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 业 的 区 位 选 择

江西省于都中学 岳辉华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1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2 页 共 8 页)

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赣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五、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的含义

3、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类型 3、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2008年7月19日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3 页 共 8 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地理组:储松根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4 页 共 8 页)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

为了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5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6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7 页 共 8 页)

五、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黄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但同时,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 七、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8 页 共 8 页)

农 业 的 区 位 选 择

江西省于都中学 岳辉华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1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2 页 共 8 页)

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赣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五、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的含义

3、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类型 3、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2008年7月19日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3 页 共 8 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地理组:储松根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二、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4 页 共 8 页)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程序

为了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5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6 页 共 8 页)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7 页 共 8 页)

五、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黄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但同时,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 七、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

人文地理说课稿 (第 8 页 共 8 页)


相关内容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敦煌中学 丁旭平 一.概述: 1.教材地位和年级: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习内容: ⑴区位的含义 ⑵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 ...

  •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赵洁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4.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和主导 ...

  • 高三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9
  •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区位的概念. 2.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 ...

  • 农业区位说课稿
  •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及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人口 ...

  • 地理工农业生产(复习)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导学 [本章内容综述]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一方面使人类生产活动的类型更加丰富多 ...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一)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课前预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 3.1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
  •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学习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自主学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 这些因素就是 . ...

  •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上看,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命题的内容多以 ...

  • [hao区位因素分析]教案
  •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 地理组 张惠娟 [高考动态分析] 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特别是在第37题的考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命题立意角度.其知识内容的考查多以叠加等值线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在考查学生对区域认定的基础上,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