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之比

  摘要:对论语的阅读不难发现,有好多君子与小人比较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究竟说明了什么,在这些语句中,又能体现出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特质呢?本文通过对这些对比的归类,简要总结出几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希望对今天我们理解儒家的君子与小人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君子;小人;区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41-02

  在《论语》中,我们总能发现君子……,小人……。这样的对比句,那么到底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有什么样的特质呢?君子和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君子与小人的世界一探究竟。

  一、君子与小人气质之比

  我们初识一个人,可能他的品质、内涵等全都看不出来,但却能看出他(她)的气质,同样,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气质也有描述。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娇而不泰。”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而外在气质往往是人内心的一种反应,孔子识人的能力作为典范流传至今,也许他就是凭着这些外在的气质,获得对人的第一印象吧。而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出席正式场合,一般都要先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孔子除了对比外,还对君子的气质有更进一步的描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没有像今天的小说一样描述君子的眼睛、鼻子、嘴都长什么样子,而是给人们一个轮廓上的感觉。在简单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气度翩翩,庄重文雅的君子形象。君子一定是内外兼修,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从内而外的给人以优雅的风度感。而小人无论怎样修饰自身的外表,也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匮乏和精神的枯萎。这就是孔子眼中君子小人的外部形象之比,虽不具体,但却足以让人意会。

  二、君子与小人律己之比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四个人:自己、自己最爱的人、最爱自己的人以及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也许后三者可以三合一,但自己却是每个人必须要认识的人,所以在孔子的眼中,君子和小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已通过这短短的五个字跃然纸上。除此之外,孔子还说过“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此处虽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但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视,自然在孔子的心中,君子必不可失自立自强的特质,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什么事情都要求别人,自己不愿意动脑筋,更不愿意出力气,对人更是求全责备。时至今日再看此对比,我觉得这不仅是君子、小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君子孜孜不倦,善学勤思,最终会培养出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而小人不善学习,懒散懈怠,投机取巧,甚至想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只能导致其真的有一天想要靠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了,这也是要做到君子求诸己的先决条件。自立自强的心态和自立自强的能力,缺一不可。

  三、君子与小人原则之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人有原则,不会轻易违背自己的原则。其实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君子小人的原则性之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看来我们今天说的墙头草两边倒,也就是孔子眼中的小人。君子之德不仅不会轻易消退,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尤其是没有原则性的小人。当然,这种原则性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正确的,我相信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坚持是正义的坚持、善的坚持,我们也应动态的看待这种坚持,坚持每个时代对的东西,不能固守过时的、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东西不放。君子的原则性在孔子心中不只是停留在坚守上,更体现在和谐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却可以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而小人即使有相同的立场,也会为自己的利益,不能相互融合、交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退让,那么即使是君子之间也会因为坚持原则而变得不和谐,甚至彼此伤害,孔子看到了这点,所以他要求君子要在坚守正确原则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在分歧中达到合作,在区别中达到和谐,我不禁感叹:孔子,智慧也!在今天的社会中,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更需要孔子和而不同的智慧作为指引,使我们能和谐相处,友爱相待,达到共赢。

  四、君子与小人追求之比

  一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追名逐利,有的追求公益事业,有的追求忠孝之义,等等。对君子的追求,我认为孔子的要求是对“义”的追求。孔子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直接道出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不择手段的摆脱穷困之境。就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所以孔子要求君子对财富的追求一定要取之有道,决不能违反社会“道义”。孔子曾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人不堪其忧,会也不改其志。”这一赞赏也就是对君子坚守“道义”,不为名利的肯定。君子和小人,在利益面前的差别是巨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一再强调其追求之不同的原因。君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物质的满足,但君子在利益面前,首先要用“道义”去衡量得到它的途径。可见,君子与小人不是追求的东西不同,而是追求的方式不同,就如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合礼、合乎“道义”的方式取得所要的东西,这才是君子所为。

  五、君子与小人境界之比

  我认为境界即由一个人看待世界、对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所以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境界是天壤之别。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的十个字,却让君子与小人的境界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君子追求的是“义”,我认为即是对“礼”的遵守,也是对天道(仁)的遵守。“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也能明确的表现出我们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提倡的“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道家所讲的“天道”,道家的天道思想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儒家的“仁”则是降落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生活方式上的思想。君子的追求是对天道的弘扬,是时刻符合“仁”的要求,无时无刻不希望达到天人合一,顺乎天道的境界。就像日月更替,四时转换一样,君子的境界也从未改变过。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追求一样的东西,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追求有益的目标,这有益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有益,还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更多的人。如果这样还是很难,那我们起码要对损人的事说不,做一个不损害社会的人。始终保有一颗向“仁”的心。

  以上说了这么多君子、小人自比,我们不禁心里会想,今天的社会有君子吗?又有小人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道德认知、风俗礼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所以我们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君子与小人。我想今天的君子即是道德高尚,心系他人,做事合规的人;小人则是只看利益,其他不管的人。今天也许我们找不到完全的君子,也看不见完全的小人,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君子的道路上,向着君子的方向不断努力,用君子的品德不断审视自我,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3.

  [3]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摘要:对论语的阅读不难发现,有好多君子与小人比较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究竟说明了什么,在这些语句中,又能体现出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特质呢?本文通过对这些对比的归类,简要总结出几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希望对今天我们理解儒家的君子与小人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君子;小人;区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41-02

  在《论语》中,我们总能发现君子……,小人……。这样的对比句,那么到底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有什么样的特质呢?君子和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君子与小人的世界一探究竟。

  一、君子与小人气质之比

  我们初识一个人,可能他的品质、内涵等全都看不出来,但却能看出他(她)的气质,同样,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气质也有描述。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娇而不泰。”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而外在气质往往是人内心的一种反应,孔子识人的能力作为典范流传至今,也许他就是凭着这些外在的气质,获得对人的第一印象吧。而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出席正式场合,一般都要先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孔子除了对比外,还对君子的气质有更进一步的描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没有像今天的小说一样描述君子的眼睛、鼻子、嘴都长什么样子,而是给人们一个轮廓上的感觉。在简单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气度翩翩,庄重文雅的君子形象。君子一定是内外兼修,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从内而外的给人以优雅的风度感。而小人无论怎样修饰自身的外表,也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匮乏和精神的枯萎。这就是孔子眼中君子小人的外部形象之比,虽不具体,但却足以让人意会。

  二、君子与小人律己之比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四个人:自己、自己最爱的人、最爱自己的人以及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也许后三者可以三合一,但自己却是每个人必须要认识的人,所以在孔子的眼中,君子和小人对自己的要求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已通过这短短的五个字跃然纸上。除此之外,孔子还说过“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此处虽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但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视,自然在孔子的心中,君子必不可失自立自强的特质,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什么事情都要求别人,自己不愿意动脑筋,更不愿意出力气,对人更是求全责备。时至今日再看此对比,我觉得这不仅是君子、小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君子孜孜不倦,善学勤思,最终会培养出自己自立自强的能力;而小人不善学习,懒散懈怠,投机取巧,甚至想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只能导致其真的有一天想要靠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了,这也是要做到君子求诸己的先决条件。自立自强的心态和自立自强的能力,缺一不可。

  三、君子与小人原则之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人有原则,不会轻易违背自己的原则。其实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君子小人的原则性之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看来我们今天说的墙头草两边倒,也就是孔子眼中的小人。君子之德不仅不会轻易消退,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尤其是没有原则性的小人。当然,这种原则性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正确的,我相信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坚持是正义的坚持、善的坚持,我们也应动态的看待这种坚持,坚持每个时代对的东西,不能固守过时的、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东西不放。君子的原则性在孔子心中不只是停留在坚守上,更体现在和谐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虽然有不同的观点,却可以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而小人即使有相同的立场,也会为自己的利益,不能相互融合、交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退让,那么即使是君子之间也会因为坚持原则而变得不和谐,甚至彼此伤害,孔子看到了这点,所以他要求君子要在坚守正确原则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在分歧中达到合作,在区别中达到和谐,我不禁感叹:孔子,智慧也!在今天的社会中,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更需要孔子和而不同的智慧作为指引,使我们能和谐相处,友爱相待,达到共赢。

  四、君子与小人追求之比

  一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追名逐利,有的追求公益事业,有的追求忠孝之义,等等。对君子的追求,我认为孔子的要求是对“义”的追求。孔子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直接道出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不择手段的摆脱穷困之境。就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所以孔子要求君子对财富的追求一定要取之有道,决不能违反社会“道义”。孔子曾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人不堪其忧,会也不改其志。”这一赞赏也就是对君子坚守“道义”,不为名利的肯定。君子和小人,在利益面前的差别是巨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一再强调其追求之不同的原因。君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物质的满足,但君子在利益面前,首先要用“道义”去衡量得到它的途径。可见,君子与小人不是追求的东西不同,而是追求的方式不同,就如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合礼、合乎“道义”的方式取得所要的东西,这才是君子所为。

  五、君子与小人境界之比

  我认为境界即由一个人看待世界、对待事物的方式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所以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境界是天壤之别。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的十个字,却让君子与小人的境界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君子追求的是“义”,我认为即是对“礼”的遵守,也是对天道(仁)的遵守。“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也能明确的表现出我们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提倡的“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道家所讲的“天道”,道家的天道思想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儒家的“仁”则是降落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生活方式上的思想。君子的追求是对天道的弘扬,是时刻符合“仁”的要求,无时无刻不希望达到天人合一,顺乎天道的境界。就像日月更替,四时转换一样,君子的境界也从未改变过。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追求一样的东西,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追求有益的目标,这有益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有益,还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更多的人。如果这样还是很难,那我们起码要对损人的事说不,做一个不损害社会的人。始终保有一颗向“仁”的心。

  以上说了这么多君子、小人自比,我们不禁心里会想,今天的社会有君子吗?又有小人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道德认知、风俗礼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所以我们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君子与小人。我想今天的君子即是道德高尚,心系他人,做事合规的人;小人则是只看利益,其他不管的人。今天也许我们找不到完全的君子,也看不见完全的小人,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君子的道路上,向着君子的方向不断努力,用君子的品德不断审视自我,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3.

  [3]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相关内容

  • 论君子何以"不仁"
  • [摘 要]历来对"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传统解释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绝不会仁",而被杨伯峻等人因不甚圆通而质疑.杨伯峻提出此处"君子"."小人"或以社会地位而言,牛泽群则以君子有广义.狭义之分而 ...

  • 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之道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 ...

  • "君子不器"新解
  • 摘 要: 对<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君子不是器具,君子要做通才.但据<论语>整篇表达之意,"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谋器",因为器是由小人于肆中造作而成;君子谋道,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维系 ...

  •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 论周易中的理想人格
  • 谈周易中的理想人格及其后世影响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大刚 [摘要]<易经>一书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亦是儒家君子观的思想之源.孔子读< ...

  • 浅析小人得志
  • 亚鲁 古往今来,小人得志比比皆是:从今而后,小人得志仍然会绵绵不绝. 小人有两重含义:一,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二,指人格卑鄙的人:小人得志,势利小人.今天人们所说的"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小人得志,即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小人是一个全社 ...

  •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亲民,新民也)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l ...

  • [论语]中的"君子"
  •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 1• ...

  • 孔子语录100句
  • 孔子语录100句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