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柯达的惨痛教训

  从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美国股市“蓝筹中的蓝筹”,到如今被迫宣布破产,那个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黄色巨人”―― 柯达公司,最终无法抵御数码时代的冲击,走向了他辉煌时代的终结。        最后一搏   柯达公司在其破产声明中表示,此次申请破产重组的仅限于柯达总公司及其美国相关分公司,美国海外分公司的业务不受此次破产申请的影响。   根据美国的破产法律,与申请第7章破产不同,柯达公司在申请第11章破产后不会面临资产清算,而是将可以有机会对其债务、成本以及各种义务进行重组。   柯达公司表示,目前的资金流可以保证对供应商的支付,因此不会影响为全球的客户继续提供产品及各种相关服务。此外,柯达已经获得花旗集团为期18个月总额为9.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以维持公司在重组期间的正常运营。   柯达表示,进入重组阶段后,公司将努力实现非战略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合理解决遗留的负债,并使得公司专注于最具价值的数字采集和打印沉积业务。   在致客户的公开信中,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表示,现阶段,柯达必须进一步调整成本结构,并有效通过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完成转型。   “申请破产重组并不代表柯达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佩雷斯说。“公司的重组是为今后东山再起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重组,柯达将更具活力。”        巨星陨落   尽管柯达仍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这家百年老店能够重生,但作为美国的产业象征之一,柯达今天的惨状令很多人扼腕叹息。   从1883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五年后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一举冲破100亿美元,风头一时无二,成为业界无可匹敌的翘楚。   胶卷时代,柯达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摄影的代名词。   然而,就在柯达还沉浸在其胶卷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流连忘返时,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在随后的短短数年间迅速侵蚀了传统胶卷相机的绝大部分市场。与此同时,移动存储设备的不断扩容和电子相册等新显示介质的出现也使得照片突破了相纸的限制,而各种社交网络的兴起则让照片分享变得越来越便捷简单。这一切,给传统的摄影产品制造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头羊,柯达首当其冲。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胶卷销售的日益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三年之内缩水71%。而随着竞争对手数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柯达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从2005年开始,柯达几乎年年亏损,只有2007年一年实现盈利。时至今日,柯达公司的全球员工人数已经从鼎盛时期的14.5万降至大约1.7万,而市值已从15年前的310亿美元锐减至不足1.5亿美元。        转型之痛   有人将柯达今天的衰落归咎于其在胶卷业务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而,转型并非像想象得那样简单。事实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照片仍采用胶片感光技术拍摄,1999年,美国传统胶卷市场的销售增长速度高达14%,而柯达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胶片和随处可见的照片冲印店不仅为柯达持续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早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这一领域毫无争议的霸主,柯达缺乏勇气大举转型至前景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而是选择保守地希望在传统胶片和数码领域齐头并进。   实际上,在数码领域,柯达算是个先行者。早在1975年,柯达就率先发明了数码摄影技术。然而,数码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柯达的预料,在对手们纷纷抛弃传统胶片业务,大举转向数码市场的时候,柯达还在犹豫不决。   为了加快跟上数码时代的步伐,柯达随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战略转型,并在2007年成功扭亏为盈。然而,由于在转型过程中作风保守、缺乏战略性前瞻,柯达仍然遗憾地错过了最为珍贵的历史机遇。而之后柯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不足以挽回公司走向衰落的命运,且柯达所选择的新商业模式也很难奏效。   于是,柯达用自己潜心钻研的技术为人们烹制出一场科技盛宴,最终却发现餐桌上并没有自己的位置。        柯达之鉴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中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有人已经预言,柯达盛极而衰的历史将成为商学院中研究企业战略失败的经典案例。那么,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她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身后。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到了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但尽管他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的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却证明完全是在烧钱。而即便是柯达目前所极力推崇的数码业务转型,也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缺乏核心技术,外部面临激烈竞争,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从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美国股市“蓝筹中的蓝筹”,到如今被迫宣布破产,那个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黄色巨人”―― 柯达公司,最终无法抵御数码时代的冲击,走向了他辉煌时代的终结。        最后一搏   柯达公司在其破产声明中表示,此次申请破产重组的仅限于柯达总公司及其美国相关分公司,美国海外分公司的业务不受此次破产申请的影响。   根据美国的破产法律,与申请第7章破产不同,柯达公司在申请第11章破产后不会面临资产清算,而是将可以有机会对其债务、成本以及各种义务进行重组。   柯达公司表示,目前的资金流可以保证对供应商的支付,因此不会影响为全球的客户继续提供产品及各种相关服务。此外,柯达已经获得花旗集团为期18个月总额为9.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以维持公司在重组期间的正常运营。   柯达表示,进入重组阶段后,公司将努力实现非战略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合理解决遗留的负债,并使得公司专注于最具价值的数字采集和打印沉积业务。   在致客户的公开信中,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表示,现阶段,柯达必须进一步调整成本结构,并有效通过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资产的方式完成转型。   “申请破产重组并不代表柯达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佩雷斯说。“公司的重组是为今后东山再起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重组,柯达将更具活力。”        巨星陨落   尽管柯达仍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这家百年老店能够重生,但作为美国的产业象征之一,柯达今天的惨状令很多人扼腕叹息。   从1883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五年后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一举冲破100亿美元,风头一时无二,成为业界无可匹敌的翘楚。   胶卷时代,柯达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摄影的代名词。   然而,就在柯达还沉浸在其胶卷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流连忘返时,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在随后的短短数年间迅速侵蚀了传统胶卷相机的绝大部分市场。与此同时,移动存储设备的不断扩容和电子相册等新显示介质的出现也使得照片突破了相纸的限制,而各种社交网络的兴起则让照片分享变得越来越便捷简单。这一切,给传统的摄影产品制造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头羊,柯达首当其冲。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胶卷销售的日益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三年之内缩水71%。而随着竞争对手数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柯达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从2005年开始,柯达几乎年年亏损,只有2007年一年实现盈利。时至今日,柯达公司的全球员工人数已经从鼎盛时期的14.5万降至大约1.7万,而市值已从15年前的310亿美元锐减至不足1.5亿美元。        转型之痛   有人将柯达今天的衰落归咎于其在胶卷业务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而,转型并非像想象得那样简单。事实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照片仍采用胶片感光技术拍摄,1999年,美国传统胶卷市场的销售增长速度高达14%,而柯达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胶片和随处可见的照片冲印店不仅为柯达持续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早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这一领域毫无争议的霸主,柯达缺乏勇气大举转型至前景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而是选择保守地希望在传统胶片和数码领域齐头并进。   实际上,在数码领域,柯达算是个先行者。早在1975年,柯达就率先发明了数码摄影技术。然而,数码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柯达的预料,在对手们纷纷抛弃传统胶片业务,大举转向数码市场的时候,柯达还在犹豫不决。   为了加快跟上数码时代的步伐,柯达随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战略转型,并在2007年成功扭亏为盈。然而,由于在转型过程中作风保守、缺乏战略性前瞻,柯达仍然遗憾地错过了最为珍贵的历史机遇。而之后柯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不足以挽回公司走向衰落的命运,且柯达所选择的新商业模式也很难奏效。   于是,柯达用自己潜心钻研的技术为人们烹制出一场科技盛宴,最终却发现餐桌上并没有自己的位置。        柯达之鉴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中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有人已经预言,柯达盛极而衰的历史将成为商学院中研究企业战略失败的经典案例。那么,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她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身后。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到了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但尽管他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的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却证明完全是在烧钱。而即便是柯达目前所极力推崇的数码业务转型,也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缺乏核心技术,外部面临激烈竞争,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相关内容

  • 汽车4S店开业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 斯柯达汽车4S店 开业庆典活动 策 划 方 案 目录 概述----------------------------3 武汉斯柯达汽车4S店开业店堂庆典--------------..5 "重走百年路"斯柯达全城巡游活动--------------7 "布拉格之春&quo ...

  • 柯达破产重组的原因及启示
  • 摘 要:作为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柯达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一事引起了业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探讨柯达公司破产的深层原因及启示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对柯达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进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柯达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柯达公司:破产重组 ...

  • 优势永远是相对的
  • 2012年 1月 19日,曾经誉满全球的美国大型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向纽约一间地方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传来,不仅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也难免令与柯达共同成长的几代人唏嘘不已. 翻开柯达的成长史,里面充满了令人赞叹的辉煌纪录.柯达公司的前身是由著名的美国发明家乔治·伊斯曼于 1880 ...

  • 英雄迟暮,伤了谁
  • "每一刻别悄悄溜走, 是柯达留在我身边. 这一刻别悄悄溜走,好好珍惜. 分享此刻分享生活." 以上是柯达经典的广告语之一.现在重新品味起来,对于经典的留恋已经深入柯达文化的髓质当中.作为胶卷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无论今夕如何,柯达都应被铭记,可惜,正是这种恋旧的情怀,成就了英雄 ...

  •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则闻名世界的广告语,是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著名口号.如今,柯达相机却在前不久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相机从形成到衰退,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 在1880年,乔治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 ...

  • 那些独自成功的"柯达造"
  • 成也胶卷,败也胶卷.2012年1月19日,接连亏损的柯达终于走到了尽头.这棵百年大树已然枯萎,但令人惊异的是,有那么一些曾经被柯达所抛弃的技术,甚至是依附于它的企业,却正在崛起. 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能管中窥豹地看到一些柯达积重难返的原因. 等通量公司:让专业的人做决策 "柯达" ...

  • 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柯达公司破产前后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作者:闵亦杰 来源:<商情>2013年第33期 [摘要]2012年,具有百年历史的柯达公司美国子公司宣布破产,震动了全球.那么,在其破产前后,柯达公司是否已经面临了严峻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压力?对这 ...

  • 美国柯达公司战略层面内控分析
  • 美国柯达公司战略层面内控分析 孙圣雪 南京财经大学 柯达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影像产品生产供应商,其从巅峰到申请破产保护仅仅10年时间,此中的原因是多摘 要: 方面的.从公司战略层面推进,进而分析其内部控制,是研究其衰败的重要理论研究的路径. 关键词:柯达公司 公司战略 内部控制 一.公司简介钝,战略适 ...

  • 柯达没落的启示
  • 柯达颓势的背后的启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龚 姜 柯达,这个把摄影带进寻常百姓家的伟大公司创立于1888年,然而却在2012年1月19日折戟沉沙.胶片帝国在带给世界无限惋惜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自乔治·伊斯曼发明了第一台自动照相机以来,柯达的扩张脚步就从来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