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给学生的话

那天上课,很多人打盹,不知道是我讲的不好,还是同学太困。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我再补充几点关于影评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说影评是一种写作,就是要大家从一开始就放弃追求某种模式,不要受常规模式的影响,而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这样,把影评看作一种写作,是把影评从各种文体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写作可以达到多高,影评就可以达到多高。写作是没有规定性的,徐霞客是写游记的,司马迁是史官,但他们写的东西都被后人誉为文学。最高的写作,本身就是作品,所以影评的最高境界是变成作品,而不是电影的附庸。影评能变成作品吗?大家读过勃兰兑斯写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主流》吗?文学评论,但比作品还精彩。读过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吗?历史回忆,更像作品。读过波德莱尔的画论吗?评画,但写也像作品一样。影评是一种写作,意味着它的最高目标是像勃兰兑斯评文学、波德莱尔评艺术那样去评论电影。最重要的是,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其次,从常识出发,切忌迷惑于术语和方法。什么是常识,我讲过了。让大家遵守常识,是怕大家一开始就养成那种盲目追求术语,跟随中国蹩脚的译文体文风,追求那种空泛、做作的习气。把观点落实到常识,意味着哪怕读者是学物理的,也能理解你想说的道理,把论据落实到常识,你的论述才会坚不可摧。常识是什么?是地球的重力,它不可否认,不可推翻,用这样的论据阐述的观点,就是扎实的,而不是被各种学说迷惑双眼的梦呓。学术概念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到常识,这种概念我们不用。我们的落脚点永远是关于人性、人情、人味和人格的,就有了普遍意义,你爸你妈都能读懂你,而不是学科意义和专业意义,搞得人就看不懂你说什么。

再次,明目怡心,是方法和目的的关系。影评要明目,看得明白,要能破解视听语言的秘密,但这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怡心,一部经典电影感动人的永远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如果你做到了明目,但不能怡心,仍然是失败的,因为你只是说破了形式,没说破意义。如果影片只是写道理,只追求怡心,没有明目,那你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你的论证没有实际材料做支撑。

再说视野与细节。大家看了一部电影,只要智商和修养到了,都能解读影片的基本意义。很多人对影片最基本意义的解读,不会相差很大。但影评文章会有高下之别,这是视野决定的,你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了多少,看到了多少,阐释到多少,是视野问题。视野决定了你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但光有视野,落实在写作时,仍然不够,你的视野需要细节支撑。细节的把握,是通过电影分析训练得来的,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等等。你观点的每一步深入,都有对影片细节强有力的把握做为推手,你才能做到“信”。否则你自己都不信。

最后,说说良知和智慧,这是在解决了视野和细节之后,写作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你们现在这个年龄遇不到这个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遇到。这个东西多说无益,大家只要记住,30岁之前要有良知,40岁之后要求智慧。

6月30日:课程小结

《影视艺术美学与世界电影》这门课结束了,它是以考试的方式结束的。尽管我说过:考试是大学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最让人尬尴的一件,但它仍然是“不得不做”的。我希望能回到这个网站的同学,通过这个小结,深入理解考试,理解课程的意义。

首先,我要对那些每堂课都出席,仔细听讲、仔细记笔记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这门课的支持和喜爱,感谢你对我的支持。这是我回国任教的第一期电影课,这意味着还在实验阶段,而你们则成了我的小白鼠。我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你们从此对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娱乐性、最有幻觉色彩的电影,敢于发出你个人的思考和批判。通过考试的“片段分析题”,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视听语言,去分析影片的意图和价值了,而这道题是那些偷懒的同学无法在网上找到现成答案的。对于电影,如果我的课能做到一点点审美和反思的启蒙,我就满意了。

其次,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人会觉得老师在考试前后的做法很不公正,因为你每堂课都坚持做笔记,仔细听讲,而最后我却把教案和考试范围给了所有人,包括那些你认为没有你用功、没有你热爱这门课的同学,而且,还有可能他最后的成绩会还比你高。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于作业和答卷很认真,坚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独立思考来完成学业,但最后发现,那些抄袭别人观点的同学分数会比你高。

老师理解你们,你们有委屈,老师向那些坚持记笔记、坚持上课,并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业的同学致敬!

考试之所以尴尬,就在于它无法实现绝对的公正,那么,这个相对公正的考评体系,必然会产生部分相对不公正的结果。这都是你我无法避免的。既然它是“相对公正”的,就别把成绩看得太重。我明白,在大学阶段,成绩往往有着实际的功利价值,但这并不是我们在文学院学习的全部。我当年的成绩就是80多分,我的英语四级考试参加过4次,最后的就是61.5分通过的。但现在,没有人敢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不理想,代表不了什么。你如果真的有收获,那绝对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而且我们的班级规模太大,我无法对每个同学的态度和能力有深入的了解。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学到了东西。还记得很多老功夫片或者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武功很高的偏执狂,非要到少林或者武当找谁谁比武吗?如果你把考试看得太重,岂不是跟这些把成败看得太重的人相似了吗?

我想解释的是,之所以要把课件给大家,是怕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到屏幕,之所以给大家一个考试范围,是为了让那些为了学分不得不选择本课、又对本课内容实在没有兴趣的同学不挂科。或许同情和理解,会伤害别人,事实确实如此。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这都是生命中的插曲,主旋律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首先,很多作文很棒的同学,卷面成绩不好,他们输在简答题上。简单题,众所周知,是保证同学不挂科的,但却变成很多好同学的绊脚石。很多人把审题有错误,答非所问,比如把“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回答成“运动知觉产生的情况”,有的同学把黑色电影的美学来源,回答成黑色电影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还有好莱坞喜剧的基本类型,这个上课的同学都有印象,但有的同学回答成滑稽喜剧的特点。以此类推,在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中,很多同学忘记了最后还有一种对以上各种镜头的综合运用,等等,这都是马虎造成的错误,我觉得很多感觉分数不理想的同学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东西,为什么你会百密一疏?你是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识到这个错误,比那些题的标准答案更重要,因为小毛病可能会影响你的所有成绩,甚至你的人生成绩。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其余的答案啊,分数高低啊,给谁分高,给谁分少,都不重要。

此外,那些上网搜索别人观点来应付考试的同学,你们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侥幸和投机取巧,能欺骗别人,但欺骗不了你,你在学问和功课上,仍然不如其他人。即使你侥幸成功了,你可能在很多方面输给了别人,比如胸怀和诚实,这些东西在多少年后会回来找你的。但我们也不该盲目否定这样的人,不要用侥幸成功的人美化自己的弱点,如果他成了,这件事可能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般来说,平时不努力的人,在期末就要更紧张,他更看重考试,所以他要求自己准备的更充分、答题更小心,对于那些始终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同学来说,就意味着,我每天都努力,但在最后的一刻仍然不能粗心大意,很可能是你的小小优越感,让你输给了那些投机讨巧的同学。你们将来会发现,始终有人是因为投机取巧而成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好在,我们这个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成绩仅仅是一个参考,而一个人的学品、人品是没有考试的,如果有,那些好学、用功而诚实的人将是满分。

最后,如果大家对这门课的东西还有兴趣,或者想跟老师交流,这个网站始终开着,随时跟大家交流。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多的收获,把大学时光用在刀刃上!

那天上课,很多人打盹,不知道是我讲的不好,还是同学太困。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我再补充几点关于影评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说影评是一种写作,就是要大家从一开始就放弃追求某种模式,不要受常规模式的影响,而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这样,把影评看作一种写作,是把影评从各种文体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写作可以达到多高,影评就可以达到多高。写作是没有规定性的,徐霞客是写游记的,司马迁是史官,但他们写的东西都被后人誉为文学。最高的写作,本身就是作品,所以影评的最高境界是变成作品,而不是电影的附庸。影评能变成作品吗?大家读过勃兰兑斯写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主流》吗?文学评论,但比作品还精彩。读过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吗?历史回忆,更像作品。读过波德莱尔的画论吗?评画,但写也像作品一样。影评是一种写作,意味着它的最高目标是像勃兰兑斯评文学、波德莱尔评艺术那样去评论电影。最重要的是,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其次,从常识出发,切忌迷惑于术语和方法。什么是常识,我讲过了。让大家遵守常识,是怕大家一开始就养成那种盲目追求术语,跟随中国蹩脚的译文体文风,追求那种空泛、做作的习气。把观点落实到常识,意味着哪怕读者是学物理的,也能理解你想说的道理,把论据落实到常识,你的论述才会坚不可摧。常识是什么?是地球的重力,它不可否认,不可推翻,用这样的论据阐述的观点,就是扎实的,而不是被各种学说迷惑双眼的梦呓。学术概念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到常识,这种概念我们不用。我们的落脚点永远是关于人性、人情、人味和人格的,就有了普遍意义,你爸你妈都能读懂你,而不是学科意义和专业意义,搞得人就看不懂你说什么。

再次,明目怡心,是方法和目的的关系。影评要明目,看得明白,要能破解视听语言的秘密,但这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怡心,一部经典电影感动人的永远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如果你做到了明目,但不能怡心,仍然是失败的,因为你只是说破了形式,没说破意义。如果影片只是写道理,只追求怡心,没有明目,那你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你的论证没有实际材料做支撑。

再说视野与细节。大家看了一部电影,只要智商和修养到了,都能解读影片的基本意义。很多人对影片最基本意义的解读,不会相差很大。但影评文章会有高下之别,这是视野决定的,你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了多少,看到了多少,阐释到多少,是视野问题。视野决定了你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但光有视野,落实在写作时,仍然不够,你的视野需要细节支撑。细节的把握,是通过电影分析训练得来的,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等等。你观点的每一步深入,都有对影片细节强有力的把握做为推手,你才能做到“信”。否则你自己都不信。

最后,说说良知和智慧,这是在解决了视野和细节之后,写作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你们现在这个年龄遇不到这个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遇到。这个东西多说无益,大家只要记住,30岁之前要有良知,40岁之后要求智慧。

6月30日:课程小结

《影视艺术美学与世界电影》这门课结束了,它是以考试的方式结束的。尽管我说过:考试是大学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最让人尬尴的一件,但它仍然是“不得不做”的。我希望能回到这个网站的同学,通过这个小结,深入理解考试,理解课程的意义。

首先,我要对那些每堂课都出席,仔细听讲、仔细记笔记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这门课的支持和喜爱,感谢你对我的支持。这是我回国任教的第一期电影课,这意味着还在实验阶段,而你们则成了我的小白鼠。我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你们从此对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娱乐性、最有幻觉色彩的电影,敢于发出你个人的思考和批判。通过考试的“片段分析题”,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视听语言,去分析影片的意图和价值了,而这道题是那些偷懒的同学无法在网上找到现成答案的。对于电影,如果我的课能做到一点点审美和反思的启蒙,我就满意了。

其次,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人会觉得老师在考试前后的做法很不公正,因为你每堂课都坚持做笔记,仔细听讲,而最后我却把教案和考试范围给了所有人,包括那些你认为没有你用功、没有你热爱这门课的同学,而且,还有可能他最后的成绩会还比你高。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于作业和答卷很认真,坚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独立思考来完成学业,但最后发现,那些抄袭别人观点的同学分数会比你高。

老师理解你们,你们有委屈,老师向那些坚持记笔记、坚持上课,并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业的同学致敬!

考试之所以尴尬,就在于它无法实现绝对的公正,那么,这个相对公正的考评体系,必然会产生部分相对不公正的结果。这都是你我无法避免的。既然它是“相对公正”的,就别把成绩看得太重。我明白,在大学阶段,成绩往往有着实际的功利价值,但这并不是我们在文学院学习的全部。我当年的成绩就是80多分,我的英语四级考试参加过4次,最后的就是61.5分通过的。但现在,没有人敢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不理想,代表不了什么。你如果真的有收获,那绝对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而且我们的班级规模太大,我无法对每个同学的态度和能力有深入的了解。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学到了东西。还记得很多老功夫片或者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武功很高的偏执狂,非要到少林或者武当找谁谁比武吗?如果你把考试看得太重,岂不是跟这些把成败看得太重的人相似了吗?

我想解释的是,之所以要把课件给大家,是怕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到屏幕,之所以给大家一个考试范围,是为了让那些为了学分不得不选择本课、又对本课内容实在没有兴趣的同学不挂科。或许同情和理解,会伤害别人,事实确实如此。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这都是生命中的插曲,主旋律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首先,很多作文很棒的同学,卷面成绩不好,他们输在简答题上。简单题,众所周知,是保证同学不挂科的,但却变成很多好同学的绊脚石。很多人把审题有错误,答非所问,比如把“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回答成“运动知觉产生的情况”,有的同学把黑色电影的美学来源,回答成黑色电影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还有好莱坞喜剧的基本类型,这个上课的同学都有印象,但有的同学回答成滑稽喜剧的特点。以此类推,在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中,很多同学忘记了最后还有一种对以上各种镜头的综合运用,等等,这都是马虎造成的错误,我觉得很多感觉分数不理想的同学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东西,为什么你会百密一疏?你是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识到这个错误,比那些题的标准答案更重要,因为小毛病可能会影响你的所有成绩,甚至你的人生成绩。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其余的答案啊,分数高低啊,给谁分高,给谁分少,都不重要。

此外,那些上网搜索别人观点来应付考试的同学,你们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侥幸和投机取巧,能欺骗别人,但欺骗不了你,你在学问和功课上,仍然不如其他人。即使你侥幸成功了,你可能在很多方面输给了别人,比如胸怀和诚实,这些东西在多少年后会回来找你的。但我们也不该盲目否定这样的人,不要用侥幸成功的人美化自己的弱点,如果他成了,这件事可能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般来说,平时不努力的人,在期末就要更紧张,他更看重考试,所以他要求自己准备的更充分、答题更小心,对于那些始终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同学来说,就意味着,我每天都努力,但在最后的一刻仍然不能粗心大意,很可能是你的小小优越感,让你输给了那些投机讨巧的同学。你们将来会发现,始终有人是因为投机取巧而成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好在,我们这个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成绩仅仅是一个参考,而一个人的学品、人品是没有考试的,如果有,那些好学、用功而诚实的人将是满分。

最后,如果大家对这门课的东西还有兴趣,或者想跟老师交流,这个网站始终开着,随时跟大家交流。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多的收获,把大学时光用在刀刃上!


相关内容

  • 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 <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的第二课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辛勤工作着,激发学生热爱老师之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尊敬老师,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 ...

  • 相声:老师和学生
  • 相声:老师和学生 老师: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块给大家说段相声.对,我的学生在哪?说来就来. 学生:(蹦蹦从台下跑到台上)(鞠躬)老师你好!首先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学们好!祝你们学习进步,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好上加好!各位在座的*****,你们好,祝你们儿孙满堂,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快乐! ...

  •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敢"骂"学生的老师
  • http://user.qzone.qq.com/622007949/blog/1199855627评论/阅读(227/6476)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当今社会需要更多敢"骂"学生的老师学生旷课和踢门捣乱,老师用世界观和孔子思想教育他们,就有女生敢在课堂上公开藐视老师,说老师说的很无 ...

  • 充当任课老师与与学生的桥梁
  • 充当任课老师与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个班级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学生群体,另一个是本班任课老师群体.班主任作为这两群体的统筹者,要把这两群体好好的凝聚起来成为一大集体,让学生了解老师,树立任课老师的威信:让老师了解学生,增进师生友谊:巧妙处理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纠纷,融洽师生关系. 所以身兼多职的班主任要尊 ...

  • 高中一年级英语课堂见习报告
  • 有味有料的课堂 --见习报告 姓名:骆翠 班级:1202班 学号:[1**********]03 专业:外院师范英语 授课老师:王老师.陆老师.刘老师 授课对象:高一五班.高一四班.高一八班 时间:2015.3.27(星期五) 8.30-11.10 地点:黄石三中 课程主题:Unit 2 Healt ...

  • 关于老师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不良行为的报告
  • 关于老师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不良行为的报告 相信每一位老师走进课堂,都会思考要怎么上好这堂课,但是,常常事与愿违的,总会出现学生捣乱课堂的现象,对于一些新老师,或许这个问题比如何讲课还要难处理. 那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老师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呢?通过采访几位小学的老师,我总结了两方面的做法,首先是学生 ...

  • 三年级上册 品社
  •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认识我自己 主备:雷小梅 执教:雷小梅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 ...

  • 学生如何对老师进行有效的管理
  • 学生如何对老师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学习流程里面,学生是学习工程的负责人和操作者,老师就是就是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技术人员或者说是学习资源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学习的主人还是学习工程的负责人,要做好一个学生,必须对服务于自己的老师,进行有效的管 ...

  •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 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角色的转换,体验上学的快乐,了解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尽快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2.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新教师,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抚爱,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尊重. 3.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新同学.新伙伴,体验作为班集体成员的责任与快乐. 4.引导 ...

  • 拼音格与声调 教案--肖莹 (13.07.17)
  • <学前拼音> 认识拼音格与声调 教案 一.教学内容: 拼音格的组成--四线三格,拼音字母在拼音格内的书写方法. 声调--四声符号.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 认识拼音格,知道拼音格的组成,了解拼如何书写在拼音格上. 2. 认识声调,知道四声符号如何表示,能够辨别四声符号. 能力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