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行业潜规则!

2008-09-15 00:25:26   来自: 海绵体鸨鸨 (Sacramento)

作者:妲己撕毯 回复日期:2008-9-14 11:24:55

惊爆:中国乳品行业潜规则!

今天,打开网络,翻开报纸,“某品牌公司”终于亮相了——三鹿奶粉!我从事乳制品工作8年,下面的行业潜规则也许能让你明白许“三鹿结石门”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

几个行潜规则:  07年前,中国99%的奶粉品牌(包括洋品牌)使用过进口大包装奶粉,然后再在国内灌小包装直接上市。奶粉企业只要有一个20平米的房子,一台封口机,再加包装袋若干就能“生产”出各种规格针对不同消费群的奶粉。  100%的中国长效水奶,都使用过“进口乳清粉 ”来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

“乳清粉”是国外在生产奶粉时把稀出的乳清层干燥后制成粉,这种产品,西方是不吃的,80% 的都卖给了中国的企业。中国人就是笨呀,“某牛”每年的销售量以1000倍的速度增长,就是没有人怀疑它的奶源情况呢???奶源都是以这种方式增加了,当然“香浓”(蒙牛的奶忒“香浓”)!一头牛从出生到能挤奶,至少也要一年半的时间,这家企业就是拿自来水冲进母牛的肚子也不够它的市场需求!中国消费者太笨了! 正是基于上面几个行业潜规则,几乎80%乳品厂都不自己养牛,奶源定价杠杆被国外奶粉供应商所控制,这也是前几年奶农纷纷“杀牛”“倒奶”新闻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因为北方牧场沙化严重,真正的牧业区面积已经小到没有统计学意义!“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公元500年左右北朝时的自然风光早已被 “沙漠化”“沙尘暴”所代替!这也是营销史上最美的谎言!    那国内就没有认真做奶源的企业了?有!谁?福建长富乳业的牧场是国内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可它的下场就是——“几乎关门”!“超女式”的中国营销(蒙牛专利!),追求“超女”“快男”式的中国消费者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奶!奶源越做得好的企业,离倒闭时间越近!有些网友可能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质检部门不查?先谈这个之前,先谈个中国式法律出台过程:《禁鲜令》前后6次发布延期通知,08年初,再发出一个与《禁鲜令》完全相反的管理条例。这个笑话的产生,是国内某著名品牌奶企,联手外资包装公司利乐公司,公关中国质检总局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从标准上封杀国际上通行的“鲜奶”标准,从而模糊自己生产长效垃圾产品的标准,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请大家记住这家公司——“利乐公司”,中国乳业现今之祸,10条有9条离不开它在其中煽风点火。现实上,中国乳业整个行业,都是在为这一家公司打工,利润全在包材,中国乳业只是做了其包装工!最后,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以前不会出现“结石门”事件?那是因为,前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旱灾,国标市场出现了近1年左右时间,国产奶粉比进口奶粉便宜的“奇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奶农突然变得重要起来了!于是,那家平时最不愿意做奶源的“某牛”,使用了行业所不齿的一招:“抢奶”。具体办法就是在别人的牧场旁边,建一个自己的收奶站,然后以高出5角甚至1元的收购价,收购别人的奶源。中国人的劣根性又表现出来了,奶农才管你以前有没有合约,谁出价高就送谁!被抢企业,如果资金没有它厚实,只有眼睁睁站在一旁看热闹。这种奶源供不应求,直接促进了奶源收购价直线上涨,以前养10年的牛都没现在半年来钱多。许多国外奶源供应商,甚至提前把钱打进国内奶粉生产厂,只要是粉,不管分级,是奶粉就收。这种爆发式的市场需求面前,许多厂家都乐得不知道如何办。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下又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奶农搀假……中国人的造假水平,世界一流。如果厂家原料奶收购不严,就极容易被奶农发现漏洞,这次三鹿出事的 “三聚氰胺”就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不是真正的提高了含量,是欺骗了现有的检测设备)被人为搀进去。    奶粉企业为了能收到原奶,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有奶粉厂自己搀假!据我所知,国内某知名乳品厂,在去年5月份,就是使用了这种奶源做原料,生产长效奶,出现质量问题,内部招回数百万箱产品。国外奶源供应商利用资金实力,在取得优先订购权后,收进来的奶源,进行分级,那无抗,优等品出口至国外,把劣品则留在国内,卖给国内乳品公司。 不成熟的消费者,被国外资本控制的奶源市场,政府检管部门助纣为孽,是导致这次“三鹿结石门”的根本原因!可怜的三鹿,可怜的中国乳业,可怜的中国人!

文中所指是蒙牛吧!!强烈要求查查为什么蒙牛的奶忒“香浓”!

可怜的中国人!

2008-09-15 00:25:26   来自: 海绵体鸨鸨 (Sacramento)

作者:妲己撕毯 回复日期:2008-9-14 11:24:55

惊爆:中国乳品行业潜规则!

今天,打开网络,翻开报纸,“某品牌公司”终于亮相了——三鹿奶粉!我从事乳制品工作8年,下面的行业潜规则也许能让你明白许“三鹿结石门”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

几个行潜规则:  07年前,中国99%的奶粉品牌(包括洋品牌)使用过进口大包装奶粉,然后再在国内灌小包装直接上市。奶粉企业只要有一个20平米的房子,一台封口机,再加包装袋若干就能“生产”出各种规格针对不同消费群的奶粉。  100%的中国长效水奶,都使用过“进口乳清粉 ”来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

“乳清粉”是国外在生产奶粉时把稀出的乳清层干燥后制成粉,这种产品,西方是不吃的,80% 的都卖给了中国的企业。中国人就是笨呀,“某牛”每年的销售量以1000倍的速度增长,就是没有人怀疑它的奶源情况呢???奶源都是以这种方式增加了,当然“香浓”(蒙牛的奶忒“香浓”)!一头牛从出生到能挤奶,至少也要一年半的时间,这家企业就是拿自来水冲进母牛的肚子也不够它的市场需求!中国消费者太笨了! 正是基于上面几个行业潜规则,几乎80%乳品厂都不自己养牛,奶源定价杠杆被国外奶粉供应商所控制,这也是前几年奶农纷纷“杀牛”“倒奶”新闻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因为北方牧场沙化严重,真正的牧业区面积已经小到没有统计学意义!“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公元500年左右北朝时的自然风光早已被 “沙漠化”“沙尘暴”所代替!这也是营销史上最美的谎言!    那国内就没有认真做奶源的企业了?有!谁?福建长富乳业的牧场是国内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可它的下场就是——“几乎关门”!“超女式”的中国营销(蒙牛专利!),追求“超女”“快男”式的中国消费者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奶!奶源越做得好的企业,离倒闭时间越近!有些网友可能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质检部门不查?先谈这个之前,先谈个中国式法律出台过程:《禁鲜令》前后6次发布延期通知,08年初,再发出一个与《禁鲜令》完全相反的管理条例。这个笑话的产生,是国内某著名品牌奶企,联手外资包装公司利乐公司,公关中国质检总局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从标准上封杀国际上通行的“鲜奶”标准,从而模糊自己生产长效垃圾产品的标准,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请大家记住这家公司——“利乐公司”,中国乳业现今之祸,10条有9条离不开它在其中煽风点火。现实上,中国乳业整个行业,都是在为这一家公司打工,利润全在包材,中国乳业只是做了其包装工!最后,我再告诉大家,为什么以前不会出现“结石门”事件?那是因为,前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旱灾,国标市场出现了近1年左右时间,国产奶粉比进口奶粉便宜的“奇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奶农突然变得重要起来了!于是,那家平时最不愿意做奶源的“某牛”,使用了行业所不齿的一招:“抢奶”。具体办法就是在别人的牧场旁边,建一个自己的收奶站,然后以高出5角甚至1元的收购价,收购别人的奶源。中国人的劣根性又表现出来了,奶农才管你以前有没有合约,谁出价高就送谁!被抢企业,如果资金没有它厚实,只有眼睁睁站在一旁看热闹。这种奶源供不应求,直接促进了奶源收购价直线上涨,以前养10年的牛都没现在半年来钱多。许多国外奶源供应商,甚至提前把钱打进国内奶粉生产厂,只要是粉,不管分级,是奶粉就收。这种爆发式的市场需求面前,许多厂家都乐得不知道如何办。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下又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奶农搀假……中国人的造假水平,世界一流。如果厂家原料奶收购不严,就极容易被奶农发现漏洞,这次三鹿出事的 “三聚氰胺”就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不是真正的提高了含量,是欺骗了现有的检测设备)被人为搀进去。    奶粉企业为了能收到原奶,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有奶粉厂自己搀假!据我所知,国内某知名乳品厂,在去年5月份,就是使用了这种奶源做原料,生产长效奶,出现质量问题,内部招回数百万箱产品。国外奶源供应商利用资金实力,在取得优先订购权后,收进来的奶源,进行分级,那无抗,优等品出口至国外,把劣品则留在国内,卖给国内乳品公司。 不成熟的消费者,被国外资本控制的奶源市场,政府检管部门助纣为孽,是导致这次“三鹿结石门”的根本原因!可怜的三鹿,可怜的中国乳业,可怜的中国人!

文中所指是蒙牛吧!!强烈要求查查为什么蒙牛的奶忒“香浓”!

可怜的中国人!


相关内容

  • 浅谈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浅谈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我国发生的最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概述了"三鹿奶粉事件"的起因,阐述了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相关部门将完善有关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

  •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
  • 食品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近2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为9.3%:而食品工业则以年均13.1%的增速持续发展,食品工业年增幅实际高于我国GDP增幅. 自1996年开始,中国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加工业)的总产值 ...

  • 乳制品工厂建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方民族大学年产10万吨液态乳工厂建厂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①项目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年产10万吨液态乳工厂 ②项目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年产10万吨液态乳工厂 ③研究工作概况:从市场前景,原料供应,燃料价格,交通状况环保投资回报等多方面来探讨北方民族大学年产10万吨液态乳工厂建厂的可行性报告. ④ ...

  • 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产业经济NORTHERNECONOMY 均饲料规模为3-7头,生产方式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低,60%以上的鲜奶仍然由小型乳品厂加工企业处理,这种产业的现状不同于良种.饲料.环境工程.防疫和奶产品加工技术的组装应用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导致奶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据测算,我国奶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目前约30% ...

  •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 212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6月20日第17卷第3期 AnhuiJPrevMed,Jun.20,2011,Vol17,No.3 ·公共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刘志荣,姚琪 [文献标识码]B[中图分类号]R151 [文章编号]1007-1040(2011)03-02 ...

  • 走向世界乳业25强的光明
  • 走向世界乳业25强的"光明"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远景分析 一. 乳品行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的乳品消费有了很快的增长.乳品从过去的营养滋补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消费者从过去的老.少.病.弱特殊群体扩大为所有消费者:市场从城市扩展到城郊及其一 ...

  •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
  • 伊利.蒙牛战略对比 国内乳品业的"龙头"伊利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长业绩,获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同时,近年来崛起于同城的蒙牛公司.也因快速成长和成功扩张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其中蒙牛和伊利可以说是处在乳品业的龙头企业.下面将从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战略对比. 1. ...

  • 中国乳制品发展现状和营销策略
  • 报告简介........................................................................................................................ 2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

  •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探析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为例,在现有的质量规制政策下,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强制性公共规制难以有效地介入商品供应链的质量生产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