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

作者:李晓宁

财经问题研究 2008年04期

  一、收入差距与工资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工资制度经过了多次调整。居民工资水平发生很大变化,工资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据一项对上海市居民收入的调查显示,80%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由工资收入造成的。这些工资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行业和城乡等方面。工资差距加剧了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能否准确对我国工资差距进行衡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测量,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本文也主要采用工资基尼系数研究工资差距问题。

  基尼系数是用以衡量一国或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宏观经济指标。基尼于1912年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1]: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均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显然,△是收入不平等的单调递增函数,于是,基尼规定:

  G=△/2u(3)

  所以,G是作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它是介于0-1之间的一组数据。数值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平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0.3,就表明该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基尼系数作为一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而准确的测量收入差距的手段,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青睐,成为衡量收入差距的基本工具。对工资差距进行定量研究自然需要借助基尼系数的分析。

  基尼系数G可以作为相对差距的测度指标,它是洛伦兹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在实际运用时,学者们主要使用直接计算法、分组计算法、城乡加权法和曲线拟合法[2]计算基尼系数。

  在本文,我们主要计算工资基尼系数,反映工资收入差距的大小及变化。工资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职工工资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重。工资基尼系数越大,表示工资分配越不平均。工资基尼系数的变化虽然可以说明差异的变化,但解释不了差异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为了说明工资差异的变化,必须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断判哪个因素对工资差异变化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二、地区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据统计,1980年工资水平最高的地区职工人均工资与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职工人均工资之比为1.6,到2005年已达到2.4。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区内与全国的工资绝对差距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这里,我们采用曲线拟合法计算地区工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3]:

  lnv=lnA+blnw (4)

  

  (5)

  我们首先对第一个方程进行回归,其中v为分组工资收入累计比率,w为分组的地区累计人口比率。A和b为参数。当A和b已知时,可通过第二个方程计算基尼系数G。

  我们通过对东、中、西三大地区以及全国的人均工资进行分组,分为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五组,对每一组计算工资收入比和地区人口比,并进行累计,再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计算系数A和b,得出基尼系数G,如表1所示。

  表1地区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国

  2000 0.1735 0.0470 0.04130.1603

  2001 0.1588 0.0353 0.04100.1611

  2002 0.1619 0.0324 0.03960.1631

  2003 0.1986 0.0191 0.04540.1682

  2004 0.1697 0.0270 0.03900.1940

  2005 0.1609 0.0289 0.03850.1456

  注:除特别说明外,本文表格中的数据均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年鉴》各年数据计算得到。

  由表1可见,自2000年以来,无论三大地区还是全国,工资基尼系数都未超过0.2,说明我国地区工资分配是比较平均的。这似乎与我们所看到的工资差距拉大的事实不符,也与其他一些学者测定的工资基尼系数差异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总体的收入分配是均等的,因为地区工资外收入的不均等可能是引起总体收入分配差距的很大原因。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工资基尼系数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收入分配比较均匀。

  从全国来看,工资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1603变化到2005年的0.1456,其间先增大后缩小,说明工资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是先拉大而后又缩小。

  根据龚红娥(2002)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工资基尼系数在地区间进行分解。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加权的总的组内差距大约为0.05,而各年的组间差距约为0.10,所以工资基尼系数的组内差距都小于组间差距,这说明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造成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部分。而且,组内差距占总差距的比重仅占到30%左右,而组间差距占总差距的比重则占到60%左右。所以,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占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政策的倾斜度不同所造成的,我国在改革之初把主要财力、人力和精力投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受的政策关注度较小,所以市场化程度在各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后,为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又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引导性发展策略。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仍是现实存在的,由此导致工资收入在地区间出现很大差距,这也是引起劳动力地区转移的直接原因。

  三、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业间工资也出现了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若按大行业分类,行业间标准差从1978年的12.7%上升到2005年的38.5%,上升了25.8个百分点;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极值差从1978年的458元上升到2005年的32249元;行业工资极值比则从1978年的2.17倍增加到2005年的4.88倍,这些指标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反映出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

  另外,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尤为显著。据统计,2003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14040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为6969元,电力、煤气、水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是18752元,而金融业职工工资高达22457元,为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的3倍。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形成巨大差距并非一日之寒。由中国统计年鉴披露,1978年垄断行业(以金融保险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为例)与非垄断行业(以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为例)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关系是1.43倍,1994年上升到2.02倍,而到2005年上升到4.13倍。可见,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也在不断上升。

  这里,我们采用分组计算法计算行业工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4]:

  

  这里我们可以考察城镇单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对总体基尼系数的影响,并运用反推法,近似求得各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由于该法采用了近似替代,因而要求分组数不能太少,我们选用的行业数据由16(19)个大类、65(97)个小类构成,基本上可以忽略组别过少导致的替代误差(注:2002年以前的统计分类包括16个大的行业共65个小行业,而2003年以后的统计分类则包括19个大行业共97个小行业。)。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1978年以来一些年份的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年份整体行业间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年份行业工资基尼系数

  19780.1276 20000.0956

  19800.0528 20010.1067

  19850.0550 20020.1117

  19900.0628 20030.1189

  19950.0845 20040.1227

  19990.0949 20050.1297

  由表3可以看出,1978年行业工资基尼系数比较高,行业工资差距比较大,这是因为我国政府从1977年开始出台提高职工工资的标准,使职工之间的实际工资差距有所拉大。改革开始后,行业工资基尼系数不断增长,从1980年的0.0528一直上升到2005年的0.1297,反映了我国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虽然行业工资基尼系数不断增长,但按基尼系数的判断标准来看,我国总体行业间工资收入分配还是比较平均的。

  但是,若把整个行业分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两大类,则两类不同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就非常明显,而且呈加速扩大趋势。我们再通过计算分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反映垄断行业及政府行政、事业、公共部门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其中,表示仅剔除生产性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表示仅剔除政府服务行业(指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表示剔除生产性垄断行业和政府服务行业(指全部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

  

  由表4可以看出,分行业工资基尼系数总体上比较低,但这三类基尼系数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另外,可以发现,这说明生产性垄断行业引起的工资差距要比行政性垄断行业大;而,说明在排除了垄断行业之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是比较均等的。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考察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采用反推法计算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基尼系数。公式(8)可写为[5]:

  

  表5 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 [***********]042005

  G[,1]

  0.2901 0.2359 0.2227 0.2743 0.2981 0.3005

  由表5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整体行业间和分行业间的工资基尼系数,说明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要高于所有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尽管垄断行业相对于非垄断行业来说,它们总体的工资收入都比较高,但垄断行业间存在更明显的工资差距。由上表还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内部的基尼系数处于波动变化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各垄断行业自身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及平均行业收入变化引起的。若把和比较,我们发现远远大于,由此反映出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差距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

  四、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一直以来,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没有成为农村居民稳定的收入源泉。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型结构,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中,外资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改制主要在城市展开,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在城乡居民之间所占比重很不平衡,2005年,43%的城镇人口获得了83.4%的居民工资性收入,而57%的农村人口只获得了16.6%的居民工资性收入。所以工资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一般而言,我们把农村居民在城镇务工的劳务性收入项等同于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项,但由于户籍歧视、人力资本等原因,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存在很大差距。据农业部的调查,2002年,农民工的人均年收入仅为5597元,也就是说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466元;而2002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每人每月平均工资达1035元,后者是前者的2.22倍。

  

  应用上述算法时,需要满足一个很强的条件:穷人与富人的收入分布不重叠[7]。如果在这里,我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看作穷人,相对而言,城镇职工就可以算作富人。而且一般来说,农民工的工资是城镇经济中所得工资收入最低的,所以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农民工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不重叠。

  另外,在我国,由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来源、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如果忽略统计口径上的细微差异,将城镇工薪收入与农村工资性收入纳入一类,根据城乡加权基尼系数法,我们可以计算2000-2005年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如表6所示。

  

  注:本表数据是作者根据2000-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农村政策法规调查和研究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历年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所得。

  由表6可以看出,我国的城乡工资基尼系数都在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工资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1524上升到2005年的0.1844,同时农民工工资基尼系数由0.1725上升到0.2069,由此导致加权后计算的总的基尼系数由0.2257上升到0.2606,这说明城镇职工内部和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拉大。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自2000年以来,一方面城镇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城镇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加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经过几次“加薪”也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另一方面,企业的改制使得相当多的城镇职工下岗、分流,另谋职业,使得这部分职工的工资收入大幅锐减,造成城镇职工内部工资收入出现“两极分化”。而对于进城的农民工而言,一部分农民工在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进城务工,他们成为企业受欢迎的技工人才,显然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甚至超过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而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培训,只能凭力气、下苦工赚钱,工资相对非常低廉。因此,以上原因导致城镇职工工资基尼系数和农民工工资基尼系数都不断增大,总的城乡工资基尼系数G也在不断上升。

  另外,我们可以运用差值法计算城乡居民工资差距基尼系数,考察城乡居民工资差距的变动轨迹。其计算公式为[8]: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计算出2000-2005年城乡工资差距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2209上升到2005年的0.2711,这说明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程度在不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所造成的。首先,户籍制度等体制性做法使农民被束缚在落后的农业生产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很多贫困农民无钱读书或参加职业培训。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会受到户籍歧视,即使他们与城镇职工同工,许多企业也会给予他们不同酬的待遇,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对非常低,而且多年以来,对农民工的工资报酬基本不变。其次,在城乡分割制度下,政府的制度安排都是偏向于城镇职工的,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补贴,农民工享受不到;而且工资制度的改革多是针对于城镇职工的,城镇职工享受了多次的“提升工资”带来的好处,而农民工的工资不仅没有明文规定来“提升”,反而很多时候被“拖欠”。

  五、工资的构成来源基尼系数及分解

  基尼系数具有将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例如,我们可以用基尼系数分析各项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不均等程度及对总差距的贡献。总收入的基尼系数(G)与其各个分项收入的关系可以写成[9]:

  

  

  某项收入的集中率表明百分之X的最低收入人口所分到的该种收入的比例。对某项收入的集中率的估计就像基尼系数那样,由相应的洛伦茨分布推出。只不过这一分布中人口是按人均总收入排序,而不按该项收入的人均水平排序。

  某项收入对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程度可以由该项收入能够解释的基尼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它可由来表示,并且取决于该项收入的分配(集中率)及其相对于总收入的规模的大小。即:

  

  这里,我们通过互联网上各大网站提供的“晒工资”平台取得调查数据来研究工资组成基尼系数。通过搜索,我们共收集到近万条工资数据,经过整理,排除一些缺省数据,样本容量为782个。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工资各项组成的基尼系数,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基本工资在总的工资差距构成中占40%,其贡献最大,但因,所以它对工资差距起着均等化的作用,有助于缩小总的工资差距。奖金部分在总的工资差距中贡献次之,但它的,因此奖金起着扩大工资收入不平等的作用。货币补贴(或津贴)在总工资差距中所占份额与其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相差不大,它所起的减小工资差距的作用比较微弱。其他收入部分在总的收入差距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它起着拉大工资差距的作用。另外,由表7也可以看出,我们根据工资各组成部分计算的总的工资基尼系数为0.29,这反映出由工资构成来源所导致的工资差距比较大。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各项工资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分解,考察工资收入分配的均等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的工资基尼系数基本上都没有超过0.3,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工资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均等,但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政策启示:

  第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地区工资差距呈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而且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占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政策的倾斜度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快中西部开发,实行有利于中西部发展的经济策略,缩小地区工资收入差距。

  第二,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间工资差距明显,垄断是造成行业工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主张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加大对保持一定垄断权力的行业的监管力度。

  第三,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在不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所造成的。除此以外,户籍歧视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城镇职工工资,并增长缓慢。所以,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应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待遇。

  第四,基本工资与货币补贴对工资差距起着均等化的作用,它们有助于缩小工资差距,而奖金和其他工资收入有拉大工资差距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设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其合理的工资报酬结构,发挥各组成部分应有的作用。

  虽然我们通过工资基尼系数的计算与分解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抛弃基尼系数越小越公平的理念。一定程度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效率或经济增长能产生促进作用。

作者介绍:李晓宁,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3)

作者:李晓宁

财经问题研究 2008年04期

  一、收入差距与工资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工资制度经过了多次调整。居民工资水平发生很大变化,工资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据一项对上海市居民收入的调查显示,80%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由工资收入造成的。这些工资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行业和城乡等方面。工资差距加剧了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能否准确对我国工资差距进行衡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测量,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本文也主要采用工资基尼系数研究工资差距问题。

  基尼系数是用以衡量一国或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宏观经济指标。基尼于1912年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1]: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均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显然,△是收入不平等的单调递增函数,于是,基尼规定:

  G=△/2u(3)

  所以,G是作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它是介于0-1之间的一组数据。数值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平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0.3,就表明该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基尼系数作为一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而准确的测量收入差距的手段,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青睐,成为衡量收入差距的基本工具。对工资差距进行定量研究自然需要借助基尼系数的分析。

  基尼系数G可以作为相对差距的测度指标,它是洛伦兹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在实际运用时,学者们主要使用直接计算法、分组计算法、城乡加权法和曲线拟合法[2]计算基尼系数。

  在本文,我们主要计算工资基尼系数,反映工资收入差距的大小及变化。工资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职工工资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重。工资基尼系数越大,表示工资分配越不平均。工资基尼系数的变化虽然可以说明差异的变化,但解释不了差异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为了说明工资差异的变化,必须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断判哪个因素对工资差异变化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二、地区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据统计,1980年工资水平最高的地区职工人均工资与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职工人均工资之比为1.6,到2005年已达到2.4。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区内与全国的工资绝对差距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这里,我们采用曲线拟合法计算地区工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3]:

  lnv=lnA+blnw (4)

  

  (5)

  我们首先对第一个方程进行回归,其中v为分组工资收入累计比率,w为分组的地区累计人口比率。A和b为参数。当A和b已知时,可通过第二个方程计算基尼系数G。

  我们通过对东、中、西三大地区以及全国的人均工资进行分组,分为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五组,对每一组计算工资收入比和地区人口比,并进行累计,再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计算系数A和b,得出基尼系数G,如表1所示。

  表1地区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国

  2000 0.1735 0.0470 0.04130.1603

  2001 0.1588 0.0353 0.04100.1611

  2002 0.1619 0.0324 0.03960.1631

  2003 0.1986 0.0191 0.04540.1682

  2004 0.1697 0.0270 0.03900.1940

  2005 0.1609 0.0289 0.03850.1456

  注:除特别说明外,本文表格中的数据均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年鉴》各年数据计算得到。

  由表1可见,自2000年以来,无论三大地区还是全国,工资基尼系数都未超过0.2,说明我国地区工资分配是比较平均的。这似乎与我们所看到的工资差距拉大的事实不符,也与其他一些学者测定的工资基尼系数差异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总体的收入分配是均等的,因为地区工资外收入的不均等可能是引起总体收入分配差距的很大原因。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工资基尼系数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收入分配比较均匀。

  从全国来看,工资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1603变化到2005年的0.1456,其间先增大后缩小,说明工资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是先拉大而后又缩小。

  根据龚红娥(2002)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工资基尼系数在地区间进行分解。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加权的总的组内差距大约为0.05,而各年的组间差距约为0.10,所以工资基尼系数的组内差距都小于组间差距,这说明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造成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部分。而且,组内差距占总差距的比重仅占到30%左右,而组间差距占总差距的比重则占到60%左右。所以,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占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政策的倾斜度不同所造成的,我国在改革之初把主要财力、人力和精力投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受的政策关注度较小,所以市场化程度在各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后,为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又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引导性发展策略。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仍是现实存在的,由此导致工资收入在地区间出现很大差距,这也是引起劳动力地区转移的直接原因。

  三、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业间工资也出现了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若按大行业分类,行业间标准差从1978年的12.7%上升到2005年的38.5%,上升了25.8个百分点;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极值差从1978年的458元上升到2005年的32249元;行业工资极值比则从1978年的2.17倍增加到2005年的4.88倍,这些指标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反映出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

  另外,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尤为显著。据统计,2003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14040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为6969元,电力、煤气、水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是18752元,而金融业职工工资高达22457元,为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的3倍。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形成巨大差距并非一日之寒。由中国统计年鉴披露,1978年垄断行业(以金融保险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为例)与非垄断行业(以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为例)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关系是1.43倍,1994年上升到2.02倍,而到2005年上升到4.13倍。可见,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也在不断上升。

  这里,我们采用分组计算法计算行业工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4]:

  

  这里我们可以考察城镇单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对总体基尼系数的影响,并运用反推法,近似求得各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由于该法采用了近似替代,因而要求分组数不能太少,我们选用的行业数据由16(19)个大类、65(97)个小类构成,基本上可以忽略组别过少导致的替代误差(注:2002年以前的统计分类包括16个大的行业共65个小行业,而2003年以后的统计分类则包括19个大行业共97个小行业。)。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1978年以来一些年份的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年份整体行业间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年份行业工资基尼系数

  19780.1276 20000.0956

  19800.0528 20010.1067

  19850.0550 20020.1117

  19900.0628 20030.1189

  19950.0845 20040.1227

  19990.0949 20050.1297

  由表3可以看出,1978年行业工资基尼系数比较高,行业工资差距比较大,这是因为我国政府从1977年开始出台提高职工工资的标准,使职工之间的实际工资差距有所拉大。改革开始后,行业工资基尼系数不断增长,从1980年的0.0528一直上升到2005年的0.1297,反映了我国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虽然行业工资基尼系数不断增长,但按基尼系数的判断标准来看,我国总体行业间工资收入分配还是比较平均的。

  但是,若把整个行业分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两大类,则两类不同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就非常明显,而且呈加速扩大趋势。我们再通过计算分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反映垄断行业及政府行政、事业、公共部门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其中,表示仅剔除生产性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表示仅剔除政府服务行业(指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表示剔除生产性垄断行业和政府服务行业(指全部垄断行业)的基尼系数。

  

  由表4可以看出,分行业工资基尼系数总体上比较低,但这三类基尼系数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另外,可以发现,这说明生产性垄断行业引起的工资差距要比行政性垄断行业大;而,说明在排除了垄断行业之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是比较均等的。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考察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采用反推法计算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基尼系数。公式(8)可写为[5]:

  

  表5 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基尼系数

  年份 [***********]042005

  G[,1]

  0.2901 0.2359 0.2227 0.2743 0.2981 0.3005

  由表5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整体行业间和分行业间的工资基尼系数,说明垄断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要高于所有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尽管垄断行业相对于非垄断行业来说,它们总体的工资收入都比较高,但垄断行业间存在更明显的工资差距。由上表还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内部的基尼系数处于波动变化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各垄断行业自身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及平均行业收入变化引起的。若把和比较,我们发现远远大于,由此反映出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差距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

  四、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及分解

  一直以来,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没有成为农村居民稳定的收入源泉。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型结构,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中,外资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改制主要在城市展开,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在城乡居民之间所占比重很不平衡,2005年,43%的城镇人口获得了83.4%的居民工资性收入,而57%的农村人口只获得了16.6%的居民工资性收入。所以工资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一般而言,我们把农村居民在城镇务工的劳务性收入项等同于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项,但由于户籍歧视、人力资本等原因,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存在很大差距。据农业部的调查,2002年,农民工的人均年收入仅为5597元,也就是说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466元;而2002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422元,每人每月平均工资达1035元,后者是前者的2.22倍。

  

  应用上述算法时,需要满足一个很强的条件:穷人与富人的收入分布不重叠[7]。如果在这里,我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看作穷人,相对而言,城镇职工就可以算作富人。而且一般来说,农民工的工资是城镇经济中所得工资收入最低的,所以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农民工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不重叠。

  另外,在我国,由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来源、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如果忽略统计口径上的细微差异,将城镇工薪收入与农村工资性收入纳入一类,根据城乡加权基尼系数法,我们可以计算2000-2005年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如表6所示。

  

  注:本表数据是作者根据2000-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农村政策法规调查和研究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历年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所得。

  由表6可以看出,我国的城乡工资基尼系数都在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工资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1524上升到2005年的0.1844,同时农民工工资基尼系数由0.1725上升到0.2069,由此导致加权后计算的总的基尼系数由0.2257上升到0.2606,这说明城镇职工内部和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拉大。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自2000年以来,一方面城镇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城镇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加快,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经过几次“加薪”也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但另一方面,企业的改制使得相当多的城镇职工下岗、分流,另谋职业,使得这部分职工的工资收入大幅锐减,造成城镇职工内部工资收入出现“两极分化”。而对于进城的农民工而言,一部分农民工在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进城务工,他们成为企业受欢迎的技工人才,显然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甚至超过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而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没有经过任何技术培训,只能凭力气、下苦工赚钱,工资相对非常低廉。因此,以上原因导致城镇职工工资基尼系数和农民工工资基尼系数都不断增大,总的城乡工资基尼系数G也在不断上升。

  另外,我们可以运用差值法计算城乡居民工资差距基尼系数,考察城乡居民工资差距的变动轨迹。其计算公式为[8]: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计算出2000-2005年城乡工资差距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2209上升到2005年的0.2711,这说明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程度在不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所造成的。首先,户籍制度等体制性做法使农民被束缚在落后的农业生产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很多贫困农民无钱读书或参加职业培训。同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会受到户籍歧视,即使他们与城镇职工同工,许多企业也会给予他们不同酬的待遇,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对非常低,而且多年以来,对农民工的工资报酬基本不变。其次,在城乡分割制度下,政府的制度安排都是偏向于城镇职工的,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补贴,农民工享受不到;而且工资制度的改革多是针对于城镇职工的,城镇职工享受了多次的“提升工资”带来的好处,而农民工的工资不仅没有明文规定来“提升”,反而很多时候被“拖欠”。

  五、工资的构成来源基尼系数及分解

  基尼系数具有将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例如,我们可以用基尼系数分析各项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不均等程度及对总差距的贡献。总收入的基尼系数(G)与其各个分项收入的关系可以写成[9]:

  

  

  某项收入的集中率表明百分之X的最低收入人口所分到的该种收入的比例。对某项收入的集中率的估计就像基尼系数那样,由相应的洛伦茨分布推出。只不过这一分布中人口是按人均总收入排序,而不按该项收入的人均水平排序。

  某项收入对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程度可以由该项收入能够解释的基尼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它可由来表示,并且取决于该项收入的分配(集中率)及其相对于总收入的规模的大小。即:

  

  这里,我们通过互联网上各大网站提供的“晒工资”平台取得调查数据来研究工资组成基尼系数。通过搜索,我们共收集到近万条工资数据,经过整理,排除一些缺省数据,样本容量为782个。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工资各项组成的基尼系数,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基本工资在总的工资差距构成中占40%,其贡献最大,但因,所以它对工资差距起着均等化的作用,有助于缩小总的工资差距。奖金部分在总的工资差距中贡献次之,但它的,因此奖金起着扩大工资收入不平等的作用。货币补贴(或津贴)在总工资差距中所占份额与其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相差不大,它所起的减小工资差距的作用比较微弱。其他收入部分在总的收入差距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它起着拉大工资差距的作用。另外,由表7也可以看出,我们根据工资各组成部分计算的总的工资基尼系数为0.29,这反映出由工资构成来源所导致的工资差距比较大。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各项工资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分解,考察工资收入分配的均等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的工资基尼系数基本上都没有超过0.3,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工资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均等,但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政策启示:

  第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地区工资差距呈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而且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占工资地区差距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政策的倾斜度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快中西部开发,实行有利于中西部发展的经济策略,缩小地区工资收入差距。

  第二,行业间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间工资差距明显,垄断是造成行业工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主张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加大对保持一定垄断权力的行业的监管力度。

  第三,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在不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所造成的。除此以外,户籍歧视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城镇职工工资,并增长缓慢。所以,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应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待遇。

  第四,基本工资与货币补贴对工资差距起着均等化的作用,它们有助于缩小工资差距,而奖金和其他工资收入有拉大工资差距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设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其合理的工资报酬结构,发挥各组成部分应有的作用。

  虽然我们通过工资基尼系数的计算与分解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抛弃基尼系数越小越公平的理念。一定程度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效率或经济增长能产生促进作用。

作者介绍:李晓宁,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3)


相关内容

  •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素分析
  •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地显著提高,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本文着重从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入手,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研究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

  •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 2008年第4期 (望筮!鲤翅) 垦型竺螋坠塑堂堕血塑 现代日本经济 NO.4.2008 (!些:!鲤) 经济与社会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王海涛谭晓军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 ...

  •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分析(1)
  • 理论探究・当代经贸CONTEMPORARYECONOMICS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分析 ○郭翠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有制的改革影响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反过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在某种程度上又促进了我国所有制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本文具体探讨了所有 ...

  •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INDUSTRIAL ECONOMY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郭秀云 佟薇 陶然 王姝姝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9) 04-162-02 职工收入明显背离其劳动贡献,工资率平均化难以实现(宋华岭. 王今.翟从敏,19 ...

  • 浅析我国农民的收入分配现状及解决方式
  • 摘要:我国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农民的劳动收入角度分析其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工资性收入:农产品价格 中图分类号: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 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 刘海波 [1**********]20 摘 要: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很多问题,既不利于扩大内需,也影响宏观调控结果,甚至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该文对国民收入格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问题 ...

  •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 ...

  •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改革探析
  • 改革论坛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改革探析 □ (郑州大学 吕俊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这场大变革中,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历经一系列变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红旗文稿:中国垄断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年均拉开43%
  • 11月9日,<红旗文稿>刊发中共中央编译局办公厅主任崔友平的文章<缩小行业收入差距须破除行政垄断>,谈中国收入差距.文章指出,近两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相当严峻,且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行业工资极值比平均保持在6倍左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