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培训教材

通讯员培训教材

本章导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短、快、活、强是新闻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闻体是一种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究真实、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实的实用类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均属于新闻体。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要坚持写真、写新、写短、写快、写活、写强(即思想性强)。

第一节 新闻体概述

一、新闻体的界定与作用

(一)新闻体的界定,也就是说:什么是新闻

“新闻”一词,早在我国唐朝时就出现了。唐人孙处玄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据资料记载,西方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他于1423年旅行回来后对友人说:“我把可喜的新闻带给你。”他首次使用了“News”一词。不过,无论是孙处玄还是詹姆士一世,他们所说的新闻大抵是指新听到的事,与今天的新闻概念还不相同。到南宋《京本通俗小说》中,已把新闻作为“最近消息”解。1622年创刊的英国《每周新闻》则以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字的第一个字母拼成News来解释“新闻”一词,意指四面八方的消息。

关于新闻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一位外国记者曾说,有多少个新闻记者,就有多少个新闻定义。因此,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五花八门,难以尽举。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强调“事实”。如徐宝璜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新闻学》)。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记者工作随想》)。

强调“报道”。较典型的是陆定一的看法,他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强调了“报道”、“事实”、“新鲜”三个方面,应该说算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国内许多新闻学教材和写作教材长期沿用了这个定义。

强调“传播”。如“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和传播”(1978年《辞海》)。

强调“信息”。如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认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以上几种均是较严肃的、较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定义。还有一种对新闻的界定,严格地说不是定义,它只是强调新闻的“反常”、“猎奇”这一面。如: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博加特,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

“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爱德华,美国堪萨斯州《阿契生布环球报》主笔)。

而曾做过《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的斯坦利?瓦利克尔则认为,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妇女、金钱和私事基础上的,与性、金钱和犯罪有关的事实的报道。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对“新闻报道”的界定仍采用陆定一的看法,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陆定一,江苏人,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闻体的作用 在新闻学里,从新闻学研究意义上来说,新闻又是一种信息,它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而这些新闻信息在现代社会里,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递,通过大众传媒而传播的新闻信息就是新闻报道。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新闻报道的作用首先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在信息社会里,新闻的这种作用更加突出了。其次,新闻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可以说,新闻事业一开始就与政治上层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后来披上了商业的面纱而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鼓吹新闻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前提的。我们的新闻事业虽也走向了市场,成了信息产业,但同时也是上层建筑,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再次,新闻是新闻媒介的主体内容。如报纸版面内容,是由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大部件构成的。这是我国《申报》于1872年提出的,至今仍适用。在这四大板块中,新闻在稿件的篇数上,在版次和版位上都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报纸的销量、广告收入的多少以及整个报社的经营效益的好坏都要依靠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

二、新闻体的特征和分类

(一)新闻体的特征

1、事实性

新闻报道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是以客观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为内容的,因此客观事实的变动是新闻之母,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便是新闻评论,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新闻的事实性特征同时要求其内容是具体的,常说的“新闻六要素”便是从“事实”角度着眼,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at)、何因(why)、何果(How),简称“五W-H”。(例子:《动车事故要给出真诚负责任交代 温家宝:安全生产培训决不搞速成班》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7月23日,D3115次列车„„)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新闻报道传递虚假信息,信息失真、信息误导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自身形象和利益会遭损害;新闻失实,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恶习,污染社会风气和新闻工作作风;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否真实,又关系到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举例:纸壳馅包子。王刚讲故事)

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特征,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区别。文学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新闻的真实则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的真实,它既要求所写事实、人物、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又要求数据、引文、背景资料的准确可靠。二是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有些事实就个体而言,孤立地看,它确实是真实的,但若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不真实的。如一篇报道说,一个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解放思想,辛勤劳动,变富了,文章重点写今昔生活对比。这是真的。但关键是作者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变富的,原来,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致富”,将山林全部砍光、分光,从这一点看,报道又是不真实的。

新闻失实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曲解事实等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失实。即记者(或媒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它不良、不纯的动机而蓄意搞虚假报道。二是非故意失实。这种情况或是由于记者采访未能深入、细致所致,或是因为记者认识、辨别、鉴别能力的限制所造成,或是因为记者使用的转手材料失实而造成的。

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实录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不唯上,不唯风,不唯利,只唯实。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辨别、鉴别能力,提高采访、写作的综合能力。

3、新鲜性

新闻姓新贵鲜。新鲜性可说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的新鲜性主要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时间新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记者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求具备积极的“抢新闻”意识,不能只“消极待命;”要求具备熟练的采访写作综合能力等。就记者的“装备”而言,要求具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条件。就写作而言,要求记者善写短新闻,或根据题材实际搞先简后详的连续报道。此外,简化审稿制度,改革新闻媒体内部体制也与新闻报道的“快”密切相关。

当然,注重“时间新”又不能只追求“快”而不择手段,不讲纪律,不顾质量。也要注意“抢”与“压”的关系,既要注意“快”,又要注意“适时”。同时,不能一味求快而影响报道质量和效果。我们的很多报纸讲求“时效”,要求“没有遗漏”,但却造成报道作品的粗劣、雷同。

其次是内容新。陆机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作品内容的“新”,就是它的“玉”和“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才可能成为新闻。

(二)新闻体的分类

新闻体裁的分类,历来不统一。尤其因电子传播手段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因新闻业务改革的深入和记者创新意识的加强等原因,新闻体裁的分类更是多种多样。从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新闻体裁有的仍保留下来,至今仍适用;有的已被淘汰不用,有的是新出现的样式。一般而言,新闻体(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

1、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消息又有报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口播和录音新闻)、电视消息(口播和声像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消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2、通讯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

3、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新闻特写有报刊文字特写、广播特写和电视特写。

4、评论 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议论、说道理,是对新闻事件的抽象思维

5、分析性报道 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或实质,并预测其发展

深度报道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举例:《大连交警被殴致死案开庭审理 韩家父子认错不认罪》就是一种综合题材的深度报道)

第二节 消息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一、消息的文体特征

前文已述及新闻体最基本的特征有三,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种,自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但除此三点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

(一)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

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电视新闻叫三见面)

(二)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记者从不张嘴骂人,都闭嘴骂人,用小舌头)

(三) 简明扼要

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故列宁曾称之为“电报文体”。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希望在最短的阅读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短要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长而空固然不行,短而空也不好,空洞无物的短,也是长。

很多人认为短新闻写不了大主题,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锁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长”,本来最好写两百字消息的题材,通过对其“信息”层次的“开发挖掘,”硬拉出一篇数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讯。有些作者则片面求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几根“枯骨”。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注意的。 写短是一种艺术。消息写短的方法很多,如一事一报法,浓缩(概括)事实法,取其一角法,化整为零法(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变更体裁法、先简后详搞连续报道等等。 此外,消息在新闻体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对“时间新”的要求最高,要求争分抢秒,迅速完稿,“立马可待”。

二、消息的类型

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 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按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按篇幅分,有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左右)、简讯(200字以内)等。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有硬新闻和软新闻。

现在国内比较通行的是按写作特点来分类,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包括会议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典型性报道)、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近几年,新闻写作中又出解释性消息、预测性消息等。

三、消息的写作方法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

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了解二字很重要。不管是对生活、对事物、对婚姻,了解二字都非常重要。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大连瓦房店一个张姓男子,妻子遭遇车祸成植物人,孩子奇迹出生。人物采访中感受„„)(例子:去云南采访例子)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

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四川绵阳水污染原因初步查明:系上游电解锰矿渣污染

新华网绵阳7月27日电(记者党文伯 杨迪 葛晨)四川绵阳市城区饮用水污染原因已初步查明,系上游阿坝州松潘县一电解锰厂矿渣因暴雨泥石流被冲入涪江造成。

7月26日,四川绵阳市发布公告,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受到污染,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绵阳市环保局26日中午对涪江流域平武、江油、绵阳段企业进行排查,未发现企业排污异常。经绵阳市组织专家初步分析判断,此次水质异常原因为松潘小河乡的西川岷江电解锰厂尾矿随水体流至武都水库库区所致。近期涪江水量减少,尾矿积存于库区。

记者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了解到,21日凌晨2时左右,松潘县小河乡境内突发强降雨,由于小河地区地处地震多发带,1976年的大地震和2008年5·12地震造成山体不稳定,此次强降雨导致小河乡龙达沟等沟谷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

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小河乡丰岩村等90户群众共计100余亩土地及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2户农户的5间房屋被冲毁,冲毁平松路堡坎12.5米,山洪泥石流造成电解锰厂渣场挡坝部分损毁,泥石流卷走部分矿渣。

目前,松潘县已安全转移68户272名群众,渣场档坝上方的积水已经控制住,渣场挡坝正在恢复中。经7月26日检测,泥石流发生处河流出水断面水质除锰含量略超标外,其余指标均正常。

2、时间顺序式结构

此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结构。也有的称其为金字塔式结构,其实并不准确。时间顺序式结构通常不一定有单独的导语,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且很适合写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其缺点是开头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消息的精华也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

例如:

《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 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

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留下由于冻伤后遗症引起的轻度肌肉障碍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3、对比式结构 此种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如《人民日报》1982年7月18日关于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的报道就用的这种结构。此则消息首先用的是对比性的标题。 两个厂为什么建设一快一慢? 权力下放争主动――顺义啤酒厂一年建成投产 婆婆太多难办事――青岛啤酒厂扩建扯皮两年 然后是对比性的导语,在对比性的导语下,又用了两个对比性的小标题:

“顺义厂:地方有主动权,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青岛厂:婆婆太多,公文旅行,相互掣肘”。 最后,又有一个对比性的结尾:

“两个厂情况如此悬殊,发人深省。”

4、提要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概括到导语中,然后将多项需并列出示的内容以提要形式,用数字程序一一分列出来。有时也可不用数字标示,而用“――”引出各个要点。(举例:报纸《辽D88888是辆宝马 车主是总经理》)

5、问答式结构 此结构多用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晰。(比如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温州高铁事故现场桥下做答记者问,没有任何修饰和渲染,就是简单的问答形式)

6、积累兴趣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故又有人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王刚讲故事》常用手法《大脑中的撑杆》)如:

婚礼唁电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7、散文式结构

就是吸收散文在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材料和层次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不拘一格。

(三)消息的标题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受。即可吸引受众注意,引导受众获取自己喜爱和需

要的信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标题受众”越来越多。二是导向。标题往往要选择事实,揭示和评价事实,自然寓有记者(或媒体)的态度和观点。版面中,对标题的设置(如字号、字体、位置等)往往也寓有立场和态度。三是美化和序化。作为版面元素之一,消息标题可使版面美化,亦可使版面内容井然有序。

1、消息标题的类型

消息的标题有主体类、从属类和整合类。

主体类标题。这是消息标题最基本的类型。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1)主题又称主标题、正题、母题,它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从表达上看,主题可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意义或隐含的观点。但在单独使用时,应是实题或有叙有议的虚实结合题。如: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

B、严于律已三次让房

第一个标题中,前为引题,是虚题,后为主题,是实题,虚实结合,受众能清楚地认识事实的意义。若只取前者为主题,受众则会不知所云。第二个标题是亦虚实结合的,可单独使用。 从句子结构看,主题可为单句,也可是复句,通常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从外在形式看,主题可占一行,也可是二行或三行,但以一行为主,一般不宜超过两行。

(2)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引题一般多作虚题。如: 彩灯映照笑脸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3)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副题一般多作实题。如: 国家短道速滑集训队青岛夏训再生事端(眉题)

速滑“大姐大”王濛耍酒疯又酿“流血事件”(主题) 因饮酒晚归与领队王春露发生口角(副题)

2、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

(1)准确

准确是消息标题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二是要准确评价事实;三是运用语言要准确。如:

A、武汉出现一内脏裸露婴儿

此乃产妇孕期与宠狗接触所致

B、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校2000余名新生入学

C、不恋“天南海北”主动申请到“新西兰”

D、盖俊和女儿结婚不收彩礼

以上标题A为事实概括不准确,因有关专家只是推测与孕妇接触宠狗有关,而并未确证。标题B明显对事实意义的揭示太夸大了。标题C中,谁也想不到“天南海北”是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是指新疆、西藏、甘肃。标题D因一字之差而产生了歧义。

(2)鲜明

鲜明即指标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揭示和评价,表现出来的对事实的态度立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包括态度、立场的正确性。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肯定的态度,如歌颂、赞扬、支持、同情等;二是否定的态度,如怒斥、揭露、嘲笑、讥讽等;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如:

A、伊拉克总统说伊朗的进攻被击退

伊朗说收复三百多平方公里失地

B、壮哉教师于元贞勇斗窃贼身亡

悲哉数百围观者竟无一人相助

C、竟敢敲诈两会代表

一路边店遭严厉惩处

D、一位普通工人竟然写出电影剧本

以上标题A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是合适的;标题B对事实有肯定有否定,态度鲜明。标题C则态度含糊,不鲜明。

(3)凝炼 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用点晴之笔,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

(4)生动

消息标题要力求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故应讲求生动性。方法很多,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或名言警句、方言民谚等。

(四)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前,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社××地×月×日电”的字样,即为消息头。消息头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媒体传递的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电话、电脑等传输的报道。消息头是版权所有的标志,也可标明消息的来源,也易与让受众和编辑一下子将消息与其他体裁区别开来。

消息头之后紧接导语。

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故而,导语有三大使命:一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二是揭示消息的主题;三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语可以有多种写法。

1、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这是从导语中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来分的。六要素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也称全型导语。从导语的发展看,也是第一代导语。如: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袭击了萨莫亚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其它10条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

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被埋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也称微型导语或第二代导语。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某一要素,组合与之相连的一两个要素。单纯含某一个要素的导语较少。如“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约翰·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死”之类的导语,可说已极简洁,但在突出“何事”的同时,也包含了“何时”或“何人”等要素。

2、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讲,导语又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对比式导语、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叙述式导语(也称直叙式导语)。它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是导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作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描写式导语。它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鲜明的色彩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但描写时应简洁而传神、力避过分雕饰。如:

本报讯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评论式导语。即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揭示其意义。如:

中国在体育方面已不再是“东亚病夫”,相反,她正打算在新德里举行的亚运会上取代日本,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强国。

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有差别的事物相比较,将现在的情景与过去的情景相比,将此地之状况与别处相比等。如:

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在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

引语式导语。即引用新闻人物精彩而生动的语言来揭示消息主题。如:

“我现在不是资本家,你最好把我说成是一个商人”,荣毅仁说,“人们称我为资本家是因为我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

提问式导语。即将有关问题通过一个尖锐而鲜明的问题提出来,以引起受众的关注。有时是设问,即要求自问自答。如:

狠心的年轻父母,你是否想知道被你遗弃的小生命的近况?

3、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这是以时间的远近点来分的。

直接性导语多用于时间性很强的消息,它叙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大多数消息导语均属此类。直接性导语又可细分为单一要素导语,即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多要素导语,即导语中表现多个事实要素;归纳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加以归纳,使其精华集中于导

语中。

延缓性导语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消息,它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解释、阐述、设置悬念、或场面描写、气氛渲染等引出新闻事实,吊读者的胃口。 两种导语之不同,请对比下例:

(1)华盛顿2月20日讯――丹尼尔·莫伊尼汉今天辞去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职务。―--《纽约时报》

(2)直到最后一刻,丹尼尔·莫伊尼汉还在说,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辞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下了三十次决心”,“就像马克·吐温讲的‘戒烟容易得很,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上周,莫伊尼汉最后下定了决心:辞职。--《时代》杂志

从上例可见,直接性导语开门见山,一语中的;延缓性导语则一语不中的,意在引起受众的“读欲”。

(五)消息的主体与结尾

1、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的作用和功能有二:一是对导语进行解释、深化和具体化。对导语中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提供有关细节和背景材料,使其更清楚、明确、具体。二是补充新的事实。导语中未提及而又能表现新闻主题的事实和其他要素,便由主体补充出来。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注意几点:

1、紧扣消息主题取材。主体部分内容较多,故而要重视材料的取舍。应紧扣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来选用材料。若与主题无关或无多大关系,即便具体、生动、感人,也应割爱。(例子:《城市进程》苏家屯未来规划建设。导语写了一大段关于十二运马术„„片子上来也说的是马术,之后在一个现场里突然又说到苏家屯的人民„„)

2、叙事宜具体、内容应充实。有人因消息是简明扼要的,要求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所以消息写得太概括、太抽象,空空洞洞大而无当的导语之下,是几条干巴巴的“筋”。读完了还不知道这篇消息讲了什么东西。消息虽不似通讯细致、深入地报道事实,但应使受众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完整而真切的了解,应传达出较具体的新闻信息。

3、叙述宜求生动,行文善兴波澜。消息主体内容在要求具体、充实之基础上,还应力求生动。很多人写消息,内容是有,但写得枯燥无味,或是一套死板而难以卒读的“新闻腔”。因而我们应“让新闻笑起来”,写作手法应灵活多样、富于变化。(2003年左右全国刮起新闻娱乐化风潮)

消息主体写作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灵活多变的手法,和自由灵活的层次、段落安排。请看下例:

据新华社巴黎8月31日电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8月31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30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午夜,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600型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一处公路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及其保镖身受重伤。 车祸发生后,抢救人员立即将戴安娜等人送到医院。负责抢救戴安娜的医生不久宣布,戴安

娜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大腿受伤并发生严重脑震荡,在抢救过程中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死亡。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对戴安娜不幸身亡表示震惊。据巴黎警方宣布,车祸发生后,尾随戴安娜的7名摄影记者被带到巴黎警察总署接受调查。

这则消息篇幅不长,但层次清楚,起承转合自然,叙述较生动,行文亦波澜起伏。

2、结尾

结尾亦是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可有可无。虽然并非任何消息都有单独的结尾部分,但好的结尾,无疑对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对突出和深化主题,均有重要作用。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展望式、补充式、含蓄蕴藉式、卒章见义式等。

(六)消息的背景材料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相关的历史、原因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材料。广义的新闻背景,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也包含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背景材料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主题;可以代替作者的议论而使报道显得客观;可以补充情况、介绍知识、增添情绪。

背景材料在消息中位置灵活,可独立成段,也可穿插于导语、主体或结尾之中。

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类:

1、对比性材料

主要通过对比衬托,以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阐明某一主题、表明某种观点。通过对比,突出矛盾和差异,显出特点和价值。通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纵比,即今昔对比,前后对比。如写农民富裕了,收入增加了,可用如此背景加以突出:“十年动乱时期,这里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二三十元。不少农民每天2分只够买一张8分邮票。”其二是横比。如同样写农民收入问题,也可将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进行对比。

2、说明性材料

它往往是对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待,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

如《海欧重返黄埔江》(新华社1983年5月22日)一文,运用了背景材料,回想十多年前由于黄埔江水质污染严重,海欧因缺少食物而远走高飞的情况。

3、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往往对产品(物品)的性能特点、科技成果、技术性问题、名词术语、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等进行注释、介绍,以帮助受众掌握消息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

新闻写作讲座--通讯

第三节通讯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一) 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是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 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 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四) 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五) 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六) 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七) 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八) 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

“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

“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二)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

南浦、杨浦两座桥

――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

――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改革、开放两座桥

――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三)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

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2)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3)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4)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也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它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的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出来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

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1)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风貌通讯重写作者见闻,而这“见闻”又须是新的见闻,能提供新的信息、反映新的变化。因此,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2)善用对比衬托

要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来衬托事物的变化。

(3)丰富知识,增添趣味

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但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4)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32页后 关于分析性报道~53

脑中有,脚下才有;脚下有,笔下才有

敏感 为什么我听到这个就特别兴奋呢?——冲动的过程

预见 我的这个敏感符合形势和事态发展的自然吗?——理智的过程

提炼 这件事情最值得报道的东西是什么呢?——强化理智的过程

确认 我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个吗?——最后认定的过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这样不行,得去证明,要所有人都相信)

通讯员培训教材

本章导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短、快、活、强是新闻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闻体是一种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究真实、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实的实用类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均属于新闻体。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要坚持写真、写新、写短、写快、写活、写强(即思想性强)。

第一节 新闻体概述

一、新闻体的界定与作用

(一)新闻体的界定,也就是说:什么是新闻

“新闻”一词,早在我国唐朝时就出现了。唐人孙处玄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据资料记载,西方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他于1423年旅行回来后对友人说:“我把可喜的新闻带给你。”他首次使用了“News”一词。不过,无论是孙处玄还是詹姆士一世,他们所说的新闻大抵是指新听到的事,与今天的新闻概念还不相同。到南宋《京本通俗小说》中,已把新闻作为“最近消息”解。1622年创刊的英国《每周新闻》则以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字的第一个字母拼成News来解释“新闻”一词,意指四面八方的消息。

关于新闻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一位外国记者曾说,有多少个新闻记者,就有多少个新闻定义。因此,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五花八门,难以尽举。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强调“事实”。如徐宝璜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新闻学》)。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记者工作随想》)。

强调“报道”。较典型的是陆定一的看法,他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强调了“报道”、“事实”、“新鲜”三个方面,应该说算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国内许多新闻学教材和写作教材长期沿用了这个定义。

强调“传播”。如“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和传播”(1978年《辞海》)。

强调“信息”。如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认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以上几种均是较严肃的、较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定义。还有一种对新闻的界定,严格地说不是定义,它只是强调新闻的“反常”、“猎奇”这一面。如: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博加特,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

“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爱德华,美国堪萨斯州《阿契生布环球报》主笔)。

而曾做过《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的斯坦利?瓦利克尔则认为,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妇女、金钱和私事基础上的,与性、金钱和犯罪有关的事实的报道。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对“新闻报道”的界定仍采用陆定一的看法,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陆定一,江苏人,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闻体的作用 在新闻学里,从新闻学研究意义上来说,新闻又是一种信息,它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而这些新闻信息在现代社会里,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递,通过大众传媒而传播的新闻信息就是新闻报道。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新闻报道的作用首先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在信息社会里,新闻的这种作用更加突出了。其次,新闻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可以说,新闻事业一开始就与政治上层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后来披上了商业的面纱而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鼓吹新闻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是有前提的。我们的新闻事业虽也走向了市场,成了信息产业,但同时也是上层建筑,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再次,新闻是新闻媒介的主体内容。如报纸版面内容,是由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大部件构成的。这是我国《申报》于1872年提出的,至今仍适用。在这四大板块中,新闻在稿件的篇数上,在版次和版位上都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报纸的销量、广告收入的多少以及整个报社的经营效益的好坏都要依靠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

二、新闻体的特征和分类

(一)新闻体的特征

1、事实性

新闻报道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是以客观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为内容的,因此客观事实的变动是新闻之母,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便是新闻评论,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新闻的事实性特征同时要求其内容是具体的,常说的“新闻六要素”便是从“事实”角度着眼,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at)、何因(why)、何果(How),简称“五W-H”。(例子:《动车事故要给出真诚负责任交代 温家宝:安全生产培训决不搞速成班》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7月23日,D3115次列车„„)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新闻报道传递虚假信息,信息失真、信息误导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自身形象和利益会遭损害;新闻失实,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恶习,污染社会风气和新闻工作作风;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否真实,又关系到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举例:纸壳馅包子。王刚讲故事)

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特征,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区别。文学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新闻的真实则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的真实,它既要求所写事实、人物、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又要求数据、引文、背景资料的准确可靠。二是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有些事实就个体而言,孤立地看,它确实是真实的,但若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不真实的。如一篇报道说,一个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解放思想,辛勤劳动,变富了,文章重点写今昔生活对比。这是真的。但关键是作者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变富的,原来,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致富”,将山林全部砍光、分光,从这一点看,报道又是不真实的。

新闻失实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曲解事实等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失实。即记者(或媒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它不良、不纯的动机而蓄意搞虚假报道。二是非故意失实。这种情况或是由于记者采访未能深入、细致所致,或是因为记者认识、辨别、鉴别能力的限制所造成,或是因为记者使用的转手材料失实而造成的。

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实录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不唯上,不唯风,不唯利,只唯实。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辨别、鉴别能力,提高采访、写作的综合能力。

3、新鲜性

新闻姓新贵鲜。新鲜性可说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的新鲜性主要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时间新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记者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求具备积极的“抢新闻”意识,不能只“消极待命;”要求具备熟练的采访写作综合能力等。就记者的“装备”而言,要求具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条件。就写作而言,要求记者善写短新闻,或根据题材实际搞先简后详的连续报道。此外,简化审稿制度,改革新闻媒体内部体制也与新闻报道的“快”密切相关。

当然,注重“时间新”又不能只追求“快”而不择手段,不讲纪律,不顾质量。也要注意“抢”与“压”的关系,既要注意“快”,又要注意“适时”。同时,不能一味求快而影响报道质量和效果。我们的很多报纸讲求“时效”,要求“没有遗漏”,但却造成报道作品的粗劣、雷同。

其次是内容新。陆机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作品内容的“新”,就是它的“玉”和“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才可能成为新闻。

(二)新闻体的分类

新闻体裁的分类,历来不统一。尤其因电子传播手段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因新闻业务改革的深入和记者创新意识的加强等原因,新闻体裁的分类更是多种多样。从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新闻体裁有的仍保留下来,至今仍适用;有的已被淘汰不用,有的是新出现的样式。一般而言,新闻体(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

1、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消息又有报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口播和录音新闻)、电视消息(口播和声像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消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2、通讯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

3、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新闻特写有报刊文字特写、广播特写和电视特写。

4、评论 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议论、说道理,是对新闻事件的抽象思维

5、分析性报道 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或实质,并预测其发展

深度报道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举例:《大连交警被殴致死案开庭审理 韩家父子认错不认罪》就是一种综合题材的深度报道)

第二节 消息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一、消息的文体特征

前文已述及新闻体最基本的特征有三,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种,自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但除此三点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

(一)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

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电视新闻叫三见面)

(二)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记者从不张嘴骂人,都闭嘴骂人,用小舌头)

(三) 简明扼要

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故列宁曾称之为“电报文体”。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希望在最短的阅读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短要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长而空固然不行,短而空也不好,空洞无物的短,也是长。

很多人认为短新闻写不了大主题,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锁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长”,本来最好写两百字消息的题材,通过对其“信息”层次的“开发挖掘,”硬拉出一篇数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讯。有些作者则片面求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几根“枯骨”。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注意的。 写短是一种艺术。消息写短的方法很多,如一事一报法,浓缩(概括)事实法,取其一角法,化整为零法(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变更体裁法、先简后详搞连续报道等等。 此外,消息在新闻体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对“时间新”的要求最高,要求争分抢秒,迅速完稿,“立马可待”。

二、消息的类型

消息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 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按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按篇幅分,有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左右)、简讯(200字以内)等。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有硬新闻和软新闻。

现在国内比较通行的是按写作特点来分类,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包括会议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典型性报道)、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近几年,新闻写作中又出解释性消息、预测性消息等。

三、消息的写作方法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

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了解二字很重要。不管是对生活、对事物、对婚姻,了解二字都非常重要。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大连瓦房店一个张姓男子,妻子遭遇车祸成植物人,孩子奇迹出生。人物采访中感受„„)(例子:去云南采访例子)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

(1)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2)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3)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

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件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四川绵阳水污染原因初步查明:系上游电解锰矿渣污染

新华网绵阳7月27日电(记者党文伯 杨迪 葛晨)四川绵阳市城区饮用水污染原因已初步查明,系上游阿坝州松潘县一电解锰厂矿渣因暴雨泥石流被冲入涪江造成。

7月26日,四川绵阳市发布公告,涪江绵阳、江油段水质受到污染,呼吁广大市民近期生活饮用尽量使用瓶装水、桶装水等成品水。

绵阳市环保局26日中午对涪江流域平武、江油、绵阳段企业进行排查,未发现企业排污异常。经绵阳市组织专家初步分析判断,此次水质异常原因为松潘小河乡的西川岷江电解锰厂尾矿随水体流至武都水库库区所致。近期涪江水量减少,尾矿积存于库区。

记者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了解到,21日凌晨2时左右,松潘县小河乡境内突发强降雨,由于小河地区地处地震多发带,1976年的大地震和2008年5·12地震造成山体不稳定,此次强降雨导致小河乡龙达沟等沟谷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

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小河乡丰岩村等90户群众共计100余亩土地及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2户农户的5间房屋被冲毁,冲毁平松路堡坎12.5米,山洪泥石流造成电解锰厂渣场挡坝部分损毁,泥石流卷走部分矿渣。

目前,松潘县已安全转移68户272名群众,渣场档坝上方的积水已经控制住,渣场挡坝正在恢复中。经7月26日检测,泥石流发生处河流出水断面水质除锰含量略超标外,其余指标均正常。

2、时间顺序式结构

此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结构。也有的称其为金字塔式结构,其实并不准确。时间顺序式结构通常不一定有单独的导语,往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且很适合写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其缺点是开头平淡,难以一下子吸引受众;消息的精华也可能淹没在长篇的叙述之中。

例如:

《冻死的孩子重新复活》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麦肯罗的孩子,今年只有 二岁半。一月十九日,在家里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穿着一身睡衣,只身来到零下二十九度严寒的室外。家里人发觉后把他抱回屋里时,麦肯罗的一部分血液已经‘冻结’,手脚也都僵硬了。当他被送往医院时,体温已下降到十五点五度。但是,在经过了包括使用心肺泵等先进设备抢救以后,麦肯罗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像这样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人能够死而复生,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参加抢救麦肯罗的医生也对此感到惊叹不已。

现在,除了他的左手可能会留下由于冻伤后遗症引起的轻度肌肉障碍以外,其它恢复都很正常,估计三、四周内,即可恢复健康。

3、对比式结构 此种结构重在通过对比,揭示差异,从而突出新闻主题。如《人民日报》1982年7月18日关于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的报道就用的这种结构。此则消息首先用的是对比性的标题。 两个厂为什么建设一快一慢? 权力下放争主动――顺义啤酒厂一年建成投产 婆婆太多难办事――青岛啤酒厂扩建扯皮两年 然后是对比性的导语,在对比性的导语下,又用了两个对比性的小标题:

“顺义厂:地方有主动权,领导重视,各方配合”。

“青岛厂:婆婆太多,公文旅行,相互掣肘”。 最后,又有一个对比性的结尾:

“两个厂情况如此悬殊,发人深省。”

4、提要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概括到导语中,然后将多项需并列出示的内容以提要形式,用数字程序一一分列出来。有时也可不用数字标示,而用“――”引出各个要点。(举例:报纸《辽D88888是辆宝马 车主是总经理》)

5、问答式结构 此结构多用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记者应善于组织问题,报道内容应忠于原意,行文时,也应注意内容的连贯和层次的明晰。(比如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温州高铁事故现场桥下做答记者问,没有任何修饰和渲染,就是简单的问答形式)

6、积累兴趣式结构 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故又有人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王刚讲故事》常用手法《大脑中的撑杆》)如:

婚礼唁电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7、散文式结构

就是吸收散文在结构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材料和层次安排自由、灵活,语言表达不拘一格。

(三)消息的标题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受。即可吸引受众注意,引导受众获取自己喜爱和需

要的信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所需的信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标题受众”越来越多。二是导向。标题往往要选择事实,揭示和评价事实,自然寓有记者(或媒体)的态度和观点。版面中,对标题的设置(如字号、字体、位置等)往往也寓有立场和态度。三是美化和序化。作为版面元素之一,消息标题可使版面美化,亦可使版面内容井然有序。

1、消息标题的类型

消息的标题有主体类、从属类和整合类。

主体类标题。这是消息标题最基本的类型。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1)主题又称主标题、正题、母题,它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从表达上看,主题可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意义或隐含的观点。但在单独使用时,应是实题或有叙有议的虚实结合题。如: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

B、严于律已三次让房

第一个标题中,前为引题,是虚题,后为主题,是实题,虚实结合,受众能清楚地认识事实的意义。若只取前者为主题,受众则会不知所云。第二个标题是亦虚实结合的,可单独使用。 从句子结构看,主题可为单句,也可是复句,通常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从外在形式看,主题可占一行,也可是二行或三行,但以一行为主,一般不宜超过两行。

(2)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引题一般多作虚题。如: 彩灯映照笑脸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3)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副题一般多作实题。如: 国家短道速滑集训队青岛夏训再生事端(眉题)

速滑“大姐大”王濛耍酒疯又酿“流血事件”(主题) 因饮酒晚归与领队王春露发生口角(副题)

2、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

(1)准确

准确是消息标题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二是要准确评价事实;三是运用语言要准确。如:

A、武汉出现一内脏裸露婴儿

此乃产妇孕期与宠狗接触所致

B、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校2000余名新生入学

C、不恋“天南海北”主动申请到“新西兰”

D、盖俊和女儿结婚不收彩礼

以上标题A为事实概括不准确,因有关专家只是推测与孕妇接触宠狗有关,而并未确证。标题B明显对事实意义的揭示太夸大了。标题C中,谁也想不到“天南海北”是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新西兰”是指新疆、西藏、甘肃。标题D因一字之差而产生了歧义。

(2)鲜明

鲜明即指标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揭示和评价,表现出来的对事实的态度立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包括态度、立场的正确性。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肯定的态度,如歌颂、赞扬、支持、同情等;二是否定的态度,如怒斥、揭露、嘲笑、讥讽等;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如:

A、伊拉克总统说伊朗的进攻被击退

伊朗说收复三百多平方公里失地

B、壮哉教师于元贞勇斗窃贼身亡

悲哉数百围观者竟无一人相助

C、竟敢敲诈两会代表

一路边店遭严厉惩处

D、一位普通工人竟然写出电影剧本

以上标题A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是合适的;标题B对事实有肯定有否定,态度鲜明。标题C则态度含糊,不鲜明。

(3)凝炼 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用点晴之笔,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

(4)生动

消息标题要力求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故应讲求生动性。方法很多,如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或名言警句、方言民谚等。

(四)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前,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社××地×月×日电”的字样,即为消息头。消息头主要有“讯”与“电”两类。“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媒体传递的报道,“电”指通过电报、电传、电话、电脑等传输的报道。消息头是版权所有的标志,也可标明消息的来源,也易与让受众和编辑一下子将消息与其他体裁区别开来。

消息头之后紧接导语。

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故而,导语有三大使命:一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二是揭示消息的主题;三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导语可以有多种写法。

1、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这是从导语中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来分的。六要素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也称全型导语。从导语的发展看,也是第一代导语。如: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袭击了萨莫亚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其它10条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

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被埋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也称微型导语或第二代导语。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某一要素,组合与之相连的一两个要素。单纯含某一个要素的导语较少。如“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约翰·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死”之类的导语,可说已极简洁,但在突出“何事”的同时,也包含了“何时”或“何人”等要素。

2、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讲,导语又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对比式导语、引语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叙述式导语(也称直叙式导语)。它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消息中主要的事实叙述出来,是导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作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描写式导语。它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生动形象、鲜明的色彩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但描写时应简洁而传神、力避过分雕饰。如:

本报讯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

评论式导语。即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揭示其意义。如:

中国在体育方面已不再是“东亚病夫”,相反,她正打算在新德里举行的亚运会上取代日本,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体育强国。

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有差别的事物相比较,将现在的情景与过去的情景相比,将此地之状况与别处相比等。如:

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在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

引语式导语。即引用新闻人物精彩而生动的语言来揭示消息主题。如:

“我现在不是资本家,你最好把我说成是一个商人”,荣毅仁说,“人们称我为资本家是因为我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

提问式导语。即将有关问题通过一个尖锐而鲜明的问题提出来,以引起受众的关注。有时是设问,即要求自问自答。如:

狠心的年轻父母,你是否想知道被你遗弃的小生命的近况?

3、直接性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这是以时间的远近点来分的。

直接性导语多用于时间性很强的消息,它叙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大多数消息导语均属此类。直接性导语又可细分为单一要素导语,即导语中只表现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多要素导语,即导语中表现多个事实要素;归纳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加以归纳,使其精华集中于导

语中。

延缓性导语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消息,它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解释、阐述、设置悬念、或场面描写、气氛渲染等引出新闻事实,吊读者的胃口。 两种导语之不同,请对比下例:

(1)华盛顿2月20日讯――丹尼尔·莫伊尼汉今天辞去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职务。―--《纽约时报》

(2)直到最后一刻,丹尼尔·莫伊尼汉还在说,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辞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下了三十次决心”,“就像马克·吐温讲的‘戒烟容易得很,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上周,莫伊尼汉最后下定了决心:辞职。--《时代》杂志

从上例可见,直接性导语开门见山,一语中的;延缓性导语则一语不中的,意在引起受众的“读欲”。

(五)消息的主体与结尾

1、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紧接导语之后,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的作用和功能有二:一是对导语进行解释、深化和具体化。对导语中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提供有关细节和背景材料,使其更清楚、明确、具体。二是补充新的事实。导语中未提及而又能表现新闻主题的事实和其他要素,便由主体补充出来。

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注意几点:

1、紧扣消息主题取材。主体部分内容较多,故而要重视材料的取舍。应紧扣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来选用材料。若与主题无关或无多大关系,即便具体、生动、感人,也应割爱。(例子:《城市进程》苏家屯未来规划建设。导语写了一大段关于十二运马术„„片子上来也说的是马术,之后在一个现场里突然又说到苏家屯的人民„„)

2、叙事宜具体、内容应充实。有人因消息是简明扼要的,要求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所以消息写得太概括、太抽象,空空洞洞大而无当的导语之下,是几条干巴巴的“筋”。读完了还不知道这篇消息讲了什么东西。消息虽不似通讯细致、深入地报道事实,但应使受众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完整而真切的了解,应传达出较具体的新闻信息。

3、叙述宜求生动,行文善兴波澜。消息主体内容在要求具体、充实之基础上,还应力求生动。很多人写消息,内容是有,但写得枯燥无味,或是一套死板而难以卒读的“新闻腔”。因而我们应“让新闻笑起来”,写作手法应灵活多样、富于变化。(2003年左右全国刮起新闻娱乐化风潮)

消息主体写作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灵活多变的手法,和自由灵活的层次、段落安排。请看下例:

据新华社巴黎8月31日电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8月31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30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午夜,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600型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一处公路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及其保镖身受重伤。 车祸发生后,抢救人员立即将戴安娜等人送到医院。负责抢救戴安娜的医生不久宣布,戴安

娜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大腿受伤并发生严重脑震荡,在抢救过程中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死亡。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对戴安娜不幸身亡表示震惊。据巴黎警方宣布,车祸发生后,尾随戴安娜的7名摄影记者被带到巴黎警察总署接受调查。

这则消息篇幅不长,但层次清楚,起承转合自然,叙述较生动,行文亦波澜起伏。

2、结尾

结尾亦是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可有可无。虽然并非任何消息都有单独的结尾部分,但好的结尾,无疑对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对突出和深化主题,均有重要作用。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展望式、补充式、含蓄蕴藉式、卒章见义式等。

(六)消息的背景材料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相关的历史、原因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材料。广义的新闻背景,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也包含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背景材料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主题;可以代替作者的议论而使报道显得客观;可以补充情况、介绍知识、增添情绪。

背景材料在消息中位置灵活,可独立成段,也可穿插于导语、主体或结尾之中。

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类:

1、对比性材料

主要通过对比衬托,以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阐明某一主题、表明某种观点。通过对比,突出矛盾和差异,显出特点和价值。通常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纵比,即今昔对比,前后对比。如写农民富裕了,收入增加了,可用如此背景加以突出:“十年动乱时期,这里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二三十元。不少农民每天2分只够买一张8分邮票。”其二是横比。如同样写农民收入问题,也可将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进行对比。

2、说明性材料

它往往是对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待,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

如《海欧重返黄埔江》(新华社1983年5月22日)一文,运用了背景材料,回想十多年前由于黄埔江水质污染严重,海欧因缺少食物而远走高飞的情况。

3、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往往对产品(物品)的性能特点、科技成果、技术性问题、名词术语、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等进行注释、介绍,以帮助受众掌握消息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

新闻写作讲座--通讯

第三节通讯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讯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一) 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是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 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 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 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四) 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五) 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六) 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七) 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八) 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

“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

“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二)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

南浦、杨浦两座桥

――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

――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改革、开放两座桥

――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三)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

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2)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3)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4)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也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它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的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出来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

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1)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风貌通讯重写作者见闻,而这“见闻”又须是新的见闻,能提供新的信息、反映新的变化。因此,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2)善用对比衬托

要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来衬托事物的变化。

(3)丰富知识,增添趣味

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但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4)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32页后 关于分析性报道~53

脑中有,脚下才有;脚下有,笔下才有

敏感 为什么我听到这个就特别兴奋呢?——冲动的过程

预见 我的这个敏感符合形势和事态发展的自然吗?——理智的过程

提炼 这件事情最值得报道的东西是什么呢?——强化理智的过程

确认 我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个吗?——最后认定的过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这样不行,得去证明,要所有人都相信)


相关内容

  • 新闻专业说课稿
  • 说课教案 一.课程介绍 1. 专业基础课: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专业核心课: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摄影摄像 2.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所上的出公共基础课之外(政治.英语.计算机等),其他课程可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我们常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包括史.论.术三大门类,我院 ...

  •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
  • 充电以后劲更足 --参加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心得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机要局新闻写作能力,促进我局的宣传工作,3月19日,政治部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社长和编辑授课,他们授课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向我们讲解了新闻写作基础及新 ...

  • 校园消息写作培训
  • 校园消息写作培训 1. 消息的定义 2. 消息的特点及种类 3. 消息的写法 4. 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一.什么是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 ...

  • 新闻部工作计划
  • 篇一:新闻中心工作计划 --涉外学院 新 闻 中 心 工 作 计 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团委新闻中心 2011年12月 团委新闻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团委学生会"服务同学.锻炼自我"为目标,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群策群力.务实创新.团结进取.服务同学,努力树立涉外学院团委新闻中心 ...

  • 信息员培训心得体会
  • "林西县教育系统信息员培训会"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8日,有幸参加了林西县教育局举办的信息员培训会,此次培训学习为期 1天,感受颇深.培训中我感受到上级领导对学校新闻信息的高度重视,认识到教育信息工 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合校六年来我一直兼职学校信息员工作,时间不短,缺乏工作 ...

  • 新闻稿的写作培训
  • 新闻稿的写作培训 学生自律委员会 2010年11月 1.校园新闻的特点: 2.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3.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4.两个经常用到的新闻体裁: 5.评选好新闻的标准. 一.校园新闻的特点 重要性: 重要性:新闻内容的影响程度 显著性:新闻人物的地位. 显著性:新闻人物的地位.知 ...

  • 团委宣传部新学年工作计划
  • 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宣传部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我部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学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学期,我部以加强团队建设,调动全院同学积极性为目标,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将我们部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使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新学期伊 ...

  • 采编部工作计划
  • 篇一:采编部工作计划 采编部工作计划 一.加强采编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和信息上传速度,在新民教育网和沈阳教育网的上稿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1.加强与各兄弟区县记者站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并与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部室人员新闻采编业务能力. 2.进一步健全信 ...

  • 通讯员培训班心得体会
  • 20xx年4月16日公司系统20xx年新闻宣传会在贵阳宏业宾馆拉开了帷幕,每年召开的新闻宣传会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年公司系统各单位在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的成绩、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在新一年对新闻工作的安排。新闻宣传工作是公司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推广公司的桥梁,是树立公司形象的重要平台,所以公司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