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中的入世精神

爹:,文学自由谈

.,...............。.....,..............,....—..—......................—.,.................。。..........。......。..........................................................。...........。...................—..二;,;;,,;爿乃v7矿E^广AI/-/MOZ』r-/-E2009・2(下半月)

一,口二,,二,j,…口:,,-。一;;

陶渊明诗中的“入世"精神

口陈卫新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

何,至少反映了他早在青年时代就立下的。大济苍生”的志愿不能实现的一种内心

陶渊明离去以后,桓玄的势力不断扩张,进而代晋自立,在晋元*二年(公元

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

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

苦闷.也让人了解到了他自己时时想出去做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抱负的想法。不

久之后。他应召去做了江州祭酒。

403年)称帝。次年,另一个军阀刘裕在京121聚义,举兵征讨桓玄。陶渊明闻知,赶往当时的曲阿投奔刘裕,做了他的参军。此

次出仕,诗人是满怀信心的,他在《荣木》一诗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内心

赵孟颊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

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

任江州祭酒是诗人的第一次出仕,史书本传上说:“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管诗人出仕的原因如何,总之是他准备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步,尽管祭酒不过

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学官。但是当时政治的黑暗使他感到自己的心志受到压抑,所以这个江州祭酒没做多少日子,即以“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的出仕深深打

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嵘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然而,探究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其澄莹宁静如湖水般

的心境之中,不时还涌现着起伏的激流。

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可是,陶渊明逐渐发现,刘裕和桓玄均是一丘之

貉,他们都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军阀,跟随他们根本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意志。

在这个乱世之中,有谁能够帮助他实现那些理想和意志呢?他几次出来做官。都是

为了寻求实现他的理想,可每次看到的都是官场的黑暗与龌龊.所以他要退出这肮脏之地。但是他又不甘心。此后,诗人尽管

综观诗人的一生,他常常想超尘脱俗,躲避矛盾,不与世俗牵连,但实际上却是一

直不忘情于“人世”,其四次出仕并非全是因“亲老家贫”之故,而是怀有一定的政治理想,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

击了陶渊明的自信心和少壮时期的热情。但他此时毕竟年轻,内心还埋藏着希望之

火。处在这种现实和理想之间深刻矛盾当中的他,其心底的痛苦是自不待言的,因此在他第一次退隐期间写了一篇《闲情赋》。

还出来担任过百日的彭泽令,但大家都知

道那是因“家贫”、“为酒”之缘故,随即因

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一样:“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

心的。”

赋中用华丽的辞章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美人

的形象,并写下了诗人对美人的“十愿”。

自从屈原作《离骚》以来,“美人”一词意喻君主已成为迁客骚人的共识,陶渊明正是借此意表达了他在对理想追求中内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离去,从此诗人

再也没有踏进过官场一步。

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之曾孙。陶侃是东晋初期政治上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担任过荆州刺史等要职,晋成帝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曾领导军队平定苏俊之乱,为东晋王朝内部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是东晋王朝前期的国之柱石,陶渊明在自己的诗中常常称赞这位

诗人归隐之后,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还时刻关心着朝政上的一举一动.刘裕北伐、晋宋易代等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在陶诗中有所体现。但这仅仅限于诗人的精神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诗人再

也没有什么举措了。‘

综上所述,陶渊明弃官归隐.并不是

心的矛盾和痛苦,说明诗人当时在政治上还是想有一定作为的。几年之后,当江州

刺史桓玄招揽人才之际,陶渊明埋藏在内

心深处的奋起之火又复燃起来,到江州赴任,成了桓玄的幕僚,做了州府参军。其时

正值东海沿岸孙恩反叛,桓玄两次上表朝

先祖的功绩。这样显赫的家族,对陶渊明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祖辈的业绩时时鼓舞

因为他对政治原就不感兴趣。他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慕隐逸,追求精神

廷,请求讨伐孙恩,陶渊明奉命赴都城建康递送讨伐表文,这在他的《庚子岁五月

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诗歌中均有体现。从诗中描写的情况来看,诗人的心

着他,在其灵魂中有一种不辱先代的心理。因此,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雄心勃勃,有着火热的情怀与宏大的抱负。“师圣人之遗书”(《感士不遇赋》)牢记“先师遗训”,

济世安民是他这个时期思想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正是诗人真实的思

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是“深愧平生志”。所以说,诗人的归隐,实际上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参考文献:

。,.,

境十分复杂。

桓玄讨伐孙恩并非为了国家的安定统一.而是怀有个人的野心,在出使京都

之前,陶渊明显然对其还抱有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桓玄的野心有了清醒的

想写照。29岁那年,诗人的第一个儿子刚出生。他便写了十首《命子》诗,前七首诗

历数陶氏祖辈显著的功德,后三首专门写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嘱托。

认识。到了京都之后,他又看到统治者的

专横暴虐以及各派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

因此,他原先内心的热情消退了,转而思念园林,想重新隐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正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此时恰值陶母盂氏病

逝,陶渊明正好辞官归去。

1.t陶i崩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陶溯明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儿子刚刚出生,诗人就已经给他取好

了学名和字号,是希望他不辱家门,像孔

子的后人一样承继家学。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不论其做《命子》诗的动机如

(作者单位:新乡工业贸易学校)。

编校:张红玲

扔阉爰岿者59

万方数据

陶渊明诗中的"入世"精神

作者:陈卫新

作者单位:新乡工业贸易学校刊名:新闻爱好者(下半月)英文刊名:JOURNALISM LOVER年,卷(期):2009,(2)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3条)1.陶渊明集全译2.陶渊明传3.中国文学史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wehz-xby20090203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爹:,文学自由谈

.,...............。.....,..............,....—..—......................—.,.................。。..........。......。..........................................................。...........。...................—..二;,;;,,;爿乃v7矿E^广AI/-/MOZ』r-/-E2009・2(下半月)

一,口二,,二,j,…口:,,-。一;;

陶渊明诗中的“入世"精神

口陈卫新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

何,至少反映了他早在青年时代就立下的。大济苍生”的志愿不能实现的一种内心

陶渊明离去以后,桓玄的势力不断扩张,进而代晋自立,在晋元*二年(公元

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

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

苦闷.也让人了解到了他自己时时想出去做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抱负的想法。不

久之后。他应召去做了江州祭酒。

403年)称帝。次年,另一个军阀刘裕在京121聚义,举兵征讨桓玄。陶渊明闻知,赶往当时的曲阿投奔刘裕,做了他的参军。此

次出仕,诗人是满怀信心的,他在《荣木》一诗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内心

赵孟颊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

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

任江州祭酒是诗人的第一次出仕,史书本传上说:“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管诗人出仕的原因如何,总之是他准备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步,尽管祭酒不过

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学官。但是当时政治的黑暗使他感到自己的心志受到压抑,所以这个江州祭酒没做多少日子,即以“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的出仕深深打

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嵘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然而,探究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其澄莹宁静如湖水般

的心境之中,不时还涌现着起伏的激流。

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可是,陶渊明逐渐发现,刘裕和桓玄均是一丘之

貉,他们都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军阀,跟随他们根本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意志。

在这个乱世之中,有谁能够帮助他实现那些理想和意志呢?他几次出来做官。都是

为了寻求实现他的理想,可每次看到的都是官场的黑暗与龌龊.所以他要退出这肮脏之地。但是他又不甘心。此后,诗人尽管

综观诗人的一生,他常常想超尘脱俗,躲避矛盾,不与世俗牵连,但实际上却是一

直不忘情于“人世”,其四次出仕并非全是因“亲老家贫”之故,而是怀有一定的政治理想,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

击了陶渊明的自信心和少壮时期的热情。但他此时毕竟年轻,内心还埋藏着希望之

火。处在这种现实和理想之间深刻矛盾当中的他,其心底的痛苦是自不待言的,因此在他第一次退隐期间写了一篇《闲情赋》。

还出来担任过百日的彭泽令,但大家都知

道那是因“家贫”、“为酒”之缘故,随即因

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一样:“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

心的。”

赋中用华丽的辞章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美人

的形象,并写下了诗人对美人的“十愿”。

自从屈原作《离骚》以来,“美人”一词意喻君主已成为迁客骚人的共识,陶渊明正是借此意表达了他在对理想追求中内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离去,从此诗人

再也没有踏进过官场一步。

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之曾孙。陶侃是东晋初期政治上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担任过荆州刺史等要职,晋成帝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曾领导军队平定苏俊之乱,为东晋王朝内部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是东晋王朝前期的国之柱石,陶渊明在自己的诗中常常称赞这位

诗人归隐之后,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还时刻关心着朝政上的一举一动.刘裕北伐、晋宋易代等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在陶诗中有所体现。但这仅仅限于诗人的精神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诗人再

也没有什么举措了。‘

综上所述,陶渊明弃官归隐.并不是

心的矛盾和痛苦,说明诗人当时在政治上还是想有一定作为的。几年之后,当江州

刺史桓玄招揽人才之际,陶渊明埋藏在内

心深处的奋起之火又复燃起来,到江州赴任,成了桓玄的幕僚,做了州府参军。其时

正值东海沿岸孙恩反叛,桓玄两次上表朝

先祖的功绩。这样显赫的家族,对陶渊明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祖辈的业绩时时鼓舞

因为他对政治原就不感兴趣。他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慕隐逸,追求精神

廷,请求讨伐孙恩,陶渊明奉命赴都城建康递送讨伐表文,这在他的《庚子岁五月

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诗歌中均有体现。从诗中描写的情况来看,诗人的心

着他,在其灵魂中有一种不辱先代的心理。因此,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雄心勃勃,有着火热的情怀与宏大的抱负。“师圣人之遗书”(《感士不遇赋》)牢记“先师遗训”,

济世安民是他这个时期思想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正是诗人真实的思

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是“深愧平生志”。所以说,诗人的归隐,实际上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参考文献:

。,.,

境十分复杂。

桓玄讨伐孙恩并非为了国家的安定统一.而是怀有个人的野心,在出使京都

之前,陶渊明显然对其还抱有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桓玄的野心有了清醒的

想写照。29岁那年,诗人的第一个儿子刚出生。他便写了十首《命子》诗,前七首诗

历数陶氏祖辈显著的功德,后三首专门写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嘱托。

认识。到了京都之后,他又看到统治者的

专横暴虐以及各派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

因此,他原先内心的热情消退了,转而思念园林,想重新隐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正写出了他当时的心境。此时恰值陶母盂氏病

逝,陶渊明正好辞官归去。

1.t陶i崩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陶溯明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儿子刚刚出生,诗人就已经给他取好

了学名和字号,是希望他不辱家门,像孔

子的后人一样承继家学。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不论其做《命子》诗的动机如

(作者单位:新乡工业贸易学校)。

编校:张红玲

扔阉爰岿者59

万方数据

陶渊明诗中的"入世"精神

作者:陈卫新

作者单位:新乡工业贸易学校刊名:新闻爱好者(下半月)英文刊名:JOURNALISM LOVER年,卷(期):2009,(2)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3条)1.陶渊明集全译2.陶渊明传3.中国文学史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wehz-xby20090203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内容

  • 论李白游仙诗
  • 论李白游仙诗 王丹林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在我国传统的文论和诗话中,普遍存在着对李 "诗仙""谪仙""太白白的美化.神化倾向,称其为.. "仙之精"等等,赞美之盛无以复加.其实,李白之 气"在于他毫无掩饰地塑造了一个浪 ...

  • 归园田居优秀细致教案
  • 8班 9班 A.<涉江采芙蓉>学案合作互动一 A.<孔雀东南飞>课后习题<钗头凤> B.<孔雀东南飞>课后习题<钗头凤> B.<孔雀东南飞>实词PPT(课堂末尾) C.<孔雀东南飞>实词PPT(课堂末尾) <归 ...

  •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摘要:在宋代文坛中,苏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继承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开辟出宋诗的新生命.而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更是摆脱了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无论是豪放词 ...

  • 廉颇蔺相如列传资料2
  • 加航1983年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号班机(B767-233)(Gimli Glider)由于油量计算错误(公制与英制计算错误),未加足够的燃油(仅携带需要量一半的燃油)导致高空中引擎熄火,靠无动力滑翔最后仍平安降落于马尼托巴省基米尼(Gimli)一个空置的军用机场内,无人受伤.该客机和班机后 ...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摘 要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中进退自如.善于自处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既有敢于直谏.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一面,又有在遇到挫折时淡泊隐逸.乐天知命的一面.他在为官和隐逸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也为中唐时期的士人探索出了在官场重压和集权政治包围之中突围的道路,从禅 ...

  • 陶谢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论文)
  • 陶谢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摘要: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分别开启了我国古代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创作先河,两人并称"陶谢".他们二人都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对我国的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他们二人的诗歌都对山水田园风景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内容上都是描写田 ...

  •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
  • q叙≈c'2008.01(上旬刊)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 口李荣枢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 摘要一千六百多年来,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学者不可胜数:探讨陶渊明辞官归田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通过鉴赏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的学者和著述却并不多见.笔 ...

  •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

  • 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分析
  • 第7卷第2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1.7NO.2 2006年5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May.2006 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分析 孙志璞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