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_锋晖

2014年第4期            西部蒙古论坛              №.20144.

rnaloftheWesternMonanStudiesouoli      Jg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锋 晖*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05430

[内容提要]“射”是蒙古文化中一个重要文化元素,蒙古族射箭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涉及射猎生产、军事

武备、制造技法、射术技艺、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阐述蒙古族射箭运动的文化内容,揭示其文化价值,并结合蒙古传统射箭运动的特点,就如何构建保护和传承该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蒙古文化 弓箭文化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51672.9  [4-3067201404-0062-08

一、蒙古族射箭运动的起源

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射箭的历史传统,而这种传统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北方草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游牧文化往往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二精骑善射,崇尚武勇。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鬼方、混夷、胡、匈奴等北方民族,均具有推崇骑射、剽悍好斗、轻死易发、勇于征战等浓厚的尚武风俗,他们集牧人、猎人、战士于一身,这是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赋予游牧民族的品格,或是草原人的文化精神。究其渊源,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军事学家中有一句名言:凡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草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游牧和射猎的生活方式,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中国的从西部较为茂密的乌北方地理环境以草原和山林为主,北部草原从5延伸40英里,0度纬线两边起,00克兰平原到东部,均气候恶劣、蜿蜒起伏。在这个大草原地带的南面,有一个半干旱地带,它的一些地方与地球上最荒凉、最令人望而却步的沙漠相毗连。由于内在因素所决定,这里许多牧场比其它牧场贫瘠,而且干旱和严冬都影响着牧草的生长,为此大草原各部经常相互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以争夺或保护决定着其牲畜和自身生死的草原。游牧生活内在的危险和为争夺或保卫草原而进行的战斗,使强悍、好斗、有纪律性的、能够克服千难万苦的民族应运而生。在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区,山峦起伏,气温低于黄河、长江流域,且平原面积较小,可耕土地较少,不宜进行农业生产,大小兴安岭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的屏障,阻挡着西北的风沙,送来了东南的雨水。这种呈周期性变化的地理环境,使那里的先民得以往来于

,,男(锡伯族)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书记、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作者简介]锋晖(1977—)*[员。

—62—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草原、山林之间,过着狩猎、游牧生活,形成了与这种地域环境相适应的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

游牧民族文化中有着浓重的军事性。其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上,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着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箭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

北方草原、山林的地理环境使得北方多游牧民族。他们与农耕民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耕民族世世代代在固定的土地上,经营自己那一块土地,收获衣食住行所需的种种物资,因而安定观念异常浓厚。而游牧民族则常常居无常所,逐水草而牧,因射猎的需要与其他部族在地界方面发生武力争战,使得骑射成为古代北方民族重要的谋生手段和文化特征。在这种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条件下为了获取猎物、——弓箭便被广泛使用,弓箭对于游牧民族来讲既是一种实现自我和群体的生存必须的一种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又是一种强大的军事武器,在草原、山林特定的环境和不断迁移的游牧条件下游牧民族不可能制造过于复杂和笨重的工具,而弓箭则是在这种条件下最为实用有效的工具。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大草原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大舞台,在激烈的社会进程中涌现出了诸多强大的游牧民族,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射箭传统,构成了蒙古族射箭运动的源头。

。鲜卑人:“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俗善

①。契丹人“②,“儿童能走马,挽弓射猎,骑射,人人善射,以战为乐,以战死为荣”妇女亦腰弓”追逐水③,有着瑟瑟仪、草”射鬼箭、勘箭仪·宾仪、正旦惊鬼·杂仪、上巳射兔·杂仪、重九射虎·杂仪等诸多④。室韦““。党项“每大弓箭仪式”人人习骑射,乐战斗,耐饥渴,其亲冒矢石,蹈锋刃,死行阵,若谈笑”

。女真有着独具特色的“猎即相啸聚,事毕去,不相臣制。故猛悍善战”楛矢石砮”文化。“勇悍善骑射,。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在长期的牧猎生活中,射箭成为中国北方民族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渗透在民族结构、军事、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蒙古族射箭传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不断孕育形成,并且凝聚诸多古代游牧民族射箭运动的特点,形成了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及军事尚武风尚,最终在恰当的时刻震撼了世界。

二、蒙古族射箭运动的军事作战功能

游牧民族文化中有着浓重的军事性。其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上,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着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箭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存之本,而生存训练、骑射训练、军事训练的一体性的传统使他们全民皆兵,武备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这种武备观念中最为核心

①②③④

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出版社.第1M]2001第二版.569页欧阳修.奉使契丹道五言长韵[宋朝M].

辽史.食货志[卷5M].9李纲.梁谿集[卷1M].御戎论.44

—63—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的便是骑射力量的培养,在战争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成为战斗的射手。因此可以说古代蒙古民族是伴随着骑射成长发展,每一个蒙古人从生到死也是在弓箭的伴随之下轮回的,这种文化造就了众多的蒙古“”骑射勇士。成吉思汗说:一个男儿应当手执弓箭筒,把自己的尸体抛弃在荒野。人们把以露为食,以风,为骑,以箭为友的刻苦精神视为男子汉应具备的品格,成吉思汗青年时代,曾与札木合持箭结为“安达”“曾以折箭告诫子孙:一枝脆弱的箭,当它成倍地增加,得到别的箭的支援,哪怕大力士也折不断它,对它”束手无策。只要你们弟兄互相帮助,彼此坚决支援,你们的敌人再强大,也战不胜你们。可以说射箭运动在蒙古长期社会历史生活的酝酿下转变成了蒙古族的文化要素。

射猎活动中的骑射、军事训练1.

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的代表极其重视射猎活动。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极其重视。认为射猎是军队将狩猎,他常说行猎“不单是为了猎取野兽,也是为了习惯射猎锻炼,熟悉马背技艺”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从中学习猎捕时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捕。蒙古人不打仗时特别热衷于射猎,成吉思汗在远征中亚的战争间隙常举行狩猎活动,曾遣使召长子术赤从钦察草原出发把猎物赶来,成吉思汗和部将军士们放马追逐射猎,在他们猎厌了之后便在猎得的野兽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记放掉。

,蒙古人“以为猎足以习战”的习俗,其“围猎有类出兵”通过围猎训练战技,讲武论事。每次围猎经历数月之久,依照战时编组,以数百、千、万之众,范围数千里。将部队分为搜索、前卫、主力、后卫四部分,依照顺序前进移动。成扇形的搜索部队负责各类侦察工作;前卫部队根据搜索情况进行落实并向指挥官汇报;主力部分携带家属及物资辎重随后;后卫部队负责收容工作,并准备随时迎战偷袭之敌。狩猎中分析、判断、包围的技术不断强化,在“追、围、捕、杀”的围猎中领悟军事规律,在勇射猛虎、命丧围场“的危险当中练就胆量。正如成吉思汗所说:行猎是军队将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的教诲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应当学习猎人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

①”捕。他们进行围猎,不单为猎取野兽,也是为习惯狩猎习惯,熟悉弓马和吃苦耐劳。

“元奠都燕京后,忽必烈在大都南郊辟建围场。《日下旧闻考》有如下记载:南海子即南苑,在永定门

②每年初冬都要举行大猎,”外。元时为飞放泊,明永乐时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此时皇帝传下诏

旨,命军队做好狩猎准备。军队按右翼、左翼和中路排好队形,将官率领军队一起出发。他们形成一个猎圈,慢慢地驱赶着前面的野兽,当猎圈收缩到两三箭地的时候,士兵们把绳索连结起来,再在绳索上面复以毛毡,军士围着圈子停下来,肩并肩而立,猎圈中包围了各种各样的野兽。这时,皇帝带领几骑首先驰入猎圈开始射猎,当他猎厌之后就在猎场中央的高地下马,观看其它人射猎;然后,诸王进入射猎;继诸王之后进入猎圈的依次为那颜、将官和士兵。当猎圈中剩下的只是一些伤残和弱小的野兽时,一位老者则会恭敬地走近皇帝,替余下的野兽乞命,皇帝则会下诏把它们统统释放,不许伤害它们。看蒙古族围猎有着鲜明的军事性,与军事训练相密切联系,围猎中的迫赶、合围、击杀、清点猎获物等,都与战争的过程相似。围猎中强调指挥有度、进退有节,尤其是在猎杀过程中要求由上而下的尊卑有序。同时在围猎过程中体现出了“勇、仁”二字,既要于围场勇射猛兽,又要注意放生,给幼弱之兽以仁慈,使他们不断繁衍和生息。

入关后的满洲八旗及其贵族一直延续着蒙古族打围射猎的传统并加以发展,于北京周围4年,164

周围6专辟了一些地方作为皇帝的围场,其中木兰围场尤为著名,此围场在承德东北200公里处,0多公里,是一个天然的狩猎场,设围点7还要定期在这里2处。皇帝经常带领文武大臣来木兰围场练习射猎,其目举行秋猎,并把秋猎列为“秋狝习武,绥服远落”的重要庆典,使“习武木兰,勿忘家法”成为定制③,

①②③

世界征服者[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M]2004.29—30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M].1981.卷七四.1231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25

—64—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的就是为了保持满洲的尚武精神、武备力量和文化特征。

古籍中对蒙古族骑射战术的描述2.

《蒙古族文学史》中的《狩猎生活祝祷词》详实介绍了蒙古人自古善骑射的生活习俗。从狩猎进入以游牧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后,蒙古人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过着“随逐水草,不恒厥处”的生活,而草原上的频繁征战、激烈兼并,骑射技术之精湛与否,直接影响着各部落民族的生存命运。所以蒙古人对骑射技术自幼便开始着手训练。成人之后,则应征入伍,无论征战或围猎,都要求娴于弓马,善于杀伐,具有坚、《、《世界征服者史》以及欧洲人的游记中对此多韧不拔、严守纪律的战斗作风。《蒙鞑备录》黑鞑事略》有记载。

“今日追溯蒙古历史文化,依旧清晰可见射箭运动对蒙古族历史的影响力。《元史·兵志》记载: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黑鞑事略》记载: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之,三岁有索维之鞍,俾手所执,从众驰骋。四五岁挟小弓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待长大后骑射出众,能在急驰中顾左而射右,回首发矢,技艺娴熟。甚至妇女也能像男子一样骑马驰骋,善于射箭①。此外“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科为军,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

②。在蒙古族社会中,日渐丁军”每个家庭都要对子女进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教育。正如《蒙靼备

。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亦说:录》中写道“靼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组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他们的小孩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骑马和驾驭马,并骑在马上跑,同时大人就把适合的弓箭给他。们,教他们射箭,他们是极为敏捷和勇猛的”

蒙古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的制度,军官世袭。这一制度使蒙古人能够“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贝文·亚历山大在其《“屯聚牧养”统帅决胜之道》一书中对此也曾写道:这些骑马的弓箭手创造了空前的战术。其精髓是速度和突然性。他们能够迅速冲到敌军队伍面前,如同暴风骤雨地一阵放箭,从四面八方,袭击敌人,然后遁去,自始至终都不同敌人步兵的剑或矛交锋。他们所喜欢把马的快速奔驰同巧妙的控制和择时相结合,发动猛烈的攻击,然后诈败而后撤,只有最精明的和控制力极强的敌军才能抑制住冲动,不去追击佯装溃败的骑兵。在这一追击过程中,敌军超出自己的后援所能顾及的范围,丧失严密的防守队形,任凭部队和个人纷纷离散。这时,这些骑兵弓箭手突然重新组织起来,掉头迎击挺进中的敌人,逐个部队或逐个士兵地歼灭分散开的敌军。这一战术一次又一次地、一个又一个世纪地在”与不熟悉它的敌人的战斗中,得到成功的运用。

蒙古骑兵西征时,使用了一种灵活的骑射战术。此战术是游牧战术的一种完美形式。遇到欧洲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先是在远距离用强弓射杀,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和破坏对手的阵形。虽然对手是重甲骑兵,蒙古骑兵也能百步内做到一箭致命;等距离靠近再用飞行速度更快的箭,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箭雨……如此往复,最后等蒙古骑兵挥动马刀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当时的蒙古骑兵经常利用自己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很少的部队歼灭大量的敌人。

三、蒙古族传统弓箭制造技艺

在制造弓箭方面,蒙古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和程序。在制作过程中,先制弓后制箭是一项自古遵循的规律。

,,弓,蒙古族人称之为“努姆”早期的蒙古族先民中大多使用以桦木为主材的单体弓(纯木制弓体)

①②

北京:商务印书馆.岷峨山人译语[M].1936.512

黑鞑事略[黑龙江:军事文化出版社.M].1998.762

—65—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①,“弓以皮为弦,弓身经蒸煮后弯曲上弦,但由于这种弓体弹力弱,箭削桦为杆”弓身长,易折损,使用较

——双曲复合弓,俗称“角为不便,因此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而形成了后期的复合弓体—。相对于单体弓来讲“,(弓”欧洲人称之为“斯基泰弓”角弓”长度也大为缩小,有力地提icusbow)Scth y高了骑射水平。弓箭各个部分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季节要求,冬季制弓干、春季制角片、夏季制筋条,秋季整合材料制作弓身,因而制作一把传统弓箭往往要耗费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这种弓在形态上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弓体绷上弦后,握把后缩,弓臂上下呈对称的弧曲,弓臂的两个末梢反向弯转;二是解弦驰弓时,弓臂大幅度反向向外弯转,因为弓身短,弹力强,十分适合于骑射作战。

蒙古族传统“角弓”的弓身由角、杆、胶、筋、骨、皮等多种材料制成,其基本结构为: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梢,弓在释弦后会缓慢呈反曲弧形。蒙古“角弓”制作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角,作为决定弓箭弹力的材料之一,以牛角或羊角制成,要求质材长二尺五,根部白、中部青、末断丰满,整体光泽细润,不能有龟裂痕迹,也有用大型动物骨骼来制造弓片的。杆,指弓身中使用的木材,用以连接弓片增加弹力。胶,制弓用的胶,分鹿胶、马胶、牛胶、鱼胶等种类,其中鱼胶较为常用。筋,为决定弓身弹力的重要原料,选择体形较大的动物的筋,主要是腰筋,剔出兽体后阴干,再用木棰反复棰打去脂,使筋纤维呈丝麻般柔软,小筋要长而成丝,捻成线,合股打油,用以缠绕弓体增加弹力,大筋要求连接在一起且有光泽,用以增加弓身弹力和制作弓弦。骨,骨材安置于弓体的握把处,用以加固木与弓片,增加弹力。皮,常切割成细条,拧成绳状,用以作弓弦,紧密包裹弓身,以达到防止磨损的目的。

,弓木胎和角片经过细致的打磨后进行“刮槽”以增加鱼胶的咬合粘合力,二者粘合后构成弓身主体,内侧再用粘合牛筋,使骨、木、角紧密结合,之后在弓身上缠绕一层华树皮,保护弓身。制作完成的弓身呈弧型,之后反曲而拉再上弦,使弓的张力大大增加,根据牛筋铺合厚度能至少产生170磅的张00—1力,其射击距离一般为二百至三百码。1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为庆祝胜利,在蒙古国西境4年,22的不哈速只忽举行了一次由全体蒙古贵族参加的射箭比赛,移相哥在此次大赛中创下了矢中三百三十五庹(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为一庹)的射程,并获得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之殊荣,由此可窥见蒙古“角弓”的威力。

同时,随着蒙元不断的东征西讨,得到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动力,弓箭的制造逐渐精良,并在灭金以后学会了制造神臂弓和轻型弩,灭宋以后学会了制造床弩。元时士兵所使用的弓主要为“马克大”大弓、“(。在蒙元时期,卡蛮”大弓以及宋人发明的多种弓弩并配备了中原步兵使用的“神臂弓”神臂弩)成吉“思汗曾规定:每个战士必须带有下列武器:弓二张至三张,其中至少有一张好弓,三个装满箭的大箭筒。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十箭,在数万和数十万大军以如此密集箭雨的攻势下进攻可谓是无坚不摧。蒙古铁骑发动的强劲旋风在征战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过程中,把中国古代的制弓术传到了世界各地。

四、蒙古族射箭运动的形式

射术技法1.

卫拉特蒙古族射箭技艺分为身法、手法、指法、眼法四部分②。

身法中要求精神专注,头部端正,脚步八字站立,步阔而腰蹲,脚跟必须踏稳。开弓时顺势推前拳,弓与前脚同时推出,胯部稳扎下沉,肋部向后送,挺直胸部,全身各部位和谐一致,并且气度自然,猛吸气后开弓,屏气后放箭;手法中要求双臂放松不僵硬,如同持笔之手一样灵活自如,根据目标的远近确定弓身的倾斜度,开弓后弓弦要贴近胸前,左手握弓向外斜放,右手控弦向内收,体会并达到右手放箭时而左

北京古籍出版社.叶隆礼.契丹国志[M].1990.1253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141

①②

—66—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手却毫无感觉的程度;指法中要求手指扣箭有力,运箭熟练,拇指上抬之力和食指下压之力使箭体牢牢扣于弦中,中指贴住拇指,其余三指紧收,弦靠胸,箭贴脸,握弓平稳;眼法要求射手在正心正体后放箭,作到心神专一,精神振奋,目光要全部集中于目标,把握风向、距离、运动轨迹、频率等各个要素,在目标出现的瞬间毫不迟疑地防箭,命中目标。

在发挥自身力量和弓箭性能方面,蒙古族人讲究弓、箭、手三者的相配。其一讲究弓的张力和自我臂力的最佳组合,射手需慎重权衡,不可为显现蛮力而盲目选择大拉力的硬弓,而应根据自我开弓的最以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其二讲究弓与箭相配,强弓配劲大力量缩减20—30%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弓,矢,硬弓配硬箭,本末倒置不但不能命中目标还会损坏弓身箭体,这也是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相一致的。正是因为蒙古族人视弓箭为身体的一部分,将弓、箭、手三者合一对待,因此无论立射、跑射、跪射还是骑射均能随心所欲、出神入化。

,,历史上,蒙古族射箭使用的箭靶有三种,第一为“五色圈毡箭靶”又称“萨仁”有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相套而成,靶圈的中心是活的,箭射着中心后就掉下来;第二为木桩靶,以木桩裹皮袋而成,宽三尺,长六尺;第三是堆砌靶,以木块或皮筒堆砌起来而成,呈塔形,箭射中并全部倒塌,为优胜。

比赛分为立射和骑射两种形式,弓箭的样式、长度、拉力和重量在比赛中没有统一的规格,只是部分地区比赛时要求轮流使用弓箭。男女老幼不分级别,均可自由参加。立射比赛距离一般为四五十米,五人一组,于固定地点轮流立射,以中靶多少确定名次。大型骑射比赛,参加者多达百余人,中型的约20共设三个靶位,靶位小型的也有16米深、85米长的一条沟,0人。比赛的跑道多是4米宽、0.60人,~3

与靶位之间相距2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位在射手的右侧。比赛规则规定:一马三5米。第一、箭,即每人每轮射三枝箭,共射九枝箭。凡参加比赛的人都要自备马匹弓箭,弓箭的式样、弓箭的拉力、箭的重量和长度等不限。比赛时,背上弓,把三枝箭插在背后箭袋里,骑马到骑马线,裁判员发令后,开始起跑,同时取弓抽箭,搭箭发射。每轮跑完全程没射完三箭者,被认为最不光彩。

民俗活动2.

“元代后蒙古族射箭运动主要以“那达慕”大会为主要载体开展,那达慕”以摔跤、赛马、射箭三项竞技为核心内容,在蒙古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并充满活力地传承至今。从历史来看“那达慕”有籍可查已有7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00多年的历史。远在13世纪初,(。主要由官方组织,大聚会)时.都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服务于官方祭祀、军事、朝会、结盟、交流、祝庆等各种目的。氏族社会游猎时代敖包祭祀后的“那达慕”的开始,即成为蒙古族氏族、部落首领祭祀一方山水、天地、诸神后的娱神、媚神的仪式;进入游牧经济时代后,随着军事征战和蒙古族势力的“扩张,那达慕”成为训练兵力、选拔军士以及出征前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的“演练”活动;建立政权社会稳定下来后,作为组织者的盟旗、王公、寺庙、达官贵族等促使“那达慕”出现了宫廷化和政治化的趋向,成为王公贵族宴请、娱乐以及服务于外交、政治交往的一种媒介和手段①。

五、蒙古族射箭运动的价值

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1.

蒙古族弓箭运动历史悠远,特别是在自清朝以来,蒙古八旗骑射传统孕育出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对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独具特色的蒙古八旗屯垦戍边军事文化,今日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同样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93

—67—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强化民族的心理价值2.

射箭运动对于蒙古族族来说是一种影响时间最长、力度最大、范围也最广的文化类型,同时也是为全民族所共有的一种体育文化。纵观蒙古族发展史,可以从中发现蒙古族的弓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弓箭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它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价值取向、理论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民俗民情等。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蒙古族及其民族成员彼此间产生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潜在文化心理定位的作用,使民族所有成员凝聚在一起,产生勇于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民族进一步的发展。

文化的研究价值3.

根据考古资料中的记载,中华大地射箭运动至少有着三万年的历史,而在蒙古族民族历史中弓箭文化始终贯穿整个蒙古族历史。蒙古族文化中的“射”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蒙古八旗训练风俗造就强大的战斗力,为屯垦戍边的国防事业奠定了群众基础;其宗教性的射猎祭祀内容是民族萨满教的宗教遗存,有着悠久和丰富的宗教内容;以弓箭为母题的神话传说种类繁多,以射箭为母题的岩画也遍布蒙古族早期活动区域,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射箭运动和中华弓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射箭运动的发展和现状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射箭运动的一个缩影,加强其传承保护对整个中国射箭运动的传承和保护都有着积极作用的重要的意义。

体育项目的推广价值4.

蒙古族射箭运动是各民族历史上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今日许多民族曾经发达的弓箭文化处在严重濒危消失的状态,满族“国语骑射”的文化特征已经消失,藏族传统射箭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古代中原地区关于骑射文化的内涵在今日也是了解者甚少,对于弓箭文化许多人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竞技体育比赛的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挖掘和弘扬蒙古族射箭运动对于其他兄弟民族传统射箭运动的研究和发展能起到非常积极的辅助作用。

健身益智的价值5.

射箭运动讲究专注稳健的心理素质及正心正体的射艺技巧,古代仁人儒士均将射艺作为修行之道,用以调节心理、磨练心志。弓箭文化有着丰富的竞技性、娱乐性、艺术性等特点,讲究礼节、要求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沉稳的心理素质以及勇争第一的竞争精神,通过这一文化形式可以达到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丰富民族文化生活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华弓箭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在今日将弓术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益智运动,被大众所喜爱,并广为流行成为融汇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于一体的运动。

促进团结和谐的价值6.

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自古以来射箭比赛便是蒙古族非常隆重的传统活动,在“那达慕”节日聚会中开展,祈求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通过比赛竞技,激发拼搏和竞争的精神;通过比赛严格的程序和礼节,培养民族谦让团结、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因此射箭比赛在蒙古族人心目当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有着祈福的象征意义,是民族积极乐观心理的生动体现。

六、结论与建议

结论1.

中国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以及游牧民族文化中浓重的军事a.性,使得弓箭既是最基本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中的武器,是蒙古族射箭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蒙古族射箭运动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交流的结晶,融汇了众多古代北方民族的智慧,也吸b.

收了大量中原农耕文化的元素发展而成,有着悠久的文化、丰富的内容及崇高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华弓

—68—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箭文化和世界弓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蒙古族射箭运动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强化民族心理的价值、文化的研究价值、体育项目的c.推广价值、健身益智的价值以及促进团结的价值。清朝征服准噶尔后,卫拉特蒙古的射箭运动与清政府的政治需要相关联。察哈尔蒙古作为清代d.

西北国防的重要力量,其射箭运动突出军事性,在清政府“国语骑射”的国策影响下传承;而以准噶尔部落为代表的蒙古部落的射箭运动则被严格控制,突出其娱乐的功能,以“那达慕”大会为载体进行。解放后,竞技体育射箭项目在我国迅速发展,使得我们在大力接受和推广国际射箭的同时淡化了e.

传统射箭和民族射箭项目的传承和研究。蒙古族传统射箭比赛已经在比赛赛制、器材使用、比赛仪式等方面处于濒危的状况。

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不f.

仅仅需要经济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的支持。因此,传承和保护传统弓箭运动势在必行。

建议2.

借鉴日本、韩国传统弓道文化的发展模式,结合蒙古传统射箭运动的特点,为其如何构建保护和传承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联络相关学者及科研专家,充分利用的现有资源,构建蒙古传统弓箭文化的研究平台。a.

加强弓箭运动的市场化、产业化,建立传统弓箭文化的营销体系,以“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思b.

路拓宽资金来源。

通过建立民族传统射艺协会、射艺协会、民族射艺表演队等民间组织机构,奠定射箭运动传承和c.

保护的群众基础。

严格统一蒙古族传统射箭运动的规则,恢复传统民族射箭训练和比赛内容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d.

性,有利于实现传统射箭运动的竞技化发展,从而走向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奥其]

—69—

rnaloftheWesternMonolianStudies4,2014Jou       №.g

()DewaJamanTubdenNimaandHisWritinAccomlishmenthaZha034      ………………………Z yggp  

,m,DTheLivinBuddhaofLabranonasterinSouthGansurovinceewaJamanTubden       ggypyg   

Nimafrom QinhaiistheDewaIII.HeisoneofthemostreresentativeersonamontheMono-              gppgg lianmonksinthehistorofTibetanBuddhisminQineriod.Hestudiedthesutraandtantraand              ygp  madeareatachievementandcontributionintheroaationofBuddhism.Hehaduitelonreu-             gppgqgp 

,tationintheMonolianandTibetanareasandtheinfluencewasfar-reachin.Hewenttothe             gg

,,ublicizincultureofBuddhism,madewidetiesEasternMonoliafourtimesatotalof28years          pgg 

,forthealicationoftherelationshiwitheoleandwontheadmiration.Thewholemeaninwas           pppppg  

,toromotetheinteractionbetween WesternMonoliaandEasternMonoliathesecondwasacer-            pgg

tainlevelreflectedtheAmdoareaandMonoliaareabetweenMonolianandTibetanharmonious             gg

,relationsthethirdwastoconsolidateandexendtheSuorter-almsiverrelationshicreatedb          ppgpy 

,JamantheTwoinMonolia(1769-772)betweenLabranmonasterandMonoliantribes      ygggyg   

fourthwasforDewaLivinBuddhaSstemextendedacareerintherasslandsofMonolia.Fur-             gygg 

,,,thermorehecombinedstudandresearch,seakinandracticesummarizedtheexerience      ypgpp  

,wrote6Buddhistwritinsleftreciousculturalwealth.     gp()DnastandZunharhaoYi044TheProosalofDelimitationBetweenin  ……………………Z      gpQgyy  

,QinDnastandZunharmeasuredswordswitheachformanearswithusanddownsonboth            gyygyyp   

,,sides.Additionalltherewereinternalcontradictionsresectivel.Inordertoconsolidatetherulethe         ypyy

stofihtinanddiscusseddelimitation.In1724theoenedtheroadtoeacetalksanddisatchedseveral           pggyppp   

,,oint.Aslateas1739thehavedeemissartoneotiateitbutthedeadlockedonthesecificcut-off-            pyygyp   

‘limitedtheAltaiMountainsasZunharandKhalkhasnomadicboundar.         gy()ontheoriinanddevelomentofSaniabeventhaoWeibin050AStud         …………………………Z gpjjy 

TheSaniabeventhadafar-reachineffectintherelationshibetweenZunharsandToruts           jjgpgg  ()KalmuksatthebeinninofeihteenthCentur.Thisessacombinedtheoriinanddeveloment         gggyygp  

,reviousstudiesandhistoricalrecordsinChineseTodo-MonofSaniabeventonthebaseofthe-              pjj

olianandRussian.  g

()……………………………………………FanditsculturalvalueenHui062TheMonolianarcher      gyg  

,otinisanimortantelementofMonolianculture.MonolianarcherhasalonhistorSho         gpggygy   

’,m,m,,itscontentinvolveshuntinroductionilitaranufacturintechniuesarcherskillsfolk   gpygqy   

,aerexlainstheMonolianarcherculturecontentrevealsbeliefandmanotherasects.This         pppgyyp  

,,itsculturalvalueandthecombinationofMonoliantraditionalarcheranditscharacteristicsand          gy 

ivesadviceonhowtorotectandinheritarcherculture.        gpy ()……………………………………………ZMonolianloanwordinDonxianlanuaehaoLon070     gggggg 

,evelomentandformationofanlanuaeswerenotstaticandwereaffectedbmanThed           pyggyy  ,theMonolianloanwordwasalfactors.DonxianlanuaewasinfluencedbMonolianmostl-        ggggygyg  

sothemost.ThisaerwillmakeabriefanalsisonMonolianloanwordinDonxianlanuae.             ppyggggg ,()TheStudiesontheMonolianTotem WorshianYonzhenErden-Tsetse080      gpgg …………………F

rearereatdisutesontheissueofthetotem worshioftheMonolianintheacademia.The              gppg 

SomescholarsbelievethatMonolianancestorsdonothastotem;somebelievethatthehavetotem             gy 

;worshiandthosearereresentedbthewolf-deertotem”somebelievethatthehavemultile          ppy“yp  

,,,,,,,,totemslikewolfdeerealebearswandowhitehorseetcinsteadofsinletotem.Because      ggg

,totem worshioriinatedfromthematriarchalclansocietfromtheersectiveoftheoriinofthe            pgyppg 

,Monolstheirancestorsshouldhavetotem worshiTheacademiareconizesthattheMonolso-          gp.gg

),wriinatedfromtheSarbi(Xianbeieolehoseworshisdeer.ThereforetheancestorsofMon-         gppp

houldalsoworshideer.Considerintheersistentandwidesreadloveandadorationofolss          pgppg  

—127—

2014年第4期            西部蒙古论坛              №.20144.

rnaloftheWesternMonanStudiesouoli      Jg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锋 晖*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05430

[内容提要]“射”是蒙古文化中一个重要文化元素,蒙古族射箭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涉及射猎生产、军事

武备、制造技法、射术技艺、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阐述蒙古族射箭运动的文化内容,揭示其文化价值,并结合蒙古传统射箭运动的特点,就如何构建保护和传承该文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蒙古文化 弓箭文化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51672.9  [4-3067201404-0062-08

一、蒙古族射箭运动的起源

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射箭的历史传统,而这种传统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北方草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游牧文化往往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二精骑善射,崇尚武勇。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鬼方、混夷、胡、匈奴等北方民族,均具有推崇骑射、剽悍好斗、轻死易发、勇于征战等浓厚的尚武风俗,他们集牧人、猎人、战士于一身,这是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赋予游牧民族的品格,或是草原人的文化精神。究其渊源,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军事学家中有一句名言:凡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草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游牧和射猎的生活方式,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中国的从西部较为茂密的乌北方地理环境以草原和山林为主,北部草原从5延伸40英里,0度纬线两边起,00克兰平原到东部,均气候恶劣、蜿蜒起伏。在这个大草原地带的南面,有一个半干旱地带,它的一些地方与地球上最荒凉、最令人望而却步的沙漠相毗连。由于内在因素所决定,这里许多牧场比其它牧场贫瘠,而且干旱和严冬都影响着牧草的生长,为此大草原各部经常相互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以争夺或保护决定着其牲畜和自身生死的草原。游牧生活内在的危险和为争夺或保卫草原而进行的战斗,使强悍、好斗、有纪律性的、能够克服千难万苦的民族应运而生。在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区,山峦起伏,气温低于黄河、长江流域,且平原面积较小,可耕土地较少,不宜进行农业生产,大小兴安岭作为呼伦贝尔草原的屏障,阻挡着西北的风沙,送来了东南的雨水。这种呈周期性变化的地理环境,使那里的先民得以往来于

,,男(锡伯族)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书记、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作者简介]锋晖(1977—)*[员。

—62—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草原、山林之间,过着狩猎、游牧生活,形成了与这种地域环境相适应的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

游牧民族文化中有着浓重的军事性。其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上,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着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箭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

北方草原、山林的地理环境使得北方多游牧民族。他们与农耕民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耕民族世世代代在固定的土地上,经营自己那一块土地,收获衣食住行所需的种种物资,因而安定观念异常浓厚。而游牧民族则常常居无常所,逐水草而牧,因射猎的需要与其他部族在地界方面发生武力争战,使得骑射成为古代北方民族重要的谋生手段和文化特征。在这种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条件下为了获取猎物、——弓箭便被广泛使用,弓箭对于游牧民族来讲既是一种实现自我和群体的生存必须的一种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又是一种强大的军事武器,在草原、山林特定的环境和不断迁移的游牧条件下游牧民族不可能制造过于复杂和笨重的工具,而弓箭则是在这种条件下最为实用有效的工具。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大草原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大舞台,在激烈的社会进程中涌现出了诸多强大的游牧民族,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射箭传统,构成了蒙古族射箭运动的源头。

。鲜卑人:“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俗善

①。契丹人“②,“儿童能走马,挽弓射猎,骑射,人人善射,以战为乐,以战死为荣”妇女亦腰弓”追逐水③,有着瑟瑟仪、草”射鬼箭、勘箭仪·宾仪、正旦惊鬼·杂仪、上巳射兔·杂仪、重九射虎·杂仪等诸多④。室韦““。党项“每大弓箭仪式”人人习骑射,乐战斗,耐饥渴,其亲冒矢石,蹈锋刃,死行阵,若谈笑”

。女真有着独具特色的“猎即相啸聚,事毕去,不相臣制。故猛悍善战”楛矢石砮”文化。“勇悍善骑射,。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在长期的牧猎生活中,射箭成为中国北方民族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渗透在民族结构、军事、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蒙古族射箭传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不断孕育形成,并且凝聚诸多古代游牧民族射箭运动的特点,形成了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及军事尚武风尚,最终在恰当的时刻震撼了世界。

二、蒙古族射箭运动的军事作战功能

游牧民族文化中有着浓重的军事性。其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上,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着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箭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存之本,而生存训练、骑射训练、军事训练的一体性的传统使他们全民皆兵,武备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这种武备观念中最为核心

①②③④

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出版社.第1M]2001第二版.569页欧阳修.奉使契丹道五言长韵[宋朝M].

辽史.食货志[卷5M].9李纲.梁谿集[卷1M].御戎论.44

—63—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的便是骑射力量的培养,在战争中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成为战斗的射手。因此可以说古代蒙古民族是伴随着骑射成长发展,每一个蒙古人从生到死也是在弓箭的伴随之下轮回的,这种文化造就了众多的蒙古“”骑射勇士。成吉思汗说:一个男儿应当手执弓箭筒,把自己的尸体抛弃在荒野。人们把以露为食,以风,为骑,以箭为友的刻苦精神视为男子汉应具备的品格,成吉思汗青年时代,曾与札木合持箭结为“安达”“曾以折箭告诫子孙:一枝脆弱的箭,当它成倍地增加,得到别的箭的支援,哪怕大力士也折不断它,对它”束手无策。只要你们弟兄互相帮助,彼此坚决支援,你们的敌人再强大,也战不胜你们。可以说射箭运动在蒙古长期社会历史生活的酝酿下转变成了蒙古族的文化要素。

射猎活动中的骑射、军事训练1.

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的代表极其重视射猎活动。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极其重视。认为射猎是军队将狩猎,他常说行猎“不单是为了猎取野兽,也是为了习惯射猎锻炼,熟悉马背技艺”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从中学习猎捕时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捕。蒙古人不打仗时特别热衷于射猎,成吉思汗在远征中亚的战争间隙常举行狩猎活动,曾遣使召长子术赤从钦察草原出发把猎物赶来,成吉思汗和部将军士们放马追逐射猎,在他们猎厌了之后便在猎得的野兽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记放掉。

,蒙古人“以为猎足以习战”的习俗,其“围猎有类出兵”通过围猎训练战技,讲武论事。每次围猎经历数月之久,依照战时编组,以数百、千、万之众,范围数千里。将部队分为搜索、前卫、主力、后卫四部分,依照顺序前进移动。成扇形的搜索部队负责各类侦察工作;前卫部队根据搜索情况进行落实并向指挥官汇报;主力部分携带家属及物资辎重随后;后卫部队负责收容工作,并准备随时迎战偷袭之敌。狩猎中分析、判断、包围的技术不断强化,在“追、围、捕、杀”的围猎中领悟军事规律,在勇射猛虎、命丧围场“的危险当中练就胆量。正如成吉思汗所说:行猎是军队将官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的教诲和训练是士兵和军人应尽的义务,应当学习猎人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

①”捕。他们进行围猎,不单为猎取野兽,也是为习惯狩猎习惯,熟悉弓马和吃苦耐劳。

“元奠都燕京后,忽必烈在大都南郊辟建围场。《日下旧闻考》有如下记载:南海子即南苑,在永定门

②每年初冬都要举行大猎,”外。元时为飞放泊,明永乐时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此时皇帝传下诏

旨,命军队做好狩猎准备。军队按右翼、左翼和中路排好队形,将官率领军队一起出发。他们形成一个猎圈,慢慢地驱赶着前面的野兽,当猎圈收缩到两三箭地的时候,士兵们把绳索连结起来,再在绳索上面复以毛毡,军士围着圈子停下来,肩并肩而立,猎圈中包围了各种各样的野兽。这时,皇帝带领几骑首先驰入猎圈开始射猎,当他猎厌之后就在猎场中央的高地下马,观看其它人射猎;然后,诸王进入射猎;继诸王之后进入猎圈的依次为那颜、将官和士兵。当猎圈中剩下的只是一些伤残和弱小的野兽时,一位老者则会恭敬地走近皇帝,替余下的野兽乞命,皇帝则会下诏把它们统统释放,不许伤害它们。看蒙古族围猎有着鲜明的军事性,与军事训练相密切联系,围猎中的迫赶、合围、击杀、清点猎获物等,都与战争的过程相似。围猎中强调指挥有度、进退有节,尤其是在猎杀过程中要求由上而下的尊卑有序。同时在围猎过程中体现出了“勇、仁”二字,既要于围场勇射猛兽,又要注意放生,给幼弱之兽以仁慈,使他们不断繁衍和生息。

入关后的满洲八旗及其贵族一直延续着蒙古族打围射猎的传统并加以发展,于北京周围4年,164

周围6专辟了一些地方作为皇帝的围场,其中木兰围场尤为著名,此围场在承德东北200公里处,0多公里,是一个天然的狩猎场,设围点7还要定期在这里2处。皇帝经常带领文武大臣来木兰围场练习射猎,其目举行秋猎,并把秋猎列为“秋狝习武,绥服远落”的重要庆典,使“习武木兰,勿忘家法”成为定制③,

①②③

世界征服者[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M]2004.29—30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M].1981.卷七四.1231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25

—64—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的就是为了保持满洲的尚武精神、武备力量和文化特征。

古籍中对蒙古族骑射战术的描述2.

《蒙古族文学史》中的《狩猎生活祝祷词》详实介绍了蒙古人自古善骑射的生活习俗。从狩猎进入以游牧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后,蒙古人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过着“随逐水草,不恒厥处”的生活,而草原上的频繁征战、激烈兼并,骑射技术之精湛与否,直接影响着各部落民族的生存命运。所以蒙古人对骑射技术自幼便开始着手训练。成人之后,则应征入伍,无论征战或围猎,都要求娴于弓马,善于杀伐,具有坚、《、《世界征服者史》以及欧洲人的游记中对此多韧不拔、严守纪律的战斗作风。《蒙鞑备录》黑鞑事略》有记载。

“今日追溯蒙古历史文化,依旧清晰可见射箭运动对蒙古族历史的影响力。《元史·兵志》记载: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黑鞑事略》记载: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之,三岁有索维之鞍,俾手所执,从众驰骋。四五岁挟小弓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待长大后骑射出众,能在急驰中顾左而射右,回首发矢,技艺娴熟。甚至妇女也能像男子一样骑马驰骋,善于射箭①。此外“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科为军,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

②。在蒙古族社会中,日渐丁军”每个家庭都要对子女进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教育。正如《蒙靼备

。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亦说:录》中写道“靼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组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他们的小孩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骑马和驾驭马,并骑在马上跑,同时大人就把适合的弓箭给他。们,教他们射箭,他们是极为敏捷和勇猛的”

蒙古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的制度,军官世袭。这一制度使蒙古人能够“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贝文·亚历山大在其《“屯聚牧养”统帅决胜之道》一书中对此也曾写道:这些骑马的弓箭手创造了空前的战术。其精髓是速度和突然性。他们能够迅速冲到敌军队伍面前,如同暴风骤雨地一阵放箭,从四面八方,袭击敌人,然后遁去,自始至终都不同敌人步兵的剑或矛交锋。他们所喜欢把马的快速奔驰同巧妙的控制和择时相结合,发动猛烈的攻击,然后诈败而后撤,只有最精明的和控制力极强的敌军才能抑制住冲动,不去追击佯装溃败的骑兵。在这一追击过程中,敌军超出自己的后援所能顾及的范围,丧失严密的防守队形,任凭部队和个人纷纷离散。这时,这些骑兵弓箭手突然重新组织起来,掉头迎击挺进中的敌人,逐个部队或逐个士兵地歼灭分散开的敌军。这一战术一次又一次地、一个又一个世纪地在”与不熟悉它的敌人的战斗中,得到成功的运用。

蒙古骑兵西征时,使用了一种灵活的骑射战术。此战术是游牧战术的一种完美形式。遇到欧洲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先是在远距离用强弓射杀,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和破坏对手的阵形。虽然对手是重甲骑兵,蒙古骑兵也能百步内做到一箭致命;等距离靠近再用飞行速度更快的箭,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箭雨……如此往复,最后等蒙古骑兵挥动马刀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当时的蒙古骑兵经常利用自己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很少的部队歼灭大量的敌人。

三、蒙古族传统弓箭制造技艺

在制造弓箭方面,蒙古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和程序。在制作过程中,先制弓后制箭是一项自古遵循的规律。

,,弓,蒙古族人称之为“努姆”早期的蒙古族先民中大多使用以桦木为主材的单体弓(纯木制弓体)

①②

北京:商务印书馆.岷峨山人译语[M].1936.512

黑鞑事略[黑龙江:军事文化出版社.M].1998.762

—65—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①,“弓以皮为弦,弓身经蒸煮后弯曲上弦,但由于这种弓体弹力弱,箭削桦为杆”弓身长,易折损,使用较

——双曲复合弓,俗称“角为不便,因此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而形成了后期的复合弓体—。相对于单体弓来讲“,(弓”欧洲人称之为“斯基泰弓”角弓”长度也大为缩小,有力地提icusbow)Scth y高了骑射水平。弓箭各个部分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季节要求,冬季制弓干、春季制角片、夏季制筋条,秋季整合材料制作弓身,因而制作一把传统弓箭往往要耗费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这种弓在形态上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弓体绷上弦后,握把后缩,弓臂上下呈对称的弧曲,弓臂的两个末梢反向弯转;二是解弦驰弓时,弓臂大幅度反向向外弯转,因为弓身短,弹力强,十分适合于骑射作战。

蒙古族传统“角弓”的弓身由角、杆、胶、筋、骨、皮等多种材料制成,其基本结构为: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梢,弓在释弦后会缓慢呈反曲弧形。蒙古“角弓”制作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角,作为决定弓箭弹力的材料之一,以牛角或羊角制成,要求质材长二尺五,根部白、中部青、末断丰满,整体光泽细润,不能有龟裂痕迹,也有用大型动物骨骼来制造弓片的。杆,指弓身中使用的木材,用以连接弓片增加弹力。胶,制弓用的胶,分鹿胶、马胶、牛胶、鱼胶等种类,其中鱼胶较为常用。筋,为决定弓身弹力的重要原料,选择体形较大的动物的筋,主要是腰筋,剔出兽体后阴干,再用木棰反复棰打去脂,使筋纤维呈丝麻般柔软,小筋要长而成丝,捻成线,合股打油,用以缠绕弓体增加弹力,大筋要求连接在一起且有光泽,用以增加弓身弹力和制作弓弦。骨,骨材安置于弓体的握把处,用以加固木与弓片,增加弹力。皮,常切割成细条,拧成绳状,用以作弓弦,紧密包裹弓身,以达到防止磨损的目的。

,弓木胎和角片经过细致的打磨后进行“刮槽”以增加鱼胶的咬合粘合力,二者粘合后构成弓身主体,内侧再用粘合牛筋,使骨、木、角紧密结合,之后在弓身上缠绕一层华树皮,保护弓身。制作完成的弓身呈弧型,之后反曲而拉再上弦,使弓的张力大大增加,根据牛筋铺合厚度能至少产生170磅的张00—1力,其射击距离一般为二百至三百码。1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为庆祝胜利,在蒙古国西境4年,22的不哈速只忽举行了一次由全体蒙古贵族参加的射箭比赛,移相哥在此次大赛中创下了矢中三百三十五庹(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为一庹)的射程,并获得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之殊荣,由此可窥见蒙古“角弓”的威力。

同时,随着蒙元不断的东征西讨,得到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动力,弓箭的制造逐渐精良,并在灭金以后学会了制造神臂弓和轻型弩,灭宋以后学会了制造床弩。元时士兵所使用的弓主要为“马克大”大弓、“(。在蒙元时期,卡蛮”大弓以及宋人发明的多种弓弩并配备了中原步兵使用的“神臂弓”神臂弩)成吉“思汗曾规定:每个战士必须带有下列武器:弓二张至三张,其中至少有一张好弓,三个装满箭的大箭筒。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十箭,在数万和数十万大军以如此密集箭雨的攻势下进攻可谓是无坚不摧。蒙古铁骑发动的强劲旋风在征战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的过程中,把中国古代的制弓术传到了世界各地。

四、蒙古族射箭运动的形式

射术技法1.

卫拉特蒙古族射箭技艺分为身法、手法、指法、眼法四部分②。

身法中要求精神专注,头部端正,脚步八字站立,步阔而腰蹲,脚跟必须踏稳。开弓时顺势推前拳,弓与前脚同时推出,胯部稳扎下沉,肋部向后送,挺直胸部,全身各部位和谐一致,并且气度自然,猛吸气后开弓,屏气后放箭;手法中要求双臂放松不僵硬,如同持笔之手一样灵活自如,根据目标的远近确定弓身的倾斜度,开弓后弓弦要贴近胸前,左手握弓向外斜放,右手控弦向内收,体会并达到右手放箭时而左

北京古籍出版社.叶隆礼.契丹国志[M].1990.1253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141

①②

—66—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手却毫无感觉的程度;指法中要求手指扣箭有力,运箭熟练,拇指上抬之力和食指下压之力使箭体牢牢扣于弦中,中指贴住拇指,其余三指紧收,弦靠胸,箭贴脸,握弓平稳;眼法要求射手在正心正体后放箭,作到心神专一,精神振奋,目光要全部集中于目标,把握风向、距离、运动轨迹、频率等各个要素,在目标出现的瞬间毫不迟疑地防箭,命中目标。

在发挥自身力量和弓箭性能方面,蒙古族人讲究弓、箭、手三者的相配。其一讲究弓的张力和自我臂力的最佳组合,射手需慎重权衡,不可为显现蛮力而盲目选择大拉力的硬弓,而应根据自我开弓的最以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其二讲究弓与箭相配,强弓配劲大力量缩减20—30%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弓,矢,硬弓配硬箭,本末倒置不但不能命中目标还会损坏弓身箭体,这也是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相一致的。正是因为蒙古族人视弓箭为身体的一部分,将弓、箭、手三者合一对待,因此无论立射、跑射、跪射还是骑射均能随心所欲、出神入化。

,,历史上,蒙古族射箭使用的箭靶有三种,第一为“五色圈毡箭靶”又称“萨仁”有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相套而成,靶圈的中心是活的,箭射着中心后就掉下来;第二为木桩靶,以木桩裹皮袋而成,宽三尺,长六尺;第三是堆砌靶,以木块或皮筒堆砌起来而成,呈塔形,箭射中并全部倒塌,为优胜。

比赛分为立射和骑射两种形式,弓箭的样式、长度、拉力和重量在比赛中没有统一的规格,只是部分地区比赛时要求轮流使用弓箭。男女老幼不分级别,均可自由参加。立射比赛距离一般为四五十米,五人一组,于固定地点轮流立射,以中靶多少确定名次。大型骑射比赛,参加者多达百余人,中型的约20共设三个靶位,靶位小型的也有16米深、85米长的一条沟,0人。比赛的跑道多是4米宽、0.60人,~3

与靶位之间相距2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位在射手的右侧。比赛规则规定:一马三5米。第一、箭,即每人每轮射三枝箭,共射九枝箭。凡参加比赛的人都要自备马匹弓箭,弓箭的式样、弓箭的拉力、箭的重量和长度等不限。比赛时,背上弓,把三枝箭插在背后箭袋里,骑马到骑马线,裁判员发令后,开始起跑,同时取弓抽箭,搭箭发射。每轮跑完全程没射完三箭者,被认为最不光彩。

民俗活动2.

“元代后蒙古族射箭运动主要以“那达慕”大会为主要载体开展,那达慕”以摔跤、赛马、射箭三项竞技为核心内容,在蒙古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功用,并充满活力地传承至今。从历史来看“那达慕”有籍可查已有7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00多年的历史。远在13世纪初,(。主要由官方组织,大聚会)时.都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服务于官方祭祀、军事、朝会、结盟、交流、祝庆等各种目的。氏族社会游猎时代敖包祭祀后的“那达慕”的开始,即成为蒙古族氏族、部落首领祭祀一方山水、天地、诸神后的娱神、媚神的仪式;进入游牧经济时代后,随着军事征战和蒙古族势力的“扩张,那达慕”成为训练兵力、选拔军士以及出征前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的“演练”活动;建立政权社会稳定下来后,作为组织者的盟旗、王公、寺庙、达官贵族等促使“那达慕”出现了宫廷化和政治化的趋向,成为王公贵族宴请、娱乐以及服务于外交、政治交往的一种媒介和手段①。

五、蒙古族射箭运动的价值

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1.

蒙古族弓箭运动历史悠远,特别是在自清朝以来,蒙古八旗骑射传统孕育出的精忠报国的精神,对于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独具特色的蒙古八旗屯垦戍边军事文化,今日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同样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锋晖.中华弓箭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M].2006.93

—67—

西部蒙古论坛 2014年第4期

强化民族的心理价值2.

射箭运动对于蒙古族族来说是一种影响时间最长、力度最大、范围也最广的文化类型,同时也是为全民族所共有的一种体育文化。纵观蒙古族发展史,可以从中发现蒙古族的弓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弓箭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它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价值取向、理论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民俗民情等。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蒙古族及其民族成员彼此间产生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潜在文化心理定位的作用,使民族所有成员凝聚在一起,产生勇于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民族进一步的发展。

文化的研究价值3.

根据考古资料中的记载,中华大地射箭运动至少有着三万年的历史,而在蒙古族民族历史中弓箭文化始终贯穿整个蒙古族历史。蒙古族文化中的“射”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蒙古八旗训练风俗造就强大的战斗力,为屯垦戍边的国防事业奠定了群众基础;其宗教性的射猎祭祀内容是民族萨满教的宗教遗存,有着悠久和丰富的宗教内容;以弓箭为母题的神话传说种类繁多,以射箭为母题的岩画也遍布蒙古族早期活动区域,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射箭运动和中华弓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射箭运动的发展和现状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射箭运动的一个缩影,加强其传承保护对整个中国射箭运动的传承和保护都有着积极作用的重要的意义。

体育项目的推广价值4.

蒙古族射箭运动是各民族历史上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今日许多民族曾经发达的弓箭文化处在严重濒危消失的状态,满族“国语骑射”的文化特征已经消失,藏族传统射箭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古代中原地区关于骑射文化的内涵在今日也是了解者甚少,对于弓箭文化许多人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竞技体育比赛的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挖掘和弘扬蒙古族射箭运动对于其他兄弟民族传统射箭运动的研究和发展能起到非常积极的辅助作用。

健身益智的价值5.

射箭运动讲究专注稳健的心理素质及正心正体的射艺技巧,古代仁人儒士均将射艺作为修行之道,用以调节心理、磨练心志。弓箭文化有着丰富的竞技性、娱乐性、艺术性等特点,讲究礼节、要求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沉稳的心理素质以及勇争第一的竞争精神,通过这一文化形式可以达到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丰富民族文化生活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在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华弓箭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在今日将弓术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益智运动,被大众所喜爱,并广为流行成为融汇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于一体的运动。

促进团结和谐的价值6.

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自古以来射箭比赛便是蒙古族非常隆重的传统活动,在“那达慕”节日聚会中开展,祈求国泰民安、人丁兴旺;通过比赛竞技,激发拼搏和竞争的精神;通过比赛严格的程序和礼节,培养民族谦让团结、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因此射箭比赛在蒙古族人心目当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有着祈福的象征意义,是民族积极乐观心理的生动体现。

六、结论与建议

结论1.

中国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以及游牧民族文化中浓重的军事a.性,使得弓箭既是最基本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中的武器,是蒙古族射箭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蒙古族射箭运动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交流的结晶,融汇了众多古代北方民族的智慧,也吸b.

收了大量中原农耕文化的元素发展而成,有着悠久的文化、丰富的内容及崇高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华弓

—68—

浅谈蒙古族射箭运动及其文化价值

箭文化和世界弓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蒙古族射箭运动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强化民族心理的价值、文化的研究价值、体育项目的c.推广价值、健身益智的价值以及促进团结的价值。清朝征服准噶尔后,卫拉特蒙古的射箭运动与清政府的政治需要相关联。察哈尔蒙古作为清代d.

西北国防的重要力量,其射箭运动突出军事性,在清政府“国语骑射”的国策影响下传承;而以准噶尔部落为代表的蒙古部落的射箭运动则被严格控制,突出其娱乐的功能,以“那达慕”大会为载体进行。解放后,竞技体育射箭项目在我国迅速发展,使得我们在大力接受和推广国际射箭的同时淡化了e.

传统射箭和民族射箭项目的传承和研究。蒙古族传统射箭比赛已经在比赛赛制、器材使用、比赛仪式等方面处于濒危的状况。

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不f.

仅仅需要经济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的支持。因此,传承和保护传统弓箭运动势在必行。

建议2.

借鉴日本、韩国传统弓道文化的发展模式,结合蒙古传统射箭运动的特点,为其如何构建保护和传承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联络相关学者及科研专家,充分利用的现有资源,构建蒙古传统弓箭文化的研究平台。a.

加强弓箭运动的市场化、产业化,建立传统弓箭文化的营销体系,以“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思b.

路拓宽资金来源。

通过建立民族传统射艺协会、射艺协会、民族射艺表演队等民间组织机构,奠定射箭运动传承和c.

保护的群众基础。

严格统一蒙古族传统射箭运动的规则,恢复传统民族射箭训练和比赛内容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d.

性,有利于实现传统射箭运动的竞技化发展,从而走向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奥其]

—69—

rnaloftheWesternMonolianStudies4,2014Jou       №.g

()DewaJamanTubdenNimaandHisWritinAccomlishmenthaZha034      ………………………Z yggp  

,m,DTheLivinBuddhaofLabranonasterinSouthGansurovinceewaJamanTubden       ggypyg   

Nimafrom QinhaiistheDewaIII.HeisoneofthemostreresentativeersonamontheMono-              gppgg lianmonksinthehistorofTibetanBuddhisminQineriod.Hestudiedthesutraandtantraand              ygp  madeareatachievementandcontributionintheroaationofBuddhism.Hehaduitelonreu-             gppgqgp 

,tationintheMonolianandTibetanareasandtheinfluencewasfar-reachin.Hewenttothe             gg

,,ublicizincultureofBuddhism,madewidetiesEasternMonoliafourtimesatotalof28years          pgg 

,forthealicationoftherelationshiwitheoleandwontheadmiration.Thewholemeaninwas           pppppg  

,toromotetheinteractionbetween WesternMonoliaandEasternMonoliathesecondwasacer-            pgg

tainlevelreflectedtheAmdoareaandMonoliaareabetweenMonolianandTibetanharmonious             gg

,relationsthethirdwastoconsolidateandexendtheSuorter-almsiverrelationshicreatedb          ppgpy 

,JamantheTwoinMonolia(1769-772)betweenLabranmonasterandMonoliantribes      ygggyg   

fourthwasforDewaLivinBuddhaSstemextendedacareerintherasslandsofMonolia.Fur-             gygg 

,,,thermorehecombinedstudandresearch,seakinandracticesummarizedtheexerience      ypgpp  

,wrote6Buddhistwritinsleftreciousculturalwealth.     gp()DnastandZunharhaoYi044TheProosalofDelimitationBetweenin  ……………………Z      gpQgyy  

,QinDnastandZunharmeasuredswordswitheachformanearswithusanddownsonboth            gyygyyp   

,,sides.Additionalltherewereinternalcontradictionsresectivel.Inordertoconsolidatetherulethe         ypyy

stofihtinanddiscusseddelimitation.In1724theoenedtheroadtoeacetalksanddisatchedseveral           pggyppp   

,,oint.Aslateas1739thehavedeemissartoneotiateitbutthedeadlockedonthesecificcut-off-            pyygyp   

‘limitedtheAltaiMountainsasZunharandKhalkhasnomadicboundar.         gy()ontheoriinanddevelomentofSaniabeventhaoWeibin050AStud         …………………………Z gpjjy 

TheSaniabeventhadafar-reachineffectintherelationshibetweenZunharsandToruts           jjgpgg  ()KalmuksatthebeinninofeihteenthCentur.Thisessacombinedtheoriinanddeveloment         gggyygp  

,reviousstudiesandhistoricalrecordsinChineseTodo-MonofSaniabeventonthebaseofthe-              pjj

olianandRussian.  g

()……………………………………………FanditsculturalvalueenHui062TheMonolianarcher      gyg  

,otinisanimortantelementofMonolianculture.MonolianarcherhasalonhistorSho         gpggygy   

’,m,m,,itscontentinvolveshuntinroductionilitaranufacturintechniuesarcherskillsfolk   gpygqy   

,aerexlainstheMonolianarcherculturecontentrevealsbeliefandmanotherasects.This         pppgyyp  

,,itsculturalvalueandthecombinationofMonoliantraditionalarcheranditscharacteristicsand          gy 

ivesadviceonhowtorotectandinheritarcherculture.        gpy ()……………………………………………ZMonolianloanwordinDonxianlanuaehaoLon070     gggggg 

,evelomentandformationofanlanuaeswerenotstaticandwereaffectedbmanThed           pyggyy  ,theMonolianloanwordwasalfactors.DonxianlanuaewasinfluencedbMonolianmostl-        ggggygyg  

sothemost.ThisaerwillmakeabriefanalsisonMonolianloanwordinDonxianlanuae.             ppyggggg ,()TheStudiesontheMonolianTotem WorshianYonzhenErden-Tsetse080      gpgg …………………F

rearereatdisutesontheissueofthetotem worshioftheMonolianintheacademia.The              gppg 

SomescholarsbelievethatMonolianancestorsdonothastotem;somebelievethatthehavetotem             gy 

;worshiandthosearereresentedbthewolf-deertotem”somebelievethatthehavemultile          ppy“yp  

,,,,,,,,totemslikewolfdeerealebearswandowhitehorseetcinsteadofsinletotem.Because      ggg

,totem worshioriinatedfromthematriarchalclansocietfromtheersectiveoftheoriinofthe            pgyppg 

,Monolstheirancestorsshouldhavetotem worshiTheacademiareconizesthattheMonolso-          gp.gg

),wriinatedfromtheSarbi(Xianbeieolehoseworshisdeer.ThereforetheancestorsofMon-         gppp

houldalsoworshideer.Considerintheersistentandwidesreadloveandadorationofolss          pgppg  

—127—


相关内容

  • 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 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摘要: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现代体育的冲击,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社会中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文化特征有了也有了变化.大力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中,这对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提高民族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丰富社会文化 ...

  • 藏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涵及美学价值
  • 藏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涵 及美学价值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藏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藏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起到娱乐.健身的作用,更是节日.庆典.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这些内容丰富,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息的传统体育活动,在美学上显示了独具一格的特点,深受各国体 ...

  • 内蒙古民俗风情
  •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玛.整羊三种,主要取其完整.齐全之意. 礼献整牛,除了祭祀牺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说,为65岁以上老年人祝寿,仅象征性地献上牛乌查(蒙古族叫乌古查,即牛羊软肋脊肉).珠玛,又分为立式珠玛,也就是最讲究的整羊,其特点是褪毛.带皮.烤制.整羊席不象珠玛那样精制,其特点是去 ...

  • 论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 定稿 - 副本
  • 论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 摘要: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沿岸,伴随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鄂伦春族游戏.鄂伦春族游戏可分为冰雪游戏.体能游戏.跳跃游戏.绳类游戏以及生活游戏等种类.通过各项游戏的训练,鄂伦春人增强了民族体质,锻炼了狩猎能力,被纳入八旗后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清代.鄂伦春.儿童 ...

  •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
  • 蒙古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内蒙古旅游文化发展的作用 (林富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但长期以来, 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原因固然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 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 ...

  • 北京市房山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 房山区2017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参考答案 语 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D. [解析:具有易于燃烧等特点的艾叶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2.(3分)B.[解析: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经络)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3.(3分)A ...

  • 民族运动会项目与奥运项目比较1
  • 民族运动会项目与奥运会项目比较 抢花炮/橄榄球 起源:抢花炮--也称"中国式橄榄球",是一项发源于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是在抢花炮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贵州.广西等地,抢花炮活动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花炮节"或秋收以后开展最为踊跃. 橄榄球--起 ...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价值探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价值探究 作者:付明 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十分集中 ...

  • 试论射箭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 摘 要 射箭运动历史悠久,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推进,射箭已经不再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而是演化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本文对射箭运动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构成要素.基本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探究出提高射箭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射箭运动 运动员 力量训练 一.射箭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构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