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立意的三个偏差

新材料作文立意的三个偏差

最近在高一年级尝试了写新材料作文。在1300多篇作文中,发现了在立意方面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三个偏差,这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此次作文题是: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比之于话题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的“话题”限定文章的内容范围,其“材料”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或阐发“话题”含义以进一步限定写作范围。有时,只看“话题”不看“材料”,照样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而新材料作文则不然,它不提供“话题”,也不限定范围,其立意必须来自“材料”,“材料”是“立意”之源;任何未能扎根于“材料”的“立意”都是作文之大忌。但新材料作文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着眼于“全面理解材料”来立意,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即可。

据此,上述作文题至少有这样几种立意。首先,着眼于“全面理解材料”。年轻人寻找到极具价值的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因无人问津就产生动摇,居然把香木烧成木炭,不禁令人惋惜。待他醒悟为时已晚,他不该放弃当初的选择啊!由此,我们可以写坚信自己、坚持真理、坚守美德、不轻言放弃之类。其次,着眼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年轻人“把香木烧成木炭”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羡慕“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二是他持有宝物却不识货。由此,立意也有两个:做事切忌浮躁,不要随波逐流;善于发现事物的价值,善于发现人才。此外,从“父亲”这一角度,可以写帮助别人要及时;甚至从香木这一侧面还可以写多一些伯乐,不要埋没人才。

然而,这次作文有不少学生却出现了立意上的偏差。

一是断“句”取义。有的学生仅仅依据材料中“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找到”“宝物”这几个词语信息,就立意为“阳光总在风雨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等;还有的学生仅仅抓住“年轻人的宝物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这一点,就大写特写做生意

要看顾客的消费能力,做事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甚至还有写卖木碳者不讲诚信,兜售劣质产品的。上述立意的偏差虽表现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所“立”之“意”源自“材料”的片言只语。

二是以点“代”面。新材料作文可以选择材料的“一个侧面”来立意,这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有的学生不是从一个完整的侧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一个“点”来立意。如从年轻人这一侧面,因为他“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由此,就盛赞其在商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大谈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反向立意,写反对因循守旧,倡导实事求是,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其实,材料中的年轻人实在是在干一件糟蹋宝物的事情,他父亲还为之“老泪纵横”,怎么就“遗漏”了这些信息呢?“一个侧面”的信息有所“遗漏”,就造成了立意上很大的偏颇。

三是节外生“枝”。有的学生立意为“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发展自我”,“善于推销自己”。笔者很是疑惑,无论是对材料断“句”取义,或者以点“代”面,也不会有此种立意啊!原来,他们对“材料”节外生“枝”地平添了如下情节:听老父一番说明,年轻人悔恨交加,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又到深山找来“宝物”,这回他吸取教训,大作广告,终于使香木物有所值,一举成为成功的商人。可以说,这种想象一般是合理的,由此派生出上述种种立意也是正确的。问题是,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这里的“材料”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怎么能续编材料,然后据此立意呢?

还有的学生就事论事,写“把卖香木进行到底”,“要发现香木的价值”等,没能发掘“香木”的隐喻意义,使文章的思想性大打折扣。但这是极少数现象。

上述立意的偏差,是长期练就的“话题”作文的思维定势使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审题立意上下功夫,要对什么叫“全面理解材料”,什么叫“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准确地理解,最关键的还是学会耐心、细致地分析材料,以保证立意“不脱离材料的含意”。

新材料作文立意的三个偏差

最近在高一年级尝试了写新材料作文。在1300多篇作文中,发现了在立意方面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三个偏差,这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此次作文题是: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比之于话题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的“话题”限定文章的内容范围,其“材料”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或阐发“话题”含义以进一步限定写作范围。有时,只看“话题”不看“材料”,照样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而新材料作文则不然,它不提供“话题”,也不限定范围,其立意必须来自“材料”,“材料”是“立意”之源;任何未能扎根于“材料”的“立意”都是作文之大忌。但新材料作文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着眼于“全面理解材料”来立意,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即可。

据此,上述作文题至少有这样几种立意。首先,着眼于“全面理解材料”。年轻人寻找到极具价值的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因无人问津就产生动摇,居然把香木烧成木炭,不禁令人惋惜。待他醒悟为时已晚,他不该放弃当初的选择啊!由此,我们可以写坚信自己、坚持真理、坚守美德、不轻言放弃之类。其次,着眼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年轻人“把香木烧成木炭”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羡慕“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二是他持有宝物却不识货。由此,立意也有两个:做事切忌浮躁,不要随波逐流;善于发现事物的价值,善于发现人才。此外,从“父亲”这一角度,可以写帮助别人要及时;甚至从香木这一侧面还可以写多一些伯乐,不要埋没人才。

然而,这次作文有不少学生却出现了立意上的偏差。

一是断“句”取义。有的学生仅仅依据材料中“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找到”“宝物”这几个词语信息,就立意为“阳光总在风雨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等;还有的学生仅仅抓住“年轻人的宝物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这一点,就大写特写做生意

要看顾客的消费能力,做事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甚至还有写卖木碳者不讲诚信,兜售劣质产品的。上述立意的偏差虽表现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所“立”之“意”源自“材料”的片言只语。

二是以点“代”面。新材料作文可以选择材料的“一个侧面”来立意,这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有的学生不是从一个完整的侧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一个“点”来立意。如从年轻人这一侧面,因为他“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由此,就盛赞其在商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大谈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反向立意,写反对因循守旧,倡导实事求是,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其实,材料中的年轻人实在是在干一件糟蹋宝物的事情,他父亲还为之“老泪纵横”,怎么就“遗漏”了这些信息呢?“一个侧面”的信息有所“遗漏”,就造成了立意上很大的偏颇。

三是节外生“枝”。有的学生立意为“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发展自我”,“善于推销自己”。笔者很是疑惑,无论是对材料断“句”取义,或者以点“代”面,也不会有此种立意啊!原来,他们对“材料”节外生“枝”地平添了如下情节:听老父一番说明,年轻人悔恨交加,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又到深山找来“宝物”,这回他吸取教训,大作广告,终于使香木物有所值,一举成为成功的商人。可以说,这种想象一般是合理的,由此派生出上述种种立意也是正确的。问题是,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这里的“材料”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怎么能续编材料,然后据此立意呢?

还有的学生就事论事,写“把卖香木进行到底”,“要发现香木的价值”等,没能发掘“香木”的隐喻意义,使文章的思想性大打折扣。但这是极少数现象。

上述立意的偏差,是长期练就的“话题”作文的思维定势使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审题立意上下功夫,要对什么叫“全面理解材料”,什么叫“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准确地理解,最关键的还是学会耐心、细致地分析材料,以保证立意“不脱离材料的含意”。


相关内容

  • 名师点拨高考如何写出一篇好作文
  • 来源:三晋都市报 文章作者:田琳 2012-05-28 10:25:30 [标签:高考 名师 作文] [当前8464家长在线讨论] 作文是高考这席盛宴的一碗"大菜",分值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的作文在高考语文卷中举 ...

  •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
  • 内容摘要:近年来语文新课改逐步深入,作为高考语文重中之重的作文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台湾的国文教育也持续性地受到大陆地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采用新课标全国卷与台湾104学年国文考试题为例,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省的高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比较两地作文评分标准总结一些我们在 ...

  • 一字千斤重,下笔莫匆匆0
  • 一字千斤重,下笔莫匆匆 话题作文仍要认真审题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取代材料作文成为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固定题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领会材料所含的意蕴,并依据自己提炼的观点来确定作文的主题.这样,既禁锢了考生的思想,犯了主题先行的错误,又基本限制了文体(议论文),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利于考生表现 ...

  •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体会
  • 2014年河南省高考作文阅卷感想 罗山高中 李柏胜 高考,作为国考和全民运动,一直牵动着国人的神经.每年的高考作文,又是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和热点.赞赏者有之,力挺者有之,拍砖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但是,人们又必须承认,高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后的公平."你学,或者不学,高考就在那里,不早不晚: ...

  •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
  • 高考作文材料类型千万变化,不同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笔者把近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作了一下简单总结,归纳出六种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类型.下面,笔者以2006年高考的作文材料为例,把每种类型材料的最佳审题角度推荐给大家,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一) 对比型 这种材料类型的特征是: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基本 ...

  • 考场话题作文面面观
  • 考场话题作文面面观 作者:梁继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1期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试卷的得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才能作好考场话题作文的议论文,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审题 话题作文需要审题,审 ...

  • 2010年高二下中段考试作文讲评:两根蜡烛的光芒
  • 作文讲评:"两根蜡烛的光芒" 一.审题指津 (一)准确概括材料核心内容: 特别优秀的两个学生,在学业竞争中互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巧妙地打了个比方:一根蜡烛当然也能照亮房间,但是两根蜡烛放在一起,可以使房间更加地光亮. (二)抓住父亲的话理解引申出观点: 两个优秀的人才在一起竞争,只 ...

  • (2010年作文教材)怎样修改作文
  • 怎样修改作文(教材)(2010年) (教学内容:作文修改训练) 一.互改作文的作用 1.在作文互改当中,通过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同学之间往往意见交锋,激烈争辩,思想观念相互撞击,开拓了思路.激发了灵感,提高了思辩能力. 2.经过长期而一贯的训练,我们在品评他人文章时,能比较全面地辨别一篇文章的 ...

  • 如何写高考作文
  • 如何写高考作文 第一讲 总论 科学技术越发达.越先进的国家,就越重视写作.他们把"写作"看成是一门基础学科,一门"应用科学".他们认为:工业的语言是"蓝图",科学的语言就是"文章".无论什么科学都要讲道理,而讲道理就要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