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课堂实录及评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测,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学文与实践中体会动手和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词句,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1)夏、秋、冬、春四季的景物图片和相应段落的文字课件。(2)提示课文内容的文字课件。(3)四个太阳图片。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18四个太阳)(生齐读两遍)

  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完录音,说说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文中四幅关于太阳的图片。)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读;圈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抽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找到读书卡上问题的答案,并填入“我的想法”一栏。

  2、小组比赛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小作者的愿望。

  3.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文牛的哪个太阳,为什么。

  4.学生交流,再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夏天 清凉 秋天 香甜 冬天温暖春天 多彩)

  绿太阳

  (1)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夏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

  (师:大家请看,炎热的夏天到了,骄阳似火,阳光从早到晚,猛烈地直射到大地上,整个大地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时天上的太阳突然变成了绿色的,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好舒服啊!)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凉爽的感觉)

  (4)齐读第一自然段。

  金黄太阳

  (1)哪些小朋友喜欢金黄的太阳?一起读第自然段。

  (2)为什么喜欢它?

  (3)课件演示关于秋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金黄太阳带来的丰收喜悦。

  师:同学们请看,秋天来了,金黄的落叶铺满小路,黄澄澄的稻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瞧,多么饱满的谷穗,果子也熟了,又红又大,多惹人喜爱呀!小朋友们快来尝一尝这水果的香甜吧!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吃到水果的香甜感觉)

  (5)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对秋天的喜爱)

  红太阳

  (1)为什么喜欢红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冬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太阳带来的温暖。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测,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学文与实践中体会动手和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词句,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1)夏、秋、冬、春四季的景物图片和相应段落的文字课件。(2)提示课文内容的文字课件。(3)四个太阳图片。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18四个太阳)(生齐读两遍)

  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完录音,说说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文中四幅关于太阳的图片。)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读;圈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抽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找到读书卡上问题的答案,并填入“我的想法”一栏。

  2、小组比赛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小作者的愿望。

  3.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文牛的哪个太阳,为什么。

  4.学生交流,再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夏天 清凉 秋天 香甜 冬天温暖春天 多彩)

  绿太阳

  (1)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夏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

  (师:大家请看,炎热的夏天到了,骄阳似火,阳光从早到晚,猛烈地直射到大地上,整个大地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时天上的太阳突然变成了绿色的,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好舒服啊!)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凉爽的感觉)

  (4)齐读第一自然段。

  金黄太阳

  (1)哪些小朋友喜欢金黄的太阳?一起读第自然段。

  (2)为什么喜欢它?

  (3)课件演示关于秋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金黄太阳带来的丰收喜悦。

  师:同学们请看,秋天来了,金黄的落叶铺满小路,黄澄澄的稻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瞧,多么饱满的谷穗,果子也熟了,又红又大,多惹人喜爱呀!小朋友们快来尝一尝这水果的香甜吧!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吃到水果的香甜感觉)

  (5)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对秋天的喜爱)

  红太阳

  (1)为什么喜欢红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冬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太阳带来的温暖。


相关内容

  • [太阳和影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 <太阳和影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 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 习惯. 3.知 ...

  • 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 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湖南省慈利县一完小 朱彩云 教材版本:湘版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内容:歌剧欣赏<白毛女>选曲 教学目标:1.掌握音乐知识--------歌剧,了解我国歌剧的发展史. 2.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剧情内容 ...

  • [番茄太阳]课堂实录
  • 番茄太阳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简析: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课文文字流利清新,隽永深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一家三口之间和他们与"我"之间的脉脉 ...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的封面赫然油印着华老师的几张课堂实录照片,看起来并不魁梧还有点消瘦的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那双明亮而深邃的小眼睛仿佛对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老师说:"跟我来吧,我传你课堂真经!"这本将近30 ...

  •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观后评析
  •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观后评析 在观看了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之后,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听和教师讲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从课堂的一开始,钱梦龙先生就是让学生们朗读一遍文章,读完 ...

  •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及评析周圆圆)
  • <和时间赛跑>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 学导案的处理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大作家林清玄 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林清玄回忆小学生活的一篇文章,叫做<和时间赛跑>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检查大家词语情况,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 2.通过大家的学导案,发现两个易错字赢. ...

  •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2.读懂课文,边读边领略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三峡之秋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 ...

  • "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评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孙朝仁 茅雅琳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5年第04期 近读人教社中数室主任章建跃博士的文章<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收获颇丰,甚有同感,特别是他提 ...

  • 397-[雨下得有多大]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 <雨下得有多大>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戚墅堰先行小学 单志贤 整理:李波2008-4-20) 一. 课堂教学实录: 1.小游戏: 师板书"毛毛雨"三字,由学生用普通话读出,再用常州话读一读. 2.导入: 师:什么是"毛毛雨"? 生:就是很小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