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14.10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隆阳区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大会上的发言

金鸡乡政协联络组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城乡相对均衡发展,城乡相对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师资均衡。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师资至少存在着四个失衡:

1、师生比例失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往往是城里学校锦上添花,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农村教师设法要流向城市,这种“只出不进”的单向无序流动,导致最需要师资的地方反倒最先被抽血,农村师资依然“贫血”。

2、学历学力失衡:重学历、轻学力,名师少、庸师多。根据年《教育统计资料分析》反映,全国农村72%教师的学历则是通过函授及高中换证取得的;初中里面中教高级教师63%集中在城市。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低、庸师多。近年来,由于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普遍开展,学历达标率大幅度地提高,但农村学校教师在学历提高中,选择文科的多,重学历的多,而函授教育往往又流于形式,只图拿个证,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突出。学历起点低,职后培训若能落到实处

倒也能说得过去,关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空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愿望,实际却难以实现。

3、学科结构失衡:学无所教、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充裕。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则严重不足甚至一个乡镇连一名音乐教师也没有。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一些学校的课程只能由略知一二的教师“客串”。有些课程对学生来说,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即。

4、年龄结构失衡:小学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农村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下,长期处于“要人难 留人难”的尴尬境地。年龄结构老化,有些地方可能面临年龄断层的局面,呈现皆老无少的状况。据统计现在在编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

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只有从建立健全制度和用人机制入手,形成政府带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校内共动的局面。其具体策略有:

一、抑制教师资源的单向无序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反对教师资源的流动。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师待遇的差别过大,义务教育的优质教师资源呈现出单向无序流动的状态。流动的方向是优质教师资源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表现为由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这种流动非但不能够起到交流师资、促进发展的作用,反而导致了优质教师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了师资的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质量差异过大,呈现了师资非均衡的分布态势。因此,要实现教师资源的均

衡配置,重点是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单向无序流动。

1、解决教师工资水平均衡的问题。改变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变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为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此来保证教师工资的来源,从而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对教师收入的影响。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等手段,解决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的问题。

2、建立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农村贫困地区受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必须采取一种特殊政策稳定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实行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政策。政府应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同时津贴的数额应该具有一定力度,而非点缀性象征性的。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稳定、巩固和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同时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壮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

3、政府应集中财力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学校。这种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应该搞好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维修规划设备更新,对各行政区域的学校进行排队,从薄弱学校开始,重点突破,分批次、分年度逐步改造完成,确保农村教师工作上的舒心。

4、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晚上睁眼瞎、到处脏乱差”的落后局面,缩小城乡差别,为教师的生存、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在农村大力倡导尊师重教风尚,切实让农村教师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更实惠。

二、建立师资交流机制。

在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就必须打破教师资源过度集中的状态,实现优质资源向不发达或落后地区的流动,这是提高师

资质量、促进师资均衡的捷径。所以,我们要利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在动态发展中寻求师资均衡的对策。

1、要通过政策鼓励的办法,引进师范院校毕业生。贫困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制度环境、教师待遇等都处于无可比拟的劣势,从而难以吸纳优秀的毕业生来此任教。因此必须采取政策鼓励的方式吸引毕业生的到来。如通过提高边远贫困地区的待遇和住房补贴、缩短晋级年限、加快职称评定速度等方式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前来任教。

2、实行定向就业制度,引进师范院校毕业生。让师范学校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师资,地方可以通过提前接触师范学校在校的本地生源学生或毕业后有志于前来者,通过全资培养或在校补贴的方式提前为这些在校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的津贴,并与其签订毕业后就业的任职协议,规定服务地区。实行毕业后的定向就业机制,以此来保证农村贫困地区从教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实行大学生和骨干教师定期支教的政策。城乡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大学生和骨干教师暂时性的定期支教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将教师的评优晋级等活动与教师的支教经历相联系,可以提高教师参与支教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为受援地区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为所在学校的当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做点实事,促进农村教育和师资的发展。

4、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促进教师人才的合理配置。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就是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时间满一定年限后,按照教师管理的制度和法规规定调到其他学校继续任教。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不仅可以解决超编与缺编学校之间的编制平衡,还可以对学校教

师队伍在结构上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同时还从制度上保证了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可能“轮流”得到优秀的教师,这是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佳策。

我国具备实行师资交流机制的“天然环境”。我国的教育管理具有自上而下进行调控和指导的特点,教师的管理权限又相对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有利于政府在区域内对教师就职学校进行调配,促进师资的合理有序流动。教师的交流机制能够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保持办学水平的均衡,对于促进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全面严格贯彻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每一个拥有较高学历和学科知识的人都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这种限定对于非师范和师范专业毕业生同样都成立。因此,需要一种教师从业资格的认定制度,它既能够对希望从事教师职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甄别和鉴定,又是进入教师行业的准入证和入职教师的质量合格证。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行不仅保障了入职教师的质量,而且取消了对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教师职业的禁令,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师培养体系,拓宽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途径。对此,钟启泉教授曾经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吸收非师范类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打破了师范学校‘专营’教师教育的格局,这也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样既缓解了农村师资供需的矛盾,又吸引了大量社会优秀人才步入教师行列,全面有效地提高了义务教育师资的质量。

四、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实现师资配置的均衡,更要从农村贫困落后地区本身师资质量的改善方面着手,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在岗培训,实

现教师质量的真正提高,才是实现师资均衡的根本。教师的在职培训异于职前的教师教育,教师要承受较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学业的负担,另一方面还未必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承受着经济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因此,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需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培训的经费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支持,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在职培训,经费是制约其能否如愿展开的先决条件。开展专门的教师培训需要为场地、交通和培训教师提供费用。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学校是无力承担这些庞大的开支的,因此这就需要政府设置专款专项对教师培训,尤其是给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买单。只有拥有可靠的资金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开展。

教师对培训工作的理解和参与热情是决定教师培训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本人认识到培训工作的意义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培训的真正实效。对此,应该采取鼓励与压力并举的方式促使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并取得学历的提升者,不仅可以获得工资的晋级,还可以获得一些评奖评优的机会。通过规定各个学段教师所必须的最低学历水平以及接受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给与资历不达标的教师在岗压力,使其产生接受培训的主观需要,积极寻求机会参与在岗培训。

创建帮扶制度: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领导可以将任教科目不同、业务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学特长不同的教师相混合分组,建立教研学习的共同体。扎实采取捆绑评价的方式,全面实行校内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后进教师的帮扶制度,定期开

展互动式的示范课、公开课、达标课活动,大力加强实验课题研讨和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经常沟通与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目的,不断促进农村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倘如此,就会让农村教师留下安心、干得舒心,城市教师支得放心、教得真心。只要城乡携手,戮力同心,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就会实现!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隆阳区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大会上的发言

金鸡乡政协联络组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城乡相对均衡发展,城乡相对均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师资均衡。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师资至少存在着四个失衡:

1、师生比例失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往往是城里学校锦上添花,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农村教师设法要流向城市,这种“只出不进”的单向无序流动,导致最需要师资的地方反倒最先被抽血,农村师资依然“贫血”。

2、学历学力失衡:重学历、轻学力,名师少、庸师多。根据年《教育统计资料分析》反映,全国农村72%教师的学历则是通过函授及高中换证取得的;初中里面中教高级教师63%集中在城市。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低、庸师多。近年来,由于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普遍开展,学历达标率大幅度地提高,但农村学校教师在学历提高中,选择文科的多,重学历的多,而函授教育往往又流于形式,只图拿个证,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突出。学历起点低,职后培训若能落到实处

倒也能说得过去,关键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空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愿望,实际却难以实现。

3、学科结构失衡:学无所教、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充裕。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则严重不足甚至一个乡镇连一名音乐教师也没有。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一些学校的课程只能由略知一二的教师“客串”。有些课程对学生来说,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即。

4、年龄结构失衡:小学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农村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下,长期处于“要人难 留人难”的尴尬境地。年龄结构老化,有些地方可能面临年龄断层的局面,呈现皆老无少的状况。据统计现在在编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

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只有从建立健全制度和用人机制入手,形成政府带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校内共动的局面。其具体策略有:

一、抑制教师资源的单向无序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反对教师资源的流动。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师待遇的差别过大,义务教育的优质教师资源呈现出单向无序流动的状态。流动的方向是优质教师资源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表现为由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这种流动非但不能够起到交流师资、促进发展的作用,反而导致了优质教师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了师资的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质量差异过大,呈现了师资非均衡的分布态势。因此,要实现教师资源的均

衡配置,重点是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单向无序流动。

1、解决教师工资水平均衡的问题。改变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变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为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以此来保证教师工资的来源,从而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对教师收入的影响。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等手段,解决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的问题。

2、建立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农村贫困地区受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必须采取一种特殊政策稳定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实行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政策。政府应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同时津贴的数额应该具有一定力度,而非点缀性象征性的。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稳定、巩固和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同时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壮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

3、政府应集中财力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学校。这种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应该搞好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维修规划设备更新,对各行政区域的学校进行排队,从薄弱学校开始,重点突破,分批次、分年度逐步改造完成,确保农村教师工作上的舒心。

4、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晚上睁眼瞎、到处脏乱差”的落后局面,缩小城乡差别,为教师的生存、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在农村大力倡导尊师重教风尚,切实让农村教师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更实惠。

二、建立师资交流机制。

在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就必须打破教师资源过度集中的状态,实现优质资源向不发达或落后地区的流动,这是提高师

资质量、促进师资均衡的捷径。所以,我们要利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有序流动,在动态发展中寻求师资均衡的对策。

1、要通过政策鼓励的办法,引进师范院校毕业生。贫困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制度环境、教师待遇等都处于无可比拟的劣势,从而难以吸纳优秀的毕业生来此任教。因此必须采取政策鼓励的方式吸引毕业生的到来。如通过提高边远贫困地区的待遇和住房补贴、缩短晋级年限、加快职称评定速度等方式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前来任教。

2、实行定向就业制度,引进师范院校毕业生。让师范学校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师资,地方可以通过提前接触师范学校在校的本地生源学生或毕业后有志于前来者,通过全资培养或在校补贴的方式提前为这些在校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的津贴,并与其签订毕业后就业的任职协议,规定服务地区。实行毕业后的定向就业机制,以此来保证农村贫困地区从教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实行大学生和骨干教师定期支教的政策。城乡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大学生和骨干教师暂时性的定期支教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将教师的评优晋级等活动与教师的支教经历相联系,可以提高教师参与支教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为受援地区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为所在学校的当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做点实事,促进农村教育和师资的发展。

4、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促进教师人才的合理配置。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就是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时间满一定年限后,按照教师管理的制度和法规规定调到其他学校继续任教。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不仅可以解决超编与缺编学校之间的编制平衡,还可以对学校教

师队伍在结构上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同时还从制度上保证了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可能“轮流”得到优秀的教师,这是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佳策。

我国具备实行师资交流机制的“天然环境”。我国的教育管理具有自上而下进行调控和指导的特点,教师的管理权限又相对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有利于政府在区域内对教师就职学校进行调配,促进师资的合理有序流动。教师的交流机制能够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保持办学水平的均衡,对于促进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全面严格贯彻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每一个拥有较高学历和学科知识的人都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这种限定对于非师范和师范专业毕业生同样都成立。因此,需要一种教师从业资格的认定制度,它既能够对希望从事教师职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甄别和鉴定,又是进入教师行业的准入证和入职教师的质量合格证。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行不仅保障了入职教师的质量,而且取消了对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教师职业的禁令,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师培养体系,拓宽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途径。对此,钟启泉教授曾经说:“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吸收非师范类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打破了师范学校‘专营’教师教育的格局,这也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样既缓解了农村师资供需的矛盾,又吸引了大量社会优秀人才步入教师行列,全面有效地提高了义务教育师资的质量。

四、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实现师资配置的均衡,更要从农村贫困落后地区本身师资质量的改善方面着手,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在岗培训,实

现教师质量的真正提高,才是实现师资均衡的根本。教师的在职培训异于职前的教师教育,教师要承受较大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学业的负担,另一方面还未必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承受着经济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因此,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需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培训的经费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支持,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在职培训,经费是制约其能否如愿展开的先决条件。开展专门的教师培训需要为场地、交通和培训教师提供费用。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学校是无力承担这些庞大的开支的,因此这就需要政府设置专款专项对教师培训,尤其是给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买单。只有拥有可靠的资金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开展。

教师对培训工作的理解和参与热情是决定教师培训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本人认识到培训工作的意义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培训的真正实效。对此,应该采取鼓励与压力并举的方式促使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并取得学历的提升者,不仅可以获得工资的晋级,还可以获得一些评奖评优的机会。通过规定各个学段教师所必须的最低学历水平以及接受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给与资历不达标的教师在岗压力,使其产生接受培训的主观需要,积极寻求机会参与在岗培训。

创建帮扶制度: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领导可以将任教科目不同、业务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学特长不同的教师相混合分组,建立教研学习的共同体。扎实采取捆绑评价的方式,全面实行校内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后进教师的帮扶制度,定期开

展互动式的示范课、公开课、达标课活动,大力加强实验课题研讨和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经常沟通与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目的,不断促进农村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倘如此,就会让农村教师留下安心、干得舒心,城市教师支得放心、教得真心。只要城乡携手,戮力同心,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就会实现!


相关内容

  •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 第11章 蜗杆传动 11.1 蜗杆传动的特点及使用条件是什么? 答:蜗杆传动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一般在传递动力时,i10~80:分度传动时只传递运动,i可达1 000:传动平稳,无噪声:传动效率低:蜗轮一般用青铜制造,造价高:蜗杆传动可实现自锁. 使用条件:蜗杆传动用于空间交错(90)轴 ...

  •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
  • 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水利水电学院 实验名称 姓名 流管流态实验(雷诺实验) 年级 学号 水利类专业 2011 年 5 月 5 日 指导教师 成绩 二.实验操作部分 1. 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2. 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3. 结论 1. 实验步骤 (1)打开水箱下的进水阀向水箱冲水,使水箱有 ...

  • Jhambq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品种交易时间表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全球主要期货交易所品种交易时间表: 期货交易所, 时间表, 品种, 全球 国内外主要交易所交易时 ...

  • 寒假生活答案九年级
  • 九年级寒假作业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九年级快乐寒假答案 九年级寒假乐园答案 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 1.D:2.C:3.C:4.B:5.D:6.A 二.填空题 7.90:8.线段 平行四边形 正六边形(答案不唯一):9.-2:10.155 25 三.解答题 11.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答 ...

  • 中学生冬季田径运动会方案
  •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生第二届田径 冬季运动会方案 为在我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努力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坚持举办每年一次的学生冬季体育运动会.为办好2013年中学生冬季体育运动会,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比赛时间:2013年11月( )日 二.比赛项目 ...

  • 2104年学校妇儿工作总结
  • ###小学2014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在县妇儿工委.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上级妇女儿童工委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妇女儿童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为保证学校妇女儿童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由校长和工会主席任领导 ...

  • 钢结构各种材料用量
  • 钢结构各种材料用量 1.钢结构损耗一般为5%(报价)实际板材为3%,型材为1%. 2.焊条重量是钢件重量的1.5-2%,实际用量=百分比数*(1.8--2.2)系数 3.人.机.材比=1:1.5:4.1 4.金属面油漆 无机富锌底漆(依据北京市预算定额2012下册125页14-605) 一遍0.25 ...

  • 组织行为学历年简答题汇总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5.4)36.简述群体规范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六章-P136 37.简述促进效应对管理群体过程有何意义.七章-P148 38.简述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十一章P258 39.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十四章-P338 40.简述组织渐进式变革 ...

  • 链条规格选用
  • 链条规格选用 滚子链a.b系列区别及链条标准识别 精密滚子链分为A.B两大系列.A系列是符合美国链条标准的尺寸规格:B系列是符合欧洲(以英国为主)链条标准的尺寸规格,相互之间除节距相同外,其他方面有本系列自身的特点,主要区别为: 1)A系列产品内链板与外链板厚度相等,通过不同的调试取得静强度的等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