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实例探析

摘要:城市化就是由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还不同程度的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而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就是深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研究,通过探讨城市化动力机制,准确把握我国长期以来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影响城市化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八手,结合实际案列,提出了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集聚、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等方面探讨经济区动力机制的政策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化、动力机制、黔中经济区、探析

1、城市化的含义和动力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是国家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化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是人口数量和非农业活动在城市地域集中的过程,还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不断推广延伸的过程。现如今世界城市化都在不断提升,我认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就是能够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到城镇进行工作以及学习生活的各种因子。

在城市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市发展提供市场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因而.城市化开始阶段往往起步于农业良好的地区。

工业化也是城市化动力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因,它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的体现;城市化是果.是工业化在空间形式上的表现。同时工业化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的。

2、黔中经济区案列分析

2.1黔中经济区概况

黔中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之一,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经济区域。

黔中经济区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以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市,安顺市、平坝县、,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

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惠水县,共计33个县(市、区)。区域国土面积达到53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达到口1571万,占全省的45%。黔中经济区地理位置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有着优良的地理优势,在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位于包昆通道纵轴南部,区域内贵广铁路、贵广高速路、渝黔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各地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

2.2黔中经济区城市化现状分析

黔中经济区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2009年经济区人均CDP是15290元,三次产业比值为35 2:55.6:49.1。第二产业产值稍微高于第三产业.正处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黔中经济区整体城市水平高.内部差大。2009年贵阳市城市化水平超过60%,大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外围区县的城市化水平却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虽然经济区城市首位度高,然而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所以可以看出黔中经济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二是水资源丰富但在工程性方面缺水严重,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备建设滞后。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承载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四是科技方面投入还不够,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区域创新环境需要优化。

2.3黔中经济区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

以经济增长作为黔中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宏观动力。经济因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肯定会随着相应提高,所以需求层次、消费结构也会随着发生变化。需求的变化直接导致某些产业加速发展,同时也会抑制另外一些产业的发展,促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因此经济增长是城市化发展的宏观动力。

产业结构转变作为黔中经济区城市化的中观动力。我们都知道城市化是个历史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也是大不相同的。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农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发展阶段,工业化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成熟阶段,第三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要动力。从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相关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效的制度保障不仅可以带动城市化发展,也成为为城市化进程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黔中经济区也是如此,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为经济区城市化发展创建动力机制保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施:一是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为城市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二是工业发展的系列制度安排.优化经济区内的产业经济结构,从而吸收农村剩

余劳动力;三是有关城市建设体制安排.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房地产的开发.达到满足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产业聚集的优良发展环境。

技术进步推动黔中经济区城市化进程。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进步对城市聚集影响是相当广泛而又深入的,同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在技术创新时代,建筑交通技术对城市化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建筑技术创新主要影响城市空间垂直结构,交通技术对城市空间水平结构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建筑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化聚集效应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

3、总结

城市化是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我们社会生产力所发展的结晶,也是我们人类从农业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总之,城市化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和内涵的概念,而我国的城市化动力也正在从单一的或二元的城市化动力向多元转变。但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实力差距大,导致城市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因区域而定,不同区域要以不同的城市化动力机制为主,再结合别的动力因素,从而带动我国城市化稳点、健康、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亚军、刘晓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 1996.6

[2] 李海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历史轨迹[J] 2009

[3] 樊纲.“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化大趋势[J] 2010.6

[4] 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 2002.6

[5] 杨玉柱.构建城市化长效动力机制[J] 2010

[6] 贵州统计年鉴. [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实例探析

摘要:城市化就是由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还不同程度的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而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就是深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研究,通过探讨城市化动力机制,准确把握我国长期以来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影响城市化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八手,结合实际案列,提出了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集聚、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等方面探讨经济区动力机制的政策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化、动力机制、黔中经济区、探析

1、城市化的含义和动力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是国家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化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是人口数量和非农业活动在城市地域集中的过程,还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不断推广延伸的过程。现如今世界城市化都在不断提升,我认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就是能够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到城镇进行工作以及学习生活的各种因子。

在城市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市发展提供市场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因而.城市化开始阶段往往起步于农业良好的地区。

工业化也是城市化动力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因,它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的体现;城市化是果.是工业化在空间形式上的表现。同时工业化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的。

2、黔中经济区案列分析

2.1黔中经济区概况

黔中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之一,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经济区域。

黔中经济区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以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市,安顺市、平坝县、,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

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惠水县,共计33个县(市、区)。区域国土面积达到53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达到口1571万,占全省的45%。黔中经济区地理位置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有着优良的地理优势,在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位于包昆通道纵轴南部,区域内贵广铁路、贵广高速路、渝黔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各地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

2.2黔中经济区城市化现状分析

黔中经济区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2009年经济区人均CDP是15290元,三次产业比值为35 2:55.6:49.1。第二产业产值稍微高于第三产业.正处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黔中经济区整体城市水平高.内部差大。2009年贵阳市城市化水平超过60%,大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外围区县的城市化水平却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虽然经济区城市首位度高,然而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所以可以看出黔中经济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二是水资源丰富但在工程性方面缺水严重,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备建设滞后。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承载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四是科技方面投入还不够,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区域创新环境需要优化。

2.3黔中经济区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

以经济增长作为黔中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宏观动力。经济因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肯定会随着相应提高,所以需求层次、消费结构也会随着发生变化。需求的变化直接导致某些产业加速发展,同时也会抑制另外一些产业的发展,促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因此经济增长是城市化发展的宏观动力。

产业结构转变作为黔中经济区城市化的中观动力。我们都知道城市化是个历史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也是大不相同的。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农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发展阶段,工业化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成熟阶段,第三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要动力。从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相关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效的制度保障不仅可以带动城市化发展,也成为为城市化进程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黔中经济区也是如此,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为经济区城市化发展创建动力机制保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施:一是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安排.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为城市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二是工业发展的系列制度安排.优化经济区内的产业经济结构,从而吸收农村剩

余劳动力;三是有关城市建设体制安排.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房地产的开发.达到满足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产业聚集的优良发展环境。

技术进步推动黔中经济区城市化进程。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进步对城市聚集影响是相当广泛而又深入的,同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在技术创新时代,建筑交通技术对城市化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建筑技术创新主要影响城市空间垂直结构,交通技术对城市空间水平结构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建筑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化聚集效应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

3、总结

城市化是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我们社会生产力所发展的结晶,也是我们人类从农业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总之,城市化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和内涵的概念,而我国的城市化动力也正在从单一的或二元的城市化动力向多元转变。但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实力差距大,导致城市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因区域而定,不同区域要以不同的城市化动力机制为主,再结合别的动力因素,从而带动我国城市化稳点、健康、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亚军、刘晓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 1996.6

[2] 李海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互动关系的历史轨迹[J] 2009

[3] 樊纲.“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化大趋势[J] 2010.6

[4] 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 2002.6

[5] 杨玉柱.构建城市化长效动力机制[J] 2010

[6] 贵州统计年鉴. [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相关内容

  •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 导论 我国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1水平显著提高,但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也带来了诸多战略性问题,如城区扩张的无序与无度.城市经济的内聚和粗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转移.区域资源利用的过度与低效.城市社会的分层和内卷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要解决这些 ...

  • 我国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综述
  •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展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城市用地扩展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城市用地扩展的动力机制.扩展模式.扩展特征,研究技术以及扩展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域性及等级性,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 ...

  •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_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 第19卷第6期经 济 地 理V ol. 19, N o. 6 1999年12月EC ONOMIC GE OG RAPHY Dec. , 1999文章编号:1000-8462(1999) 06-0079-05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段 杰, 李 江 (嘉应大学地理系, 中国广东梅州 ...

  •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 第8卷第1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2月Vol.8 No.1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08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李 芃, 魏荣华, 孟庆红 1 2 1 (1.云南财经大学区域 ...

  • 珠江三角洲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与机制
  • 珠江三角洲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与机制 李郇,杜志威,李先锋摘要城镇收缩现象早在20世纪中期已于欧美国家出现,珠江三角洲作为"增长的奇迹"地区也同样面临城镇人口的局部收缩,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城镇的收缩现象加剧.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镇街单元和区县单元来考察珠三角地区城镇 ...

  •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 作者:刘根荣 经济评论 2007年02期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二元经济"理论是现代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流动机制的 ...

  • 论西方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
  • 2007第3期改革与战略 NO.3,2007 (Cumulatively,NO.163) 论西方工资决定理论与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的完善 陈文星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 ...

  • 机场地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 机场地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当前大型机场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小型机场也成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为此全国各地区纷纷在空港周边筹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务园区等各种临空经济园区,力图带动就业,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增长极 ...

  • 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 劳动力市场学(2014年12月) 题型:1.单选1*20题=20分:2.多选2*5题=10分:3.名词3*4题=12分:4.简答6*6题=36分:论述11*2题=22分 第一章 绪论 1.(名)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