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长卿诗歌意境的改变

浅析刘长卿诗歌意境的改变

刘长卿以议论为诗的情况亦常常出现。如《登吴古城歌》云:“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伍员杀身谁不冤,竞看暮树如所言。越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通过对吴王夫差的议论,讥讽玄宗错勘贤愚,懈怠国事,盲目拓边,导致国乱身播。又《题虎丘寺》云:“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永欲投死生,余生岂能误?”自己由于贪恋荣华,迷障佛理,现在看破红尘,岂能再不遁入空门而稍有迟疑?通过议论,为自己放弃功名、退守自安提供口柄。类似的议论还如“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南楚怀古》)、“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松江独宿》)、“不能捐斗粟,终日愧瑶琴”(《秋夜雨中诸公过灵光寺所居》)、“牵役徒自劳,近名非所向”(《奉使新安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已作沧州调,无心恋一官”(《送卢判官南湖》)、“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却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等,多是表达人生虚无、抛弃功名、明哲保身的消极退守思想。总之,刘长卿的胸怀和才力都不及李白、杜甫,相对于李白、杜甫而言,他疏离现实,放弃责任,专注个人命运,导致作品中的议论成分相对薄弱;他的议论,关乎历史和现实的宏观性不足,关乎个人退让自保的狭隘性有余。从诗歌创作史来看,以议论为诗在刘长卿这里虽然显得薄弱,但作为诗歌发展的趋势,它经过元结、白居易等人的接续,还是传到了宋诗之中。

对于刘长卿来说,纷杂的乱世感受相互纠结,使作品意境的裂痕更其明显,这在《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等作品中典型地表现了出来。第一首诗先云“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赴戈”,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心志;接着又云“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说自己本想息心隐退,无奈战乱扰攘,不得随意,将自己的靖乱之志说得颇为勉强。第二首诗先云“一身寄沧州,万里看白日”,言自己身在沧州心存魏阙;接着云“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激赏萧判官投笔从戎,精神振奋;紧接着又云“不如归剡山,云门饭松栗”,言倒还不如像自己一样隐遁起来的好。这类诗,从内容到意气,都缺乏整一性,显示出诗人矛盾犹疑的复杂心情,难以形成浑沦整一的意境,倒是现出了硬性的裂痕。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浅析刘长卿诗歌意境的改变

刘长卿以议论为诗的情况亦常常出现。如《登吴古城歌》云:“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伍员杀身谁不冤,竞看暮树如所言。越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通过对吴王夫差的议论,讥讽玄宗错勘贤愚,懈怠国事,盲目拓边,导致国乱身播。又《题虎丘寺》云:“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永欲投死生,余生岂能误?”自己由于贪恋荣华,迷障佛理,现在看破红尘,岂能再不遁入空门而稍有迟疑?通过议论,为自己放弃功名、退守自安提供口柄。类似的议论还如“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南楚怀古》)、“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松江独宿》)、“不能捐斗粟,终日愧瑶琴”(《秋夜雨中诸公过灵光寺所居》)、“牵役徒自劳,近名非所向”(《奉使新安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已作沧州调,无心恋一官”(《送卢判官南湖》)、“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却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等,多是表达人生虚无、抛弃功名、明哲保身的消极退守思想。总之,刘长卿的胸怀和才力都不及李白、杜甫,相对于李白、杜甫而言,他疏离现实,放弃责任,专注个人命运,导致作品中的议论成分相对薄弱;他的议论,关乎历史和现实的宏观性不足,关乎个人退让自保的狭隘性有余。从诗歌创作史来看,以议论为诗在刘长卿这里虽然显得薄弱,但作为诗歌发展的趋势,它经过元结、白居易等人的接续,还是传到了宋诗之中。

对于刘长卿来说,纷杂的乱世感受相互纠结,使作品意境的裂痕更其明显,这在《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等作品中典型地表现了出来。第一首诗先云“恋旧争趋府,临危欲赴戈”,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心志;接着又云“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说自己本想息心隐退,无奈战乱扰攘,不得随意,将自己的靖乱之志说得颇为勉强。第二首诗先云“一身寄沧州,万里看白日”,言自己身在沧州心存魏阙;接着云“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激赏萧判官投笔从戎,精神振奋;紧接着又云“不如归剡山,云门饭松栗”,言倒还不如像自己一样隐遁起来的好。这类诗,从内容到意气,都缺乏整一性,显示出诗人矛盾犹疑的复杂心情,难以形成浑沦整一的意境,倒是现出了硬性的裂痕。

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相关内容

  • 刘长卿与王维诗歌比较
  • 刘长卿与王维诗歌比较 谈到唐代的写景诗歌,我们不得不提及王维.有"诗佛"之称的他是盛唐时期深得写景之精髓且喻之于诗的名家.因此,他是盛唐写景诗歌创作的标志性人物.然而,作为盛唐过来人的刘长卿,在沉寂的诗坛也创作了许多艺术成就突出的写景诗歌.王维的诗歌,刻有盛唐诗人创作理念的烙印: ...

  • 王维山水诗解读
  • 摘 要:王维具有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才华,并且以儒家为核心,兼有儒.释.道三家杂糅的思想.他能以画入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中有禅"的意境,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 ...

  • 辨"归人"探诗情--重读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辨"归人"探诗情 --重读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党宏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下称<逢>)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飘泊湖湘间时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 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自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情景交融,句句是画:语言平实 ...

  •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入门篇(学生)
  •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入门篇(学生)2015-02-04 第一种模式:分析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某某"或"某物"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③赏析诗中的"某 ...

  •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 ...

  • 唐代大历诗风
  • 第五章大历诗风 中唐诗歌概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大历至贞元年间(766-805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等诗人:第二个时期是贞元之后的的时期,以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刘柳诗派为代表. 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是指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三.四十年间诗坛的的创 ...

  • 阅读现代诗歌方法浅析
  • 阅读现代诗歌方法浅析 作者:周志琨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1期 摘 要: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首,在提高中学生鉴赏品位.丰富学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正确地欣赏现代诗歌又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疑惑,旨在作此探讨,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诗歌:情景:情感:体验 ...

  • 浅析王维.李白诗歌中追求"空灵之美"的差异
  • [摘 要]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王维和李白是这一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都有对"空灵意境"的塑造.但其追求的角度与方式却有着较大的差异,王维由禅定而悟禅,李白近自然而论道.禅与道的感悟,成就了诗佛与诗仙对"空灵之美"不一般的诗歌创作. [关键 ...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1. 山中杂诗 吴 均 背景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梁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初任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历官建安王记室.国侍郎.奉朝请等官,因私撰<齐春秋>免官.作诗清拔有古气,有人学仿他的诗风,世称"吴均体".本诗共三首,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