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总星系又叫做?其半径? 答:可见宇宙(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2、星云、恒星、彗星、行星际物质、陨星(陨石、陨铁)、太空中宇宙飞船是否是天体?

答:除了陨星(陨石、陨铁)都是天体 3、最基本的天体是? 答:恒星和星云

4、自身会发光发热、有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和体积巨大的天体是? 答:恒星(如太阳) 5、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多是? 答:恒星

6、天体系统层次划分:A 、B 、C 、D

分别代表的天体系统是?

答:A 是总星系,B 是银河系,C 是太阳系,D 是地月系; 7、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为什么? 答:太阳,质量巨大 (2)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卫星分别是? 答:太阳、金星、月球 (3)小行星带位于? 答:火星和木星之间

(4)冥王星为什么被列为矮行星? 答:因为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5)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月周期? 答: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北极俯视成顺时针),周期为76年; (6)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答:木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7)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分别是指?答:地内(水金),地外(火木土天海) (8)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的? 答:金星(西边日出)

(9)八大行星公转特征? 答:方向同向性、轨道共面性、轨道近圆形

(10)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 答:月球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考点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答: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臵看和其他行星相似。 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答:有生命存在。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 答: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

转的周期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4、“金锁链条件”是指? 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层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答:太阳的核聚变反应(4H →核聚变→He+能量) 2、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的组成:

(1)A、B 、C 分别代表? 答:A 、B 、C 分别是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什么波段? 答: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4、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风能、水能)

(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天然气。

问: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潮汐能、地热能能量来自?

答: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潮汐能与太阳、月球引力有关,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

性物质的衰变。

考点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 答:光球层(A )、色球层(B )和日冕层(

C )层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答:黑子 黑子真的是黑色的吗? 答:不是,是因为温度比周边低。

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是? 答:耀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考点5: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基本特征

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

区别

自转角度

恒星日

太阳日

360 º

59

´

360º

23小时56分04秒

24小时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所需时间

意义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是因为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答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 ●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晨线 昏线 判断:晨线/昏线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从地转偏向力角度考虑,A 岸和B 岸分别是(侵蚀岸/沉积岸)?坡度(陡/缓)? (和右图对应)

答:A 岸是沉积岸,坡度缓(右图左岸);B 岸是侵蚀岸,坡度陡(右图右岸)。 ●C 岛最终可能和(南/北)岸相连?为什么? 答:和北岸相连,由于泥沙沉积。

(3)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期变更

①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例:若国际标准时间(0度经线时间)为12月10日2:00整,求:

⑴北京(116°E )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答:日期(12月10日),地方时(9:44),区时(10:00) ⑵纽约(74°W )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答:日期(12月9日),地方时(21:04),区时(21:00) ⑶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分之几? 答:7/12 (4)过180度经线日期变化有几种可能?

答:3种(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度经线,尽量经过海洋,避免将一些国家分成两个日期)

考点6: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约为23 º 26´(或23.5º)(见上面左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导致: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往返移动 ②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四季的更替 ⑤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示意图: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问:4月21日和那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近? 答:8月23日左右(大概直射在8ºN 左右)

②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春分、秋分日

具体变

夏至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H=90º-a(纬度差)

例:6月22日,求杭州(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H=90º-a=90º-(30º-23.5º)=83.5 º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光照图:

④四季的更替

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 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⑤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考点7: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

圈层

莫霍面

壳 以上

分界面 地莫霍与幔 古登堡面间

分界面 地古登堡核 面以下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 ,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范 围

特 点

●岩石圈的概念: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以外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⑧⑦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分别代表?

答:①平流层 ②地壳 ③软流层 ④外核 ⑤内核 ⑥地幔 ⑦上地幔顶部 ⑧对流层 ⑨高层大气 ●岩石圈包括? 答:②和⑦

●④圈层呈什么态?为什么?答: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因为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8: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②三类岩石的成因、实例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 考点9:地壳的物质循环

变式: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10: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大板块;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和高原。

●图中ABCDEF 分别是什么板块?

答:A 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完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答:太平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在什么板块上?答:印度洋板块

●在图中标出下列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日本海沟、地中海、大西洋中脊(海岭)、冰岛、红海、东非大裂谷

丁: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固,抗侵蚀

力强,堆积成山。

乙: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

侵蚀成为谷地。

丙: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沟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地下河)、丹霞地貌等

沙丘、黄土高原

示意图

外力作用 风力沉积:

示意图

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峡湾、角峰、韧脊

冰川作用:

风力侵蚀:

海浪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

地貌等

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多种多样,有的是合理、有利的,有的是不合理、有害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分析。如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考点1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1

电离层

O 3

晴 飞机

O 2 H 2O

天气

对流层厚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CO 2吸收红外光,O 3吸收紫外光 散射(有选择性):如大气容易散射蓝光和紫光,所以

天空成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天空 仍然亮一会。

反射(无选择性):阴天光线较暗

(2)保温作用:太阳辐射主要以可见光的形式照射到地表

使地表升温,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容易被CO 2 吸收,产生大气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将能 量归还给地面。

12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 ②太阳辐射 ③地面辐射

④大气逆辐射 ⑤大气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 ⑥地面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

●昼夜温差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答:最大A ,最小D 。

●十雾九晴、露重见晴天原因?答:晴天夜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降低。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纬度因素: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

射经过的路程、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导致太 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所产生的地 面辐射也随之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状况

也就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大小不同。(新雪反射率最高)

其他因素:气候因素(如某地的年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地面获得

太阳辐射的多少,也就影响该地地面辐射的大小)。

考点1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

原理: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示意图:

城市风

13

海陆风

山谷风

气压值:A>B>C 甲

2、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1)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上右图中风带1、风带2和气压带分别代表?答:1是东南信风带,2是盛行西风带,气压带是副高

14

南北纬60度附近上空由于冷(极地东风)暖(盛行西风)气团相遇形成

极锋。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对应的季节是?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成因 特征

L L

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X Q

X Q

Y

Y

气候 冬季受信风控制 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15

注: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中心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压带呈带状分。, 6、亚洲东部、南部季风环流

考点13: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的上方。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都有显著的差别,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

3、锋面气旋: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甲乙丙丁会形成锋面的是? 冷锋还是暖锋?

考点14: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主要环节:

问: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答:长江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参与内陆循环。 2

、影响下渗的因素:降水强度小、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

利于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问:城市化后城市容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答:城市化后下垫面发生了改变,植被覆盖率减少,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再加上排水系统遭到破坏。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考点15:洋流

17

1、概念: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的稳定流动。 2、分类:

●按性质分:寒流和暖流

画出①②洋流的流向,并标出其性质。 ●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风海流:盛行风吹动下形成。如北赤道暖流是东北信风吹动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漂流是盛行西风吹动形成。 补偿流:指某一海区海水出现亏缺,相邻海区的海水向缺水海区补充而形成的洋流。按方向分:水平补偿和垂直补偿 如: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规律:表层海水由密度大的海区流向密度小的海区。

如: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红海→阿拉伯海 北海→波罗的海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25°—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②以副极地(60°附近)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男无,大 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③40°S —60°S 为西风漂流 ,性质属于寒流,南极俯视 呈顺时针围绕南极大陆。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世界洋流分布

18

要求:按按教材图标出洋流名称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沿岸气候: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输送和全球的热量平衡;对沿岸地区气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暖流有增温

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②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 ③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④航海: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逆水反之。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考点16: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命出现以前—化学演化 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生物演化)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时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9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气候: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缓慢,有机质积累(如东北的黑土肥沃);

热带雨林植被生产量大,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

●生物:给土壤提供有机质。森林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地形: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坡向(阴/阳坡、迎/背风坡)影响水热状况,影响土壤的性状。

●人类活动: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我国南方的水稻土、四川盆地

的紫色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从A —B 体现 规律 从B —E 体现 规律

①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 越大),自然带分布种类越丰富。 ②同一种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 的海拔越低。

③山麓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

一致。

20

④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⑤阳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 迎风坡比背风坡低(雪线高度受 降水影响更明显,迎风坡雪线低)。

天山

●天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原因:南坡是阳坡,温度高蒸发旺盛,且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 ●珠峰/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山上积雪多。

●珠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的成因: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为阳坡,热量 条件较好;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谱较北坡复杂。 3、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上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⑧处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一种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的是?

●一种自然带对应两种气候的是?

●右图中1—10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

●1、2、3、7、8、9、10的变化体现了 分异规律, 7、4、5体现了 分异规律。

●北京、纽约、华盛顿、伦敦、悉尼、西雅图、罗马、开普敦 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4、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在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岩性、土质、地貌部位等不同的条件下,自然带

发生一定变化的规律,它具有重复性、有序性的规律,是属于一种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如:天山南坡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是热带草原带而非热带雨林带(地形) 南美洲西部的智利沙漠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寒流降温减湿)

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形成(洋流、大气环流、地形) 南美洲40ºS 以南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地形、大气环流) 我国南方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19: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分类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 和 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 。 分类:按照聚落的 和 ,可分为 和 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考点20: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2、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

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 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①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泥石流、滑坡)、断层等; ②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长度; ③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④道路尽量连接居民点; ⑤高等级公路要平直;⑥应避开沼泽; ⑦平原要少占耕地(以桥带路); ⑧修建隧道经过背斜底部.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21:全球气候变化

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 广泛发育的时期。 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 时期。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 界。 2.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④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如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考点22:自然资源

1.概念:存在于____________,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____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

2、分类: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相对的)。

3.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23: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问: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没登陆的台风、干旱、洪涝、地震、车祸 2

3、特征:

4、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5、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有气候因素(降水量)、水系水文因素、地貌形态、植被覆盖率、人类活

动等。其中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是关键。 例: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冬夏季风交汇处,形成锋面雨带,洪涝灾害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夏季由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常带来狂风暴雨。

②河道弯曲,下游入海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③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⑤长期以来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 ⑥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6、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对策方案等。

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总星系又叫做?其半径? 答:可见宇宙(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2、星云、恒星、彗星、行星际物质、陨星(陨石、陨铁)、太空中宇宙飞船是否是天体?

答:除了陨星(陨石、陨铁)都是天体 3、最基本的天体是? 答:恒星和星云

4、自身会发光发热、有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和体积巨大的天体是? 答:恒星(如太阳) 5、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多是? 答:恒星

6、天体系统层次划分:A 、B 、C 、D

分别代表的天体系统是?

答:A 是总星系,B 是银河系,C 是太阳系,D 是地月系; 7、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为什么? 答:太阳,质量巨大 (2)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卫星分别是? 答:太阳、金星、月球 (3)小行星带位于? 答:火星和木星之间

(4)冥王星为什么被列为矮行星? 答:因为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5)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月周期? 答: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北极俯视成顺时针),周期为76年; (6)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答:木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7)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分别是指?答:地内(水金),地外(火木土天海) (8)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的? 答:金星(西边日出)

(9)八大行星公转特征? 答:方向同向性、轨道共面性、轨道近圆形

(10)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 答:月球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考点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答: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臵看和其他行星相似。 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答:有生命存在。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 答: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

转的周期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4、“金锁链条件”是指? 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层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答:太阳的核聚变反应(4H →核聚变→He+能量) 2、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的组成:

(1)A、B 、C 分别代表? 答:A 、B 、C 分别是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什么波段? 答: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4、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风能、水能)

(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天然气。

问: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潮汐能、地热能能量来自?

答: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潮汐能与太阳、月球引力有关,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

性物质的衰变。

考点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 答:光球层(A )、色球层(B )和日冕层(

C )层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答:黑子 黑子真的是黑色的吗? 答:不是,是因为温度比周边低。

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是? 答:耀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考点5: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基本特征

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

区别

自转角度

恒星日

太阳日

360 º

59

´

360º

23小时56分04秒

24小时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所需时间

意义

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是因为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答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 ●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晨线 昏线 判断:晨线/昏线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从地转偏向力角度考虑,A 岸和B 岸分别是(侵蚀岸/沉积岸)?坡度(陡/缓)? (和右图对应)

答:A 岸是沉积岸,坡度缓(右图左岸);B 岸是侵蚀岸,坡度陡(右图右岸)。 ●C 岛最终可能和(南/北)岸相连?为什么? 答:和北岸相连,由于泥沙沉积。

(3)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期变更

①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例:若国际标准时间(0度经线时间)为12月10日2:00整,求:

⑴北京(116°E )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答:日期(12月10日),地方时(9:44),区时(10:00) ⑵纽约(74°W )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答:日期(12月9日),地方时(21:04),区时(21:00) ⑶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分之几? 答:7/12 (4)过180度经线日期变化有几种可能?

答:3种(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度经线,尽量经过海洋,避免将一些国家分成两个日期)

考点6: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约为23 º 26´(或23.5º)(见上面左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导致: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往返移动 ②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四季的更替 ⑤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示意图: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问:4月21日和那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近? 答:8月23日左右(大概直射在8ºN 左右)

②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春分、秋分日

具体变

夏至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H=90º-a(纬度差)

例:6月22日,求杭州(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H=90º-a=90º-(30º-23.5º)=83.5 º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光照图:

④四季的更替

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 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⑤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考点7: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

圈层

莫霍面

壳 以上

分界面 地莫霍与幔 古登堡面间

分界面 地古登堡核 面以下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 ,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范 围

特 点

●岩石圈的概念: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以外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 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⑧⑦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分别代表?

答:①平流层 ②地壳 ③软流层 ④外核 ⑤内核 ⑥地幔 ⑦上地幔顶部 ⑧对流层 ⑨高层大气 ●岩石圈包括? 答:②和⑦

●④圈层呈什么态?为什么?答: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因为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8: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②三类岩石的成因、实例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 考点9:地壳的物质循环

变式: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10: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大板块;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和高原。

●图中ABCDEF 分别是什么板块?

答:A 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完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答:太平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在什么板块上?答:印度洋板块

●在图中标出下列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日本海沟、地中海、大西洋中脊(海岭)、冰岛、红海、东非大裂谷

丁: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固,抗侵蚀

力强,堆积成山。

乙: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

侵蚀成为谷地。

丙: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沟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地下河)、丹霞地貌等

沙丘、黄土高原

示意图

外力作用 风力沉积:

示意图

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峡湾、角峰、韧脊

冰川作用:

风力侵蚀:

海浪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

地貌等

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多种多样,有的是合理、有利的,有的是不合理、有害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进行分析。如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考点1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1

电离层

O 3

晴 飞机

O 2 H 2O

天气

对流层厚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CO 2吸收红外光,O 3吸收紫外光 散射(有选择性):如大气容易散射蓝光和紫光,所以

天空成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天空 仍然亮一会。

反射(无选择性):阴天光线较暗

(2)保温作用:太阳辐射主要以可见光的形式照射到地表

使地表升温,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容易被CO 2 吸收,产生大气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将能 量归还给地面。

12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 ②太阳辐射 ③地面辐射

④大气逆辐射 ⑤大气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 ⑥地面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

●昼夜温差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答:最大A ,最小D 。

●十雾九晴、露重见晴天原因?答:晴天夜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降低。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纬度因素: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

射经过的路程、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导致太 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所产生的地 面辐射也随之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状况

也就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大小不同。(新雪反射率最高)

其他因素:气候因素(如某地的年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地面获得

太阳辐射的多少,也就影响该地地面辐射的大小)。

考点1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

原理: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示意图:

城市风

13

海陆风

山谷风

气压值:A>B>C 甲

2、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1)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上右图中风带1、风带2和气压带分别代表?答:1是东南信风带,2是盛行西风带,气压带是副高

14

南北纬60度附近上空由于冷(极地东风)暖(盛行西风)气团相遇形成

极锋。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对应的季节是?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成因 特征

L L

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X Q

X Q

Y

Y

气候 冬季受信风控制 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15

注: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中心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压带呈带状分。, 6、亚洲东部、南部季风环流

考点13: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的上方。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都有显著的差别,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

3、锋面气旋: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甲乙丙丁会形成锋面的是? 冷锋还是暖锋?

考点14: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主要环节:

问: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答:长江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参与内陆循环。 2

、影响下渗的因素:降水强度小、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

利于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问:城市化后城市容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答:城市化后下垫面发生了改变,植被覆盖率减少,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再加上排水系统遭到破坏。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考点15:洋流

17

1、概念: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的稳定流动。 2、分类:

●按性质分:寒流和暖流

画出①②洋流的流向,并标出其性质。 ●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风海流:盛行风吹动下形成。如北赤道暖流是东北信风吹动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漂流是盛行西风吹动形成。 补偿流:指某一海区海水出现亏缺,相邻海区的海水向缺水海区补充而形成的洋流。按方向分:水平补偿和垂直补偿 如: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规律:表层海水由密度大的海区流向密度小的海区。

如: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红海→阿拉伯海 北海→波罗的海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25°—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②以副极地(60°附近)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男无,大 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③40°S —60°S 为西风漂流 ,性质属于寒流,南极俯视 呈顺时针围绕南极大陆。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世界洋流分布

18

要求:按按教材图标出洋流名称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沿岸气候: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输送和全球的热量平衡;对沿岸地区气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暖流有增温

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②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 ③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④航海: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逆水反之。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

考点16: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命出现以前—化学演化 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生物演化)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时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9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气候: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缓慢,有机质积累(如东北的黑土肥沃);

热带雨林植被生产量大,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

●生物:给土壤提供有机质。森林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地形: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坡向(阴/阳坡、迎/背风坡)影响水热状况,影响土壤的性状。

●人类活动: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我国南方的水稻土、四川盆地

的紫色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从A —B 体现 规律 从B —E 体现 规律

①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 越大),自然带分布种类越丰富。 ②同一种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 的海拔越低。

③山麓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

一致。

20

④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⑤阳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 迎风坡比背风坡低(雪线高度受 降水影响更明显,迎风坡雪线低)。

天山

●天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原因:南坡是阳坡,温度高蒸发旺盛,且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 ●珠峰/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的原因: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山上积雪多。

●珠峰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的成因:南坡朝向印度洋,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为阳坡,热量 条件较好;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谱较北坡复杂。 3、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上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⑧处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一种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的是?

●一种自然带对应两种气候的是?

●右图中1—10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

●1、2、3、7、8、9、10的变化体现了 分异规律, 7、4、5体现了 分异规律。

●北京、纽约、华盛顿、伦敦、悉尼、西雅图、罗马、开普敦 的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4、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在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岩性、土质、地貌部位等不同的条件下,自然带

发生一定变化的规律,它具有重复性、有序性的规律,是属于一种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如:天山南坡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是热带草原带而非热带雨林带(地形) 南美洲西部的智利沙漠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寒流降温减湿)

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形成(洋流、大气环流、地形) 南美洲40ºS 以南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地形、大气环流) 我国南方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19: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分类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 和 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 。 分类:按照聚落的 和 ,可分为 和 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考点20: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2、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

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 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①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泥石流、滑坡)、断层等; ②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长度; ③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④道路尽量连接居民点; ⑤高等级公路要平直;⑥应避开沼泽; ⑦平原要少占耕地(以桥带路); ⑧修建隧道经过背斜底部.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21:全球气候变化

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 广泛发育的时期。 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 时期。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 界。 2.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④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如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考点22:自然资源

1.概念:存在于____________,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____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

2、分类: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相对的)。

3.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23: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问: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没登陆的台风、干旱、洪涝、地震、车祸 2

3、特征:

4、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5、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有气候因素(降水量)、水系水文因素、地貌形态、植被覆盖率、人类活

动等。其中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是关键。 例: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冬夏季风交汇处,形成锋面雨带,洪涝灾害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夏季由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常带来狂风暴雨。

②河道弯曲,下游入海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③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⑤长期以来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 ⑥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6、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对策方案等。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 返回 导航 首页 分类 专题 客户端 充值 建筑 考研 小说 微案例 日报 分享 收藏 下载 1/3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上传人:lflvpeipei 2012-03-31 举报 相关文档 doc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提纲及要点)(人教版) 热度: doc高一地理 ...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 第一.二节 1. 信息的基本概念p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 ...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 ...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复习提纲
  •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 ...

  • 高中生物必修一问题提纲
  • 高中生物必修一问题提纲 宜宾夏柳清 第一章 1.病毒的结构.生活在哪里?遗传物质是什么? 2.原核细胞的结构? 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蓝藻包括哪些?含哪些色素?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细胞学说体现了什么? 4.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了物象要改用高倍镜 ...

  •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6
  • 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三个层次的内涵及逻辑联系.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 ...

  •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复习提纲
  • 第五章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诱变育种) 2. 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应用(杂交育种) 一.复习提纲 生物的变异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 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基因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 ...

  •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复习提纲
  •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复习提纲 第一节 ATP 和酶 一.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 的功能是什么?(ATP 来源) 注: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根本来源:太阳能: 生物体内储能物质:脂肪 ......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糖原 .......植物细 ...

  •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 八大行星运行特征 . . . 八大行星结构分类特征 . . .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 其原因是 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 ...

  • 历史必修二第三第四单元提纲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第9.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自强求富为旗号) 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二次鸦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