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中国文化世界化(中)

(2009-08-07 02:13:18)

转载▼

标签: 杂谈

四 中国“三和文明”应同西方“三争文明”互补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集中在“理性”问题上,而现代“理性”包括三方面:工具理性,历史理性,人文理性。工具理性就是所谓的技术理性,主要表征为高科技的“热核战争”。现在,全球有一万枚原子弹,氢弹无数,足以毁灭人类300次。但是今日世界范围内的“核大战”是任何人都不敢打的,一旦打起来人类必然走向“集体自杀”。历史理性,表征为现代历史上掌握国家权力者提出的“终极乌托邦”,以此蔑视当下人性的合法性要求。如纳粹法西斯等用“乌托邦”掩盖险恶用心而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灾难。在工具理性庞大,历史理性猖狂之下,人文理性在后现代社会中正在空前地淡漠化、平面化、虚无化。东方乃至整个人类正在紧跟西方后现代虚无主义漂移,并因袭复制西方的文化精神生态疾病基因,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生态”病毒蔓延。

当今世界,由于中国文化精英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认同,对本土文化的边缘化和虚无化,使得中国文化资源大部分流失,东方文化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令人堪忧。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军事崛起的大国,其文化在全球不断遭到误读和边缘化,将使得中国进一步被“妖魔化”和“边缘化”。一个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其“大国文化安全”将进一步恶化。只有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一起成为人类的“新双元文化”,人类未来才可能真正具有和平和谐的美好境界。

西方霸权话语全球化和妖魔化中国的问题,如今愈演愈烈。化约地说,西方当代文化在全球化中推行自我的方式是“三片文明”和“三争文明”。一是大片,今天的西方大片影响了整整三代人。我们的视觉趣味已被美国锁定,东方审美欣赏的习惯已被美国人改造——非大片不看;二是薯片,青年一代吃薯片长大,虽然人们知道油炸食品都是垃圾食品,但照吃不误,并通过胃感受到一种外来文化日以征服自己的重量。三是芯片,电脑windowns系统深藏奥秘,人们只要上网,而美国情报系统出于需要,就可以通过特殊技术把电脑里有关材料复制走。大片控制了我们视觉娱乐,薯片控制了我们的胃,芯片控制了我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性。那么,作为崛起的中国有什么可以跟西方相比的不断全球化的力量?有怎样的可以反控制的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安全措施?

西方的“三争文明”认为:人我之间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是谁发动的?是以现代性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的,落后挨打,淘汰出局,弱肉强食——东方今天已经在西方推行的“丛林法则”中学会了这一点。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发展史是血腥的历史,其征服战争伴随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西班牙对中美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6世纪,英国对澳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8世纪,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发生在19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大波兰人的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在现代之前,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文明,现在只剩下了不到十种。西方武力的扩张连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文明的消亡加速,其中现代工业文明倾榨和大规模战争的人为因素祸害极大。进一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导致战争冲突不断,整个世界不得安宁,这无疑是西方“三争文明”对全世界推行的恶果。 (西方的现代文明承诺人类走向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全球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公正难以落实。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界有10亿人每日靠不到1美元在世界上挣扎,另有15亿人依靠1到2美元艰难度日。同时,现代世界两极分化导致大批失业者、难民、穷人与现代文明繁荣似乎无关。)

这种以现代性对全球文明的霸权主义诉求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扩张。今年,美国CNN主持人肆无忌惮地辱骂13亿中国人。这种对中国的不友好还出现在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中。为什么近年来美洲、欧洲和亚洲强国对中国都不太友好了呢?为什么在中国走向富强和自主的时代西方对科学民主的诉求变成了政治仇视和文化对抗了呢?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确实是真正崛起了!于是,西方的冷战思维模式的幽灵重新作怪,认为国家间关系非友即敌,国际关系就是二元对立。这样一来,中国的崛起似乎对他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构成威胁。在这种早已过时的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乃至东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污蔑为“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不是好战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三和文明”——在家庭是和睦,在群体社会中是和谐,在国际间是和平!但中国文化已经被边缘化了,这导致“三和文明”的声音不仅没有放大成为国际的声音,反而成为中国落后僵化保守的说法,进而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理由。

不断西化的当代中国文化,既不是纯粹的美国消费主义文化,也不是欧洲式的贵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国传统“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而在变成不中不西的多面杂糅文化。这一后殖民话语的“文化中断”,将使国人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成为问题纠结之所。中国文化的被西方现代性整体“断根性”正在修改着东方文化指纹,正在改写着国人的心性价值。全盘西化者的文化巨型想象有着这样的图景:“全盘西化”似乎成为东方的未来图景,有极端者甚至提出要改汉字为拼音、奉基督教为国教,以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种属,无差别地与世界“接轨”。在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心态下,中国的国内问题被西方看得过于严重,甚至西方有人认为,中国没有资格做一个世界大国,并且应当永远放弃这种民族的诉求。

中国文化安全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在西方三争文明的主导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朝核问题、东海局势、台湾问题、南沙群岛纠纷、克什米尔问题、伊核问题、巴以争端等等,都从亚欧大陆的亚洲部分引发为突出的国际问题。中国文化不应再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潮流,我们必须扬弃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艺术的低俗性和虚无性。

我坚持认为: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景观是,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这无疑是国际文化未来的大格局。对此,我们不可不察!应该把国家战略的建构和文化外交方略的制定联系起来,在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态平衡中,将东方文化的和谐精神不断播撒向整个世界,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整体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术,今天中国出口是的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的,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是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爆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

我们应该坚持文化创新。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西方在影响着中国,那么从现在开始,中国应向海外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欣赏中国的文化!这样世界就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中国有能力在真正的文化整体上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让人类告别战争、瘟疫、罪恶,走向新世纪绿色生态的自然和社会。

五 西方“现代性弊端”与中国可持续“文化输出”

深究起来,很多现象都肇因于现代性带来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同时还与中国当代的“文化失根”已然成为严重的文化症候相关。不难看到,当代文化既不是纯粹的美国消费主义文化,也不是欧洲式的贵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国传统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而在变成不中不西的多面杂糅文化。这一后殖民话语的“文化中断”,将使国人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成为问题纠结之所。悠久的中国文化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再次崛起?中国文化在未来岁月还能成为中国民众心理结构的重要维度吗?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断根性”正在修改着我们的“文化指纹”,正在改写着人们的心性价值。背对问题是没有用的,只能面对问题——看中国文化在西方现代性困境中遭遇到怎样的文化基因变异,在东亚国际语境中面临怎样艰难的文化抉择和价值担当,在整个世界文化失败主义和虚无主义中,中国将面临怎样的艺术振兴和文化重建使命!

有一些全盘西化论者,在多元多极时代仍然坚持单边主义立场,将这百年中国传统被西方现代性中断,看成是永恒的中断。如赵达功在《中国的传统还剩下什么?》中认为:“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西化,中国自己的传统剩下的寥寥无几。从写字来说,中国的传统是用毛笔,可现在除了家作为国粹艺术玩两下,要么就是伟人、名人、大人物以来美化自己;从穿衣来说,如果和一百多年前比,现在的中国人都成了‘洋鬼子’,哪里看的到中国传统式的服装,可以看到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藏族人等穿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你却难以看到中国人穿传统的长袍马褂;从哲学思想上看,中国一方面害怕西方文化入侵,自己也实在拿不出自己祖宗的东西;从音乐戏剧来说,中国也全盘西化了,老祖宗不但不懂和声、对位、配器等复声音乐的那一套,竟连七声音阶都不知道,就是现在仍然还是在五声音阶的大调里头混;从治疗疾病上看,西医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市场,传统的中医没有化验,没有解剖、没有经过人工提炼的化学药品;从教育上看,中国的传统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之类的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留下了八股式的教育方法,不要学生理解,而要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也就要淘汰;吸烟也是西方引进的,艾滋病也是西方引进的,共和制、铁路、柏油马路、汽车、电话、电报、电灯、西红柿、洋葱、所有电器类的商品等等数不尽的从西方引进的东西。属于中国自己传统的有哪些?哪些传统能长久不衰使中国人自豪?哪些传统如同夕阳西下日渐没落?首先最令中国人自豪的是中餐;其次是中医,但也在衰落之中;第三是中国武术;第四是中国传统戏剧,也在衰落之中;第五是,也在衰落之中;第六是哲学。既然属于我们中国自己伟大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只能说明我们祖宗的东西大都是落后的。”之所以引论者如此长的一段文字,乃是因为此文将中国文化在现代西化中的重大困境说的如此透彻。当然,我们的结论正好与之相反,他是要放弃中国立场和身份而全盘西化,而我的立场是坚持中国身份,将中国文化优秀部分振兴和创新,共同产于人类未来的精神生态建设。

有必要审视现代西化给人们带来美好承诺以外,还带了多少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多元时代不是求同(那是现代性的时代神话),而是求异尊重差异性。我痛心地看到,人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茫然四顾,不知所终。工业社会的冷漠竞争导致了西美尔所说的现代人的“畏触感”,而强权者抛弃了王道而选择了霸道使得世界不仅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且遭遇到更为严重的全球精神生态危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人类都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关系。传统是前人总结出的一套必须遵守的文化规范或思想范式。任何新时代中的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魅力。吊诡的是,艺术精神的生生不息使任何僵化的“守成”成为不可能;要创造新传统,创新者往往会因与传统的疏离而受到伤害。我坚持认为,一种多元文化整合主义,需要单边主义者虚心一些。《中庸》说“过犹不及”,西方发展的是“过”,而中国长期是“不及”,两者都未达中庸之境。如果两者加以整合的话,我想人类会找到一条更健康的道路。

在全盘西化“因袭”的终点,是我们重新“发现”(discovery)东方的开端。换言之,我们已不再是饥不择食的拿来者,而是有选择地继续拿来的同时,主动在理论旅行和文化互动中进行“文化输出”。我想说的是,20世纪初我们要“全盘西化”地“拿”过来,21世纪我们要把我们的东西“输”出去。不是说中国文化要比西方的好,而是为了减少西方对中国文化“妖魔化”,否则中国人就只会不断地听从于“他者”话语,只能听第一世界的权力声音而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文化上成为永远无足轻重的“沉默的一群”。

对西方的“拿来”在严格意义上是对西方的因袭,这种全盘西化式的文化因袭,在20世纪初有其合法性,但在21世纪是否仍然合法,值得大打问号。有学者认为:西风东渐已经一个多世纪,中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袭是创造的第一步,就像学写作文,当然只会因袭的人是不会进步的。“抄”是为了“超”,这才是目的。然而却有人想永远因袭下去,甚至开始对那些不想因袭西方模式的人心怀不满而加以攻讦。但这些人恐怕忘了,我们曾经全盘“西化”,也曾全盘“苏化”,皆是邯郸学步。当代已经不是单边主义时代或者全盘西化时代,起码不能要求别人也跟着目光短浅地哈美哈欧哈日哈韩。

我们应该面对世界文化战争异常复杂的大格局,面对我们的数千年文化辉煌和失落的命运和难以预料的前景,对西式的文化霸权主义种种形态加以检视,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和人类精神生态修复重建做一系列深刻地反思。

六 注重大国软硬实力重塑“中国文化身份”

郑永年在《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复兴》中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尽管有人在提倡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但这和整体社会的变迁又是多么不协调。没有人会相信这类努力能够真正维持传统文化,更不用说是复兴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7月11日) 通过若干流派的创建,使文学界能够更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并通过流派创立使其声音通过媒体放大,多种流派形成当代的差异性的文化声音。当然,现存流派终归要自生自灭,但是探索精神却方死方生。

从历史上看,西方对中国的立场经历了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的过程,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从神学走出,茫茫无路之际,《论语》等儒家著作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达人”等思想,一度成为民主政治等“人学”思想的来源。今天,西方人在中国却找不到或者不再寻找这种精神资源,他们除了看到经济和军事增长外,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人类需要的思想。这对中国明天非常危险,因为“中国威胁论”会不断可持续发展下去,不仅是由于西方人的原因,更由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失败主义。

文化失败主义导致了很奇怪的全球文化现象,全世界都在谈中国,而中国人自己却不谈中国,一谈帽子就来了——民族主义。笔者决非民族主义者,而是世界主义者。学者应该有身份立场。西方学者都是有立场的,康德很少谈中国问题,黑格尔谈到中国的态度是藐视的,认为除了老子有些哲学思想外,《论语》不过是伦理学,近代更有许多西方学者将中国骂得一塌糊涂。我们不可能成为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而西方人也不会定要说中国话、吃中国菜,继而思考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和出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一味的文化虚无和失败主义于事无补。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在全球化中一味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发展,就会忽略东西方的根本性文化宗教差异,当经历全盘西化的艰难以后达到了科技一体化和制度并轨话的目标,但是无形的中国文化身份和宗教对话目标却可能会失去。中国就可能成为西方第二手复制品,失去了中国的自我文化魅力和中国身份。

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坚持“王道”反对“霸道”的历史,这意味着中国不做全球霸权并反对全球霸权。我很同意学界的一种说法:中国发展的第一目标首先是世界化,即表明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发展的第二目标是中国化,即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并非复兴历史,而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寻找到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在中国崛起中,学者必须思考是中国当代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在国际化的学术话语是否只能有西方人提出来?中国思想是否应该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问题而非边缘问题?真正的学者应该提出在国内能获得学界认同,在国际可经得起批评辩论的中国思想。我们必须对西方神话般的“普世价值”增补差异性思维角度,打破文化单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中的“中国之路”,使知识界切实在文化创新和中国思想的世界化上做出努力。

“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身份危机表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危机。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而文化却不断萎缩,必然会因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结构性内耗。因此,今天不仅需要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而且为了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需要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从而形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在全球化中抵制一体化神话,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

坦率地说,当代中国“文化输出”有四个重要维度:总结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以及文化精神遗产;更新观念对当代性文化正负面效应加以批评总结;清理当代文化大师的理论与实践;将这些思想成果整合成新的文化成果和艺术形式,输出中国现代思想家学者的思想,从而使世界真正在价值平等的平台上,深度理解和重新阐释中国文化与思想意蕴。这样世界就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

(2009-08-07 02:13:18)

转载▼

标签: 杂谈

四 中国“三和文明”应同西方“三争文明”互补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性集中在“理性”问题上,而现代“理性”包括三方面:工具理性,历史理性,人文理性。工具理性就是所谓的技术理性,主要表征为高科技的“热核战争”。现在,全球有一万枚原子弹,氢弹无数,足以毁灭人类300次。但是今日世界范围内的“核大战”是任何人都不敢打的,一旦打起来人类必然走向“集体自杀”。历史理性,表征为现代历史上掌握国家权力者提出的“终极乌托邦”,以此蔑视当下人性的合法性要求。如纳粹法西斯等用“乌托邦”掩盖险恶用心而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灾难。在工具理性庞大,历史理性猖狂之下,人文理性在后现代社会中正在空前地淡漠化、平面化、虚无化。东方乃至整个人类正在紧跟西方后现代虚无主义漂移,并因袭复制西方的文化精神生态疾病基因,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生态”病毒蔓延。

当今世界,由于中国文化精英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认同,对本土文化的边缘化和虚无化,使得中国文化资源大部分流失,东方文化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令人堪忧。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军事崛起的大国,其文化在全球不断遭到误读和边缘化,将使得中国进一步被“妖魔化”和“边缘化”。一个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其“大国文化安全”将进一步恶化。只有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一起成为人类的“新双元文化”,人类未来才可能真正具有和平和谐的美好境界。

西方霸权话语全球化和妖魔化中国的问题,如今愈演愈烈。化约地说,西方当代文化在全球化中推行自我的方式是“三片文明”和“三争文明”。一是大片,今天的西方大片影响了整整三代人。我们的视觉趣味已被美国锁定,东方审美欣赏的习惯已被美国人改造——非大片不看;二是薯片,青年一代吃薯片长大,虽然人们知道油炸食品都是垃圾食品,但照吃不误,并通过胃感受到一种外来文化日以征服自己的重量。三是芯片,电脑windowns系统深藏奥秘,人们只要上网,而美国情报系统出于需要,就可以通过特殊技术把电脑里有关材料复制走。大片控制了我们视觉娱乐,薯片控制了我们的胃,芯片控制了我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性。那么,作为崛起的中国有什么可以跟西方相比的不断全球化的力量?有怎样的可以反控制的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安全措施?

西方的“三争文明”认为:人我之间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是谁发动的?是以现代性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的,落后挨打,淘汰出局,弱肉强食——东方今天已经在西方推行的“丛林法则”中学会了这一点。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发展史是血腥的历史,其征服战争伴随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西班牙对中美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6世纪,英国对澳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8世纪,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发生在19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大波兰人的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在现代之前,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文明,现在只剩下了不到十种。西方武力的扩张连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文明的消亡加速,其中现代工业文明倾榨和大规模战争的人为因素祸害极大。进一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导致战争冲突不断,整个世界不得安宁,这无疑是西方“三争文明”对全世界推行的恶果。 (西方的现代文明承诺人类走向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全球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公正难以落实。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界有10亿人每日靠不到1美元在世界上挣扎,另有15亿人依靠1到2美元艰难度日。同时,现代世界两极分化导致大批失业者、难民、穷人与现代文明繁荣似乎无关。)

这种以现代性对全球文明的霸权主义诉求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扩张。今年,美国CNN主持人肆无忌惮地辱骂13亿中国人。这种对中国的不友好还出现在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中。为什么近年来美洲、欧洲和亚洲强国对中国都不太友好了呢?为什么在中国走向富强和自主的时代西方对科学民主的诉求变成了政治仇视和文化对抗了呢?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确实是真正崛起了!于是,西方的冷战思维模式的幽灵重新作怪,认为国家间关系非友即敌,国际关系就是二元对立。这样一来,中国的崛起似乎对他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构成威胁。在这种早已过时的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乃至东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污蔑为“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不是好战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三和文明”——在家庭是和睦,在群体社会中是和谐,在国际间是和平!但中国文化已经被边缘化了,这导致“三和文明”的声音不仅没有放大成为国际的声音,反而成为中国落后僵化保守的说法,进而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理由。

不断西化的当代中国文化,既不是纯粹的美国消费主义文化,也不是欧洲式的贵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国传统“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而在变成不中不西的多面杂糅文化。这一后殖民话语的“文化中断”,将使国人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成为问题纠结之所。中国文化的被西方现代性整体“断根性”正在修改着东方文化指纹,正在改写着国人的心性价值。全盘西化者的文化巨型想象有着这样的图景:“全盘西化”似乎成为东方的未来图景,有极端者甚至提出要改汉字为拼音、奉基督教为国教,以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种属,无差别地与世界“接轨”。在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失败主义心态下,中国的国内问题被西方看得过于严重,甚至西方有人认为,中国没有资格做一个世界大国,并且应当永远放弃这种民族的诉求。

中国文化安全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在西方三争文明的主导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朝核问题、东海局势、台湾问题、南沙群岛纠纷、克什米尔问题、伊核问题、巴以争端等等,都从亚欧大陆的亚洲部分引发为突出的国际问题。中国文化不应再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潮流,我们必须扬弃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艺术的低俗性和虚无性。

我坚持认为: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景观是,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这无疑是国际文化未来的大格局。对此,我们不可不察!应该把国家战略的建构和文化外交方略的制定联系起来,在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态平衡中,将东方文化的和谐精神不断播撒向整个世界,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整体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术,今天中国出口是的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的,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是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爆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

我们应该坚持文化创新。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西方在影响着中国,那么从现在开始,中国应向海外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欣赏中国的文化!这样世界就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中国有能力在真正的文化整体上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让人类告别战争、瘟疫、罪恶,走向新世纪绿色生态的自然和社会。

五 西方“现代性弊端”与中国可持续“文化输出”

深究起来,很多现象都肇因于现代性带来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同时还与中国当代的“文化失根”已然成为严重的文化症候相关。不难看到,当代文化既不是纯粹的美国消费主义文化,也不是欧洲式的贵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国传统依仁游艺的人本文化,而在变成不中不西的多面杂糅文化。这一后殖民话语的“文化中断”,将使国人文化认同与文化寻根成为问题纠结之所。悠久的中国文化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再次崛起?中国文化在未来岁月还能成为中国民众心理结构的重要维度吗?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断根性”正在修改着我们的“文化指纹”,正在改写着人们的心性价值。背对问题是没有用的,只能面对问题——看中国文化在西方现代性困境中遭遇到怎样的文化基因变异,在东亚国际语境中面临怎样艰难的文化抉择和价值担当,在整个世界文化失败主义和虚无主义中,中国将面临怎样的艺术振兴和文化重建使命!

有一些全盘西化论者,在多元多极时代仍然坚持单边主义立场,将这百年中国传统被西方现代性中断,看成是永恒的中断。如赵达功在《中国的传统还剩下什么?》中认为:“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西化,中国自己的传统剩下的寥寥无几。从写字来说,中国的传统是用毛笔,可现在除了家作为国粹艺术玩两下,要么就是伟人、名人、大人物以来美化自己;从穿衣来说,如果和一百多年前比,现在的中国人都成了‘洋鬼子’,哪里看的到中国传统式的服装,可以看到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藏族人等穿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你却难以看到中国人穿传统的长袍马褂;从哲学思想上看,中国一方面害怕西方文化入侵,自己也实在拿不出自己祖宗的东西;从音乐戏剧来说,中国也全盘西化了,老祖宗不但不懂和声、对位、配器等复声音乐的那一套,竟连七声音阶都不知道,就是现在仍然还是在五声音阶的大调里头混;从治疗疾病上看,西医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市场,传统的中医没有化验,没有解剖、没有经过人工提炼的化学药品;从教育上看,中国的传统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之类的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留下了八股式的教育方法,不要学生理解,而要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也就要淘汰;吸烟也是西方引进的,艾滋病也是西方引进的,共和制、铁路、柏油马路、汽车、电话、电报、电灯、西红柿、洋葱、所有电器类的商品等等数不尽的从西方引进的东西。属于中国自己传统的有哪些?哪些传统能长久不衰使中国人自豪?哪些传统如同夕阳西下日渐没落?首先最令中国人自豪的是中餐;其次是中医,但也在衰落之中;第三是中国武术;第四是中国传统戏剧,也在衰落之中;第五是,也在衰落之中;第六是哲学。既然属于我们中国自己伟大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只能说明我们祖宗的东西大都是落后的。”之所以引论者如此长的一段文字,乃是因为此文将中国文化在现代西化中的重大困境说的如此透彻。当然,我们的结论正好与之相反,他是要放弃中国立场和身份而全盘西化,而我的立场是坚持中国身份,将中国文化优秀部分振兴和创新,共同产于人类未来的精神生态建设。

有必要审视现代西化给人们带来美好承诺以外,还带了多少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多元时代不是求同(那是现代性的时代神话),而是求异尊重差异性。我痛心地看到,人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茫然四顾,不知所终。工业社会的冷漠竞争导致了西美尔所说的现代人的“畏触感”,而强权者抛弃了王道而选择了霸道使得世界不仅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且遭遇到更为严重的全球精神生态危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人类都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关系。传统是前人总结出的一套必须遵守的文化规范或思想范式。任何新时代中的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魅力。吊诡的是,艺术精神的生生不息使任何僵化的“守成”成为不可能;要创造新传统,创新者往往会因与传统的疏离而受到伤害。我坚持认为,一种多元文化整合主义,需要单边主义者虚心一些。《中庸》说“过犹不及”,西方发展的是“过”,而中国长期是“不及”,两者都未达中庸之境。如果两者加以整合的话,我想人类会找到一条更健康的道路。

在全盘西化“因袭”的终点,是我们重新“发现”(discovery)东方的开端。换言之,我们已不再是饥不择食的拿来者,而是有选择地继续拿来的同时,主动在理论旅行和文化互动中进行“文化输出”。我想说的是,20世纪初我们要“全盘西化”地“拿”过来,21世纪我们要把我们的东西“输”出去。不是说中国文化要比西方的好,而是为了减少西方对中国文化“妖魔化”,否则中国人就只会不断地听从于“他者”话语,只能听第一世界的权力声音而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文化上成为永远无足轻重的“沉默的一群”。

对西方的“拿来”在严格意义上是对西方的因袭,这种全盘西化式的文化因袭,在20世纪初有其合法性,但在21世纪是否仍然合法,值得大打问号。有学者认为:西风东渐已经一个多世纪,中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袭是创造的第一步,就像学写作文,当然只会因袭的人是不会进步的。“抄”是为了“超”,这才是目的。然而却有人想永远因袭下去,甚至开始对那些不想因袭西方模式的人心怀不满而加以攻讦。但这些人恐怕忘了,我们曾经全盘“西化”,也曾全盘“苏化”,皆是邯郸学步。当代已经不是单边主义时代或者全盘西化时代,起码不能要求别人也跟着目光短浅地哈美哈欧哈日哈韩。

我们应该面对世界文化战争异常复杂的大格局,面对我们的数千年文化辉煌和失落的命运和难以预料的前景,对西式的文化霸权主义种种形态加以检视,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和人类精神生态修复重建做一系列深刻地反思。

六 注重大国软硬实力重塑“中国文化身份”

郑永年在《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复兴》中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尽管有人在提倡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但这和整体社会的变迁又是多么不协调。没有人会相信这类努力能够真正维持传统文化,更不用说是复兴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7月11日) 通过若干流派的创建,使文学界能够更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并通过流派创立使其声音通过媒体放大,多种流派形成当代的差异性的文化声音。当然,现存流派终归要自生自灭,但是探索精神却方死方生。

从历史上看,西方对中国的立场经历了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的过程,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从神学走出,茫茫无路之际,《论语》等儒家著作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达人”等思想,一度成为民主政治等“人学”思想的来源。今天,西方人在中国却找不到或者不再寻找这种精神资源,他们除了看到经济和军事增长外,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人类需要的思想。这对中国明天非常危险,因为“中国威胁论”会不断可持续发展下去,不仅是由于西方人的原因,更由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失败主义。

文化失败主义导致了很奇怪的全球文化现象,全世界都在谈中国,而中国人自己却不谈中国,一谈帽子就来了——民族主义。笔者决非民族主义者,而是世界主义者。学者应该有身份立场。西方学者都是有立场的,康德很少谈中国问题,黑格尔谈到中国的态度是藐视的,认为除了老子有些哲学思想外,《论语》不过是伦理学,近代更有许多西方学者将中国骂得一塌糊涂。我们不可能成为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而西方人也不会定要说中国话、吃中国菜,继而思考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和出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一味的文化虚无和失败主义于事无补。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在全球化中一味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发展,就会忽略东西方的根本性文化宗教差异,当经历全盘西化的艰难以后达到了科技一体化和制度并轨话的目标,但是无形的中国文化身份和宗教对话目标却可能会失去。中国就可能成为西方第二手复制品,失去了中国的自我文化魅力和中国身份。

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坚持“王道”反对“霸道”的历史,这意味着中国不做全球霸权并反对全球霸权。我很同意学界的一种说法:中国发展的第一目标首先是世界化,即表明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发展的第二目标是中国化,即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并非复兴历史,而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寻找到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在中国崛起中,学者必须思考是中国当代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在国际化的学术话语是否只能有西方人提出来?中国思想是否应该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问题而非边缘问题?真正的学者应该提出在国内能获得学界认同,在国际可经得起批评辩论的中国思想。我们必须对西方神话般的“普世价值”增补差异性思维角度,打破文化单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中的“中国之路”,使知识界切实在文化创新和中国思想的世界化上做出努力。

“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身份危机表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危机。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而文化却不断萎缩,必然会因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结构性内耗。因此,今天不仅需要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而且为了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需要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从而形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在全球化中抵制一体化神话,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

坦率地说,当代中国“文化输出”有四个重要维度:总结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以及文化精神遗产;更新观念对当代性文化正负面效应加以批评总结;清理当代文化大师的理论与实践;将这些思想成果整合成新的文化成果和艺术形式,输出中国现代思想家学者的思想,从而使世界真正在价值平等的平台上,深度理解和重新阐释中国文化与思想意蕴。这样世界就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人士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


相关内容

  • 毛概论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坚 持 走 和 平 发 展 道 路 内容摘要:中国步入和平发展的道路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无疑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这是最有利于中国的选择.中国必将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和平发展 必然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反响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 ...

  •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
  • 作者:于洪君 国际问题研究 2014年01期 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为何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与内涵是什么?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改组.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演进.国际关系各领域发生深层次变化的今天,应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 ...

  •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
  • 摘要: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现实真的很严峻.从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到最近的中国渔民刺死韩国海警,一系列的事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朝鲜.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 ...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 ...

  • 一体化世界经济格局
  • 一体化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 10级经济系 国贸(1)班 孙云楠 01210132 摘要: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活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互动的客观历史趋势.它是伴随着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多种 ...

  • 大国关系之变:主轴.态势.基准
  • 新世纪头十年国际社会之变 编者按: 新世纪头十年,整个国际社会经历了激荡变革.新年伊始,回顾总结过去十年的国际社会变化颇具意义.本刊特约请相关专家就21世纪头十年大国关系.安全局势.政治思潮的变化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大国关系是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重大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进入21世纪的这十 ...

  •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文化利益
  • 试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文化利益 王欣 内容提要: 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文化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感召力对于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成了构成民族国家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对中国这样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利益的维护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家文化利益的两个层次 ...

  •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
  •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冷战结束 ...

  • 浅谈我国国际战略演进的轨迹与当前中国的国际角色
  • 浅谈我国国际战略演进的轨迹与当前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 [摘要]当代中国外交从青涩初萌到游刃有余相对成熟的风雨兼程经历了六十余载.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一边倒",争取中间地带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一条线",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等历史阶段.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