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运用的突破分析

欧姆定律运用的突破分析

贵州省贵定县贵定一中 李常

由于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不透,对刚刚学习欧姆定律的学生,如何对运用欧姆定律解题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现以串联电路为例,把串联电路中的几种习题类型加以概括总结如下。

一、基本类型

第一类:由欧姆定律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将某导体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为I,在电路中增加4千欧的电阻后电流为3/4I,求原来的电阻。

分析:这个题可以用概念解题,也可以用算式解题。

1.运用概念解题:从题目中知道某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为I,当在这个电路中增加电阻后并未改变电源电压。即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运用算式解题分析:某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为I,相应的等效电路为

根据电路图有:IR=U……①

当电路中增加4 Ω 的电阻,电路

为3/4I,相应的等效电路为

根据电路图有: ……②3

I(R+R′)=U

由①②有

IR=3I(R+R′)⇒4R即 R=3R+3R′⇒R=3R

=3×4=12Ω

第二类: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电阻串联有分压作用。

例:一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电流为0.2A。现把它接到8V的电路中使其正常工作,必须给灯泡分压,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所以要用一只电阻与灯泡串联,电路图为:

解题:方法㈠ L与R串联 IU−UL=IR=0.2AR=L=8V−6V=10Ω

RU6VL=L==30Ω

L方法㈡ RU=R

L

L

R=

U

RRU−UL=L.R=8V−6V

L×30Ω=10Ω

LL

RUL=

L6V

==30ΩL方法㈢ R

+R=

UL

L

R=U−R8VL=−30=10Ω

L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题型既有计算题,也有选择题。

计算题:

例1:如图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

器串联,当滑片P在变阻器上移动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1A到10.5A,电压表的变化是0V到4V,试求定值电阻R0的值及变阻器最大值R'和电源电压的大小。

分析:R0与R'串联。当R'最小时,即R'=0,I最大,当R'最大时即全部接入电路中,I最小。所以当P在最左端时,I最大为1A。当P在最右端时,I最小为0.5A。解:方法㈠当P在最左时,I1=1A,此时有

I1R0=U ……①

当P在最右时,I2=0.5A ,此时有

R/=

U/4=V=8Ω2I2(R0+R')=U……②

由①②有:I/

1

R0

=I2

(R0

+R)

⇒R0

=0.5R0

+0.5×8

⇒0.5R0=4

⇒R方法㈡当I0=8(Ω)

2=0.5A 时,U'=4V

有 R/=U/4V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

==8Ω2R/+R0=I1=1A

=202⇒R/+R0=2R0⇒R0=R/=8Ω

U0=U/=4V⇒U=U0+U′=8V

例2:如图,是一位学生自己设计的调压器,已知电源电压40V,R0=10 Ω ,R'=30 Ω 。问输出电压的范围是多少?若要输出电压为0到15V,则问把 R'换成多大电阻。

分析:该题实际上是求R'两端电

压变化的范围,因此P移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

解:(1)当P在最上端时, U输=UR'方法㈠

U′=R′=30ΩΩ

=3⇒U′=3U=3

×40V=30V方法㈡ 0I=

U

0+=

40

+=(U)A1=IR⇒

=1A′30′=30V×Ω当P在最下端时,U输=UR'=0输出电

压变化范围是0→30V

(2)如要使 U输=15V

方法㈠U0=U-U输=40V-15V=25V

R′=U′⇒R′=U′•R150=×10=6Ω000方法㈡ U0=U-U输=40V-15V=25V

U0=U−U′=40V−15V=25V

I=U25V

0=

=2.5A0ΩR′=U′′=15

=6Ω三、开关改变电路

开关改变电路的特点与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特点相类似。

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特点即是把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端、最小端(或中点,或任意一点)用两个状态下的电流值乘以每个状态的总电阻等于总电源电压,然后由电源电压相等。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而开关改变电路的特点是:当开关断开时与开关闭合时两状态下的电流乘以各状态的电阻等于总电源电压,然后电源电压相等。联立解答即可。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3:1 求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分析:当S断开时有

分析:当S闭合时R2被短路,有 I2=U

2

解: I1

U

=

=

U

R13R2321+2

===11+22+2

四、图像法

例1:如图是通过某两个电阻R1、R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从图中

知道电阻R2 Ω

例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后 ,P由B端滑到A端时,测得R1 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R1的电流的变化关系如图2,求:(1)电源电压 (2)变阻器的最大值(3)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

分析:该题大图像和电路融合

在一起。在电路中把电压表断开,知 与 串联。由 知道:当P在A端I1

=

U

1

+2

时I最大,P在B端时I最小,结合图像知道。

解:(1)当P在A时有U=UR1

=U==8Ω

1=12V I1=1.5V

1当P在B时有 U'=4V R方法㈠ 2U−U1′U−U1′

12V=⇒RR−4V2= 1=×8Ω=16Ω1U1′U1′

方法㈡ RU

12V

2=

−R1=

2

−8Ω=24Ω−8Ω=16Ω(2)当P在A时U2=0V

当P在B时,

U2

′=U−U1

′=12V−4V=8V

总之,以上四种方法是欧姆定律解题运算的关键,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将其运用自如。

Email:

[email protected]

159

欧姆定律运用的突破分析

贵州省贵定县贵定一中 李常

由于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不透,对刚刚学习欧姆定律的学生,如何对运用欧姆定律解题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现以串联电路为例,把串联电路中的几种习题类型加以概括总结如下。

一、基本类型

第一类:由欧姆定律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将某导体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为I,在电路中增加4千欧的电阻后电流为3/4I,求原来的电阻。

分析:这个题可以用概念解题,也可以用算式解题。

1.运用概念解题:从题目中知道某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为I,当在这个电路中增加电阻后并未改变电源电压。即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运用算式解题分析:某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为I,相应的等效电路为

根据电路图有:IR=U……①

当电路中增加4 Ω 的电阻,电路

为3/4I,相应的等效电路为

根据电路图有: ……②3

I(R+R′)=U

由①②有

IR=3I(R+R′)⇒4R即 R=3R+3R′⇒R=3R

=3×4=12Ω

第二类: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电阻串联有分压作用。

例:一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电流为0.2A。现把它接到8V的电路中使其正常工作,必须给灯泡分压,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所以要用一只电阻与灯泡串联,电路图为:

解题:方法㈠ L与R串联 IU−UL=IR=0.2AR=L=8V−6V=10Ω

RU6VL=L==30Ω

L方法㈡ RU=R

L

L

R=

U

RRU−UL=L.R=8V−6V

L×30Ω=10Ω

LL

RUL=

L6V

==30ΩL方法㈢ R

+R=

UL

L

R=U−R8VL=−30=10Ω

L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题型既有计算题,也有选择题。

计算题:

例1:如图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

器串联,当滑片P在变阻器上移动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1A到10.5A,电压表的变化是0V到4V,试求定值电阻R0的值及变阻器最大值R'和电源电压的大小。

分析:R0与R'串联。当R'最小时,即R'=0,I最大,当R'最大时即全部接入电路中,I最小。所以当P在最左端时,I最大为1A。当P在最右端时,I最小为0.5A。解:方法㈠当P在最左时,I1=1A,此时有

I1R0=U ……①

当P在最右时,I2=0.5A ,此时有

R/=

U/4=V=8Ω2I2(R0+R')=U……②

由①②有:I/

1

R0

=I2

(R0

+R)

⇒R0

=0.5R0

+0.5×8

⇒0.5R0=4

⇒R方法㈡当I0=8(Ω)

2=0.5A 时,U'=4V

有 R/=U/4V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

==8Ω2R/+R0=I1=1A

=202⇒R/+R0=2R0⇒R0=R/=8Ω

U0=U/=4V⇒U=U0+U′=8V

例2:如图,是一位学生自己设计的调压器,已知电源电压40V,R0=10 Ω ,R'=30 Ω 。问输出电压的范围是多少?若要输出电压为0到15V,则问把 R'换成多大电阻。

分析:该题实际上是求R'两端电

压变化的范围,因此P移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

解:(1)当P在最上端时, U输=UR'方法㈠

U′=R′=30ΩΩ

=3⇒U′=3U=3

×40V=30V方法㈡ 0I=

U

0+=

40

+=(U)A1=IR⇒

=1A′30′=30V×Ω当P在最下端时,U输=UR'=0输出电

压变化范围是0→30V

(2)如要使 U输=15V

方法㈠U0=U-U输=40V-15V=25V

R′=U′⇒R′=U′•R150=×10=6Ω000方法㈡ U0=U-U输=40V-15V=25V

U0=U−U′=40V−15V=25V

I=U25V

0=

=2.5A0ΩR′=U′′=15

=6Ω三、开关改变电路

开关改变电路的特点与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特点相类似。

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特点即是把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端、最小端(或中点,或任意一点)用两个状态下的电流值乘以每个状态的总电阻等于总电源电压,然后由电源电压相等。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而开关改变电路的特点是:当开关断开时与开关闭合时两状态下的电流乘以各状态的电阻等于总电源电压,然后电源电压相等。联立解答即可。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3:1 求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分析:当S断开时有

分析:当S闭合时R2被短路,有 I2=U

2

解: I1

U

=

=

U

R13R2321+2

===11+22+2

四、图像法

例1:如图是通过某两个电阻R1、R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从图中

知道电阻R2 Ω

例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后 ,P由B端滑到A端时,测得R1 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R1的电流的变化关系如图2,求:(1)电源电压 (2)变阻器的最大值(3)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

分析:该题大图像和电路融合

在一起。在电路中把电压表断开,知 与 串联。由 知道:当P在A端I1

=

U

1

+2

时I最大,P在B端时I最小,结合图像知道。

解:(1)当P在A时有U=UR1

=U==8Ω

1=12V I1=1.5V

1当P在B时有 U'=4V R方法㈠ 2U−U1′U−U1′

12V=⇒RR−4V2= 1=×8Ω=16Ω1U1′U1′

方法㈡ RU

12V

2=

−R1=

2

−8Ω=24Ω−8Ω=16Ω(2)当P在A时U2=0V

当P在B时,

U2

′=U−U1

′=12V−4V=8V

总之,以上四种方法是欧姆定律解题运算的关键,只有深入理解才能将其运用自如。

Email:

[email protected]

159


相关内容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力学重点,本册重点)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践中的应用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 ...

  • 四年数学下册教材分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 四年数学 一 教材分析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 ...

  • 2011优质课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博山区第九中学 李美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 ...

  •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 高二 年级 第一 学期 物理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姬文明 审核人:学校安中 组 理化生 时间:2013 年 8 月 20 日 集体备课 一.课题: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2 课时 二.学习目标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理解真空中的库 仑定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运用真空中的库 ...

  •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DOC
  •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1页-13页) 教学目标: 一. 总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正确 ...

  •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
  • 难点之一 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 ...

  • 光的反射说课稿
  • <光的反射>说课稿 莘松中学春申校区 吴娟连 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识平面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 ...

  •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模块2第一章第一节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 ...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赵晓波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说课稿 四平市第十四中学 赵晓波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四平市第十四中学 赵晓波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