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 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 ,仍邀(强要) 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 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

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之有孔明 B、寡助之至 C、公将鼓之 D、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八、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 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B 沟洫甫成③,

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 会: 几: 岂: 惟: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 ) A、自练乡兵与之角 B、前人之述备矣。 C、益慕圣贤之道 D、祗辱于奴隶之手 3.翻译画线的句子:

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十、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适幸及齐不死 (2)如子之言 (3)封人怨之 (4) 我且贤之用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 ) 例句:自鲁之齐 A、乌封人跪而食之 B、如子之言 C、我且贤之用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十一、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曰 (3)以至不检 (4)夫语“教子婴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 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

(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二、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请损之 (3)以待来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欺速已矣 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翻译: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一三、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 ǎn )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1)欲杖之 (2)具晓所言 (3)咸叩头谢曰 (4)大要教咸谄

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

么? 一四、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一五、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 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 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 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十六、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 —):脊骨。③瘳(ch ?u ):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 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 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 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 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十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说: ( 2 )使①: ( 3 )使②: ( 4 )然:

2 .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子何恃而往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C. 彼不我恩也 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

4 .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 的思想。

十八、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

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十九、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译

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二十、七录《明史•张溥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 ,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

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二十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

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二十二、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

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

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

相同的一项( )A .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二十三、教学相长(节选)《札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

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

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二十四、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醉翁之意不在

酒 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

文: 4. 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

中学课外文言文翻译及参考答案

一、楚人学舟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参考答案: 11.(2分,各1分)(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参考答案: 14、(1)有人(2)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农夫殴宦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 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四、敝帚自珍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 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 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答案: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五、樊重树木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 不如种谷子; 十年的计划, 不如种

树木.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答案:1.(1)从前 (2)都、借 (3) 但是 2.C 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六、齐人有好猎者

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

答案:1.(1)在家中(2)原因 (3)应该 (4)勤奋地耕地 2.A 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七、张良受书

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答案:1.(1)离开 (2)约会(3)这样(4)对„感到奇怪 2.D 3.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 ,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4.恪守诺言,虚心求救。

八、赵人患鼠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

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答案:1.(1)忧虑 (2)赶走 (3)这件事 (4)担忧 2.(如果) 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C

九、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答案:1. 会:恰好,遇上(2)几:几乎(3)岂:难道(4)惟:只 2.A 3.A: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B: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 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管仲不谢私恩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判刑,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

答案:1.(1)到 (2)你 (3)恨 (4)将 2.D 3.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4.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十一、芒山盗

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 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答案:1.(1)吮吸 (2)于是 (3)约束、检点 (4)语气词 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 3.B 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

一二、月攘一鸡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

答案: 1.(1)远 (2)减少 (3)明年 (4)有人 2.D 3.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一三、陈万年教子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答案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认错 (4)大致 2.A 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一四、推敲《诗话总龟》

【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 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五、歧路亡羊

答案:1. 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羊

2. 杨子 邻人

3. 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十六、指喻

答案: 1.A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 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十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参考答案 1 、( 1 )通“悦”,高兴 ( 2 )使命 ( 3 )出使 ( 4 )对 2 、 D 3 、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 、以民为本

十八、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

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1. 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十九、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1. 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二十、七录《明史•张溥传》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1. 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二十一、学弈

【译文】弈秋是个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 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十二、李生论善学者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 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1. ①zh ì;同“识”记 ②shu ì;劝说 ③xu án ;同“旋”,转身 ④cu 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二十三、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1. ①zh ī;味美 ②zh ǎng ;增加,促进 ③虽,su ī;即使; 道理,d ào ;道理 ④k ùn ;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 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二十四、陶侃惜谷《晋书》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 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 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 ,仍邀(强要) 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 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

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之有孔明 B、寡助之至 C、公将鼓之 D、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八、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 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B 沟洫甫成③,

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 会: 几: 岂: 惟: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类的一项:( ) A、自练乡兵与之角 B、前人之述备矣。 C、益慕圣贤之道 D、祗辱于奴隶之手 3.翻译画线的句子:

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十、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适幸及齐不死 (2)如子之言 (3)封人怨之 (4) 我且贤之用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 ) 例句:自鲁之齐 A、乌封人跪而食之 B、如子之言 C、我且贤之用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十一、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曰 (3)以至不检 (4)夫语“教子婴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译文: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译文: 3.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

(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二、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请损之 (3)以待来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欺速已矣 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 3.翻译: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一三、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 ǎn )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1)欲杖之 (2)具晓所言 (3)咸叩头谢曰 (4)大要教咸谄

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

么? 一四、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一五、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 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 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 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十六、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 —):脊骨。③瘳(ch ?u ):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 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 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 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 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十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说: ( 2 )使①: ( 3 )使②: ( 4 )然:

2 .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子何恃而往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C. 彼不我恩也 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

4 .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 的思想。

十八、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

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十九、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译

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二十、七录《明史•张溥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 ,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

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二十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

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

二十二、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

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

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

相同的一项( )A .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二十三、教学相长(节选)《札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

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

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二十四、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醉翁之意不在

酒 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

文: 4. 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

中学课外文言文翻译及参考答案

一、楚人学舟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参考答案: 11.(2分,各1分)(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参考答案: 14、(1)有人(2)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农夫殴宦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 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四、敝帚自珍

翻译: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 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 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答案: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五、樊重树木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 不如种谷子; 十年的计划, 不如种

树木. ”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答案:1.(1)从前 (2)都、借 (3) 但是 2.C 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六、齐人有好猎者

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

答案:1.(1)在家中(2)原因 (3)应该 (4)勤奋地耕地 2.A 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七、张良受书

翻译: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答案:1.(1)离开 (2)约会(3)这样(4)对„感到奇怪 2.D 3.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 ,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4.恪守诺言,虚心求救。

八、赵人患鼠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

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答案:1.(1)忧虑 (2)赶走 (3)这件事 (4)担忧 2.(如果) 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3.C

九、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答案:1. 会:恰好,遇上(2)几:几乎(3)岂:难道(4)惟:只 2.A 3.A: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B: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 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管仲不谢私恩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判刑,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

答案:1.(1)到 (2)你 (3)恨 (4)将 2.D 3.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4.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十一、芒山盗

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盗将要受极刑,他母亲来和他诀别。芒山盗对母亲说:“我想像小孩时吸一下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感到无憾。”母亲让他吮乳,芒山盗咬断乳头,流血满地,母亲死去。芒山盗就告诉刽子手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把她杀了。”啊! 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子女要从幼儿时就开始。”这真不假啊!

答案:1.(1)吮吸 (2)于是 (3)约束、检点 (4)语气词 2.(1)我小时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 (2)“教给孩子需要从幼儿开始”话不假啊! 3.B 4.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意见对即可)

一二、月攘一鸡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

答案: 1.(1)远 (2)减少 (3)明年 (4)有人 2.D 3.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4.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一三、陈万年教子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答案1.(1)用杖打 (2)完全,都 (3)认错 (4)大致 2.A 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一四、推敲《诗话总龟》

【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 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五、歧路亡羊

答案:1. 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羊

2. 杨子 邻人

3. 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十六、指喻

答案: 1.A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 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十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参考答案 1 、( 1 )通“悦”,高兴 ( 2 )使命 ( 3 )出使 ( 4 )对 2 、 D 3 、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 、以民为本

十八、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

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1. 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十九、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1. 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二十、七录《明史•张溥传》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1. 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二十一、学弈

【译文】弈秋是个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 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十二、李生论善学者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 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1. ①zh ì;同“识”记 ②shu ì;劝说 ③xu án ;同“旋”,转身 ④cu 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二十三、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1. ①zh ī;味美 ②zh ǎng ;增加,促进 ③虽,su ī;即使; 道理,d ào ;道理 ④k ùn ;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 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二十四、陶侃惜谷《晋书》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 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相关内容

  •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平衡.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拓展 ...

  •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 师宗县大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大同中学 向 丽 一.基本情况 师宗县大同中学九年级总体情况: (2).抽样统计(65人): (3).各小题得分抽样统计(65人):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全卷26小题.课内占20%,课外占80%.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如 ...

  • 古诗文精读与学生课外自主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 古诗文精读与学生课外自主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摘 要 :国家教育部门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教改的开展,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明显大幅增加,古诗文字字珠玑,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想真切地体会个中真意,是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的.本文从读.悟.写三个层面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思路,提出" ...

  • 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 方案一:关于读书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第1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为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读书热情,从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不断提 ...

  • 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 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 读书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请将选项填入答题卡内,谢谢!) 5.你经常课外阅读的种类?(多选3个)( ) A.中国古典名著 (例:<三国演义>.<水浒传>. ...

  • 初中语文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 初中语文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语文阅读怎么考?这是考改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1996年,宜昌市以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蕾提出"三个淡化"为标志,拉开了考试改革的序幕. "三个淡化"即:"淡化语法,淡化课文,淡化文体". "淡化语 ...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借会考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玉环实验学校 许晓娟 为体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检测目标,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即高考测试就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纵观历年高考题,文言文 ...

  •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
  • 作者:庄文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06期 一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社会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 2016下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本学期上学期教学任务是完成<现代散文选读>和<史记选读>剩余部分教学,下学期教学任务是完成<唐诗宋词选读>.上学期期末统考暴露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规范答题能力不强,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利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学习,以点带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结合 ...

  • 中学读书活动方案
  • 根据教育局教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委员会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读书活动的宗旨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教育名著、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