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汶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10.12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成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D.任人唯亲

4.《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 A.尊重祖先 C.重视礼仪与征伐

B.迷信无知

D.善于带兵打仗

5.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9.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0.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三公”的权力 D. 实现权力制衡

1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①三省合作 ②三省长

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

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4.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1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

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C.加强君主专制

B.精简政府机构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1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史大夫 17、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 A 监察地方高官 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征收地方赋税

18、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设立中朝 19、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分封制

20、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 ) A 实行皇帝制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 21、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

A 地方监察制度 B 地方行政制度 C 选官制度 D 三公制度 22、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减少决策失误 C 提高行政效率 D 笼络科举世子

23、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②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 元在地方设行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5.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6.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27.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

28. 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9.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 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

误的是

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30. 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 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 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31.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3.“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3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3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36.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37.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38.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39.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4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新汶中学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24分,第42题24分,第43题1260分。 .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

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2分)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共同特点是什么?(8分)

(3)上述四位封建帝王,你对哪一位更感兴趣?说明理由。(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

4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12分)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ACD 6—10 BDCBA 11—15 CADCC 16—20 CACBC 21—25 DADDC 26—30 DBBDD 31—35 BBADC 36—40 ACBBD 二、非选择题

41.(1)措施: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8分)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分割削弱,皇权加强。(4分)

(2)措施: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控制;宋太祖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下设通判,形成牵制,地方财赋由专门机构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6分)

特点: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2分) (3)(略)。(4分)

解析:(1)扣住“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的限定语作答,要简明扼要。

(2)注意“地方管理体制”,要与相关历史活动区别开来。

(3)开放性问题,理由的回答要符合所选人物的基本历史特点。

42.(1)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职能: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2分)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

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4分)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唐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4)职能:跪奏笔录(2分)

作用: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其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分)

43.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6分)

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2分)

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4分)

│新汶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10.12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的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成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D.任人唯亲

4.《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 A.尊重祖先 C.重视礼仪与征伐

B.迷信无知

D.善于带兵打仗

5.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9.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0.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三公”的权力 D. 实现权力制衡

1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①三省合作 ②三省长

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

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 )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4.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1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

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C.加强君主专制

B.精简政府机构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1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史大夫 17、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 A 监察地方高官 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征收地方赋税

18、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设立中朝 19、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分封制

20、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 ) A 实行皇帝制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 21、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

A 地方监察制度 B 地方行政制度 C 选官制度 D 三公制度 22、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减少决策失误 C 提高行政效率 D 笼络科举世子

23、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②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 元在地方设行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5.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6.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27.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

28. 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9.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 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

误的是

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30. 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 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 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31.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3.“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3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3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36.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

37.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38.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39.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4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新汶中学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24分,第42题24分,第43题1260分。 .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

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2分)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共同特点是什么?(8分)

(3)上述四位封建帝王,你对哪一位更感兴趣?说明理由。(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

4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12分)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ACD 6—10 BDCBA 11—15 CADCC 16—20 CACBC 21—25 DADDC 26—30 DBBDD 31—35 BBADC 36—40 ACBBD 二、非选择题

41.(1)措施: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8分)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分割削弱,皇权加强。(4分)

(2)措施: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控制;宋太祖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下设通判,形成牵制,地方财赋由专门机构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6分)

特点: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2分) (3)(略)。(4分)

解析:(1)扣住“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的限定语作答,要简明扼要。

(2)注意“地方管理体制”,要与相关历史活动区别开来。

(3)开放性问题,理由的回答要符合所选人物的基本历史特点。

42.(1)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职能: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2分)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

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4分)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唐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4)职能:跪奏笔录(2分)

作用: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其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分)

43.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6分)

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2分)

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4分)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2012年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打印
  •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 2013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 金伟 一. 指导思想 1. 把握一个尺度,树立科学准绳:认真学习<高中历史新课 程标准>的内容,深刻领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 神,以新课标为尺度,以新课改为准绳,树立新课改理念,落实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

  • 2016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 ...

  • 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教学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综合高中部:马学瑞 新的学期,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 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区域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 ...

  •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 一.新教材的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 "学习探究课程", "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 "知识链接" ,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 ...

  • 黄胜标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坭陂中学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黄胜标 本学年我按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担任高一年级(2).(3)历史教学工作,兼高一(3)班班主任,依照学校部署高一必须完成新课标高中历史三个必修内容,时间紧任务重,这一学年来,紧张.忙碌.充实,有成功,也有不足,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生,实事求是,针对学生情况,注重 ...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