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二上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识字八

一、教材分析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传说广为流传。而人造卫星、运载火箭、

宇宙飞船这些事实在科学成就上把上天变成了现实。让我们惊叹神话传说的神奇,感

叹科学成就的伟大。本课有八个词语组成,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了解古老的神话,

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二、设计理念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力求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调学

生自主学习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四、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分析生字字形结构,掌握本课生字规律,想一想做一做课后延伸。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和识字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唤起学生的学

习热情。

六、教具、学具 生字卡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

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在家中能观赏到精彩的节目,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

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说明我们以跨入了科技时代。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词语,画出生字,并采用自己认为可取的识字方法给生字注音。

2、同桌齐齐读词语。全班齐读。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讲一讲以上这四个神话故事,选出代表“故 事大王”上台

讲述,并领着大家读所讲述的词语。

4、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

5、分别出示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随机出示相应的词语,

认一认,读一读。

6、引导学生将传说与现代科学对比。

7、指导朗读,要读的准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律的美。

领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大家评价。

8、让学生讲解“宇宙”的意思。背一背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自由读读。

二、复习熟字。 卡片出示:真、常、我、于、由、栽、前、身。

三、学习生字,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1、出示生字卡齐读,开火车读。贴在黑板上,学生分析。

2、同桌合作,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分析字形。

3、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与熟字联系。

真——填 常——嫦 我——娥 前——箭 栽——载

1、提醒学生“载”是多音字,本课读四声。 “射、嫦、宙”是翘舌音

2、学生试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练习口头组词。

3、各种形式练读。用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认读。

4、游戏生字找朋友。

四、写字

重点指导: 卫 宇 宙

1、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描写、临写 教师巡视辅导。

4、自己练习生字写出两个词。

30、我是什么

课前透视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

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

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

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

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

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

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

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

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

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

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

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

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

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

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

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

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

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

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

绘画表现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

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

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

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

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

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

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

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

气读出水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

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

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

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谜语两则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水)

教学反思: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

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

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

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习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

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

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我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

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

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

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

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

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a师问:

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网站:“现

在进入„小读者‟网页,根据提示来学习,„我的变化,我的脾气,我在哪里‟,自学完后,小

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

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

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31、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

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

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

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

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

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

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

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

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

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

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

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

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

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

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

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

(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

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

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

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

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

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

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

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

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回声是指声音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现象时,被障碍物反射

回来的声音。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

回声将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利用人耳听的这种特点可以实现回声测距。在计

算障碍物的距离时,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体)发出的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等于回声返

回到人耳的时间,利用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除以2得到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再利

用专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可以通过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

距离、潜水艇的远近、前方山崖的距离等。

教学反思:

《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

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

见的物理现象——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

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

化难为易呢?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

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本来想运用

小实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害怕操作起来影响教学秩序,我就让

孩子在一张纸上用画来表示回声的现象。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

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通过课件演示展示水面波

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

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

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

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

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

气。

但是由于放弃了动手演示这部分,对于突破难点有一些欠缺。导致这部分时间分配太多,耽

误了后面的任务,结果拖延了下课时间。本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课后深刻的反思。及时

改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

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

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

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

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

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

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六、写字教学

师——的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接下来,让我们也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把字写端正!

生写字。

教学反思:

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的?课文题目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

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从“睡觉、走路、

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

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应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事

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实际教学下来,我发现虽然是以航天精神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通过学

习顺利闯关的信心,但是学生对航天事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

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在朗读时,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出有趣、新

奇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而是匆匆而过。

33、活化石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

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

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

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

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òu xú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shǐ lín hé quēfá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 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五、 布置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 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2.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师生共同评议)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六、课后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2 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七 作业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教学反思: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

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 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 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教学反思:

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而现在的孩子逐渐远离农村和农业,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微不足道。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既要让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又要让学生了解农业,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另外,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 制、 泥、茁”14个生字。会写“厂、产、介、农、科、技、纺、织”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积累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另外,我还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学生的收获回更大的。

语文园地八

教学要求:

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一枝蜡烛。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

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过程: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另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学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规律性的知识和循序地训练,小学生要想真正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经历一个“举三反一”的过程,即通过反复地训练,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地练习而获得,且熟记于心,以形成自己的素养。然而,再经历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总结规律,然后自己去发现或在老师引导下去拓展,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识字八

一、教材分析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传说广为流传。而人造卫星、运载火箭、

宇宙飞船这些事实在科学成就上把上天变成了现实。让我们惊叹神话传说的神奇,感

叹科学成就的伟大。本课有八个词语组成,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了解古老的神话,

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二、设计理念

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力求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调学

生自主学习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四、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分析生字字形结构,掌握本课生字规律,想一想做一做课后延伸。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和识字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唤起学生的学

习热情。

六、教具、学具 生字卡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

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在家中能观赏到精彩的节目,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

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说明我们以跨入了科技时代。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词语,画出生字,并采用自己认为可取的识字方法给生字注音。

2、同桌齐齐读词语。全班齐读。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讲一讲以上这四个神话故事,选出代表“故 事大王”上台

讲述,并领着大家读所讲述的词语。

4、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

5、分别出示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随机出示相应的词语,

认一认,读一读。

6、引导学生将传说与现代科学对比。

7、指导朗读,要读的准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律的美。

领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大家评价。

8、让学生讲解“宇宙”的意思。背一背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自由读读。

二、复习熟字。 卡片出示:真、常、我、于、由、栽、前、身。

三、学习生字,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1、出示生字卡齐读,开火车读。贴在黑板上,学生分析。

2、同桌合作,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分析字形。

3、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与熟字联系。

真——填 常——嫦 我——娥 前——箭 栽——载

1、提醒学生“载”是多音字,本课读四声。 “射、嫦、宙”是翘舌音

2、学生试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练习口头组词。

3、各种形式练读。用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认读。

4、游戏生字找朋友。

四、写字

重点指导: 卫 宇 宙

1、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描写、临写 教师巡视辅导。

4、自己练习生字写出两个词。

30、我是什么

课前透视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

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

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

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

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

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

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

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

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

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

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

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

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

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

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

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

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

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

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

绘画表现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

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

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

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

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

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

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

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

气读出水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

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

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

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谜语两则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水)

教学反思: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

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

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

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

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习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

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

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我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

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

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

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

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

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a师问:

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网站:“现

在进入„小读者‟网页,根据提示来学习,„我的变化,我的脾气,我在哪里‟,自学完后,小

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

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

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31、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

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

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

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

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

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

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

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

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

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

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

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

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

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

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

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

(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

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

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

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

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

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

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

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

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

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回声是指声音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现象时,被障碍物反射

回来的声音。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

回声将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利用人耳听的这种特点可以实现回声测距。在计

算障碍物的距离时,由于人(或者人附近的物体)发出的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等于回声返

回到人耳的时间,利用人听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除以2得到原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再利

用专用的公式,即可算出人体到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可以通过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

距离、潜水艇的远近、前方山崖的距离等。

教学反思:

《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

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

见的物理现象——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

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

化难为易呢?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

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本来想运用

小实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害怕操作起来影响教学秩序,我就让

孩子在一张纸上用画来表示回声的现象。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

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通过课件演示展示水面波

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

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

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

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

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

气。

但是由于放弃了动手演示这部分,对于突破难点有一些欠缺。导致这部分时间分配太多,耽

误了后面的任务,结果拖延了下课时间。本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课后深刻的反思。及时

改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

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没有神州5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

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

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

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

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

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六、写字教学

师——的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接下来,让我们也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把字写端正!

生写字。

教学反思:

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的?课文题目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

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从“睡觉、走路、

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

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应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事

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实际教学下来,我发现虽然是以航天精神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通过学

习顺利闯关的信心,但是学生对航天事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

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在朗读时,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出有趣、新

奇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而是匆匆而过。

33、活化石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

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

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

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

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òu xú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shǐ lín hé quēfá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 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五、 布置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 集体反馈,师生共同讨论。

三、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如果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2.学生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先组内练习自我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师生共同评议)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我们撅起手来保护它们吧!

六、课后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2 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七 作业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教学反思: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

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4、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 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 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教学反思:

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而现在的孩子逐渐远离农村和农业,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微不足道。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既要让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又要让学生了解农业,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另外,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 制、 泥、茁”14个生字。会写“厂、产、介、农、科、技、纺、织”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积累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另外,我还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学生的收获回更大的。

语文园地八

教学要求:

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一枝蜡烛。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

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过程: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于《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另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学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规律性的知识和循序地训练,小学生要想真正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经历一个“举三反一”的过程,即通过反复地训练,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地练习而获得,且熟记于心,以形成自己的素养。然而,再经历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总结规律,然后自己去发现或在老师引导下去拓展,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语文的学习过程系统地展现出来。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格教案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qu ...

  • 年度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认真落实学校新学期教研工作目标,结合实际,以抓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总体工作目标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提升语文教研组整体教研水平:3.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转 ...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伟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 ...

  •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我选我]教案
  • 课题 单元 我选我 共 2 课时 学校 主备人 第 1 课时 姓名 学校 七一小学 二 课 时 王爱菊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使用人 姓名 学习 目标 1. 认识课文的 8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 ...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我觉得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格式教案
  •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组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识字 6" 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 <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给学 ...

  • 人教版五年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实用性非常强.但我感到教的很辛苦和劳累,也许是自身的语言艺术能力较差吧! 10课<杨氏之子>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难度不小.尤其学生不知道停顿的地方,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我在课上及时让学生把需要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自然之道>教案 一.教案背景 1.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网络运用于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2,学科:小学语文 二.教学课题 自然之道 三.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