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话语从"锵锵"开始进入私人疆域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的老牌节目,我2003年开始主管这个节目的时候它已经很成形了,我到了以后开始有意识地抓一些栏目的建设和改造。我和窦文涛做过些交流,主要强调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新闻性,《锵锵三人行》的谈话方式是“跑题跑不停”,尽管这样,每期还是要有一个话由,这个话由一定要有新闻性,就是最新发生的事,这也是我们日常谈话的特点,我们总是从最新发生的事开始说起,然后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比如最近,人们见面一般来说会聊到雪灾,要不就是陈冠希的照片风波,从里面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否则总是聊男女话题,总有一天会枯竭的,也不符合观众的说事习惯。   第二个强调的是,尽管他们是一个谈话节目,也强调话语的私人空间,但我还是觉得,一个好的媒体,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公共关怀,有一个媒体的责任感。我认为,谈话的方式可以轻松,但谈话的内容一定要有基本的社会关怀。同样是谈论雪灾,也出现了朴素的关怀,从这一点出发的话,观众就会更认可你,这是媒体基本的立场。   再一个,《锵锵三人行》靠的是几个固定的嘉宾,用“老友记”的方式,这也存在着一个危机:就这么几个人,接触的社会层面也就这么一些,时间长了就不好。所以后来就把《锵锵三人行》移到北京,利用北京丰富的知识分子基础,策划力量和社会力量。不过这一块的成败参半,成的方面是去到北京以后,实现了一些转型,也有一些北京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到阵容中来,比如查建英、马未都等等,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策划。但是目前来看,“锵锵”这样的节目取决于嘉宾之间的默契和话语场,刚来的嘉宾很难适应,要么就是不说,要么就是说个不停,很难形成平衡的、流畅的交流,这方面还在摸索当中。还有,中国这么多年来,知识界的很多人还不太习惯面对镜头表述自己,一些非常好的学者比如阿城,不愿意出镜,还有一些学者在镜头前的表述状态不太好。北京尽管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但能适应“锵锵”的嘉宾非常难找。文涛、文道和子东这三个人是天作之合,有特殊的默契,他们都是杂家,表述方式非常自由,另外他们三个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梁文道是台湾人,后来到了香港,他代表了海外的,有点“小左”的知识分子视野;许子东的评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很有名,上海出生,又到了香港,代表了大陆又有点海外知识背景的看法;文涛则是游走于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的人。   作为一个栏目的主管,我不想高估它在电视上的意义,但是它从中国社会的政治空间来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就是公共话语进入私人疆域,过去在茶馆里都是“莫谈国事”,凤凰因为有特殊的空间,所以使得电视这个强势媒体里面开始“谈论国事”了’这是它的第一个突破。   第二突破是向下的延伸,我们在公共空间和媒体里谈论的语言都是“知性语言”,都是书面语,“锵锵”融入了更多私人的经验,更多的形而下的感受,包括性和其他方面的突破,这是在相对刻板的电视领域里的突破。   我做电视这么多年,越来越感受到电视最大的表达的东西来自于细节和经验,就是我们个人的经历和我们讲述的故事。当年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评论雨果的小说时写道,你要表达一个倾向,不能光用抽象的语言,而应该在一个具体的情节当中让它自然流淌。文涛这种茶馆式的方式从私人话语入手,会经常以讲故事的方式进入,这种方式暗合了我们传播学的一个规律:最好的表述是在一个观点下面,有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支撑,有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的支撑。如果说雪灾体现了人的感情,这是空话,但是讲里面的故事就更好看。“锵锵”里面,文涛经常会讲他的个人经历,这是“锵锵”在电视话语里的突破,把形而下和形而上打通了,这种细节上感性的语言带来了表达上的魅力。   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很多年,那里的人才不知比凤凰多多少倍,他们为什么不好做这么一个谈话节目呢?因为它毕竟是官方电视台,全世界官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都很难办,不能说他们语言能力差,而是他们担负的干系太重。如果把窦文涛换到CCTV去做谈话类节目,他会非常难受的。   2009年,凤凰会在北京有一个大楼,节目形式可能未来会有变化,毕竟纵观全球,这样3个人封闭式的谈话节目很少,更像电台的样子,这是过去电视空间未开放时的状态。将来应该会增添更多的互动环节。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的老牌节目,我2003年开始主管这个节目的时候它已经很成形了,我到了以后开始有意识地抓一些栏目的建设和改造。我和窦文涛做过些交流,主要强调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新闻性,《锵锵三人行》的谈话方式是“跑题跑不停”,尽管这样,每期还是要有一个话由,这个话由一定要有新闻性,就是最新发生的事,这也是我们日常谈话的特点,我们总是从最新发生的事开始说起,然后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比如最近,人们见面一般来说会聊到雪灾,要不就是陈冠希的照片风波,从里面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否则总是聊男女话题,总有一天会枯竭的,也不符合观众的说事习惯。   第二个强调的是,尽管他们是一个谈话节目,也强调话语的私人空间,但我还是觉得,一个好的媒体,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公共关怀,有一个媒体的责任感。我认为,谈话的方式可以轻松,但谈话的内容一定要有基本的社会关怀。同样是谈论雪灾,也出现了朴素的关怀,从这一点出发的话,观众就会更认可你,这是媒体基本的立场。   再一个,《锵锵三人行》靠的是几个固定的嘉宾,用“老友记”的方式,这也存在着一个危机:就这么几个人,接触的社会层面也就这么一些,时间长了就不好。所以后来就把《锵锵三人行》移到北京,利用北京丰富的知识分子基础,策划力量和社会力量。不过这一块的成败参半,成的方面是去到北京以后,实现了一些转型,也有一些北京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到阵容中来,比如查建英、马未都等等,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策划。但是目前来看,“锵锵”这样的节目取决于嘉宾之间的默契和话语场,刚来的嘉宾很难适应,要么就是不说,要么就是说个不停,很难形成平衡的、流畅的交流,这方面还在摸索当中。还有,中国这么多年来,知识界的很多人还不太习惯面对镜头表述自己,一些非常好的学者比如阿城,不愿意出镜,还有一些学者在镜头前的表述状态不太好。北京尽管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但能适应“锵锵”的嘉宾非常难找。文涛、文道和子东这三个人是天作之合,有特殊的默契,他们都是杂家,表述方式非常自由,另外他们三个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梁文道是台湾人,后来到了香港,他代表了海外的,有点“小左”的知识分子视野;许子东的评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很有名,上海出生,又到了香港,代表了大陆又有点海外知识背景的看法;文涛则是游走于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的人。   作为一个栏目的主管,我不想高估它在电视上的意义,但是它从中国社会的政治空间来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就是公共话语进入私人疆域,过去在茶馆里都是“莫谈国事”,凤凰因为有特殊的空间,所以使得电视这个强势媒体里面开始“谈论国事”了’这是它的第一个突破。   第二突破是向下的延伸,我们在公共空间和媒体里谈论的语言都是“知性语言”,都是书面语,“锵锵”融入了更多私人的经验,更多的形而下的感受,包括性和其他方面的突破,这是在相对刻板的电视领域里的突破。   我做电视这么多年,越来越感受到电视最大的表达的东西来自于细节和经验,就是我们个人的经历和我们讲述的故事。当年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评论雨果的小说时写道,你要表达一个倾向,不能光用抽象的语言,而应该在一个具体的情节当中让它自然流淌。文涛这种茶馆式的方式从私人话语入手,会经常以讲故事的方式进入,这种方式暗合了我们传播学的一个规律:最好的表述是在一个观点下面,有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支撑,有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的支撑。如果说雪灾体现了人的感情,这是空话,但是讲里面的故事就更好看。“锵锵”里面,文涛经常会讲他的个人经历,这是“锵锵”在电视话语里的突破,把形而下和形而上打通了,这种细节上感性的语言带来了表达上的魅力。   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很多年,那里的人才不知比凤凰多多少倍,他们为什么不好做这么一个谈话节目呢?因为它毕竟是官方电视台,全世界官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都很难办,不能说他们语言能力差,而是他们担负的干系太重。如果把窦文涛换到CCTV去做谈话类节目,他会非常难受的。   2009年,凤凰会在北京有一个大楼,节目形式可能未来会有变化,毕竟纵观全球,这样3个人封闭式的谈话节目很少,更像电台的样子,这是过去电视空间未开放时的状态。将来应该会增添更多的互动环节。


相关内容

  • [锵锵三人行]的主持风格与个性
  • <锵锵三人行>的主持风格与个性 摘 要: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主持人窦文涛以鲜明的窦式语言.真诚的主持风格和清晰的受众定位为该档节目走向成功开辟了道路,也为窦式主持风格的形成和窦文涛个人个性化特征的现象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窦文涛:窦式语言:真诚:受众定 ...

  • 计生文艺节目三句半
  • 三句半 计生政策好 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幸福你我他,如今农村变化大,计生家庭更潇洒.请欣赏由白石乡选送的三句半<计生政策好>,表演者张维林.张林波等.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 前 ...

  •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从历史到现实
  • 政治·哲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第25卷第7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5No.7201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从历史到现实 田 静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30031 ...

  • 学校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_冯建军
  • ● 理论前沿 学校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 冯 建 军 (南京师范大学 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成长.公共生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孕育着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理性.公共道德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公共生活.然而,立足于公共性,检视现实的学 ...

  • 翻译完整版
  • 关于美国家庭收看电视的公共和私人对话 虽然有关于家庭收看电视方面的研究存在,同时家庭影像在公共领域也受到批评,但是对家长和儿童对于家庭影像的反应还缺乏相关研究,以家庭的写照.在这项研究中,我采访了家长和孩子,以研究有关电视家庭的描写,公共和私人对话之间的连接.私人话语相当接近专注于电视家庭结构.关系 ...

  • 熊梦雪读书笔记
  • 文献背景回顾 虽然有关于家庭收看电视方面的研究存在,同时家庭影像在公共领域也受到批评,但是对家长和儿童对于家庭影像的反应还缺乏相关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采访了家长和孩子,以研究对电视家庭的描绘中有关于公共和私人对话之间的连接.私人话语在专注于电视家庭结构.关系模型的现实主义的方面相当接近公共话语. ...

  • 刘娜:网络公共领域的边界--对网络"公共领域"概念及其适用性的探讨
  • Ranger 提交 2009/11/18 阅读: 400 来源:人民网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揭示这三者在关涉"公共领域"概念的核心内涵中,在开放性.平等性.公益性原则上有统一的内在联系:而在理性.批判和共识达成方面则与之有根本分歧. 关键词:刘娜公共领域网络时代哈贝马斯阿伦 ...

  • 电视谈话节目
  • 电视谈话节目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谈话类节目将近200个,按照节目内容主流划分,可以分为四类: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这类节目多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情感类谈话节目为例,总是希望通过眼泪感动人,有媒体预言:如果用流泪的方式来完成节目,在迅速"辉煌&quo ...

  • 新加坡:从普遍提供公共住房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私人住房需求
  • 作者:黄大志亚得列·雅蒲 翻译:张占力 张占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博士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年11期 一.引言 住房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国家作为权力主体,理所应当地担负确保公民有足够多的机会获得体面住房之责任,这也为世界所公认.从政治技巧视角而言,新加坡住房政策经历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