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 )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

[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

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肌酐的浓度,用肌酐比值报告尿白蛋白排出率。

③24小时留尿法:留取24小时的尿样本,同时可计算肌酐清除率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目前一般采用过夜尿标本测白蛋白排泄率,但有研究认为随机留尿法计算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纯白蛋白测定更具早期诊断价值。

是不是一旦检测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增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呢?一般来说,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就可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但同时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原因,如患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微血管,使其丧失滤过功能,不能很好地清洁血液,使废物在血液中堆积,身体过多承受着水分和盐分的压力,最终使体重增加和踝部水肿,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以至尿毒症。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临床分为五个阶段。 一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异常,但有一些病理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故又称高滤过期。

二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小于20微克,运动后增加,休息后可恢复。呈间隙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变。又称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

三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在20至200微克,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隐性肾病期,即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四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大于200微克;约7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水肿。本期又称临床糖尿病性肾病或显性肾病期,具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三联征”。 五期:一般在患病20余年时发生。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小于40毫升时,氮质血症出现,其中,血肌酐值大于每升707微摩尔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1)β2-微球蛋白(β2-MG) 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它们都可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定期检查,特别是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监测肾功能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2)化验尿微量白蛋白,留尿方法有定时留尿法、随机留尿法、24小时留尿法,采用晨尿化验是可以的。(3)如无不良反应,洛汀新可长期服用。洛汀新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减少蛋白的渗出,保护肾功能。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就应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两类药不但可以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并可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10招战胜糖尿病肾病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

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

2戒烟: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患者快得多。因此,您如果有吸烟习惯,要从现在开始立即戒掉。

3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调脂治疗。

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4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提醒: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进行筛查。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后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5药物治疗: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管有无高血压,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6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

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7控制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 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8防治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泌尿系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

9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有些药物会损害肾功能。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因此,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

10透析和肾移植:当肾功能出现衰竭后,及时透析或成功肾移植可使你重获健康生活。

糖尿病肾病患者切忌吸烟!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吸烟吗?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糖尿病患者继续吸烟,不管它们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将会很快恶化。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3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肾脏功能的下降要比非吸烟者快的多。

尽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ACE 抑制剂治疗。ACE 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但是在本研究中,来自Texas 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医生发现尽管ACE 抑制剂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这些患者仍然出现了肾脏功能的下降。非吸烟者的肾脏情况也会下降,但是其程度较小。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二月份出版的《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为什么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其准确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在一些其他疾病患者中,吸烟会增加肾脏血管的抵抗力,增加血液中某些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的物质的含量。Chuahirun 和Wesson 认为,不管其机制是怎样的,劝说患者戒烟时预防肾衰发生的一种好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 )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

[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

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肌酐的浓度,用肌酐比值报告尿白蛋白排出率。

③24小时留尿法:留取24小时的尿样本,同时可计算肌酐清除率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目前一般采用过夜尿标本测白蛋白排泄率,但有研究认为随机留尿法计算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纯白蛋白测定更具早期诊断价值。

是不是一旦检测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增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呢?一般来说,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就可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但同时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原因,如患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微血管,使其丧失滤过功能,不能很好地清洁血液,使废物在血液中堆积,身体过多承受着水分和盐分的压力,最终使体重增加和踝部水肿,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以至尿毒症。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临床分为五个阶段。 一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异常,但有一些病理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故又称高滤过期。

二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小于20微克,运动后增加,休息后可恢复。呈间隙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变。又称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

三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在20至200微克,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隐性肾病期,即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四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大于200微克;约7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水肿。本期又称临床糖尿病性肾病或显性肾病期,具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三联征”。 五期:一般在患病20余年时发生。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小于40毫升时,氮质血症出现,其中,血肌酐值大于每升707微摩尔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1)β2-微球蛋白(β2-MG) 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它们都可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定期检查,特别是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监测肾功能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2)化验尿微量白蛋白,留尿方法有定时留尿法、随机留尿法、24小时留尿法,采用晨尿化验是可以的。(3)如无不良反应,洛汀新可长期服用。洛汀新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减少蛋白的渗出,保护肾功能。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就应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两类药不但可以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并可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10招战胜糖尿病肾病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

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

2戒烟: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患者快得多。因此,您如果有吸烟习惯,要从现在开始立即戒掉。

3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调脂治疗。

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4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提醒: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进行筛查。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后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5药物治疗: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管有无高血压,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6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

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7控制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 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8防治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泌尿系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

9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有些药物会损害肾功能。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因此,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

10透析和肾移植:当肾功能出现衰竭后,及时透析或成功肾移植可使你重获健康生活。

糖尿病肾病患者切忌吸烟!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吸烟吗?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糖尿病患者继续吸烟,不管它们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将会很快恶化。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3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肾脏功能的下降要比非吸烟者快的多。

尽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ACE 抑制剂治疗。ACE 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但是在本研究中,来自Texas 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医生发现尽管ACE 抑制剂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这些患者仍然出现了肾脏功能的下降。非吸烟者的肾脏情况也会下降,但是其程度较小。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二月份出版的《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为什么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其准确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在一些其他疾病患者中,吸烟会增加肾脏血管的抵抗力,增加血液中某些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的物质的含量。Chuahirun 和Wesson 认为,不管其机制是怎样的,劝说患者戒烟时预防肾衰发生的一种好方法。


相关内容

  • 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物--微白蛋白尿 - 肾病 - 糖尿病-糖友网
  • 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物--微白蛋白尿 2011-01-25 11:43:46  来源:<糖尿病之友>/作者:李昌祁  浏览:0  字号:[小 中 大] 目前,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物是微白蛋白尿及其"家族兄弟们". 先说一下这个"家族老大"- ...

  •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 ...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 王 宏 孙喜明 程宇甫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92例糖尿病病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7例),早期糖尿 ...

  • 糖尿病肾病五分期的不同症状
  • 2011-09-08 09:54:07  来源:糖友论坛/作者:  浏览:317  字号:[小 中 大] 糖友团-糖友网 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期: 第一期可以称为增生高滤期.增生就是肾脏长得个大,高滤就是过滤得多.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拼命工作使自己变得特别大,就是为了把糖排出去,这种负担重,肾脏就变得 ...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微量白蛋白尿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尿蛋白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等,如病程中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综,则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并不困难.糖尿病病史数年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常在20-200 μg/min或 ...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 (一)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及分期 Mongensen将1型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其实,2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 ...

  • 3目录和索引
  • 糖尿病肾病中医.西医近十年诊断标准变迁的思考* 王丽芳 杨彩虹 杨雪梅 赵良斌 陈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610072)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糖尿病肾病(DN )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变迁进行综述,并浅谈笔者的看法与体会.回顾DN 诊断研究进展,最终为制定日趋完善.统一.适用于国内外的DN 诊 ...

  •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 !旦笪竖煎量:苎:!!!至墨!鲞璺!型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编者按关于糖尿病(DM)诊断与分型的修改意见,自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公布以来的两年期 wPR)于1999年正式会布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与分型.间,各国糖尿病学界对新的诊断与分型均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在此基础上wHO专家 ...

  •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李红教授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病(CKD)时,常常会出现降糖难度大.低血糖风险高和血糖监测困难等问题.在第六届海西糖尿病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红教授就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治疗及其进展发表了演讲. 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 依据传统的Mogensen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