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散文一二单元试卷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2012. 05)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魁梧(wú) 木屐(jī) 磅礴(pó) 媲美(pì) ....B.镶嵌(qiàn) 什刹海(chà) 褴褛(lán) 发轫(lân) ....C.珐琅(fà) 街衢(qú) 掠夺(lüè) 屙出来(ē) ....D.裹挟(xiá) 逃遁(dùn) 吝啬(lìn) 模糊(m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陈陈相因 腐滞 竟争 蹂躏 B.匿迹消声 曙光 鼬鼠 迷惘

C.荒诞无稽 撕斗 决绝 缰绳 D.勾心斗角 磨蹭 画舫 嶙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 的教材。 (2) 这些探测队员以 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 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 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 也宽广起来。 A.审定 艰苦 居然/果然 B.审订 艰苦 自然/居然 C.审订 坚苦 果然/居然 D.审定 坚苦 居然/自然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

C.眼下,高消费群体渐渐扩大到了高校的学生,他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正在悄然改变着大学校园应有的质朴风气,甚至有学生公开宣称自己物欲横流,拜金至上。 ....D.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大幕缓缓拉开,十二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舞蹈演员身著....古装,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敦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的作家。 ....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B.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C.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D.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

B.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C.海洋生物专家介绍,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其前途不可估量。

D.北方联盟是否进军喀布尔,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以及塔利班是否妥协。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臵。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过去有报道中形容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报道他们见多识广但也更个人中心.利己自私 ②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③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代名词

——“鸟巢一代”,《“鸟巢一代”赢得国际赞誉》。《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 ④2008奥运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中大量都是85后甚至90后的一代人 ⑤在这些报道中志愿者们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善交流 A.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4-17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

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8分)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8分)

17.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10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4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6分)

三、名著欣赏题。(18分)

18.下列有关《家》、《子夜》的情节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8分) ...A.鸣凤因为和觉慧交谈耽搁了一会,就被淑华责骂了一番。觉慧听着妹妹对鸣凤的训斥,非常清晰,他们像鞭子一样次打着他的头。他的脸突然发热起来,他赶到羞愧,认为鸣凤所守的责骂,都是他带给她的。淑华的态度引起了他的反感。

B.觉新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中学毕业文凭,归来后不久,祖父告诉他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要他早日结亲,料理家事。这一决定让他升学和与梅成婚的愿望成了泡影,断送了他的前程和美梦。

C.觉慧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严重,鸣凤是那般淳朴、美丽、上进、开朗、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D.从双桥镇逃出来的曾家驹向吴公馆的重任吹嘘他如何英勇的掏出双桥镇,范博文等人十分看不惯曾家驹的作风,当面就狠狠的讥讽了曾家驹的“英勇”,私下里也议论起他的可鄙可憎和中国的现实问题。

E.得知双桥镇失陷消息的吴荪甫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愤恨,已经神色异常了好几天的林佩瑶却陷在幽怨与遐思中,而全神贯注于自己事业的吴荪甫并没有留意到少奶奶的反常神情,夫妻俩根本无法沟通。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68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15.答: 16.答: 17. ①答: ②答: 三、文学名著欣赏。(10分)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答题解析

1. C。 A.磅礴(bó) B.发轫(rân) D.裹挟(xiã) 模糊(mó) 2. D。 A.竞争 B.匿迹销声 C.厮斗

3. C。解析:(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方案、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文章等。①“教材”属于图书,应选“审订”。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条件、环境的艰难;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②扣住“精神”,应选“坚苦”。居然:竟然,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情况或与材料相符;自然:表示后面的情况理所当然,一定或必定,或前后内容常有一定的因果关系。③前空若用“居然”,则与前面一句相抵触;若用“自然”则意即“天光水色辽搁无边”是必定如此,显得绝对;用“果然”正好前后照应一致。后空用“居然”表示看“天光水色辽阔无边”而人“心胸”较以前意外地“宽广起来”,符合情境。) 4. 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5.A。 “尘埃落定”,比喻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B项“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C项“物欲横流”用于形容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热烈追求物质利益的浓厚社会氛围。D项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6.C。.【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作家的创作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有重要位置;但不是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A.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B.卓尔不群:品德、才能超过一般,与众不同。D.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7. B。这是一组考

8. A。这又是一组考

9. A。A项中的“所以”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10.A 。依照逻辑关系 11.C。难点解析:“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这句话是文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其实这是一句省略句,根据后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将它还原为“有意境的作品的外延小于有意象的作品的外延”(外延在后文的阐述中阐释为数量的多少),因此C项的理解是正确的。 【点睛】社科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必出题,也是体现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试题。关于文中重要词语(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

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如这一题A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B”选项中的“因而”(因果关系)、D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12. C。【解析】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现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接着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潜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但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认为陶潜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解决这道题的技巧在于运用排除法,B、D两项一般都会排除掉,A项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故选C。

【点睛】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点表述为“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题目的各个选项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筛选,A、B两项都谈中西方艺术的区别,这是文中非常重要的信息;C项是论述“意味”这个重要概念时所举的事例,D项则是文末对“意境”这一重要概念的再认识,再验证。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就此题来说,四个选项涉及到文章中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意境和意味的理解;但选项C则涉及的是对意味这个概念进行论述时的事例的理解,这种考查就深入了一步,层次更高。从所举事例的上下文来判断,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13.【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的“两种”一词,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点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一考点实在文章内容范围内进行的,其难度并不是很深,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对考点有些发怵,这是不必要的。从做题的实践来看,A、D两个选项一般都能排除,涉及的是文章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和“意境”的理解。C选项理解比较难,又涉及的是文章细部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但回到原文相应文字对照,就能发现,所谓“工”“妙”,明显是从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大意是对的;注意到相应文段的“杜甫则太逼真了”,我们就会意识到选项C明显是要我们理解“工”“妙”二字的评价在西方艺术家眼里就是谁“工”谁“妙”?很显然恰恰相反。 14.【答案】 B E(共8分)

【考点】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写作思路和作品风格的评价。

【解析】A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据此,该项强加因果。C项据第(5)段“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可知,作者倒认为司马迁长眠于此乃“最佳”,故而此项无中生有。D项:本文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 15.【答案】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2分)

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2分) 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分析。

【思路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这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句。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为什么要“仰望”?这样思考。

16.【答案】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2分)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2分)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2分)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2分) 【考点】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

【思路分析】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第一问:据题干“司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第二问:有效信息在第(4)、(5)段。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 17.【答案】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2分)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2分) ②(略)(4分)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感悟。 【思路分析】考生不妨这样思考:“读”的几个对象都与司马祠有关,而司马迁彪炳史册的不正是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吗?第一问便迎刃而解了。

第二问要求考生扣紧原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答,可结合考生积累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知识来回答。 三、名著欣赏题。

18.B(回来当天,父亲告诉他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 C(鸣凤的性格谈不上开朗上进)

19. 他先暗中收买领头女工姚金凤,瓦解工潮;(2)姚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后,工潮复起。(2)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薛宝珠;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2)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并放假一天以安抚女工,(2)果然平息了罢工。(2)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2012. 05)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魁梧(wú) 木屐(jī) 磅礴(pó) 媲美(pì) ....B.镶嵌(qiàn) 什刹海(chà) 褴褛(lán) 发轫(lân) ....C.珐琅(fà) 街衢(qú) 掠夺(lüè) 屙出来(ē) ....D.裹挟(xiá) 逃遁(dùn) 吝啬(lìn) 模糊(m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陈陈相因 腐滞 竟争 蹂躏 B.匿迹消声 曙光 鼬鼠 迷惘

C.荒诞无稽 撕斗 决绝 缰绳 D.勾心斗角 磨蹭 画舫 嶙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 的教材。 (2) 这些探测队员以 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 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 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 也宽广起来。 A.审定 艰苦 居然/果然 B.审订 艰苦 自然/居然 C.审订 坚苦 果然/居然 D.审定 坚苦 居然/自然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

C.眼下,高消费群体渐渐扩大到了高校的学生,他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正在悄然改变着大学校园应有的质朴风气,甚至有学生公开宣称自己物欲横流,拜金至上。 ....D.伴随着古典优雅的音乐,大幕缓缓拉开,十二名长袖善舞、身姿曼妙的舞蹈演员身著....古装,为大家表演了经典的舞蹈《敦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样举足轻重的划时代的作家。 ....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B.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C.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D.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今年

B.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C.海洋生物专家介绍,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其前途不可估量。

D.北方联盟是否进军喀布尔,取决于阿富汗各派在政治上达成一致以及塔利班是否妥协。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臵。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过去有报道中形容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报道他们见多识广但也更个人中心.利己自私 ②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③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代名词

——“鸟巢一代”,《“鸟巢一代”赢得国际赞誉》。《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 ④2008奥运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中大量都是85后甚至90后的一代人 ⑤在这些报道中志愿者们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善交流 A.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14-17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

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8分)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8分)

17.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10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4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6分)

三、名著欣赏题。(18分)

18.下列有关《家》、《子夜》的情节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8分) ...A.鸣凤因为和觉慧交谈耽搁了一会,就被淑华责骂了一番。觉慧听着妹妹对鸣凤的训斥,非常清晰,他们像鞭子一样次打着他的头。他的脸突然发热起来,他赶到羞愧,认为鸣凤所守的责骂,都是他带给她的。淑华的态度引起了他的反感。

B.觉新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中学毕业文凭,归来后不久,祖父告诉他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要他早日结亲,料理家事。这一决定让他升学和与梅成婚的愿望成了泡影,断送了他的前程和美梦。

C.觉慧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严重,鸣凤是那般淳朴、美丽、上进、开朗、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D.从双桥镇逃出来的曾家驹向吴公馆的重任吹嘘他如何英勇的掏出双桥镇,范博文等人十分看不惯曾家驹的作风,当面就狠狠的讥讽了曾家驹的“英勇”,私下里也议论起他的可鄙可憎和中国的现实问题。

E.得知双桥镇失陷消息的吴荪甫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愤恨,已经神色异常了好几天的林佩瑶却陷在幽怨与遐思中,而全神贯注于自己事业的吴荪甫并没有留意到少奶奶的反常神情,夫妻俩根本无法沟通。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68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15.答: 16.答: 17. ①答: ②答: 三、文学名著欣赏。(10分)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答题解析

1. C。 A.磅礴(bó) B.发轫(rân) D.裹挟(xiã) 模糊(mó) 2. D。 A.竞争 B.匿迹销声 C.厮斗

3. C。解析:(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方案、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文章等。①“教材”属于图书,应选“审订”。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条件、环境的艰难;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②扣住“精神”,应选“坚苦”。居然:竟然,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情况或与材料相符;自然:表示后面的情况理所当然,一定或必定,或前后内容常有一定的因果关系。③前空若用“居然”,则与前面一句相抵触;若用“自然”则意即“天光水色辽搁无边”是必定如此,显得绝对;用“果然”正好前后照应一致。后空用“居然”表示看“天光水色辽阔无边”而人“心胸”较以前意外地“宽广起来”,符合情境。) 4. 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5.A。 “尘埃落定”,比喻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B项“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C项“物欲横流”用于形容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热烈追求物质利益的浓厚社会氛围。D项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6.C。.【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作家的创作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有重要位置;但不是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A.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B.卓尔不群:品德、才能超过一般,与众不同。D.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7. B。这是一组考

8. A。这又是一组考

9. A。A项中的“所以”暗示了前后内容的逻辑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举例说明,在近代时,王国维阐述“意境”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并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观点就是因为王国维的解释而流行到现在的。

10.A 。依照逻辑关系 11.C。难点解析:“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这句话是文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其实这是一句省略句,根据后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将它还原为“有意境的作品的外延小于有意象的作品的外延”(外延在后文的阐述中阐释为数量的多少),因此C项的理解是正确的。 【点睛】社科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必出题,也是体现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试题。关于文中重要词语(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

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如这一题A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B”选项中的“因而”(因果关系)、D选项中的“所以”(因果关系);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12. C。【解析】从原文来看,作者在第三段现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接着再举陶渊明的例子,接着说“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这句话中的“寻找、发现、体验”表明艺术家不一定就认识到这种意味,况且原诗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说明陶潜对这种意味有所体验、察觉,但并不能说他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意味的世界;而选项C则绝对认为陶潜已经认识到了,显然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解决这道题的技巧在于运用排除法,B、D两项一般都会排除掉,A项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故选C。

【点睛】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点表述为“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题目的各个选项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筛选,A、B两项都谈中西方艺术的区别,这是文中非常重要的信息;C项是论述“意味”这个重要概念时所举的事例,D项则是文末对“意境”这一重要概念的再认识,再验证。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就此题来说,四个选项涉及到文章中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意境和意味的理解;但选项C则涉及的是对意味这个概念进行论述时的事例的理解,这种考查就深入了一步,层次更高。从所举事例的上下文来判断,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13.【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的“两种”一词,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并没有说“意味”的分类,这种理解显然是对文意的曲解。 【点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一考点实在文章内容范围内进行的,其难度并不是很深,所以有一部分同学对考点有些发怵,这是不必要的。从做题的实践来看,A、D两个选项一般都能排除,涉及的是文章两个大的方面内容的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区别和“意境”的理解。C选项理解比较难,又涉及的是文章细部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但回到原文相应文字对照,就能发现,所谓“工”“妙”,明显是从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的,大意是对的;注意到相应文段的“杜甫则太逼真了”,我们就会意识到选项C明显是要我们理解“工”“妙”二字的评价在西方艺术家眼里就是谁“工”谁“妙”?很显然恰恰相反。 14.【答案】 B E(共8分)

【考点】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写作思路和作品风格的评价。

【解析】A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据此,该项强加因果。C项据第(5)段“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可知,作者倒认为司马迁长眠于此乃“最佳”,故而此项无中生有。D项:本文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 15.【答案】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2分)

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2分) 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2分)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分析。

【思路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这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句。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为什么要“仰望”?这样思考。

16.【答案】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2分)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2分)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2分)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2分) 【考点】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

【思路分析】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第一问:据题干“司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第二问:有效信息在第(4)、(5)段。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 17.【答案】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2分)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2分) ②(略)(4分)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感悟。 【思路分析】考生不妨这样思考:“读”的几个对象都与司马祠有关,而司马迁彪炳史册的不正是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吗?第一问便迎刃而解了。

第二问要求考生扣紧原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答,可结合考生积累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知识来回答。 三、名著欣赏题。

18.B(回来当天,父亲告诉他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 C(鸣凤的性格谈不上开朗上进)

19. 他先暗中收买领头女工姚金凤,瓦解工潮;(2)姚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后,工潮复起。(2)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薛宝珠;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2)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并放假一天以安抚女工,(2)果然平息了罢工。(2)


相关内容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上) 一.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12班和文科8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二.工作重点 1 ...

  • [都江堰]教学设计
  • 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征文 高中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粒沙里见世界"单元 (一)散文选修课程案例 课 程 设 计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 <新文学大系·散文二 ...

  •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一.字词 要求:1.识记每一课"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全部字词(包括上课时黑板上的) 2.看课文词语注释,结合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各字词的意思 3.翻阅听写本,注意之前写错的字词 易错字词:(注意字音和字形,请在横线上填写字音或字词并牢记) (多第二单元词字) 二 ...

  •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 川师实外高一语文周练 [新课标人教版] 模块Ⅱ一.二单元 试卷说明:全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垝(guí)垣 汤(shāng)汤 颤(chàn)动 ... B.袅娜(nuó) 荫庇(yin) 渐(jiàn)车 ... C.婆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试卷结构延续了以往的出题套路,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试卷 共 120分,时间120分钟.出题范围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第五单元.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综合 ...

  • 201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新年刚过,我们又迎来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为了带领学生学好八年级下册语文,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特制订本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认真研究学习余映潮和李镇西两位 ...

  • 写作特点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 ...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作者:   加入日期:12-02-05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 51人,优生6人,合格30人,低分2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