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章内容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章内容总复习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什么?

二、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 ),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 )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三、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乐园” 怎么理解?

2.怎么理解“扫、露、支、撒、系、牵、拉”等动词?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怎么理解两个“不常用”?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 (2)三种角度: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 )结构。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 )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3.丑小鸭

重点句子

1.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 2.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3.“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4.“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5.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以(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全诗采用( )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5.伤仲永

文题中的“伤”是( )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 ),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重难点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重点段落

1. 第①段“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第②段开头“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小说以( ),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句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又出了什么事啦?

3 重点段落

1. 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2.第18、19两个自然段安排了韩麦尔先生的两段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3文章为什么要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不好吗?

4第20段:比喻 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本文多处用( )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极富说服力,如用“(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 )”“(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这些比喻都是作者内心深处豪情的自然流露,着重其“神似”。 重难点句子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3.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9.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内容看,这誓言是作者( )。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在结构上,两段文字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幅长联。

10.木兰诗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 )、( )、( )、( )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 )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重点难点句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疑难解惑

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11.邓稼先

1.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 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3.

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 )”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 )”,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 )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 ),( )的高尚人格。 疑难解惑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中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也包含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福楼拜家里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题目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四位作家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5孙权劝学

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 )”的必要性,即因其“( )”的重要身份而“(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 ),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 )”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启示: 成语:

16.社戏

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 ),又是故事内容的( )。 本文以( ),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句子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

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

着喝彩起来。

5、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重点段落

第10-13段 (1)环境描写: (2)描写角度: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 );②( )

(4)“我”的心理变化:

人物性格:双喜( )、六一公公( )

17.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 )”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量运用( )、( )的句式。为了增强语势,强调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这些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借鉴的。 重难点句子

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8.竹影

“( )”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 ),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

文章的主体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是( )的游戏,二是( )。两者之间以爸爸为联系纽带。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

20.口技

全文以...( )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深巷中犬吠”之.....................................声惊醒,复而入睡及深夜“火起”几个场景,间以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反映,到撤屏障止,通过正面

和..............................................侧面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1. 精彩的场面描写。

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一段就描写了( ),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文章的第2至第4段,作者按口技表演内容一词描写了三个场面:

( )。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总之,文章这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对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和( )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描

(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 ),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 )。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逼真传神。口技表演的情景有静有动,有舒有紧,有简有繁„„但无论何种情景,作者却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摹。如“遥闻深巷中犬吠”,表演从模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来写听众的反应,就使得听众的激动神情跃然纸上。这一传神之笔,有力地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善”。再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中的两个“渐”字,细致而酷肖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 )。 重难点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1.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 )。 重难点句子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重点段落

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疑难解惑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23.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揭示了记叙的中心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24.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英雄”,是才能超群、英勇无畏的人,又用“( )”加以修饰、强调,表达了对在这次空难中罹难的七位英雄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文章以此为题,是对七名宇航员行为的赞美。

对第十五自然段的诠释。

这段文字写我们从“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中,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哲理: 疑难解惑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为什么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是一篇( ),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 )、( )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难点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3. 夸父逐日

27.斑羚飞渡

重难点句子。

1、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2、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

28.华南虎

“华南虎”这一标题,揭示了诗歌描写的主要意象,非常醒目。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 )和对( )。

这首诗按照参观动物园的老虎的整个过程为顺序,描写了华南虎的形象,表现了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有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10 虎的形象描绘真实,以虎喻人,例如:“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中的“屈辱”含有两层意思:

重难点句子

1.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2.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3.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4.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5.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6.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29.马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 ),也是一篇( )。作者描写了马的形象,也由马生发出情感。题目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采用( )的写法,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 )”“( )”“( )”的马的深刻同情。

30.狼

《狼》这篇短文,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狼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这则寓言故事,( ),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重难点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重点段落

1.对第三自然段段的诠释。

2.第四自然段的诠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章内容总复习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什么?

二、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 ),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 )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三、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乐园” 怎么理解?

2.怎么理解“扫、露、支、撒、系、牵、拉”等动词?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怎么理解两个“不常用”?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 (2)三种角度: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 )结构。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 )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3.丑小鸭

重点句子

1.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 2.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3.“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4.“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5.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以(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全诗采用( )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5.伤仲永

文题中的“伤”是( )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 ),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重难点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重点段落

1. 第①段“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第②段开头“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小说以( ),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句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又出了什么事啦?

3 重点段落

1. 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2.第18、19两个自然段安排了韩麦尔先生的两段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3文章为什么要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不好吗?

4第20段:比喻 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本文多处用( )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极富说服力,如用“(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 )”“(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这些比喻都是作者内心深处豪情的自然流露,着重其“神似”。 重难点句子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3.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9.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内容看,这誓言是作者( )。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在结构上,两段文字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幅长联。

10.木兰诗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 )、( )、( )、( )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 )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重点难点句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疑难解惑

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11.邓稼先

1.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 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3.

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 )”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 )”,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 )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 ),( )的高尚人格。 疑难解惑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中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也包含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福楼拜家里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题目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四位作家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5孙权劝学

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 )”的必要性,即因其“( )”的重要身份而“(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 ),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 )”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启示: 成语:

16.社戏

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 ),又是故事内容的( )。 本文以( ),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句子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

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

着喝彩起来。

5、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重点段落

第10-13段 (1)环境描写: (2)描写角度: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 );②( )

(4)“我”的心理变化:

人物性格:双喜( )、六一公公( )

17.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 )”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量运用( )、( )的句式。为了增强语势,强调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这些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借鉴的。 重难点句子

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8.竹影

“( )”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 ),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

文章的主体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是( )的游戏,二是( )。两者之间以爸爸为联系纽带。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

20.口技

全文以...( )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深巷中犬吠”之.....................................声惊醒,复而入睡及深夜“火起”几个场景,间以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反映,到撤屏障止,通过正面

和..............................................侧面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1. 精彩的场面描写。

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一段就描写了( ),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文章的第2至第4段,作者按口技表演内容一词描写了三个场面:

( )。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总之,文章这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对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和( )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描

(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 ),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 )。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逼真传神。口技表演的情景有静有动,有舒有紧,有简有繁„„但无论何种情景,作者却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摹。如“遥闻深巷中犬吠”,表演从模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来写听众的反应,就使得听众的激动神情跃然纸上。这一传神之笔,有力地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善”。再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中的两个“渐”字,细致而酷肖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 )。 重难点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1.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 )。 重难点句子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重点段落

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疑难解惑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23.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揭示了记叙的中心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24.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英雄”,是才能超群、英勇无畏的人,又用“( )”加以修饰、强调,表达了对在这次空难中罹难的七位英雄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文章以此为题,是对七名宇航员行为的赞美。

对第十五自然段的诠释。

这段文字写我们从“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中,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哲理: 疑难解惑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为什么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是一篇( ),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 )、( )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难点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3. 夸父逐日

27.斑羚飞渡

重难点句子。

1、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2、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

28.华南虎

“华南虎”这一标题,揭示了诗歌描写的主要意象,非常醒目。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 )和对( )。

这首诗按照参观动物园的老虎的整个过程为顺序,描写了华南虎的形象,表现了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有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10 虎的形象描绘真实,以虎喻人,例如:“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中的“屈辱”含有两层意思:

重难点句子

1.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2.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3.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4.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5.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6.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29.马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 ),也是一篇( )。作者描写了马的形象,也由马生发出情感。题目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采用( )的写法,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 )”“( )”“( )”的马的深刻同情。

30.狼

《狼》这篇短文,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狼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这则寓言故事,( ),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重难点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重点段落

1.对第三自然段段的诠释。

2.第四自然段的诠释。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2011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 201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 ...

  •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6名,这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十二册语文应当掌握的内容.但是也有差异性,在这册教材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一些基础性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积累的资料.课外阅读学生掌握就不怎么好了.通过几次摸底和平时观察,我班优秀的学生有15人占,中间生16人占 ...

  • 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黄喜霞 一.指导思想: 1.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和语文教育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知道,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 ...

  •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复习旨在考察检测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让学生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让每个学生考出好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名,其中男生25名,女 ...

  •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高埗镇中心小学 张健如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个目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树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树 刘新颖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研说.说课标:从课程总目标本册教材内容标准两方面来说.说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编写特点.内容结构与整合三方面来说.说建议: ...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作者:   加入日期:12-02-05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 51人,优生6人,合格30人,低分2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