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测试卷

初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l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ch à异 壮志难ch óu 绵亘 哽咽 2、、默写。(10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

②白头搔更短, 。 ( 杜甫 《春望》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是 ,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 、《枣核》作者是萧乾,这篇以“枣核”为线索的散文表现了美籍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 、《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作者用浓墨重彩着意渲染,表达父子情深。

D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最为显著之处,就是刻画景物十分细致,动静结合又适时含蓄地抒发感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来。

C 、学校的教学显著,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 、李春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

B 、好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

C 、走到独木桥,他腿打抖,身体直晃,真是骑虎难下。 ....

D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 ....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 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在感觉中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 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 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 那看来沉郁的山泉,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 草夜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7、解释下列古文的加点字 (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 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了不悲 ④弦既不调 ....

8、阅读下面的对话,推测安徒生的言外之意。(2分)

著名作家安徒生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地

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 能算是帽子吗? ”

安徒生不落声色地回敬说:“你帽子下那个玩意是什么? 能算是脑袋吗? ”

安徒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与赏析(32分)

(一)古诗文赏析(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 .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二)(10分)

分量救济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骆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则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 (选自《三国志》

重点词解

骆统:吴国大将军。 士大夫:古代指社会上层人士或有声望的读书人,这里指“乡里及远方客”

10、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则统甚哀之 ②、数问其故③、诚如是④、遂使分施 ..

11、下面与“乃自以私粟与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 又以告母

C 、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D 、 徐喷以烟

12、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13、文章在表现主人公骆统时,还写到了主人公的母亲和姐姐,请问这样有何作用?(2分)

(三)(9分)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棉麻,到后来的人造纤维尼龙、的确良。其实,各种纤维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质服装虽然舒服,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容易吸引眼球;丝绸虽然轻薄柔软,但容易起皱;麻类虽然凉爽,但穿在身上总有刺痒感;化纤虽然平整,却难与皮肤亲和。而眼下又兴起了“绿色服装”、“生态服装”,人们又重新选择了天然纤维,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开始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众喜爱的食品。现如今,大豆也不再仅仅用来磨豆腐、榨豆浆,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称之为“绿色纤维”是再贴切不过了。经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还能抗茵、防静电。它除了具备以上各种纤维的优点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还符合免烫、易洗的潮流,更是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纤维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这样宣称:“我的衣服可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哦!”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宠爱,玉米纤维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玉米纤维则完全是从玉米这样可循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中提取,因而不会污染环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谓取自大地,再回归大地。

⑥此外,玉米纤维还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玉米纤维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宇航服。

⑦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布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14.细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5.第②段中加点的“点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6.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 ( ) ( )

17.请简要说明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有哪些独特的优点?(3分)

(四)(11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 回家帮我吧! ”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 ”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

姑父说:“我供他! ”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

姑父坚决地说:“供! ”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 考上了你供吗? ”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 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 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 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问:“你要咋? ”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 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 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

“爹! ”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8.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19.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21.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22.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2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答案

l 、(4分) 诧 酬 ɡèn y ě

2、(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浑欲不胜簪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夜阑卧听风吹雨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C (2分) 4、C (2分) 5、B (2分) 6、D (2分)

7、、①同“嬉”,开玩笑。②本来 ③完全 ④已经。(4分。答对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8、你空有漂亮的帽子,却掩盖不住思想的腐朽、贫乏。(2分)

9、B (2分)

10、(4分) ①哀:同情 ②故:原因 ③是:这 ④遂:于是,就

11、B (2分)

12、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 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 (2分)

13、既表现人物的贤德仁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同时又告诉我们骆统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1分)

译文:当时正闹饥荒, 乡亲们和来自远方的客人大多穷苦少粮, 骆统因此而每天都吃非常少的食物. 他的姐姐不仅仁爱而且有操行, 独自守寡没有孩子, 骆统很同情她。他的姐姐看到骆统如此伤心, 多次追问其缘故. 骆统说道:"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 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 他的姐姐便说:"果真这样,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 何必自己伤心到这个地步?" 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粟米给他, 又把此事告诉母亲, 母亲也非常贤德, 也认为骆统做得对,于是就让他将粟米拿去施舍给乡邻们。

14. 说明了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布料的特点(2分)

15.加工(或转化) (2分)

16.举例子 作比较(2分)

17.保健的作用,免烫易洗,绿色无污染 (3分)

18、只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2分)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1分)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1分)

20、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2分)

21、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坚持不懈,(2分) 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1分)

22、“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2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l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ch à异 壮志难ch óu 绵亘 哽咽 2、、默写。(10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

②白头搔更短, 。 ( 杜甫 《春望》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是 ,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 、《枣核》作者是萧乾,这篇以“枣核”为线索的散文表现了美籍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 、《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作者用浓墨重彩着意渲染,表达父子情深。

D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最为显著之处,就是刻画景物十分细致,动静结合又适时含蓄地抒发感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来。

C 、学校的教学显著,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 、李春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

B 、好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

C 、走到独木桥,他腿打抖,身体直晃,真是骑虎难下。 ....

D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 ....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 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在感觉中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 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 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 那看来沉郁的山泉,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 草夜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7、解释下列古文的加点字 (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 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了不悲 ④弦既不调 ....

8、阅读下面的对话,推测安徒生的言外之意。(2分)

著名作家安徒生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地

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 能算是帽子吗? ”

安徒生不落声色地回敬说:“你帽子下那个玩意是什么? 能算是脑袋吗? ”

安徒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与赏析(32分)

(一)古诗文赏析(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 .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二)(10分)

分量救济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骆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则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 (选自《三国志》

重点词解

骆统:吴国大将军。 士大夫:古代指社会上层人士或有声望的读书人,这里指“乡里及远方客”

10、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则统甚哀之 ②、数问其故③、诚如是④、遂使分施 ..

11、下面与“乃自以私粟与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 又以告母

C 、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D 、 徐喷以烟

12、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13、文章在表现主人公骆统时,还写到了主人公的母亲和姐姐,请问这样有何作用?(2分)

(三)(9分)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棉麻,到后来的人造纤维尼龙、的确良。其实,各种纤维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质服装虽然舒服,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容易吸引眼球;丝绸虽然轻薄柔软,但容易起皱;麻类虽然凉爽,但穿在身上总有刺痒感;化纤虽然平整,却难与皮肤亲和。而眼下又兴起了“绿色服装”、“生态服装”,人们又重新选择了天然纤维,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开始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众喜爱的食品。现如今,大豆也不再仅仅用来磨豆腐、榨豆浆,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称之为“绿色纤维”是再贴切不过了。经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还能抗茵、防静电。它除了具备以上各种纤维的优点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还符合免烫、易洗的潮流,更是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纤维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这样宣称:“我的衣服可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哦!”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宠爱,玉米纤维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玉米纤维则完全是从玉米这样可循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中提取,因而不会污染环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谓取自大地,再回归大地。

⑥此外,玉米纤维还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玉米纤维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宇航服。

⑦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布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14.细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5.第②段中加点的“点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6.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 ( ) ( )

17.请简要说明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有哪些独特的优点?(3分)

(四)(11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 回家帮我吧! ”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 ”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

姑父说:“我供他! ”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

姑父坚决地说:“供! ”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 考上了你供吗? ”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 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 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 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问:“你要咋? ”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 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 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

“爹! ”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8.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19.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21.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22.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2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答案

l 、(4分) 诧 酬 ɡèn y ě

2、(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浑欲不胜簪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夜阑卧听风吹雨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C (2分) 4、C (2分) 5、B (2分) 6、D (2分)

7、、①同“嬉”,开玩笑。②本来 ③完全 ④已经。(4分。答对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8、你空有漂亮的帽子,却掩盖不住思想的腐朽、贫乏。(2分)

9、B (2分)

10、(4分) ①哀:同情 ②故:原因 ③是:这 ④遂:于是,就

11、B (2分)

12、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 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 (2分)

13、既表现人物的贤德仁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同时又告诉我们骆统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1分)

译文:当时正闹饥荒, 乡亲们和来自远方的客人大多穷苦少粮, 骆统因此而每天都吃非常少的食物. 他的姐姐不仅仁爱而且有操行, 独自守寡没有孩子, 骆统很同情她。他的姐姐看到骆统如此伤心, 多次追问其缘故. 骆统说道:"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 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 他的姐姐便说:"果真这样,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 何必自己伤心到这个地步?" 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粟米给他, 又把此事告诉母亲, 母亲也非常贤德, 也认为骆统做得对,于是就让他将粟米拿去施舍给乡邻们。

14. 说明了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布料的特点(2分)

15.加工(或转化) (2分)

16.举例子 作比较(2分)

17.保健的作用,免烫易洗,绿色无污染 (3分)

18、只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2分)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1分)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1分)

20、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2分)

21、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坚持不懈,(2分) 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1分)

22、“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2分)


相关内容

  •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 2013-2014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洛翠霞 2013.10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评价 本套试题是我命题,题型模仿中考试题,考察知识尽量全面,以7:2:1的难易程度考察学生,本着鼓励学生的原则,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从时间上看,学生完成试卷的时间可以 ...

  • 初二语文测试卷5
  • 初二语文测试卷(五) 姓名 老师 金 <伤仲永>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1.其诗以养父母( ) 2. ...

  • 初二月考后语文组总结
  • 初二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组工作总结 本次初三月考,学生成绩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针对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和教学情况作以简要的分析反思. 一.试卷考察的知识点和分值 本次考试试卷总分为120分.整张试卷四部分,和今年中考接轨,难度中等,整张试卷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第一 ...

  • 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 )下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 ...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反思一: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此次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设偏题难题,从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水平有进步,但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还有相当部分同学阅读理解能力差,知识的扩展和积 ...

  • 我的初二生活作文600字
  • 我的初二生活作文600字一:初二的生活 在初二的学习生活中,我最深刻的便是老师们时不时来一次全面的口头教育,一大串词竟然不带重复的,我真是太佩服她们了! 我的三位主课老师都是女的,上课时各有风味.语文老师幽默风趣,数学老师直奔主题,英语老师朗朗上口!哎!都有特点,让我怎么来评判我最喜欢哪个呢?因此, ...

  • 初二作文试卷分析[1500字]
  • 试卷分析(作文) 西太阳中学:杨格 作文在语文试题上有?半壁江山?之称,本份试题的作文题目为二选一的形式,分别是:命题作文<我的出彩一刻>.半命题作文<带着 前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次作文进行分析. 一.命题特点: 1.紧扣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志存高远 ...

  • 初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题卡(一.五单元).doc
  • 初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下列划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港(dí) kuì) 灭(qiān) 惊(hài) B. 留(zhì) 靖(suí) 黝黑(yǒu) 泅水(qiú) C. 瓦(lì) 地(jià ...

  • 初二语文考试卷
  • 本文由w_y17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二语文考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58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26 分) (一)默写(8 分) 1.榆柳萧疏楼阁闲, .<洛桥晚望> ( ) 2.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 ...

  • 初二(上)语文单元目标达成测试卷
  •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卷--laojiu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匿名( ) 广袤( ) 馈赠( ) ... 禁锢( ) 朔方( ) 叱咄( ) ... 2.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 深恶痛疾 翻来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