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万山潭作]

  《万山潭作》原文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万山潭作》鉴赏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万山潭作》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万山潭作》原文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万山潭作》鉴赏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万山潭作》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相关内容

  • 沁园春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深入解读,能够熟练背诵本词. 2.学生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品味词的语言,理解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学生通过诵读文本,交流研讨,感受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意象,并能通过美读,体味诗词意境,得出 ...

  •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配套教案
  •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 ...

  •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有其独有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①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刘勰在&l ...

  •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5
  • 南马高中2010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k ě) 脊骨(j ǐ) 寥廓(li áo ) 挥斥方遒(q íu ) ....B .惆怅(ch àng ) 摇曳(y ì) 阻遏(â ) 习其句读(d îu ...

  • 沁园春长沙教案上
  • 授课 时间 课题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沁园春·长沙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 了解什么叫做意象, 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⒊背诵诗歌.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 ...

  •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情况
  •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2]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写& ...

  • 市级一等奖说课稿:沁园春 长沙
  •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沁园春 ·长沙>是职高(高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炼文章的主旨.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从整体认识文章,把握文章中心,培养整体阅 ...

  • [教案]沁园春长沙
  • [教案]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 ...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及同步练习题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学生) 目标导航: 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课时:2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