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及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的重点是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4说教材的组织与处理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目为第一课时,第二为第二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使用问题引入的方法。用时事法以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农”。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进行大区位的含义的教学。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中两幅地理景观图,引出区位的含义,并归纳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二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教学

用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两幅地理景观图进行比较,层层设问,最后讨论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运用这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并且还能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这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教师进行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第二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城市周边农业发展变化”,“海南岛大规模蔬菜栽培”等案例来说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

第三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温度,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3、巩固新课

由学生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4、布置作业

思考影响自己家乡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本节课我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是采用板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及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的重点是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4说教材的组织与处理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学习,第一目为第一课时,第二为第二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使用问题引入的方法。用时事法以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农”。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进行大区位的含义的教学。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中两幅地理景观图,引出区位的含义,并归纳出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二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教学

用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两幅地理景观图进行比较,层层设问,最后讨论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活动1:“世界水稻种植分布区域”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活动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运用这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并且还能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这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教师进行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第二步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

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城市周边农业发展变化”,“海南岛大规模蔬菜栽培”等案例来说明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

第三环节:进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但人类可通过经济技术条件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例如塑料大棚可以改变温度,修筑梯田可以改造地形。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3、巩固新课

由学生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4、布置作业

思考影响自己家乡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本节课我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是采用板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内容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敦煌中学 丁旭平 一.概述: 1.教材地位和年级: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习内容: ⑴区位的含义 ⑵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 ...

  •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赵洁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4.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和主导 ...

  • 高三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9
  •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区位的概念. 2.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 ...

  •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 农 业 的 区 位 选 择 江西省于都中学 岳辉华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quo ...

  • 区位理论与房地产
  • 区位理论 房地产经济基本理论(第一章) 第一节 区位理论 一.区位的特征(综合性,确定性,层次性,历史性) 1.区位的综合性:区位可分为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两大类.自然区位又可分为天文区位和自然地理区位,社会区位又可分为经济区位.文化区位.政治区位等. 区位的种类: (1)天文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的 ...

  •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上看,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命题的内容多以 ...

  • 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二.[重点难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三.[课前预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 ...

  •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

  • 地理工农业生产(复习)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导学 [本章内容综述]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一方面使人类生产活动的类型更加丰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