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

“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例如:在教学课本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同桌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

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

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总之,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

“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例如:在教学课本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同桌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

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

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①按铅笔的颜色分;②按铅笔的长短分;③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④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总之,实验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相关内容

  • 2011年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顺应课程改革大潮,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推动公平教育的逐步实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小学数学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有更大提高。 1、认真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进行贯彻落实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 ...

  • 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如何评价一节课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自觉地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和特征进行判断的行为过程,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它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诊断.调节和促进作用. 课堂 ...

  • 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教育工作
  • 浅议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教育工作 [文章摘要] 随着公司发展的不断加快,机修车间职工队伍的知识水平状况.思想状况,与当前日新月异的钢铁行业形势不相适应,职工教育工作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车间职工的价值观同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车间党政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车间的职 ...

  • 水利局长在全局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昨天下午,开了一次局长办公会,对当前经济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根据局长办公会议决定,我就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2005年,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和我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

  • 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 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0 作者:姜春云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 ...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工会工作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繁重.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开创出新思路.新局面. 关键词 新形势 工会工作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代表和维护着广大职工的利益, ...

  • 创先争优论文: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面对加入WTO.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中央多次强调: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

  •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医学论文)
  • 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获得的快捷便利.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变化等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对应措施.目前,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现代学 ...

  •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全科护理的需要
  • 浅析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全科护理的需要 [摘要] 认识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和服务性都很强,只有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树立献身精神,才能满腔热情地去从事护理临床实践,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这是当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全科护理人员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