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课 题

气象物候

交流时间

课时 整合时间

课型

授课 时间 审核人

撰写人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 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基本的科学意识, 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 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 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 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析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 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第一教时 二次备课内容

一、情景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 文学知识,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 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 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 》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诵读、理解、赏析) ,找一同学准确地 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 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 跨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如: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 “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 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 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 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 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6)引导学生阅读《塞下曲》的其它几首。

第 1 页 共 4 页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

惑。教师只是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予适当地补充。结合素材教学 片,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3、学习第三首《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 (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 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 弓箭刀枪。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如: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 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 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扣人心弦, 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月黑雁飞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定 有敌情。 4、学习第四首诗 (1) 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 惠崇, 北宋僧人, 能诗画, 尤擅水禽。 (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 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 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 三、拓展: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那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业: 理解并背诵四首诗 完成《学习与探究》的单元练习。

教后记:

第 2 页 共 4 页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 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 进行考察。 (1) :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 (分类别、打比 方等) 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 预报” 。 说到天气预报, 以前的天气

预报, 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 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 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 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 (教学素材片)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 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 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 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 2 至 3 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 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3).给每一小组 25 分钟时间,25 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 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 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 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5) 、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 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第 3 页 共 4 页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 《看云识天气》 、 《大自然的语言》 ,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 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 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 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题 2、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 解释吗? 3、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教后记:

第 4 页 共 4 页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课 题

气象物候

交流时间

课时 整合时间

课型

授课 时间 审核人

撰写人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 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基本的科学意识, 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 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 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 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析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 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第一教时 二次备课内容

一、情景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 文学知识,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 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 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 》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诵读、理解、赏析) ,找一同学准确地 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 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 跨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如: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 “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 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 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 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 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6)引导学生阅读《塞下曲》的其它几首。

第 1 页 共 4 页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

惑。教师只是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予适当地补充。结合素材教学 片,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3、学习第三首《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 (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 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 弓箭刀枪。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如: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 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 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扣人心弦, 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月黑雁飞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定 有敌情。 4、学习第四首诗 (1) 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 惠崇, 北宋僧人, 能诗画, 尤擅水禽。 (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 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 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 三、拓展: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那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业: 理解并背诵四首诗 完成《学习与探究》的单元练习。

教后记:

第 2 页 共 4 页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 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 进行考察。 (1) :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 (分类别、打比 方等) 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 预报” 。 说到天气预报, 以前的天气

预报, 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 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 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 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 (教学素材片)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 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 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 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 2 至 3 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 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3).给每一小组 25 分钟时间,25 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 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 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 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5) 、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 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第 3 页 共 4 页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 《看云识天气》 、 《大自然的语言》 ,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 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 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 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题 2、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 解释吗? 3、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教后记:

第 4 页 共 4 页


相关内容

  • 专题[大自然的语言]
  • 穿城中学九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过程设计 专题<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新授 备课人:朱静 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1.分段.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积累词汇. 教 师 活 ...

  • [气象物候]中考试题荟萃
  • <气象物候>中考试题荟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 ...

  •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 26卷第l期资源科学vol26.Nol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徐雨晴',陆佩玲1,于强2 (1.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 ...

  • 中国传统农事指南: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 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结晶:二十四节气 中视三农讯(CCIVV乡村观察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 ...

  • 中国古代桃花的物候意义
  • 作者:渠红岩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年04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11)04-152-06 物候是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古代,动植物的物候所传递的自然界的信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极大.物候 ...

  • 大自然的语1
  •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主备人: 审定人 审核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 ...

  • 现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简介
  •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教育家,中 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县东关镇(原属绍兴县)人. 1890年3月7日出生在一个米粮商人家里.5岁入敬义小学读书, 后在家上私塾.1905年毕业于天华寺中心学校.1909年北上唐山 路矿学堂(唐山铁道学院前身)学土 ...

  •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2015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7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 ...

  • [内经]多学科研究
  • 章节目录 第一章<内经>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哲学概述 第二节 气论 第三节 阴阳学说 第四节 形神论 第五节 认识论 第二章 <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心理学思想的源头 第二节 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基石 第三节 阴阳心身发展学说启示 第四节 阴阳睡眠学说的原理 第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