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古典主义重庆两大罗马式教堂

  “圣额弥尔堂是重庆少有的园林式教堂,整个教堂的布局好似一座西式古典花园。将经堂、钟楼、神父楼一字排开,把三栋建筑的一层打通,构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罗马式拱廊。”   “马跑教堂可以算是重庆现存布局与建筑风格最为奇特的一座教堂。钟楼与经堂是两座独立建筑,教堂封闭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   古典主义的“逆袭”w   18~19世纪,西方世界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启蒙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倡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与公民社会,推崇庄重复古的罗马古典主义艺术。这种风潮对法国的建筑样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哥特式建筑的故乡,从中世纪的神权社会走来的法国,大多数城市公共建筑被赋予了哥特式灵动的扶壁、飞升的尖顶。想要打破根深蒂固的神权威严,重塑神权的象征是最直接的方法。哥特式教堂中那些装饰性极强的扶壁与尖顶,被革命者看作是腐化与堕落的罪证。而古罗马建筑简洁稳重的风格,精确严谨的结构,则被视为是映衬革命最好的象征。于是在大革命的中心巴黎,一场建筑领域的“启蒙运动”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在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巴黎圣母院旁,罗马式的凯旋门、万神庙、军功庙拔地而起。   简单说来,罗马式建筑是一种在结构上模仿古罗马神庙的古典主义建筑,采用柱廊与拱门结构,外部装饰简洁,中世纪建筑中大量出现的细部装饰被舍弃。面对汹涌的革命,天主教会内部也对这种复古风潮极度推崇,天主教耶稣会长老陆吉埃就曾如此评价罗马式建筑:“圆形的柱子是建筑中最基本的、最优美的成分。它们的形式是多么庄严典雅,如果将它们排成行列,又是多么千姿百态而且伟大。”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深远地影响着西方世界,启蒙思想影响下的罗马式建筑也随着大革命的胜利传播到世界各地,美国建国早期的城市公共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罗马样式。   当然,这也影响到了遥远的东方,影响到了重庆。这种归来的西方古典主义,首当其冲便是在建筑上得到展现,而教堂恰恰是那个时期,成了最佳载体。   永川圣额弥尔堂   “天使”在重庆的后花园   罗马式建筑在法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巴黎外方教会取得了重庆地区天主教传教权。由法国教会在重庆组织建设的教堂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了这种在当时极为时兴的、大量使用拱门与廊柱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教堂简单的柱廊结构,并没有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形象,但简洁庄重的风格,仍然让人过目难忘。   穿过永川城关职业中学的校园,在新建的教学楼背后,隐藏着一座别致的罗马式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以圣额弥尔为主保,故得名圣额弥尔堂。圣额弥尔堂建于1901年,至1904年竣工,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圣经中记载,额弥尔又叫米迦勒,是天国的一位天使,是神所指定的伊甸园守护者。与我们常见的爱神丘比特的可爱天使形象不同,额弥尔是一位手持长剑的金发少年。《圣经》对他的描述与歌颂非常多,他不仅有着凡人所没有的勇气与无可比拟的威力,还非常英俊,拥有最美丽的容姿。他性情勇猛果敢,虽然好战,却充满慈悲心,对于罪恶的事抱持着绝对的否定与无情的歼灭,是“绝对正义的化身”。   正如教堂主保的形象,圣额弥尔堂不仅有着罗马式建筑的稳重庄严,也拥有着西式园林的优美浪漫。圣额弥尔堂是重庆少有的园林式教堂,整个教堂的布局好似一座西式古典花园。教堂建设在一座小山坡上,和其他教堂以建筑为中心不同的是,走进院门,首先看到的是教堂前开阔的花园,教堂的所有建筑依次列于花园之后,充当着园林的背景。   圣额弥尔堂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一般的教堂会以用于礼拜的经堂为中心,钟楼或与经堂合二为一,或建于经堂之前,神职人员的办公楼则位于经堂背后。而圣额弥尔堂则打破了这种布局模式,将经堂、钟楼、神父楼一字排开,把三栋建筑的一层打通,构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罗马式拱廊。三栋建筑外立面连续不断的罗马拱窗相互连接,将罗马式简洁重复的装饰手法发挥到极致。而经堂的三角形山花、钟楼的半圆形顶、神父楼梯形屋檐的造型变化,都使得教堂的天际线极富变化,生动活泼。   走进最左侧的经堂,四壁上布满标准的罗马拱窗,十二根庄重的罗马柱支撑起整座大殿,教堂后壁悬挂着教堂主保圣额弥尔天使的画像,身披铠甲,手持长剑,脚踩恶龙。   如今,圣额弥尔堂是渝西地区的主要教堂,在教众中颇有名气。每天早上,伴着隔壁学校朗朗的读书声,钟楼总会如约而至地发出阵阵钟声。这座古老的教堂,就这样静静地生长了一百年。   大足马跑教堂   为什么像中世纪的古堡   距离永川不远的大足,同样有着一座具有罗马风格的教堂——马跑教堂。教堂位于大足西部偏远的石马镇。如今的石马镇只有并行的两条街道,不用刻意寻找,在这个镇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那个30米高的钟楼。   马跑教堂可以算是重庆现存布局与建筑风格最为奇特的一座教堂。不同于多数教堂的单体建筑样式,马跑教堂的钟楼与经堂是两座独立建筑,教堂封闭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钟楼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飞升的尖柱拱卫着高耸的尖塔,玫瑰窗与拱窗点缀着楼身。经堂则位于院楼正中,是一栋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乍一看好似一座罗马神庙,一圈罗马柱支撑着整个建筑。柱头共有两种,只是造型不再是装满鲜花的花篮,而是重庆人更为熟悉的大白菜。   天主教的宗教建筑大体可以分为教堂、修道院两类,修道院供神职人员修行使用,一般建设得较为封闭;而教堂面向普通信众礼拜祈祷,所以一般较为开放,所谓的围墙与院落,仅仅起到划分界限的作用,并不用于防御。而马跑教堂却不是这样,整个教堂被高大的裙楼围合,入口是位于钟楼下的一个类似城门的门洞,远远望去不像是一座教堂,却像极是中世纪的古堡。之所以设计成这种封闭的格局,与其坎坷的身世不无关系。   马跑教堂原名真原堂,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2),原为中国神父建设的一处规模较小的乡村教堂。1865年,巴黎外方会教士接手教堂,并募资扩建。法国教会以马跑教堂为据点,先后在龙水、三驱、万古等地修建教堂,使大足发展成为成渝之间一处重要的天主教中心。然而,法国教会的肆意横行与强取豪夺,使得当地民众对天主教充满敌意。   1886年,大足龙水镇民众因为不堪外国传教士肆虐,拆毁了龙水教堂,临镇百姓也纷纷响应,包括马跑教堂在内的几座教堂也被拆毁,史称“第一次大足教案”。教案平息后,马跑教堂利用赔款得以重建。可好景不长,1890年,教会为防止百姓聚众闹事,要求大足县禁止龙水镇组织一年一度的灵官庙会,灵官庙会期间又发生教徒打死群众和烧毁民房的事件,群众怒不可遏,奋起捣毁教堂。余栋臣组织数百人竖旗起义,发布檄文,号召群众驱逐外国传教士。在这次“第二次大足教案”中,刚刚修复不到一年的马跑教堂又被破坏。   虽然余栋臣发动的“第二次大足教案”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愤怒的种子已经埋在了人们的心底。1898年,余栋臣再次起兵,提出“顺清灭洋”、“除教安民”的口号。起义军以龙水镇为据点,兵分五路,向铜梁、荣昌、隆昌、江北、安岳、合川进攻,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远近30余州县纷起响应。在这次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大足教案”中,马跑教堂被彻底摧毁。   起义被镇压后,利用清政府的赔款,马跑教堂得以大规模重建。三建三毁的教训让法国教会刻骨铭心,新建的教堂不仅气势恢宏,还极其注重防御性。高大的钟楼被建设得如同一座碉楼,十余米高的裙楼与高墙将教堂紧紧围合。“上帝”终究没能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架,被高墙囚禁在了看似坚固的堡垒中。

  “圣额弥尔堂是重庆少有的园林式教堂,整个教堂的布局好似一座西式古典花园。将经堂、钟楼、神父楼一字排开,把三栋建筑的一层打通,构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罗马式拱廊。”   “马跑教堂可以算是重庆现存布局与建筑风格最为奇特的一座教堂。钟楼与经堂是两座独立建筑,教堂封闭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   古典主义的“逆袭”w   18~19世纪,西方世界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启蒙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倡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与公民社会,推崇庄重复古的罗马古典主义艺术。这种风潮对法国的建筑样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哥特式建筑的故乡,从中世纪的神权社会走来的法国,大多数城市公共建筑被赋予了哥特式灵动的扶壁、飞升的尖顶。想要打破根深蒂固的神权威严,重塑神权的象征是最直接的方法。哥特式教堂中那些装饰性极强的扶壁与尖顶,被革命者看作是腐化与堕落的罪证。而古罗马建筑简洁稳重的风格,精确严谨的结构,则被视为是映衬革命最好的象征。于是在大革命的中心巴黎,一场建筑领域的“启蒙运动”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在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巴黎圣母院旁,罗马式的凯旋门、万神庙、军功庙拔地而起。   简单说来,罗马式建筑是一种在结构上模仿古罗马神庙的古典主义建筑,采用柱廊与拱门结构,外部装饰简洁,中世纪建筑中大量出现的细部装饰被舍弃。面对汹涌的革命,天主教会内部也对这种复古风潮极度推崇,天主教耶稣会长老陆吉埃就曾如此评价罗马式建筑:“圆形的柱子是建筑中最基本的、最优美的成分。它们的形式是多么庄严典雅,如果将它们排成行列,又是多么千姿百态而且伟大。”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深远地影响着西方世界,启蒙思想影响下的罗马式建筑也随着大革命的胜利传播到世界各地,美国建国早期的城市公共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罗马样式。   当然,这也影响到了遥远的东方,影响到了重庆。这种归来的西方古典主义,首当其冲便是在建筑上得到展现,而教堂恰恰是那个时期,成了最佳载体。   永川圣额弥尔堂   “天使”在重庆的后花园   罗马式建筑在法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巴黎外方教会取得了重庆地区天主教传教权。由法国教会在重庆组织建设的教堂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了这种在当时极为时兴的、大量使用拱门与廊柱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教堂简单的柱廊结构,并没有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形象,但简洁庄重的风格,仍然让人过目难忘。   穿过永川城关职业中学的校园,在新建的教学楼背后,隐藏着一座别致的罗马式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以圣额弥尔为主保,故得名圣额弥尔堂。圣额弥尔堂建于1901年,至1904年竣工,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圣经中记载,额弥尔又叫米迦勒,是天国的一位天使,是神所指定的伊甸园守护者。与我们常见的爱神丘比特的可爱天使形象不同,额弥尔是一位手持长剑的金发少年。《圣经》对他的描述与歌颂非常多,他不仅有着凡人所没有的勇气与无可比拟的威力,还非常英俊,拥有最美丽的容姿。他性情勇猛果敢,虽然好战,却充满慈悲心,对于罪恶的事抱持着绝对的否定与无情的歼灭,是“绝对正义的化身”。   正如教堂主保的形象,圣额弥尔堂不仅有着罗马式建筑的稳重庄严,也拥有着西式园林的优美浪漫。圣额弥尔堂是重庆少有的园林式教堂,整个教堂的布局好似一座西式古典花园。教堂建设在一座小山坡上,和其他教堂以建筑为中心不同的是,走进院门,首先看到的是教堂前开阔的花园,教堂的所有建筑依次列于花园之后,充当着园林的背景。   圣额弥尔堂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一般的教堂会以用于礼拜的经堂为中心,钟楼或与经堂合二为一,或建于经堂之前,神职人员的办公楼则位于经堂背后。而圣额弥尔堂则打破了这种布局模式,将经堂、钟楼、神父楼一字排开,把三栋建筑的一层打通,构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罗马式拱廊。三栋建筑外立面连续不断的罗马拱窗相互连接,将罗马式简洁重复的装饰手法发挥到极致。而经堂的三角形山花、钟楼的半圆形顶、神父楼梯形屋檐的造型变化,都使得教堂的天际线极富变化,生动活泼。   走进最左侧的经堂,四壁上布满标准的罗马拱窗,十二根庄重的罗马柱支撑起整座大殿,教堂后壁悬挂着教堂主保圣额弥尔天使的画像,身披铠甲,手持长剑,脚踩恶龙。   如今,圣额弥尔堂是渝西地区的主要教堂,在教众中颇有名气。每天早上,伴着隔壁学校朗朗的读书声,钟楼总会如约而至地发出阵阵钟声。这座古老的教堂,就这样静静地生长了一百年。   大足马跑教堂   为什么像中世纪的古堡   距离永川不远的大足,同样有着一座具有罗马风格的教堂——马跑教堂。教堂位于大足西部偏远的石马镇。如今的石马镇只有并行的两条街道,不用刻意寻找,在这个镇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那个30米高的钟楼。   马跑教堂可以算是重庆现存布局与建筑风格最为奇特的一座教堂。不同于多数教堂的单体建筑样式,马跑教堂的钟楼与经堂是两座独立建筑,教堂封闭在一个独立的院落中。钟楼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飞升的尖柱拱卫着高耸的尖塔,玫瑰窗与拱窗点缀着楼身。经堂则位于院楼正中,是一栋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乍一看好似一座罗马神庙,一圈罗马柱支撑着整个建筑。柱头共有两种,只是造型不再是装满鲜花的花篮,而是重庆人更为熟悉的大白菜。   天主教的宗教建筑大体可以分为教堂、修道院两类,修道院供神职人员修行使用,一般建设得较为封闭;而教堂面向普通信众礼拜祈祷,所以一般较为开放,所谓的围墙与院落,仅仅起到划分界限的作用,并不用于防御。而马跑教堂却不是这样,整个教堂被高大的裙楼围合,入口是位于钟楼下的一个类似城门的门洞,远远望去不像是一座教堂,却像极是中世纪的古堡。之所以设计成这种封闭的格局,与其坎坷的身世不无关系。   马跑教堂原名真原堂,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2),原为中国神父建设的一处规模较小的乡村教堂。1865年,巴黎外方会教士接手教堂,并募资扩建。法国教会以马跑教堂为据点,先后在龙水、三驱、万古等地修建教堂,使大足发展成为成渝之间一处重要的天主教中心。然而,法国教会的肆意横行与强取豪夺,使得当地民众对天主教充满敌意。   1886年,大足龙水镇民众因为不堪外国传教士肆虐,拆毁了龙水教堂,临镇百姓也纷纷响应,包括马跑教堂在内的几座教堂也被拆毁,史称“第一次大足教案”。教案平息后,马跑教堂利用赔款得以重建。可好景不长,1890年,教会为防止百姓聚众闹事,要求大足县禁止龙水镇组织一年一度的灵官庙会,灵官庙会期间又发生教徒打死群众和烧毁民房的事件,群众怒不可遏,奋起捣毁教堂。余栋臣组织数百人竖旗起义,发布檄文,号召群众驱逐外国传教士。在这次“第二次大足教案”中,刚刚修复不到一年的马跑教堂又被破坏。   虽然余栋臣发动的“第二次大足教案”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愤怒的种子已经埋在了人们的心底。1898年,余栋臣再次起兵,提出“顺清灭洋”、“除教安民”的口号。起义军以龙水镇为据点,兵分五路,向铜梁、荣昌、隆昌、江北、安岳、合川进攻,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远近30余州县纷起响应。在这次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大足教案”中,马跑教堂被彻底摧毁。   起义被镇压后,利用清政府的赔款,马跑教堂得以大规模重建。三建三毁的教训让法国教会刻骨铭心,新建的教堂不仅气势恢宏,还极其注重防御性。高大的钟楼被建设得如同一座碉楼,十余米高的裙楼与高墙将教堂紧紧围合。“上帝”终究没能放下自己高贵的身架,被高墙囚禁在了看似坚固的堡垒中。


相关内容

  • 论巴洛克式建筑
  • 论巴洛克式建筑 1.历史背景 1.1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欧洲意大利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由于社会劳动分工,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商品生产和商业日趋兴旺,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因此形成了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为资本主义的建立造舆论的&quo ...

  •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 浅析巴洛克建筑风格 内容摘要: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新古典主义评论家们认为巴洛克建筑是无节制的低劣鉴赏力的.巴洛克建筑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巴洛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罗马 ...

  • 浅谈巴洛克建筑的起源与特点
  • 浅谈巴洛克建筑的起源与特点 08艺术设计一班 0803110430 聂文倩 内容摘要: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本文通过探讨巴洛克建筑的起源.建筑历史和发展 ...

  • 武汉大学西方建筑与歌剧艺术作业
  • 建筑与歌剧结业作业之歌剧欣赏 武汉大学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斯特拉塔斯.多明戈.马可内尔,大都会歌剧院/列文版) 建筑文化背景: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欧洲文艺复兴艺术领域活跃的一种主要思潮,在建筑上也有体现,这种浪漫主义常以哥特式建筑风格来体现.当时法国古典主义建 ...

  • 重庆建筑大学二001-1995
  • 重庆建筑大学二○○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建筑构造 一. 选择题:(含单项或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折板结构按其结构断面形式有______. ① 三角形折板 ② 梯形折板 ③ 方形折板 ④ 菱形折板 ⑤ 扇形折板 2. 单层单曲面悬索结构的垂度一般控制在跨度的_____ ...

  • 意大利行程指南
  • 意大利行程指南 热那亚交通 机场――> 酒店 路线方案1 Transit directions to RINA S.p.A. Cristoforo Colombo Airport Via Pioieri E Aviatori d'Italia, 0 16154 Genova, Italy Wa ...

  • 凯旋门介绍
  • 凯旋门介绍 凯旋门地处宽阔的星星戴高乐广场.这里是乡赛丽寨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 点.从戴高乐广场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条大道.宏伟.壮丽的凯旋门就耸立在广场中央的环 岛上面.这座拱门是在拿破仑时期1806年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建筑的. 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它被用来纪念法国大军.凯旋门建成于18 ...

  •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东南风为主导风向) 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 长江流域文化→吊脚楼 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段: (一) 原始社会建筑: 旧石器时代:50万年前 天然崖洞居住,有色陶土出现在洞壁. 新 ...

  • 从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中探寻和谐的设计
  • 摘要:哥特式建筑设计艺术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首先表现为人本主义理想的萌发.以人为本,为大众服务,这一观点在哥特式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地注解和诠释.其次,哥特式建筑设计中的和谐理念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理论上,和谐是个广泛的概念,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艺术追求和美好的艺术样式来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