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武俊凤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在真正地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要多思考,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困惑 对策 教学观念

作文教学的性质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此语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的作文首先是一种写作活动,使用书面言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方式。作文与一般的写作都需要作者观察积累生活,分析综合材料,进行选材立意,甚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连缀成文及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与一般的写作同样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字功底的外化,这是作文与一般写作活动的共性。的确,目前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教师在教学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多动脑筋,并对此而想出相

应的对策。本文要讨论的正是这一点。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初中生, 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 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 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 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怕相当普遍, 在城郊结合的中学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作文与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 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 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 当今初中生年龄小, 生活范围极其狭窄, 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 很少接触社会。即使让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她)也只是闲逛而已。这样, 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 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 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平心而论,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书, 选篇都是精品, 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 更是美文, 令人赞叹不已。遗憾的是, 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 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因此, 任何一个语文教师, 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 我可是不愿学。

3、作文与学校教育形式化相抵触。有的学校对小三门不重视,只重视语、数、外。因此, 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 知识结构不健全, 到作文时候也就没话说。再加上私立学校异军突起, 教育主管部门为鼓励新兴事业的发展, 又给其特殊政策, 诱惑力很大, 有的学校初中缺乏优质生源, 学习氛围日益淡薄,所以全班就更找不上几篇高质量的作文了。教育的形式化又给很多中学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带来障碍。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四个问题又往往被他们忽视。

1、 怎样观察,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

这方面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单纯追求成绩而赶任务,将课文化解为练习题,让学生在茫茫人海中游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结果阅读方法提不高,从而影响了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在直接的观察中,笼统要求的多,具体指导的少,致使学生对眼前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过眼烟云,从而影响了生活的积累。固然,中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生活面窄,阅读东西有限,但为什么有的学生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比较丰富,写文章有东西可写呢?抽样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直接观察方法的

指导。

学生写作文,不可能向社会上的作家、新闻记者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去搞积累,但如果语文教师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就可以多一些知识的积累;重视直接观察中具体方法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多一些生活的积累。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因而取得了好的效果。

2、 读什么的指导,存在片面性。

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指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忽视了引导学生读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和文章,从而影响了学生知识积累的广博性。

3、 忽视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

文章讲究立意新,学生的作文,虽不能要求像作家一样立意高远,但从培养其创造性来讲,还是要求立意新为好。而要求学生的作文篇篇立意都新,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然而要求学生作文的题材新,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就应该这样要求。重视学生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生活积累不断丰富,从而为作文的双重转化提供丰富的基础。

4、忽视对提高感受能力的指导。

在“物”向“意”的转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 “物”的感受。感受能力强,对“物”的体验就深,“物”

就容易转化为“意”;反之,感受能力不强,对“物”的体验就肤浅,“物”也就很难转化为“意”;某些语文教师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忽视了指导,或指导不得法,从而使学生越不过“物”向“意”转化的障碍。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他们将本是文情并茂的文章,讲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或者将其“碎尸万段”塞给学生,丢掉了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引导。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他们不是题目一出,简单的说几句,就让学生去想,去写;或者详说细解,给学生画框框,定调子,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也激不起灵感来。有经验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不仅在阅读教学中锐意改革,用最优化的方法,配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语言,体验课文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感受事物的热情,引导学生去联想、去分析,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启发他们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跳跃“物”向“意”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三、我校的作文教学观念与研究的实验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语文教学专家也为此感到困惑,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所以老师们一直在努力,一年多来,我们不断探索,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实验,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了一条创新写作之路。

其现状表现在:

1、 研究教育机制,更新教学观念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观念滞后,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和教材成了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程中心”始终是作文的主旋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加上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的作文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写作,缺少个性和创造性,成为一种新的八股文。教师和学生成天浸泡在题海中,课堂上死气沉沉,人性被压抑,个性被扭曲,特长爱好被抹杀,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育机制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介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就思考,应从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做起,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检查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的思想,通过自查,他查,组查,澄清了思想上的糊涂认识,明确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责任。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观念,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才意识的角度提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 研究矛盾根源,探索教学方式

中学生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研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写作教学没有受到广泛和足够的重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写作教学走进

了一种新八股的套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种糊涂认识和错误做法:

第一、 作文是个老大难题,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解

决的,能求稳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 我们的学生写作基础差,又不重视作文,反

正在高考中得不到高分,在作文赏花精力不

划算。

第三、 学生成天在教室里,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

哪有生活素材可写?

第四、 有的教师或在课堂上谈什么“开头至关重要,

结尾马虎不得,中间一笔带过”的观点;或

给学生规定固定的结构模式,舒服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作文心理受到灰色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及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但在写作文方面,又同现代意识产生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害怕写作文,一见作文课就头疼,另一方面,他们又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由于后者的可能性小,这些矛盾发展到后来就开始倾斜,表现“自我”,写好文章的欲望下降,害怕作文的心理负荷加重,最后导致厌倦作文。形成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不见个性,极

少有创新。年年如此,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一种灰色污染,心灵枯竭。以前,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些作文口号:“一凑二套三照抄,学习雷锋最重要。文章格式总分总,议论五步不能少。”像这样的作文,只动笔墨不动脑筋,什么真情实感都没有。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天泡在题海里,那里有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时间等等。所以假、大、空的文章就泛滥成灾。第三、学生中作文的态度也存在着几中不良现象:一是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在写作文时敷衍了事,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一团糟。三是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动脑筋。

除了上述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教材内容指挥出现偏差, 比如以前的教材为了照顾知名作家,最喜欢选具有战斗力的文章,太突出革命性、战斗性,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斗斗斗,而不知道爱。当然难以写出读书性灵、文质优美的佳作。凡此种种,导致作文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种种困难,使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只有清楚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才能还作文绿色的天空。因此,我们要花大气力改革作文教学的现状。

上述几个问题,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应解决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开辟创新的途径。

3、研究写作对策,高扬人文精神

我们处于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的多彩的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但广大中学生却生活在密不透风的狭小空间,因而生活单调,写做素材缺乏。于是以我校《九中文苑》文学社和校报文艺版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创新活动。

四、对策为:

(1)、想点子,找路子,开辟文学新园地,给学生拓展作文创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展示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我校办起了一个《九中文苑》文学社,刊登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在栏目设置上一律改为由“九”字组成,如九中传奇,九中趣闻等。面向广大学生征稿,尽量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能发表的尽量在《九中文苑》上发表。与此同时,开展作文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活动,聘请一批学生小记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举措,赢得全校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积极性。同学们挥毫“描绘大山景,抒写城市情,讴歌九中人”,体现了本校的特色。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举行不定期的文学讲座,给学生讲如何审稿,基本标准是什么?如何编排以及绘图,装订等知识。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在编刊过程中学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当编辑的同学深有体会。对编辑来说,审稿的过程就是欣赏和审美过程,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与创造能力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提高的。创造力强的人才会欣赏好的作品,发现作品的美;别人的作品看得多了,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也就提高了。反之,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后,更能促使创造能力的提高。

(2)、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创新离不开生活。中学生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布置的作文,较多的打上了“超自我”意识的色彩。这类作文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它遵循的是老师的教导、规定和现实的道德准则。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上写作能力有限,往往是闭门造车。为了完成任务敷衍而成,很难写出优秀作品。另一类作文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包括日记)。这类作文一般不带强制性和被动性,是自觉性支配下的产物。它遵循的是“有感而发“的原则,是个人精神调节的产物。大多数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我”意识为轴心向周围辐射。因而这类作文比大作文好得多,文笔生动,观点鲜明,感情细腻而丰富,行文一气呵成。但

是,这类作文是学生的秘密,不愿让老师和学生看见,怕别人知道了他的隐私,因而也不愿意把生活引入大作文中来。所以写的大作文大都空洞无物,缺乏生活气息。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态特征,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教师应该大胆的讲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心路历程,并告诉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例子写进文章中去的。因为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最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中也就能大胆的写自己真实的故事。教师还可以把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自己生活的真实例子讲给学生听,如卢梭是如何写《忏悔录》的等等,启发学生,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3)、说理字,写情字,走出校园写生活,让学生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很发达。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学校学习。他们从书本、报刊上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但是美好的愿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子女,生活比较苦。所以,每当说起或写起时,一种对家乡父老们的崇敬之情和感到家乡落后的忧患意识便油然而生。我们想唱歌,想挥笔抒怀。我们抓住学习的这种想法,加强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崛起而读书”

的教育活动,把学生由教室引进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活动、生产方式等,把生活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研究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得到第一手学习资料,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得心应手。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大自然的风景,讴歌城市的情怀,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有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可喜的变化,如《那路、那街、那高楼》、《鞭炮声声》、《又是桃花飘香时》等;有的反映四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如《村长的故事》、《森林卫士》、《他是这样一个人》等;这些作品发表后,反映很好,有不少作品被各地报刊采用。

综上所述,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说明创造能力不单靠智力因素,还有些非智力因素如责任感、幽默感、好奇心、生活经历、知识面等参与其间,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惟其如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得到落实,才能培养新世纪创造性的人才,中学作文教学才能得到根本

性改变、突破和提高。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武俊凤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在真正地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要多思考,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困惑 对策 教学观念

作文教学的性质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此语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的作文首先是一种写作活动,使用书面言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方式。作文与一般的写作都需要作者观察积累生活,分析综合材料,进行选材立意,甚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连缀成文及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与一般的写作同样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字功底的外化,这是作文与一般写作活动的共性。的确,目前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教师在教学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多动脑筋,并对此而想出相

应的对策。本文要讨论的正是这一点。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初中生, 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 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 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 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怕相当普遍, 在城郊结合的中学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作文与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 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 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 当今初中生年龄小, 生活范围极其狭窄, 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 很少接触社会。即使让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她)也只是闲逛而已。这样, 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 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 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平心而论,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书, 选篇都是精品, 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 更是美文, 令人赞叹不已。遗憾的是, 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 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因此, 任何一个语文教师, 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 我可是不愿学。

3、作文与学校教育形式化相抵触。有的学校对小三门不重视,只重视语、数、外。因此, 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 知识结构不健全, 到作文时候也就没话说。再加上私立学校异军突起, 教育主管部门为鼓励新兴事业的发展, 又给其特殊政策, 诱惑力很大, 有的学校初中缺乏优质生源, 学习氛围日益淡薄,所以全班就更找不上几篇高质量的作文了。教育的形式化又给很多中学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带来障碍。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四个问题又往往被他们忽视。

1、 怎样观察,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

这方面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单纯追求成绩而赶任务,将课文化解为练习题,让学生在茫茫人海中游弋,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结果阅读方法提不高,从而影响了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在直接的观察中,笼统要求的多,具体指导的少,致使学生对眼前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过眼烟云,从而影响了生活的积累。固然,中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生活面窄,阅读东西有限,但为什么有的学生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比较丰富,写文章有东西可写呢?抽样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直接观察方法的

指导。

学生写作文,不可能向社会上的作家、新闻记者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去搞积累,但如果语文教师重视活动课的开展,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就可以多一些知识的积累;重视直接观察中具体方法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多一些生活的积累。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因而取得了好的效果。

2、 读什么的指导,存在片面性。

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指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忽视了引导学生读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和文章,从而影响了学生知识积累的广博性。

3、 忽视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

文章讲究立意新,学生的作文,虽不能要求像作家一样立意高远,但从培养其创造性来讲,还是要求立意新为好。而要求学生的作文篇篇立意都新,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然而要求学生作文的题材新,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就应该这样要求。重视学生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生活积累不断丰富,从而为作文的双重转化提供丰富的基础。

4、忽视对提高感受能力的指导。

在“物”向“意”的转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 “物”的感受。感受能力强,对“物”的体验就深,“物”

就容易转化为“意”;反之,感受能力不强,对“物”的体验就肤浅,“物”也就很难转化为“意”;某些语文教师恰恰在这个环节上忽视了指导,或指导不得法,从而使学生越不过“物”向“意”转化的障碍。表现在阅读教学中,他们将本是文情并茂的文章,讲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或者将其“碎尸万段”塞给学生,丢掉了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引导。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他们不是题目一出,简单的说几句,就让学生去想,去写;或者详说细解,给学生画框框,定调子,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也激不起灵感来。有经验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不仅在阅读教学中锐意改革,用最优化的方法,配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语言,体验课文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感受事物的热情,引导学生去联想、去分析,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启发他们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跳跃“物”向“意”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三、我校的作文教学观念与研究的实验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语文教学专家也为此感到困惑,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所以老师们一直在努力,一年多来,我们不断探索,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实验,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了一条创新写作之路。

其现状表现在:

1、 研究教育机制,更新教学观念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观念滞后,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和教材成了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程中心”始终是作文的主旋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加上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的作文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写作,缺少个性和创造性,成为一种新的八股文。教师和学生成天浸泡在题海中,课堂上死气沉沉,人性被压抑,个性被扭曲,特长爱好被抹杀,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育机制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介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就思考,应从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做起,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检查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的思想,通过自查,他查,组查,澄清了思想上的糊涂认识,明确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责任。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观念,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才意识的角度提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 研究矛盾根源,探索教学方式

中学生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研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写作教学没有受到广泛和足够的重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写作教学走进

了一种新八股的套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种糊涂认识和错误做法:

第一、 作文是个老大难题,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解

决的,能求稳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 我们的学生写作基础差,又不重视作文,反

正在高考中得不到高分,在作文赏花精力不

划算。

第三、 学生成天在教室里,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

哪有生活素材可写?

第四、 有的教师或在课堂上谈什么“开头至关重要,

结尾马虎不得,中间一笔带过”的观点;或

给学生规定固定的结构模式,舒服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作文心理受到灰色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及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但在写作文方面,又同现代意识产生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害怕写作文,一见作文课就头疼,另一方面,他们又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由于后者的可能性小,这些矛盾发展到后来就开始倾斜,表现“自我”,写好文章的欲望下降,害怕作文的心理负荷加重,最后导致厌倦作文。形成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不见个性,极

少有创新。年年如此,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一种灰色污染,心灵枯竭。以前,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些作文口号:“一凑二套三照抄,学习雷锋最重要。文章格式总分总,议论五步不能少。”像这样的作文,只动笔墨不动脑筋,什么真情实感都没有。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天泡在题海里,那里有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时间等等。所以假、大、空的文章就泛滥成灾。第三、学生中作文的态度也存在着几中不良现象:一是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在写作文时敷衍了事,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一团糟。三是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动脑筋。

除了上述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教材内容指挥出现偏差, 比如以前的教材为了照顾知名作家,最喜欢选具有战斗力的文章,太突出革命性、战斗性,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斗斗斗,而不知道爱。当然难以写出读书性灵、文质优美的佳作。凡此种种,导致作文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种种困难,使作文教学每况愈下。只有清楚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才能还作文绿色的天空。因此,我们要花大气力改革作文教学的现状。

上述几个问题,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应解决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于是,我们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开辟创新的途径。

3、研究写作对策,高扬人文精神

我们处于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的多彩的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但广大中学生却生活在密不透风的狭小空间,因而生活单调,写做素材缺乏。于是以我校《九中文苑》文学社和校报文艺版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创新活动。

四、对策为:

(1)、想点子,找路子,开辟文学新园地,给学生拓展作文创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展示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我校办起了一个《九中文苑》文学社,刊登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在栏目设置上一律改为由“九”字组成,如九中传奇,九中趣闻等。面向广大学生征稿,尽量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能发表的尽量在《九中文苑》上发表。与此同时,开展作文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活动,聘请一批学生小记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举措,赢得全校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积极性。同学们挥毫“描绘大山景,抒写城市情,讴歌九中人”,体现了本校的特色。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举行不定期的文学讲座,给学生讲如何审稿,基本标准是什么?如何编排以及绘图,装订等知识。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在编刊过程中学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当编辑的同学深有体会。对编辑来说,审稿的过程就是欣赏和审美过程,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与创造能力相辅相成、同步发展提高的。创造力强的人才会欣赏好的作品,发现作品的美;别人的作品看得多了,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也就提高了。反之,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后,更能促使创造能力的提高。

(2)、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创新离不开生活。中学生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布置的作文,较多的打上了“超自我”意识的色彩。这类作文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它遵循的是老师的教导、规定和现实的道德准则。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上写作能力有限,往往是闭门造车。为了完成任务敷衍而成,很难写出优秀作品。另一类作文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包括日记)。这类作文一般不带强制性和被动性,是自觉性支配下的产物。它遵循的是“有感而发“的原则,是个人精神调节的产物。大多数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我”意识为轴心向周围辐射。因而这类作文比大作文好得多,文笔生动,观点鲜明,感情细腻而丰富,行文一气呵成。但

是,这类作文是学生的秘密,不愿让老师和学生看见,怕别人知道了他的隐私,因而也不愿意把生活引入大作文中来。所以写的大作文大都空洞无物,缺乏生活气息。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态特征,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教师应该大胆的讲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心路历程,并告诉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例子写进文章中去的。因为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最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中也就能大胆的写自己真实的故事。教师还可以把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自己生活的真实例子讲给学生听,如卢梭是如何写《忏悔录》的等等,启发学生,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3)、说理字,写情字,走出校园写生活,让学生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很发达。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学校学习。他们从书本、报刊上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但是美好的愿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子女,生活比较苦。所以,每当说起或写起时,一种对家乡父老们的崇敬之情和感到家乡落后的忧患意识便油然而生。我们想唱歌,想挥笔抒怀。我们抓住学习的这种想法,加强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崛起而读书”

的教育活动,把学生由教室引进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活动、生产方式等,把生活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研究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得到第一手学习资料,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得心应手。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大自然的风景,讴歌城市的情怀,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有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可喜的变化,如《那路、那街、那高楼》、《鞭炮声声》、《又是桃花飘香时》等;有的反映四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如《村长的故事》、《森林卫士》、《他是这样一个人》等;这些作品发表后,反映很好,有不少作品被各地报刊采用。

综上所述,从研究性学习中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说明创造能力不单靠智力因素,还有些非智力因素如责任感、幽默感、好奇心、生活经历、知识面等参与其间,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惟其如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得到落实,才能培养新世纪创造性的人才,中学作文教学才能得到根本

性改变、突破和提高。


相关内容

  •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 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挚, 条理清楚, 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 以丰富表达的内容.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长期以 ...

  • 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 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如今初中生作文水平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 一是文体不分,记叙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议论文或大段叙事或空发议论,主旨不明. 二是重形式,轻内容. 三是虚假,没有真情实感. 四是语句.书写等毛病多. 其次个别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不良倾向令人担心.例如:06中考 ...

  • 初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及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及对策 作者:赵艳霞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12期 [摘 要]教师要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有的放矢.本文着重分析初中生常见的书面表达错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 ...

  •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 摘 要:写作是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一直困惑着广大师生.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诸如学生未闻习作,先畏习作:师生对"生活习作"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读写 ...

  •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 内蒙古电大学刊JOURNALOFINNERMONGOLIARADIO&TVUNIVERSITYNo.5,2008(SumNo.105) 2008年第5期(总第105期)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丁 洁 于 滢 1 2 (1.呼和浩特新城区东落凤小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呼和浩特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 [摘要]作文难写也难教,使广大师生对作文弃之不得,食之无味,作文教学普遍陷入了困境.本文具体分析产生此困惑的原因,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师生们对作文教学不得不重视.作 ...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朱莉萍 岳 英 付 蓉 欣 喜 1.良好的研究氛围正在形成 所到九个县市的实验学校,我们看到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加强学习,努力探寻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验学校从加强管理入 ...

  •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和对策
  • 通过一学期的实际了解和调研,发现高一学生学习英语时大部分感到自己的听说能力较差,预习新课有困难,课堂上阅读训练压力大,布置的课外作业无法完成等等.他们从内心发出感叹:"高中英语难学!"初三那一套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已或多或少变得不适应了.以下是几种不适应的原因,同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