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案

《醉翁亭记》教学方案 主备教师: 齐永刚 备课时间: 辅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 调整意见: (一)知识教学点 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二)能力训练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具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⑶、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各组汇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教师抽查并讲评。 二、导入并出示教学目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 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 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 翁亭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 。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 能够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展示预习 汇报结果 四、朗读训练: (方式: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要准确。 2、小组内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纠正错误。 3、教师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方案中的指导方法,再读课文: ★、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朗读训练,提高对文言虚词“也”、“而” 的认识,接着朗读全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1) 、本文共用 21 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①、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②、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 “也”,应有 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 (2)本文还用了 25 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 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5、根据老师的指导组内同学轮流读文,相互指正。 6、各组汇报朗读。 五、小结收获。 六、作业:1、预习下一课时学案中的问题。 2、背诵课文第一段并能准确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任务: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己借助工具书

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①、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 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 ②、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达标检测 四、作业: 1、背诵第二三两段课文 并能准确默写。 2、对本文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 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任务: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研读课文一段。 1.找出描写醉翁亭环境的句子 2.找出醉翁亭得名的原因 3.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4.再读课文,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 ▲研读课文二段。 1、找出描写朝暮之美的句子 2、找出描写四季变化之美的句子. 3、再读课文体会描写景色之语言美。 ▲ 研读课文三段。 1.读课文理解感受内容 2.从文中划分层次用几个字概括层意(提示:文段描绘了滁人、宾客和太

守游琅琊的四幅图景,分别是 、 、

2

。 )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研读课文四段:感受文中的几种乐趣。从文中找出与乐相关的内容 1.探究: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哪些“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 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 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 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 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 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旨之美。 五、讨论交流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 又用“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 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 翁之意不在酒” ,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

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 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 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 理想。 六、总结提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 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 个“而”字使 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 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 记,并理解其内涵。 七、延伸拓展:人生价值观探讨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 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 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则表 现范仲淹的人生追求。他忧时伤世,脱俗超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

3

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 讨论: 1.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 2.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在世应 有社会责任感。 八、作业: 1、能够背诵并准确默写第四段。 2、片段训练:家乡是美的,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写一写家乡的美景, 借景抒发一种情怀。 板书设计: 山水乐 亭之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亭) 亭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山间一日 山间四时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 太守宴(溪渔泉酒山肴野蔌)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作记人

四时乐

游宴乐

太守乐

教后反思:

4

《醉翁亭记》教学方案 主备教师: 齐永刚 备课时间: 辅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 调整意见: (一)知识教学点 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二)能力训练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具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⑶、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各组汇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教师抽查并讲评。 二、导入并出示教学目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 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 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 翁亭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 。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 能够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展示预习 汇报结果 四、朗读训练: (方式: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要准确。 2、小组内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纠正错误。 3、教师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方案中的指导方法,再读课文: ★、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朗读训练,提高对文言虚词“也”、“而” 的认识,接着朗读全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1) 、本文共用 21 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①、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②、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 “也”,应有 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 (2)本文还用了 25 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 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5、根据老师的指导组内同学轮流读文,相互指正。 6、各组汇报朗读。 五、小结收获。 六、作业:1、预习下一课时学案中的问题。 2、背诵课文第一段并能准确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及任务: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己借助工具书

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①、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 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 ②、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达标检测 四、作业: 1、背诵第二三两段课文 并能准确默写。 2、对本文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 有旷达的情怀。 教学任务: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研读课文一段。 1.找出描写醉翁亭环境的句子 2.找出醉翁亭得名的原因 3.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4.再读课文,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 ▲研读课文二段。 1、找出描写朝暮之美的句子 2、找出描写四季变化之美的句子. 3、再读课文体会描写景色之语言美。 ▲ 研读课文三段。 1.读课文理解感受内容 2.从文中划分层次用几个字概括层意(提示:文段描绘了滁人、宾客和太

守游琅琊的四幅图景,分别是 、 、

2

。 )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研读课文四段:感受文中的几种乐趣。从文中找出与乐相关的内容 1.探究: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哪些“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 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 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 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 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 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旨之美。 五、讨论交流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 又用“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 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 翁之意不在酒” ,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

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 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 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 理想。 六、总结提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 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 个“而”字使 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 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 记,并理解其内涵。 七、延伸拓展:人生价值观探讨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 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 革新,屡遭嫉恨,被贬官滁州。《醉翁亭记》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则表 现范仲淹的人生追求。他忧时伤世,脱俗超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

3

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 讨论: 1.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 2.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在世应 有社会责任感。 八、作业: 1、能够背诵并准确默写第四段。 2、片段训练:家乡是美的,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写一写家乡的美景, 借景抒发一种情怀。 板书设计: 山水乐 亭之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亭) 亭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山间一日 山间四时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 太守宴(溪渔泉酒山肴野蔌)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作记人

四时乐

游宴乐

太守乐

教后反思:

4


相关内容

  •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较好地完成,但是在某些教学设计上的完成效果仍然引起我的重新思考.反思: (一)课堂成功之处反思: 1.重视朗读 认真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还可以锻炼想象.联想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 ...

  • 教学案例[醉翁亭记]
  • 教学案例<醉翁亭记> 在这轮赛课中,我被安排为第一个,感觉压力很大,经再三学习永威模式,我选择了<醉翁亭记>.因为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欧阳修的名篇,在备课时我再三考虑,把这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正确译讲第1自然段.2.掌握重点实虚词3.理解并背诵第 ...

  • 同曲异工匠心独运
  • 同曲异工 匠心独运 作者:张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1期 一.景物描写:角度各异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分别是柳宗元与欧阳修在人生失意,被贬谪时期所创,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寂寞.抑郁及无奈的心理,寄希望于山水将其展现出来.虽同出于大家之手,但所 ...

  •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 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2013㊀ 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福鼎十五中) ʌ 摘要ɔ 在看似涣散的框架, 渗透着作者对美的追求㊂ 它不仅重视㊀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㊂ 文言游记散文就是依此而行, 遣词造句韵律上的美感㊁ 和谐㊁ 铿锵; 也 ...

  •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7醉翁亭记教案
  •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

  •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 ...

  • 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先
  • 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先 本文来源:论文 http://www.xzbu.com/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 ...

  • 民中初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1.2.15 本学期,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着校长室.教导处的工作思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 ...

  • 课时目标交流发言稿
  • 课时目标交流发言稿 课时目标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代表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一议题进行交流.为建设"达礼"课堂,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课本化设计"阶段总结.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加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