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

作者:刘小洪周洪

物理通报 2013年05期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把力臂定义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要说学生,就是很多教师也回答不了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教材、教参等资源从来就没有涉及,当然更没有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没想到有什么好方法,对此奈何不得,于是,只能通过专制式的教学方法,年复一年地强迫学生背力臂概念。

  之所以这样定义这个物理量,自有其道理,只是我们没去深入探究,或者不需要我们去探究而已,因此,力臂概念成了物理中著名的纯数学意义的、体现不出物理含义的概念,教得无趣,学得无味。

  所幸的是笔者已找到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那就是用制作的“力臂仪”来演示力臂(另一些案例,如“凸透镜的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超重与失重”等重点难点知识的创新教法,将陆续介绍)。

  二、力臂仪介绍

  图1是原理图,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三、力臂仪原理

  本演示仪用一根橡皮筋来代表力臂,它可长可短,非常适合表现力臂长短的变化。

  

  只要旋转直杆AC,代表力臂的橡皮筋B长度和位置就会随之而变,力臂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就直观显示出来。

  四、力臂仪的制作

  1.做表示杠杆的直杆

  

  

  2.做表示力的直杆

  截取另一段上述铝型材约35 cm,上半槽在1∶2处留有1 cm宽的凸起,在其上钻一小孔,再将其余部分锯掉,如图3(b)、(c)所示,将所锯之处打磨光滑,在其正面粘贴上等宽红色不干胶,这样就红色、灰色交替,在离小孔较远的A端,用铁皮剪成一箭头形状和一个“F”形状,并按如图3(c)所示方法粘牢,再在其两端各钻一小孔。

  3.做表示力臂的橡皮筋与小滑轮系统

  

  取一根粗橡皮筋,一端与一小滑轮连接,在小滑轮表面、轴处涂抹少量润滑油(如凡士林),再将小滑轮装入表示力的直杆AC内槽,如图4所示,最后在两端小孔中各旋入一小螺钉,防止小滑轮在演示实验时从两侧端滑出。

  4.做面板及支架

  

  (3)在面板上标注明“支点”、“力的作用点”、“力臂仪”等具有说明作用的文字,在面板背面安装支架。

  图5是力臂仪的全景照片。

  

  五、使用方法

  1.演示力臂的定义

  把仪器支起,斜立在桌面上,一只手使AC转动到与MN成一定角度(如60°左右)位置时停止,此时橡皮筋会自动停在与AC垂直位置;另一只手拨动小滑轮,使橡皮筋不再与AC垂直,然后松手,会看到橡皮筋“顽强”地回复到与AC垂直的位置停下;再向另一侧拨动橡皮筋,重复演示,会发现,橡皮筋仍“顽强”地回复到与AC垂直的位置停下。

  以上步骤表明:垂直是橡皮筋的归宿,橡皮筋的长度就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很自然地引出力臂的定义。“点到线的距离”这个定义的物理本质就揭示出来了,物理味道就出来了,就是这么奇妙!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

  2.演示静态力臂

  让AC分别停在几个不同位置,笔者推荐三个比较典型的位置,即锐角位、直角位、钝角位。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个位置的力臂,此步骤用来说明什么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怎样找不同方向的力的力臂。

  作为拓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杠杆MN不是直的,而是任意形状,那么力臂又怎样确定?

  3.演示动态力臂

  与上述操作相似,让AC绕顺、逆时针慢慢转动,则代表力臂的橡皮筋方位和长度不断地变化,从而实时显示出力作用点不变,当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力臂也随之而变的情景。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本仪器亮点

  (1)构思巧妙,能深刻地揭示力臂这个概念的物理本质。通过橡皮筋始终与“力”方向垂直,引出力臂的定义;通过橡皮筋长短显示力臂大小;通过橡皮筋长短变化显示力臂大小变化。

  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第一次正式采用仪器来说明“力臂”这个物理概念,填补国内外力臂演示仪的空白。

  (2)直观简便,效果显著。只须用手拨动表示力的直杆,就可以非常直观、实时地显示出各种方向的力所对应的力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既有创新,又有传承。它能演示力臂,又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激励同学,启发创新。

作者介绍:刘小洪,广东广州市真光中学(510000);周洪,广东广州市第67中学(510410)。

作者:刘小洪周洪

物理通报 2013年05期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把力臂定义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要说学生,就是很多教师也回答不了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教材、教参等资源从来就没有涉及,当然更没有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没想到有什么好方法,对此奈何不得,于是,只能通过专制式的教学方法,年复一年地强迫学生背力臂概念。

  之所以这样定义这个物理量,自有其道理,只是我们没去深入探究,或者不需要我们去探究而已,因此,力臂概念成了物理中著名的纯数学意义的、体现不出物理含义的概念,教得无趣,学得无味。

  所幸的是笔者已找到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那就是用制作的“力臂仪”来演示力臂(另一些案例,如“凸透镜的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超重与失重”等重点难点知识的创新教法,将陆续介绍)。

  二、力臂仪介绍

  图1是原理图,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三、力臂仪原理

  本演示仪用一根橡皮筋来代表力臂,它可长可短,非常适合表现力臂长短的变化。

  

  只要旋转直杆AC,代表力臂的橡皮筋B长度和位置就会随之而变,力臂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就直观显示出来。

  四、力臂仪的制作

  1.做表示杠杆的直杆

  

  

  2.做表示力的直杆

  截取另一段上述铝型材约35 cm,上半槽在1∶2处留有1 cm宽的凸起,在其上钻一小孔,再将其余部分锯掉,如图3(b)、(c)所示,将所锯之处打磨光滑,在其正面粘贴上等宽红色不干胶,这样就红色、灰色交替,在离小孔较远的A端,用铁皮剪成一箭头形状和一个“F”形状,并按如图3(c)所示方法粘牢,再在其两端各钻一小孔。

  3.做表示力臂的橡皮筋与小滑轮系统

  

  取一根粗橡皮筋,一端与一小滑轮连接,在小滑轮表面、轴处涂抹少量润滑油(如凡士林),再将小滑轮装入表示力的直杆AC内槽,如图4所示,最后在两端小孔中各旋入一小螺钉,防止小滑轮在演示实验时从两侧端滑出。

  4.做面板及支架

  

  (3)在面板上标注明“支点”、“力的作用点”、“力臂仪”等具有说明作用的文字,在面板背面安装支架。

  图5是力臂仪的全景照片。

  

  五、使用方法

  1.演示力臂的定义

  把仪器支起,斜立在桌面上,一只手使AC转动到与MN成一定角度(如60°左右)位置时停止,此时橡皮筋会自动停在与AC垂直位置;另一只手拨动小滑轮,使橡皮筋不再与AC垂直,然后松手,会看到橡皮筋“顽强”地回复到与AC垂直的位置停下;再向另一侧拨动橡皮筋,重复演示,会发现,橡皮筋仍“顽强”地回复到与AC垂直的位置停下。

  以上步骤表明:垂直是橡皮筋的归宿,橡皮筋的长度就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很自然地引出力臂的定义。“点到线的距离”这个定义的物理本质就揭示出来了,物理味道就出来了,就是这么奇妙!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

  2.演示静态力臂

  让AC分别停在几个不同位置,笔者推荐三个比较典型的位置,即锐角位、直角位、钝角位。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个位置的力臂,此步骤用来说明什么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怎样找不同方向的力的力臂。

  作为拓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杠杆MN不是直的,而是任意形状,那么力臂又怎样确定?

  3.演示动态力臂

  与上述操作相似,让AC绕顺、逆时针慢慢转动,则代表力臂的橡皮筋方位和长度不断地变化,从而实时显示出力作用点不变,当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力臂也随之而变的情景。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本仪器亮点

  (1)构思巧妙,能深刻地揭示力臂这个概念的物理本质。通过橡皮筋始终与“力”方向垂直,引出力臂的定义;通过橡皮筋长短显示力臂大小;通过橡皮筋长短变化显示力臂大小变化。

  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第一次正式采用仪器来说明“力臂”这个物理概念,填补国内外力臂演示仪的空白。

  (2)直观简便,效果显著。只须用手拨动表示力的直杆,就可以非常直观、实时地显示出各种方向的力所对应的力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既有创新,又有传承。它能演示力臂,又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激励同学,启发创新。

作者介绍:刘小洪,广东广州市真光中学(510000);周洪,广东广州市第67中学(510410)。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在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知 ...

  • 光的反射说课稿
  • <光的反射>说课稿 莘松中学春申校区 吴娟连 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识平面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 ...

  • 杠杆的教学设计
  • <杠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 1.知识内容: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稿
  • 杠杆的平衡条件(复习)说课稿 --孟定军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在杠杆的定义,相关名词上做主要介绍,特别是力臂的画法上着重落实. 2.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验问题. 3.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熟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杠杆的力臂作图 ...

  • 杠杆原理教学设计
  • 一.设计思想: 杠杆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阐述 1.从教师的教学角度: 设计体现探索式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加强新型学习模式的运作及模式的完善.总结. 2.从学生的学习角度: 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探索.发现物理规律.并寻求探索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效率 ...

  • _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学过平面直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 ...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1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 ...

  • 试用天平理论阐述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导和学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确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和艺术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把握这种关系呢?笔者通过实践,将天平理论和杠杆原理用到教师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

  • 简单机械教案
  • 资源信息表 第四章 4.1 简单机械 执教: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俞轶琼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杠杆.滑轮.*轮轴.*机械传动.*斜面等简单机械.生产生活中的任何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因此,本节的学习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力的概念为基础.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