以对当今的史学时尚补正纠偏。回顾这一历程,不能不追思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先行者的足迹。

20世纪初新史学揭橥,是史学思想的大变革。梁启超在抨击旧史学的同时,提出历史要让国民知道他们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倡导史学的内容要从帝王政治为中心转向国民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史学的视线与读者的群落从上层转移到下层,这对中国传统的旧史学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因此有“史界革命”之誉。

这一创举在学术界得到热烈反响,吕思勉率先推出白话史学《中国简史》,顾颉刚评论这是“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一时间,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衡哲的《西洋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等,都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得到读者的好评。在通俗史学中,佳作甚多,规模最大的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写得最为生动有趣的当数陈穉常的《中国上古史演义》。然而这一通俗史学尚未充分展开,就因民族革命战争无暇顾及而自然搁浅。

真正使史学走向通俗化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由吴晗领衔的动员各路专家撰写“小丛书”的大动作。新中国建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著述,恢复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就了新中国史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阶级斗争史,强

烈的政治性和观念性冲淡了史学的平民色彩。写作的程式化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使历史读物成为枯燥无味的政治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吴晗以史学界权威和北京市副市长的身份,发出呼吁:“为了我们的干部、工人、农民、士兵,也为了我们的孩子,我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来写一点通俗文章、通俗读物,把知识普及给人民。”并强调这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

吴晗不仅著文提倡,向史学界游说,还亲自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套丛书从1958年开始累计出版近300种,印数多达1000多万册。与此相应问世的,还有陈翰笙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这两套大型通俗历史读物都设有专门的助编机构,聘请著名的历史学家执笔,开创了大专家写小著作的新风气。每本书二三万字不等,题材多样,短小精致,通俗简练,每册至少发行10多万册。当人们津津乐道今日流行“口袋书”时,殊不知,这可追溯到50年前这两套小丛书。它们所具有的多样性、通俗性和权威性,是当今很多时尚读物无法比拟的。

在吴晗和“小丛书”的推动下,一本本深入浅出、有声有色的雄文华章联翩而出,出版社也纷纷推出通俗读物。最受欢迎的是语言学家林汉达撰写的“春秋战国故事新编系列”。这部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涉猎之部分参考书 (1)
  • 中国历史涉猎的一点参考书: 说明: 中国历史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经典大部分源于历史材料,如<尚书>.<春秋>.<周礼>,<诗经>中也有许多史诗.初唐修撰的<五代史志·经籍志>(即<隋书·经籍志>)已经确立& ...

  • 目录学书目
  • 『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 1973,1979•东京 『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 1991•东京 『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 1981•北京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 1938,1981•台北 『目录学』姚名达著 1933,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 1973•台北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 ...

  • 01谈骨气原文
  •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 ...

  • [海瑞罢官]始末
  • 作者:袁韵宜 北京党史研究 1996年04期 <海瑞罢官>戏的由来 1959年初,毛泽东主席在上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针对当时存在的不敢讲真话的作风提出:"要提倡海瑞精神,海瑞敢讲真话. "[1]当他看了湘剧<生死牌>,又对戏中出现的南包公海瑞能无私无畏为 ...

  •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真相
  •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这几篇散文1949年后长期选入中学课本,知识分子,尤其是朱自清这类 "旧知识分子",有幸受到表扬者,可谓凤毛麟角.受到表扬与文章被选入课本,又有着逻辑联系:正因为受到了表扬,文章才被选入中学课本:不然,像朱自 ...

  • 淋漓修国史巨眼几挥斤
  • 民国学界群星灿烂,名家辈出,其中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史学家叫张荫麟.他学养深厚,著作一鸣惊人,乃至陈寅恪认为其人其学可以当得起全部"庚子赔款之成绩".遗憾的是,因其早亡,或是被有意无意地遮蔽,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更少知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史学成就和文化高度.正如一颗学界彗星,倏忽 ...

  • 15申同强[谈骨气]导学案
  • <谈骨气>导学案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骨头可以破裂.粉碎,但绝没有变弯曲的.因此人们把这种宁折不弯的气概叫做骨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骨气>,作者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他本身就是一个极有 ...

  • 谈骨气__教学设计
  • <谈骨气>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和材料(即论据),所以在学习安排上必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正确认识,为 学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教学上,侧重学生对论点和论据的认识和理解.及议论文用典型材料论证观点的写法.(注:有关 ...

  • 治国理政之道(一)
  • ☆ 毛泽东在批示中.会议上讲历史,把读史.鉴史作为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水平和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1965年,毛泽东在<汉书>的<李固传>.<黄琼传>上批示"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一阅","送陈毅同志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