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

总第$*期巢湖学院学报

+&,-./)&012/&2,3&))445,%&’#’(&)’$’!

64.4-/)74-8/)%&’$*

!大学生论坛!

编者按:发表在这里的一篇文章是我校中文系!

我们并不指望用一学期的时间就能让所有的同学都能走向治学,但学风的创建则是我们所急切希望的。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创建你追我赶忙治学的风气,意义实在太大了。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精神,我们希望浓厚的治学追求,就是巢湖学院的精神。

自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发表我校学生的习作,“大学生论坛”将作为学报的一个特色栏目长期办下去。这个栏目的持久过程,也就是我校校园精神逐渐形成并成熟的过程。《安!

试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方珍

(巢湖学院,

巢湖

)!=

摘要:深受佛学思想影响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由于不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思想标

准,曾长期遭受冷落。事实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将佛学思想引进诗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境界。它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对今天的文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主体性;境小意大

中图分类号:()>!

,(!

:B’56#(0-$(C.48DE&,.FC8.D:C.G:HCF4-DC.GICDF&-C)&4F-C0043F4GG44),GM5BIJIJKJL

,’G28DF28)&D&22CDK44.)40F&,F8.F243&)G0&-C)&.F8E4,K43C,D48FG8G.F3&.0&-EF&IIJ5F248G4&)&83C)DFC.GC-GD&0F241&.0,38C.8DFDH2832&33,84GCG&E8.C.F&D8F8&.’L,F8.5II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方珍(,女,桐城人,巢湖学院中文系!9;

9!9

,,!

:+;!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表现形式山水田园诗发端于先秦,“早在《诗经》和《楚辞》时代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

诗”[

谢灵运、谢月兆等大家,如大谢的《登池上楼》、小谢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陶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分别是山水诗、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但作为一个整体,山水田园诗是到盛唐王维手中才真正成熟的。

王维诗歌的风格可随其思想变化大致归纳为两种,即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之前,思想趋于积极的时期,诗歌洋溢着一种“豪放刚健,雄浑壮丽”之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林泛》)等;之后思想渐渐变得消极,诗歌表现出一种“澄净空灵,飘逸玲珑”的新境界,这一新诗风在《辋川集》(=>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山水田园组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其前期诗歌似乎更符合“盛唐气韵”,但耐人寻味的是,真正能体现王维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的却是后者。

其是不再以统治阶级的意识作为自己的意识,而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转化为出世适意的恬淡和自性发现的欣喜,并开始以一种真正超然的胸襟去体悟山水,以一种敏锐的内在眼光来观察山水,由实入虚,向外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真秀美,向内他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作于此地的《辋川集》(=>首)

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心灵历程。第一首《孟城坳》“:新家孟城坳,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与第二首《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表明了诗人的心境变化前的情况,其中“古木”、“、秋色”等意象的运用,说明诗人的思想还是受着世俗价值观的束缚与制约,人事的沧桑、人生的短暂等社会功利性的思想意识对他还有一定影响,即使是拥有了一片新天地,他的内心却仍感到“悲苦”、“惆怅”。到了第三首《文杏馆》中,情况发生了变化:“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所有的失落、消沉到此都通通转化成一场“人间雨”“去”了。至此王维完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达到了任心自由的“无滞”(慧能语)状态。现实在诗人眼中慢慢有了诗意,第四首《斤竹岭》:“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中诗人发现的这条连樵夫都不会知道的“山路”显然指的是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正如唐人刘禹锡所说

[=],随着诗人心境的变化,其诗歌

的审美意境也便有了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个性化的特点渐渐突出:“境”变“小”了,“意”却相对变了,即诗的结构较小,意象玲珑意境却深邃而隽永。面对大自然的山水和田园,王维避开了传统主流创作的厚重和严肃,舍弃了“先天下之

“衰柳”“因定而得境”“大”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同时也没有采取“神游”的方式,作“且放白鹿青崖间”式的狂想,而以禅宗“法身无象,应物观形”的顿悟观为指导,认为“心与物之间并非是相离而是相通相依的”“只要认识、,把握了事物的外形,即可

[]!认识、把握住最高的精神实体”。往往以精巧

受;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桂花落”突出了夜之“静”、通过“月出惊山鸟”突出了春涧之“幽”,“幽静”实是诗人心中的“块垒”;又如《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要表现的既不是春池的深且广,也不是绿萍、垂杨的开与合,而是想以此来写自己“闲逸”的心境等。当然,王维诗歌中“空寂”“幽静”“闲逸”等情感实际是交相融合的。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高度又决不是谢灵运在写完山水之后加一条玄言的尾巴所能达到的。

玲珑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韵美。勃兰兑斯曾说:“真正的风景同它在水中

[]

风景就有似这“水中的映像”,“不惟写山水之形胜,并传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清朱庭

珍《筱园诗话》卷一)[#]。

苏轼曾赞王维山水田园诗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在《辋川集》($%首)《并序》中坦言自己所写的就是自己游览的景点,“其游止

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一首诗写一

个景点,二十个景点用二十首绝句联串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景观群,这样既能让人细看各个具体景点,又能让人感受到整体风景之美,正是这种从精微细致中取境,兴象的玲珑导致诗歌的画面感很强。关于诗画的关系,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

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曾激烈地反对“诗画一

致”说,但他也还是不得不承认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画可以通过物体去暗示动作情节,而诗也可以通过动作情节去描绘物体。作为南宗山水的开派画家,曾有“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的感慨,王维无疑熟谙绘画要法,他的诗歌因此而有了一个独特的特点,即经常创造性地以“小动作”表现诗歌栩栩如生的画面生机。《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即是抓住了一瞬间的动作创造了永恒的记忆的。

如果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尚巧似”(钟嵘卷上),陶渊明田园诗重写意的话,那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可谓“形神兼备”的二者结晶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在道家思想“神游”观指导下,虽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度,但就“形巧”这一点来说,还是不及王维关注的多。当然,王维也并没有停留在“池塘生春草”式的形似上,他既重视刻画这作为“法身”存在的“形”,又重视表现这“形”外之“意”,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对阳光的细微捕捉,形象的表达了“空寂”的强烈感

王维山水田园诗“境小意大”还通过主体性的强化来实现。王维绝大部分人生道路是在盛唐极盛时期度过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因而,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他获得了一种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审视视角。“可以说,只有盛唐时代才能出现王维这样的大师,他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必然要体现于诗,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于简净朴实之中,有惊人的丰

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维创造性的将

“悠然见南山”的模糊崇敬发展到“青山卷白云”(《欹湖》)的清晰洞彻;由“飞鸟相与还”的仰视转变为“白鹭惊复下”的俯视。如《鹿柴》中的太阳本是必须仰视才能看得见的,但诗人却巧妙地避免了这种“迎合”自然的“必须”,化腐朽为神奇,让太阳自己“回来”,送到诗人的眼睛底下,诗人的主体地位强化由此可见一斑。这样,如王昌龄的《诗格》中所总结的:“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

用。”[)],诗境也由此从传统诗歌中“境”的“致广

大”转向了“意”的“致精深”。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有上述表现形态,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他自身的个性性格及艺术修养是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王维自小就深受佛教的清、净的环境氛围的影响,其母崔氏笃信禅宗,在他还只有几岁时,崔氏即成为佛的信徒,“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

求寂静。”[*%]这种环境是其性格个性形成的关键

因素。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上:“王维好释氏,故

*$!

《诗品》

[]!!字摩诘。”直到“临终之际”他仍“多敦厉朋友[]!

的就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事实上,在创造过程中,各种艺术要素的融合是不自觉的自觉,诗也正因此才浑然天成。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才对诗作出如此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体会得更多的恰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二,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审美自觉与更新是其山水田园诗产生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在魏晋时期,“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出来

[]!(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随着

代山水诗人的魁首,原因是他虔信佛教,并且更

[]!#。参看深刻更鲜明地悟到了‘无我’和‘空’”

他的诗作,我们发现,即使在那激情飞扬的时代,在那血肉横飞的边塞战场、在那风劲弓鸣的猎场,他的诗中总会有一方宁静的心灵栖息地,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这种热爱宁静的审美心理倾向最终促使了他诗歌中那种“寂静空灵”境界的形成。此外,他的仕途对他的个性最终定形的影响也非常大。“开元进士。累官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

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在几

经坎坷之后,他深感尘事之累,为了调节身心,解决出仕与向往自然的内心矛盾,他先是在终南山卜居,后又在蓝田辋川买了宋之问的庄园过起了半官半隐的闲适自由的生活,《历代名画记》卷十

说他“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正

是这种闲适的生活促使了他艺术自觉的成熟。

王维多方面深厚的文化修养也是一个不应忽略的因素。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而决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不仅在诗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且还善书法、绘画,精通音律等。《太平广记》卷一七九引《集异记》云:“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

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新

传》也云:“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

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正是在这些

艺术修养达到了内在的融会贯通之后他才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能享受到诗情美,而且还能享受到画意美,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彀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书法的飘逸美,如《欹湖》:“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更有音乐美,如“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等叠字的音律感效果;“晚下兮紫薇,怅尘事兮多违。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等古民歌形式的节奏感;当然,融合“音乐”的最高境界还是其诗中“动”、“静”互衬给人造成强烈的听觉感受,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达到!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也日益明显。唐初,魏征在其《隋书・文学传序》中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特征,并提出南北文学“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

质斌斌,尽善尽美”[!)]的希望。初唐四杰为当时

文坛只注重声律辞藻、轻诗歌风骨而大声疾呼,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愿望,具体指出要将汉魏风骨与齐梁风雅兴寄结合起来。王维早年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曾在《别基毋潜》中响亮地提出诗歌应:“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可以说,他早期诗歌的刚健有力特别是后期的个性化风格与这种文的自觉是不无关系的。他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山水田园诗就是既有对陶渊明田园诗“写意”传统的继承,又有对谢灵运山水诗清新精致取境的借鉴。以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积雨辋川庄作》为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粟响东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其中就既有对山水的细致描摹,又有田园情韵的含蓄表达。情与景的交融,注重写意;平淡中见精致,有似谢氏的“排”。自此山水田园合为一体,而且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创作的高度融合,继承了“写意”的优良传统,就避免了玄言诗的空洞无力和“上官体”的绮糜繁复;但又不同于陶渊明的那种“平淡”,不是“无意为之”的自然,而是“精心”安排之后呈现出的纯“心性”的。

相比之下,诗歌理论的更新似乎更为重要。在封建社会诗歌理论中儒家诗教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它注重的是诗歌的现实功能,重视诗人的

“自然”

社会使命。作为儒家诗论的代表诗人之一的杜甫,他的诗歌就非常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思想倾向。占据传统诗歌理论另一极的是道家诗论。它是以“自然”为核心思想的,代表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等。如果说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纲常是对“人”的束缚和囚禁,那么道家思想中的“自然”则是对“人”的无边放逐。冯友兰先生对儒道的这种互补曾有很好的揭示:“因为‘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

[]!

相比之下,王维的送别,虽然少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含量,却也正因此而脱了正统士大夫抒情的窠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欹湖》中,王维细致完整地描绘了自己的瞬时心境的变化,完成了瞬时向永恒的变换。诗的开始,在如泣的萧声中,浓浓的离愁慢慢地逸进离别人的心田,但经过“湖上一回首”的戏剧性转折之后,诗人心境的释然、超脱由那“青山”和“白云”映照得异常清晰、醒目。全诗正因这一戏剧性动作而变得灵动起来,这种灵动不得不归功于禅宗的“解脱”“南宗的解脱,,是刹那间的对生命王维诗歌则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即空灵、静逸的自然景之中蕴涵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在他那里,佛性普照,一切事物都体现了“惟我独尊”的佛性真如,他们既摆脱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束缚,又避开了道家漫无边际的自我放逐,仅在自性中就能得到满足,既不依赖社会,又不必乞求自然。那朵自开自落的“芙蓉花”(《辛夷坞》)表现的就是这种得到张扬的自然适意的“自性”内涵。

“自然”是佛家诗论、道家诗论与儒家诗教的最重要的区别所在。“不管是孔子‘智者乐水,人者乐山’《论语・雍也》,还是荀子的‘夫水,编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荀子・宥生》,都是因自然可

以象征人的道德品质而向往的”[!#]。以审美无

功利性为其追求目标的佛道思想,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力求绕开儒家“人本主义”思想的功利性,“自然”便成了它们的必然选择。康德曾说:“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似艺术;而艺术只能被称为美的,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

它又对我们表现为自然。”[!!]。王船山在其《夕

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也有:“不能作景语,又何作

情语耶?”[!$]。

同是送别,试看王维的《欹湖》:

“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再看杜甫的《送路六侍御入朝》:“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如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如果说杜甫遵循的是“诗言志”的遵旨,那么王维就是奉行“诗缘情”的准则。在儒家诗教重客观、重史实的指导原则下,杜甫更多的是借“送别”展现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寄托忧国忧民的理想抱负。

的秘密世界的本源、佛法的真谛的直接把握,是‘我’与‘世界’与‘佛’的直接融合”(《禅宗:文化

交融与历史选择》)[!%],赵殿最为其兄《王右丞集

笺注》作的序中曾说:“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彻中边,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使

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而不可得。”

[!&]值得注意的是,佛道虽都倡“自然”,但在本质上,这两家思想中的“自然”却不是同一个概念。佛学理论指导下的“自然”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王维《过香积寺》)、“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道家诗论影响下的“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水》)等。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是想象中的“自然”是凌于人类之上的,可望而不可即。老子有所谓

“大象无形”,认为人应该“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更进一步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人在自然

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应该“绝圣弃知”,通过“心斋”、“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与“道”合一的境界。所以,不论是“南山”还是“瀑布”都是须抬头“遥望”才能得见的。而佛家思想中的“自然”却是经过禅宗自性觉悟之后,直接地体现了深刻的心性内涵的“自然”。也许还是青原惟信禅师在悟道后所说的那段话最能体现其深意:“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

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十七)[!*]。

#!&

同是写景,李白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而王维则用“一声幽”来点化鸟鸣;同是写鸟,陶诗中用的是“飞鸟”这样的泛化概念,在王维诗中,却具体到了“黄鹂”、“白鹭”等,让人读后脑中即见其物,即触其真。更重要的是,佛家诗论在“平常心是道”“佛在自性中”、的思想指导下,并不像道家诗论那般轻视人,抬高自然,而是将人与自然同提并重,自然的博大并不能压倒自性心灵空间的深邃和精深,主张“世界法身中”(王维语),不必进行人为的干涉,“空故纳万物”(苏轼语),真如本色即是佛。

其艺术性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所创造出的新型审美意境的巨大贡献还是缺少足够重视的。如“对于这种境界,古人更多欣赏,而今人更多批判,被指为枯寂和消极。平心而论,王维五绝的境界,虽没有陶诗的境界积极,却也不全是消极。因为人生不仅面对社会,而且面对宇宙———因而对照自然,反思一下自己的根本处境,以提高生存的质量,乃是很有必要

[]!#的。”,这里虽然肯定了王维的成就,但最终仍

是以“思想”标准为其定位的。实际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创作继魏晋时期多种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义关注“自然”的佛道思想一直以来因被批为而备受冷落,虽然在经世致用上,它们确实不及儒家,但对于艺术创造,它们显然更胜一筹,更有利于诗人个性的展现和张扬,尤其是佛家的“佛在自性中”的思想对个性的束缚更具破坏力。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桎梏带给诗人的是不尽的艰辛与不幸,但佛道思想却在“消极”的名义下一直默默地在精神上为诗人提供慰藉和心理平衡,因而从现实意义上说,它们无疑更应受到当今仍在寻求人性和个性的解放的现代人的关注。从美学角度和创作层面看,在西方,从康德以来的哲学家们纷纷重视起审美关注中的无功利因素和人的主体性问题,自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特别是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内在的心理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和开拓。这从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乃至重视佛道思想对审美无功利的诗性文化影响的必要性。

由于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趋于个性化的自然适意,与占正统主流地位的儒家用世思想有所背离,所以曾一度被具有正统思想的研究者弃置不顾,正如谭优学在其《王维四题》中所说:“建国后,强调文学的思想性。亦即政治伦理的诗教功利主义,将原先称之为‘平民诗人’的白居易紧排在李、杜之后,鼎足而三。而号称‘诗佛’的王维,甚至退在高、岑以下,因为

。”[!

然放宽了要求,即批判其思想上不足的同时也对#$%

文学新变之后的第一个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为后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的新变、繁荣作了重要的准备,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以及司空图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李贽的,袁枚的“性灵说”甚至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的提倡等等,都可以从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找到渊源。

唐诗经过安史之乱的干扰决绝地走上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王维之后的诗人不仅本身是现实主义作风,而且也不由自主地以此标准来衡量前人的诗歌成就,因而中唐晚唐的绝大部分诗人都是崇尚并学习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与现实政治的紧密结合也就构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特点。于是,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关注只限于那些被政治冷落了的文人,也就是说,正是这些文人继承了王维诗歌所取得的珍贵艺术经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是继承并发展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意境美。其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钴姆潭西小丘记》中:“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等文字就不仅在意念上将自然融入心了,更在实际行动上实现了以人为中心将自然“笼而有之”的主观意愿,自然的广博在融入内心的程序上又多了一层“实践”的工序———“去秽”,从而最终使自然与自己达到了高境界的“与心谋”。这种“笼而有之”的审美意愿正是建立在“境小意大”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之上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正是随着这

种审美特征的出现而产生。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由于时世家事身世的影响,获得了灵心善感的特殊气质和思想上的自主

“消极”‘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童心说”

和自信。他非常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不步前人“盲目崇古”的后尘,在《上崔华州书》中曾说:“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盖愚

[]!!与周、孔俱身之耳。”。正是基于此,他脱离了

师心代替师古,要求文学冲破礼教藩篱,摆脱理学的羁绊,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并主张任性而为,不受任何束缚,以真实、自然、与化工造物同体为最高审美原则,它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集中表

[]!%现,就是性灵说和情真说。”。而这一切所谓

自杜甫之后唐诗人太过政治化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束缚,关注起自我心灵的艺术创造,“孙琴安的《杜甫、李商隐七律之比较》认为李之七律是熔王维七律之密丽与杜甫七律之变化于一炉而自成

[]!

“性灵”“情真”、实际上是多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来的,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王渔洋在其《分

[]!&甘余话》中就明言:“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总之,王山水田园诗所显示出的新的审美方向和特征相对程度地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方向,促成了传统诗歌由“致广大”走向“致精深”,特别是其诗歌中主体性的加强使“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得到了一次新的调适和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功地吸收了他民族文化并影响了后世文化的构成。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他民族文化的巨大冲击,而怎样在坚持我们优秀文化传统上合理吸取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形成一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无疑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世纪西方文

化(特别是哲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它的强大的兼容性,例如海德格尔的“天人合一”观的提出就有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只不过“海德格尔的哲学则可以说是经过了‘主客二分’和包摄了‘主客二分’的一种更高一级的

[]!)‘天人合一’”。张世英认为:“未来的中国哲

鸟”“瑶台”等意象与王诗中常出现的“白云”“苔”“芙蓉”“日”等意象一样,都不是实指,而是经过心灵化了的多种体验的复合。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李商隐诗歌中增加了更多也更复杂的意象,诗歌意境也因此而更加扑朔迷离(朦胧美),例如对女性复杂心理的展现,这是王维所不曾做到的。

自陈子昂等人掀起了“复古”的浪潮以后,中国诗歌理论便拉开了“复古”、“反复古”思潮的“持久战”。“复古派”主要打着恢复圣人之道的“文以载道”的旗号,要求文章重视“经世之用”的实用价值,如韩愈在《答尉迟生书》中就说到:“夫

[]!#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但到了晚唐五代以后,“文学思潮在由注重社会功用、表现民生疾苦,而向偏于个人抒情、追求艺

[]!$术之美发展。”。自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

人欲”的束缚松弛之后,明清时期的文学中“反复古”倾向明显占据了上风,“明代从嘉靖后期开始,文艺上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至隆庆、万历起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包括诗文、戏曲、小说、乃至书画各个领域共同的主导倾向,从而代替了绵延一、二百年的复古主义思想。”,“这股文艺新思潮的核心是:强调文学源于人的心灵,以

参考文献:

学的发展也许是一种既有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的进取精神,又有天人合一、人物交融的诗意境界的哲学,是个体性、差异性和流变性从传统的整体性和凝滞中获得解放的哲

[]

有所启发。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王维研究》编委会+王维研究(第一辑)[,]!#’

中国工人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孙武昌%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徐仁

!!!!!!!!!!!!!!!!!!!!!!!!!!!!!!!!!!!!!!!!!!!!

的承诺业务和不可撤销的承诺业务。目前,我国这原本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上接第$+页)围,故而为了与外资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我们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开拓业务。

(二)大力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央银行的相关法律看,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重点开拓以下中间业务新领域:()贷款的证券化业务可用于证券化的贷&

款,一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信贷。二是银行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如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三是针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特征,不良贷款也被列为贷款证券化的重要内容。开办贷款证券化可将风险大的资产转化为风险较小的资产,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贷款证券化可以使一部分不良资产得到盘活,降低金融风险。()贷款承诺业务!

贷款承诺是银行在

未来特定事情,向客户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发放一定数额贷款的承诺。贷款承诺业务分为可撤销

参考文献:

[]刘军%我国加入./[]广西金融研究,&0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吴铃,等%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邓明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的探讨[]湖北理工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甄民&!+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都属于可撤销贷款承诺业务,随着金融证券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应开展如票据发行等不可撤销的承诺业务。()积极开拓与资本市场的相关的业务近$

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一直高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加入./我国金融业必将进入0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扩张速度会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将失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银行可重点为券商或股民提供证券资金转帐,清算服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办理证券帐户管理,基金帐户管理以及派发红利等,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融资顾问和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服务。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看,国有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尽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施推出知识密集型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其相应代理业务。

试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方珍

巢湖学院,巢湖,238000巢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OHU COLLGEG2004,6(4)0次

参考文献(21条)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二) 20002.周裕锴 中国禅宗与诗歌 2000

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王维研究》编辑委员会 王维研究(第一辑) 19924.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册) 19975.周振甫 唐诗宋词元曲全集(三) 19986.莱辛 拉奥孔 19977.余恕诚 唐诗风貌 2003

8.张少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20039.孙武昌 禅思与诗情 1997

10.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 200211.杨福生 唐代律诗赏析 199912.辞海(文学分册) 198013.李泽厚 美学三书 1999

1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199415.康德 判断力批判(上) 200016.宗白华 宗白华全集(第3卷) 199417.老子 庄子 列子 荀子 韩非子合集 199818.周啸天 唐绝句史 1999

19.邵宁宁 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芳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特征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的基础上,将它们高度融合于一体,发展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调动了绘画的艺术手段,将透视、色彩、动静、虚实、形神引入诗中,形成自己

2.期刊论文 张桂荣.张雪琴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

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选材和语言方面所体现的

3.期刊论文 周星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分析 -语文学刊2006(7)

:绘画美、音乐美、哲理美.

4.期刊论文 刘峰.LIU Feng 山水禅悦——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物象的取舍与组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

论述了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王维,其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同时指出王维善于选取素雅的物象,组合显现出整体的和谐美,物象的取舍和组合,又内隐着诗人性格和情趣的内在驱动.王维一生都受到禅佛思想的熏陶,这一宗教意识对王维的诗歌艺术,特别是在物象处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5.学位论文 尹亦农 王维山水田园诗之诗情、画意、禅趣——兼论佛禅思想对王维人生道路及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影响 2001

王维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但最擅长写自然风景.该文的正文是分四个部分来展开论述的,一、佛禅思想对王维人生道路及山水田园诗作的影响;二、王维山水田园诗之诗情;三、王维山水田园诗之画意;四、王维山水田园诗之禅趣.该文在结论中认为,佛禅思想大有功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在佛禅思想的浸润下孵化出来的,王维能够借用佛禅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这使得他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新的领域.王维把多方面的修养和才能融入诗法,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兼具诗情、画意与禅趣.

6.期刊论文 伍广平 画面灵动禅韵悠扬--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乐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面生动,禅意隽永,而且宫商迭奏,琴韵悠悠.他的山水田园诗无论是诗人所描绘的自然的各种声响、人的欢声笑语,还是诗歌本身,都具有突出的音乐美的特征.它对完善诗的画意和增添诗的禅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取得很高成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7.期刊论文 曾伟.ZENG Wei 盛唐文学背景下的王维山水田园诗 -运城学院学报2009,27(4)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不少学者虽承认王维山水田园诗也体现了

8.期刊论文 黎文丽.傅绍良.LI Wen-li.FU Shao-liang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唐都学刊2005,21(6)

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经历所决定.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浓厚的禅意.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灵静寂的意境、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

9.期刊论文 王波 释道观与王维山水田园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

释道交融共同作用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使其呈现出一种空灵含蓄、平和悠远的情趣.在意象选择方面,由于释道交融的影响,王维善于选择秋、云、水、莲等意象入诗.释道交融使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具有情趣美、含蓄美、静态美、绘画美等特点.

10.期刊论文 陈明华.Chen Minghua 玄妙空灵清淡悠远--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解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悟禅和禅境是王维诗歌意境生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特色.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haohxyxb20040403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

总第$*期巢湖学院学报

+&,-./)&012/&2,3&))445,%&’#’(&)’$’!

64.4-/)74-8/)%&’$*

!大学生论坛!

编者按:发表在这里的一篇文章是我校中文系!

我们并不指望用一学期的时间就能让所有的同学都能走向治学,但学风的创建则是我们所急切希望的。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创建你追我赶忙治学的风气,意义实在太大了。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精神,我们希望浓厚的治学追求,就是巢湖学院的精神。

自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发表我校学生的习作,“大学生论坛”将作为学报的一个特色栏目长期办下去。这个栏目的持久过程,也就是我校校园精神逐渐形成并成熟的过程。《安!

试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方珍

(巢湖学院,

巢湖

)!=

摘要:深受佛学思想影响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由于不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思想标

准,曾长期遭受冷落。事实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将佛学思想引进诗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境界。它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对今天的文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主体性;境小意大

中图分类号:()>!

,(!

:B’56#(0-$(C.48DE&,.FC8.D:C.G:HCF4-DC.GICDF&-C)&4F-C0043F4GG44),GM5BIJIJKJL

,’G28DF28)&D&22CDK44.)40F&,F8.F243&)G0&-C)&.F8E4,K43C,D48FG8G.F3&.0&-EF&IIJ5F248G4&)&83C)DFC.GC-GD&0F241&.0,38C.8DFDH2832&33,84GCG&E8.C.F&D8F8&.’L,F8.5II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方珍(,女,桐城人,巢湖学院中文系!9;

9!9

,,!

:+;!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表现形式山水田园诗发端于先秦,“早在《诗经》和《楚辞》时代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

诗”[

谢灵运、谢月兆等大家,如大谢的《登池上楼》、小谢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陶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分别是山水诗、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但作为一个整体,山水田园诗是到盛唐王维手中才真正成熟的。

王维诗歌的风格可随其思想变化大致归纳为两种,即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之前,思想趋于积极的时期,诗歌洋溢着一种“豪放刚健,雄浑壮丽”之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林泛》)等;之后思想渐渐变得消极,诗歌表现出一种“澄净空灵,飘逸玲珑”的新境界,这一新诗风在《辋川集》(=>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山水田园组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其前期诗歌似乎更符合“盛唐气韵”,但耐人寻味的是,真正能体现王维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的却是后者。

其是不再以统治阶级的意识作为自己的意识,而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转化为出世适意的恬淡和自性发现的欣喜,并开始以一种真正超然的胸襟去体悟山水,以一种敏锐的内在眼光来观察山水,由实入虚,向外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真秀美,向内他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作于此地的《辋川集》(=>首)

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心灵历程。第一首《孟城坳》“:新家孟城坳,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与第二首《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表明了诗人的心境变化前的情况,其中“古木”、“、秋色”等意象的运用,说明诗人的思想还是受着世俗价值观的束缚与制约,人事的沧桑、人生的短暂等社会功利性的思想意识对他还有一定影响,即使是拥有了一片新天地,他的内心却仍感到“悲苦”、“惆怅”。到了第三首《文杏馆》中,情况发生了变化:“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所有的失落、消沉到此都通通转化成一场“人间雨”“去”了。至此王维完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达到了任心自由的“无滞”(慧能语)状态。现实在诗人眼中慢慢有了诗意,第四首《斤竹岭》:“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中诗人发现的这条连樵夫都不会知道的“山路”显然指的是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正如唐人刘禹锡所说

[=],随着诗人心境的变化,其诗歌

的审美意境也便有了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个性化的特点渐渐突出:“境”变“小”了,“意”却相对变了,即诗的结构较小,意象玲珑意境却深邃而隽永。面对大自然的山水和田园,王维避开了传统主流创作的厚重和严肃,舍弃了“先天下之

“衰柳”“因定而得境”“大”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同时也没有采取“神游”的方式,作“且放白鹿青崖间”式的狂想,而以禅宗“法身无象,应物观形”的顿悟观为指导,认为“心与物之间并非是相离而是相通相依的”“只要认识、,把握了事物的外形,即可

[]!认识、把握住最高的精神实体”。往往以精巧

受;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桂花落”突出了夜之“静”、通过“月出惊山鸟”突出了春涧之“幽”,“幽静”实是诗人心中的“块垒”;又如《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要表现的既不是春池的深且广,也不是绿萍、垂杨的开与合,而是想以此来写自己“闲逸”的心境等。当然,王维诗歌中“空寂”“幽静”“闲逸”等情感实际是交相融合的。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高度又决不是谢灵运在写完山水之后加一条玄言的尾巴所能达到的。

玲珑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韵美。勃兰兑斯曾说:“真正的风景同它在水中

[]

风景就有似这“水中的映像”,“不惟写山水之形胜,并传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清朱庭

珍《筱园诗话》卷一)[#]。

苏轼曾赞王维山水田园诗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在《辋川集》($%首)《并序》中坦言自己所写的就是自己游览的景点,“其游止

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一首诗写一

个景点,二十个景点用二十首绝句联串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景观群,这样既能让人细看各个具体景点,又能让人感受到整体风景之美,正是这种从精微细致中取境,兴象的玲珑导致诗歌的画面感很强。关于诗画的关系,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

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曾激烈地反对“诗画一

致”说,但他也还是不得不承认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画可以通过物体去暗示动作情节,而诗也可以通过动作情节去描绘物体。作为南宗山水的开派画家,曾有“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的感慨,王维无疑熟谙绘画要法,他的诗歌因此而有了一个独特的特点,即经常创造性地以“小动作”表现诗歌栩栩如生的画面生机。《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即是抓住了一瞬间的动作创造了永恒的记忆的。

如果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尚巧似”(钟嵘卷上),陶渊明田园诗重写意的话,那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可谓“形神兼备”的二者结晶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在道家思想“神游”观指导下,虽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度,但就“形巧”这一点来说,还是不及王维关注的多。当然,王维也并没有停留在“池塘生春草”式的形似上,他既重视刻画这作为“法身”存在的“形”,又重视表现这“形”外之“意”,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对阳光的细微捕捉,形象的表达了“空寂”的强烈感

王维山水田园诗“境小意大”还通过主体性的强化来实现。王维绝大部分人生道路是在盛唐极盛时期度过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因而,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他获得了一种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审视视角。“可以说,只有盛唐时代才能出现王维这样的大师,他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必然要体现于诗,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于简净朴实之中,有惊人的丰

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维创造性的将

“悠然见南山”的模糊崇敬发展到“青山卷白云”(《欹湖》)的清晰洞彻;由“飞鸟相与还”的仰视转变为“白鹭惊复下”的俯视。如《鹿柴》中的太阳本是必须仰视才能看得见的,但诗人却巧妙地避免了这种“迎合”自然的“必须”,化腐朽为神奇,让太阳自己“回来”,送到诗人的眼睛底下,诗人的主体地位强化由此可见一斑。这样,如王昌龄的《诗格》中所总结的:“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

用。”[)],诗境也由此从传统诗歌中“境”的“致广

大”转向了“意”的“致精深”。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有上述表现形态,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他自身的个性性格及艺术修养是其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王维自小就深受佛教的清、净的环境氛围的影响,其母崔氏笃信禅宗,在他还只有几岁时,崔氏即成为佛的信徒,“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

求寂静。”[*%]这种环境是其性格个性形成的关键

因素。据唐李肇《国史补》卷上:“王维好释氏,故

*$!

《诗品》

[]!!字摩诘。”直到“临终之际”他仍“多敦厉朋友[]!

的就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事实上,在创造过程中,各种艺术要素的融合是不自觉的自觉,诗也正因此才浑然天成。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才对诗作出如此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体会得更多的恰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二,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审美自觉与更新是其山水田园诗产生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在魏晋时期,“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出来

[]!(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随着

代山水诗人的魁首,原因是他虔信佛教,并且更

[]!#。参看深刻更鲜明地悟到了‘无我’和‘空’”

他的诗作,我们发现,即使在那激情飞扬的时代,在那血肉横飞的边塞战场、在那风劲弓鸣的猎场,他的诗中总会有一方宁静的心灵栖息地,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这种热爱宁静的审美心理倾向最终促使了他诗歌中那种“寂静空灵”境界的形成。此外,他的仕途对他的个性最终定形的影响也非常大。“开元进士。累官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

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在几

经坎坷之后,他深感尘事之累,为了调节身心,解决出仕与向往自然的内心矛盾,他先是在终南山卜居,后又在蓝田辋川买了宋之问的庄园过起了半官半隐的闲适自由的生活,《历代名画记》卷十

说他“蓝田南置别业,以水木琴书自娱。”[!%]。正

是这种闲适的生活促使了他艺术自觉的成熟。

王维多方面深厚的文化修养也是一个不应忽略的因素。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而决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不仅在诗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且还善书法、绘画,精通音律等。《太平广记》卷一七九引《集异记》云:“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

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新

传》也云:“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

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正是在这些

艺术修养达到了内在的融会贯通之后他才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能享受到诗情美,而且还能享受到画意美,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彀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书法的飘逸美,如《欹湖》:“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更有音乐美,如“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等叠字的音律感效果;“晚下兮紫薇,怅尘事兮多违。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等古民歌形式的节奏感;当然,融合“音乐”的最高境界还是其诗中“动”、“静”互衬给人造成强烈的听觉感受,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达到!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也日益明显。唐初,魏征在其《隋书・文学传序》中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特征,并提出南北文学“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

质斌斌,尽善尽美”[!)]的希望。初唐四杰为当时

文坛只注重声律辞藻、轻诗歌风骨而大声疾呼,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愿望,具体指出要将汉魏风骨与齐梁风雅兴寄结合起来。王维早年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曾在《别基毋潜》中响亮地提出诗歌应:“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可以说,他早期诗歌的刚健有力特别是后期的个性化风格与这种文的自觉是不无关系的。他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山水田园诗就是既有对陶渊明田园诗“写意”传统的继承,又有对谢灵运山水诗清新精致取境的借鉴。以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积雨辋川庄作》为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粟响东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其中就既有对山水的细致描摹,又有田园情韵的含蓄表达。情与景的交融,注重写意;平淡中见精致,有似谢氏的“排”。自此山水田园合为一体,而且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创作的高度融合,继承了“写意”的优良传统,就避免了玄言诗的空洞无力和“上官体”的绮糜繁复;但又不同于陶渊明的那种“平淡”,不是“无意为之”的自然,而是“精心”安排之后呈现出的纯“心性”的。

相比之下,诗歌理论的更新似乎更为重要。在封建社会诗歌理论中儒家诗教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它注重的是诗歌的现实功能,重视诗人的

“自然”

社会使命。作为儒家诗论的代表诗人之一的杜甫,他的诗歌就非常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思想倾向。占据传统诗歌理论另一极的是道家诗论。它是以“自然”为核心思想的,代表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等。如果说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纲常是对“人”的束缚和囚禁,那么道家思想中的“自然”则是对“人”的无边放逐。冯友兰先生对儒道的这种互补曾有很好的揭示:“因为‘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

[]!

相比之下,王维的送别,虽然少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含量,却也正因此而脱了正统士大夫抒情的窠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欹湖》中,王维细致完整地描绘了自己的瞬时心境的变化,完成了瞬时向永恒的变换。诗的开始,在如泣的萧声中,浓浓的离愁慢慢地逸进离别人的心田,但经过“湖上一回首”的戏剧性转折之后,诗人心境的释然、超脱由那“青山”和“白云”映照得异常清晰、醒目。全诗正因这一戏剧性动作而变得灵动起来,这种灵动不得不归功于禅宗的“解脱”“南宗的解脱,,是刹那间的对生命王维诗歌则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即空灵、静逸的自然景之中蕴涵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在他那里,佛性普照,一切事物都体现了“惟我独尊”的佛性真如,他们既摆脱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束缚,又避开了道家漫无边际的自我放逐,仅在自性中就能得到满足,既不依赖社会,又不必乞求自然。那朵自开自落的“芙蓉花”(《辛夷坞》)表现的就是这种得到张扬的自然适意的“自性”内涵。

“自然”是佛家诗论、道家诗论与儒家诗教的最重要的区别所在。“不管是孔子‘智者乐水,人者乐山’《论语・雍也》,还是荀子的‘夫水,编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荀子・宥生》,都是因自然可

以象征人的道德品质而向往的”[!#]。以审美无

功利性为其追求目标的佛道思想,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力求绕开儒家“人本主义”思想的功利性,“自然”便成了它们的必然选择。康德曾说:“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似艺术;而艺术只能被称为美的,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

它又对我们表现为自然。”[!!]。王船山在其《夕

堂永日绪论内编》中也有:“不能作景语,又何作

情语耶?”[!$]。

同是送别,试看王维的《欹湖》:

“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再看杜甫的《送路六侍御入朝》:“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如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如果说杜甫遵循的是“诗言志”的遵旨,那么王维就是奉行“诗缘情”的准则。在儒家诗教重客观、重史实的指导原则下,杜甫更多的是借“送别”展现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寄托忧国忧民的理想抱负。

的秘密世界的本源、佛法的真谛的直接把握,是‘我’与‘世界’与‘佛’的直接融合”(《禅宗:文化

交融与历史选择》)[!%],赵殿最为其兄《王右丞集

笺注》作的序中曾说:“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彻中边,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使

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而不可得。”

[!&]值得注意的是,佛道虽都倡“自然”,但在本质上,这两家思想中的“自然”却不是同一个概念。佛学理论指导下的“自然”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王维《过香积寺》)、“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道家诗论影响下的“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水》)等。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是想象中的“自然”是凌于人类之上的,可望而不可即。老子有所谓

“大象无形”,认为人应该“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更进一步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人在自然

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应该“绝圣弃知”,通过“心斋”、“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与“道”合一的境界。所以,不论是“南山”还是“瀑布”都是须抬头“遥望”才能得见的。而佛家思想中的“自然”却是经过禅宗自性觉悟之后,直接地体现了深刻的心性内涵的“自然”。也许还是青原惟信禅师在悟道后所说的那段话最能体现其深意:“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

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十七)[!*]。

#!&

同是写景,李白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而王维则用“一声幽”来点化鸟鸣;同是写鸟,陶诗中用的是“飞鸟”这样的泛化概念,在王维诗中,却具体到了“黄鹂”、“白鹭”等,让人读后脑中即见其物,即触其真。更重要的是,佛家诗论在“平常心是道”“佛在自性中”、的思想指导下,并不像道家诗论那般轻视人,抬高自然,而是将人与自然同提并重,自然的博大并不能压倒自性心灵空间的深邃和精深,主张“世界法身中”(王维语),不必进行人为的干涉,“空故纳万物”(苏轼语),真如本色即是佛。

其艺术性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所创造出的新型审美意境的巨大贡献还是缺少足够重视的。如“对于这种境界,古人更多欣赏,而今人更多批判,被指为枯寂和消极。平心而论,王维五绝的境界,虽没有陶诗的境界积极,却也不全是消极。因为人生不仅面对社会,而且面对宇宙———因而对照自然,反思一下自己的根本处境,以提高生存的质量,乃是很有必要

[]!#的。”,这里虽然肯定了王维的成就,但最终仍

是以“思想”标准为其定位的。实际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创作继魏晋时期多种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义关注“自然”的佛道思想一直以来因被批为而备受冷落,虽然在经世致用上,它们确实不及儒家,但对于艺术创造,它们显然更胜一筹,更有利于诗人个性的展现和张扬,尤其是佛家的“佛在自性中”的思想对个性的束缚更具破坏力。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桎梏带给诗人的是不尽的艰辛与不幸,但佛道思想却在“消极”的名义下一直默默地在精神上为诗人提供慰藉和心理平衡,因而从现实意义上说,它们无疑更应受到当今仍在寻求人性和个性的解放的现代人的关注。从美学角度和创作层面看,在西方,从康德以来的哲学家们纷纷重视起审美关注中的无功利因素和人的主体性问题,自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特别是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人的主体性、内在的心理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和开拓。这从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乃至重视佛道思想对审美无功利的诗性文化影响的必要性。

由于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趋于个性化的自然适意,与占正统主流地位的儒家用世思想有所背离,所以曾一度被具有正统思想的研究者弃置不顾,正如谭优学在其《王维四题》中所说:“建国后,强调文学的思想性。亦即政治伦理的诗教功利主义,将原先称之为‘平民诗人’的白居易紧排在李、杜之后,鼎足而三。而号称‘诗佛’的王维,甚至退在高、岑以下,因为

。”[!

然放宽了要求,即批判其思想上不足的同时也对#$%

文学新变之后的第一个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为后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的新变、繁荣作了重要的准备,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以及司空图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李贽的,袁枚的“性灵说”甚至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的提倡等等,都可以从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找到渊源。

唐诗经过安史之乱的干扰决绝地走上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王维之后的诗人不仅本身是现实主义作风,而且也不由自主地以此标准来衡量前人的诗歌成就,因而中唐晚唐的绝大部分诗人都是崇尚并学习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与现实政治的紧密结合也就构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特点。于是,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关注只限于那些被政治冷落了的文人,也就是说,正是这些文人继承了王维诗歌所取得的珍贵艺术经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是继承并发展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意境美。其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钴姆潭西小丘记》中:“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等文字就不仅在意念上将自然融入心了,更在实际行动上实现了以人为中心将自然“笼而有之”的主观意愿,自然的广博在融入内心的程序上又多了一层“实践”的工序———“去秽”,从而最终使自然与自己达到了高境界的“与心谋”。这种“笼而有之”的审美意愿正是建立在“境小意大”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之上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正是随着这

种审美特征的出现而产生。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由于时世家事身世的影响,获得了灵心善感的特殊气质和思想上的自主

“消极”‘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烟’“童心说”

和自信。他非常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不步前人“盲目崇古”的后尘,在《上崔华州书》中曾说:“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盖愚

[]!!与周、孔俱身之耳。”。正是基于此,他脱离了

师心代替师古,要求文学冲破礼教藩篱,摆脱理学的羁绊,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并主张任性而为,不受任何束缚,以真实、自然、与化工造物同体为最高审美原则,它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集中表

[]!%现,就是性灵说和情真说。”。而这一切所谓

自杜甫之后唐诗人太过政治化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束缚,关注起自我心灵的艺术创造,“孙琴安的《杜甫、李商隐七律之比较》认为李之七律是熔王维七律之密丽与杜甫七律之变化于一炉而自成

[]!

“性灵”“情真”、实际上是多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来的,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王渔洋在其《分

[]!&甘余话》中就明言:“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总之,王山水田园诗所显示出的新的审美方向和特征相对程度地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方向,促成了传统诗歌由“致广大”走向“致精深”,特别是其诗歌中主体性的加强使“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得到了一次新的调适和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功地吸收了他民族文化并影响了后世文化的构成。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他民族文化的巨大冲击,而怎样在坚持我们优秀文化传统上合理吸取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形成一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无疑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世纪西方文

化(特别是哲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它的强大的兼容性,例如海德格尔的“天人合一”观的提出就有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只不过“海德格尔的哲学则可以说是经过了‘主客二分’和包摄了‘主客二分’的一种更高一级的

[]!)‘天人合一’”。张世英认为:“未来的中国哲

鸟”“瑶台”等意象与王诗中常出现的“白云”“苔”“芙蓉”“日”等意象一样,都不是实指,而是经过心灵化了的多种体验的复合。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李商隐诗歌中增加了更多也更复杂的意象,诗歌意境也因此而更加扑朔迷离(朦胧美),例如对女性复杂心理的展现,这是王维所不曾做到的。

自陈子昂等人掀起了“复古”的浪潮以后,中国诗歌理论便拉开了“复古”、“反复古”思潮的“持久战”。“复古派”主要打着恢复圣人之道的“文以载道”的旗号,要求文章重视“经世之用”的实用价值,如韩愈在《答尉迟生书》中就说到:“夫

[]!#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但到了晚唐五代以后,“文学思潮在由注重社会功用、表现民生疾苦,而向偏于个人抒情、追求艺

[]!$术之美发展。”。自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

人欲”的束缚松弛之后,明清时期的文学中“反复古”倾向明显占据了上风,“明代从嘉靖后期开始,文艺上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至隆庆、万历起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包括诗文、戏曲、小说、乃至书画各个领域共同的主导倾向,从而代替了绵延一、二百年的复古主义思想。”,“这股文艺新思潮的核心是:强调文学源于人的心灵,以

参考文献:

学的发展也许是一种既有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分和主体性的进取精神,又有天人合一、人物交融的诗意境界的哲学,是个体性、差异性和流变性从传统的整体性和凝滞中获得解放的哲

[]

有所启发。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王维研究》编委会+王维研究(第一辑)[,]!#’

中国工人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孙武昌%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徐仁

!!!!!!!!!!!!!!!!!!!!!!!!!!!!!!!!!!!!!!!!!!!!

的承诺业务和不可撤销的承诺业务。目前,我国这原本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上接第$+页)围,故而为了与外资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我们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开拓业务。

(二)大力拓展新的中间业务领域,从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及中央银行的相关法律看,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重点开拓以下中间业务新领域:()贷款的证券化业务可用于证券化的贷&

款,一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信贷。二是银行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如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三是针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特征,不良贷款也被列为贷款证券化的重要内容。开办贷款证券化可将风险大的资产转化为风险较小的资产,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开辟新的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贷款证券化可以使一部分不良资产得到盘活,降低金融风险。()贷款承诺业务!

贷款承诺是银行在

未来特定事情,向客户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发放一定数额贷款的承诺。贷款承诺业务分为可撤销

参考文献:

[]刘军%我国加入./[]广西金融研究,&0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吴铃,等%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邓明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的探讨[]湖北理工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甄民&!+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都属于可撤销贷款承诺业务,随着金融证券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应开展如票据发行等不可撤销的承诺业务。()积极开拓与资本市场的相关的业务近$

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一直高速发展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加入./我国金融业必将进入0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扩张速度会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将失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银行可重点为券商或股民提供证券资金转帐,清算服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办理证券帐户管理,基金帐户管理以及派发红利等,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融资顾问和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服务。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看,国有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尽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施推出知识密集型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其相应代理业务。

试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方珍

巢湖学院,巢湖,238000巢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OHU COLLGEG2004,6(4)0次

参考文献(21条)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二) 20002.周裕锴 中国禅宗与诗歌 2000

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王维研究会.《王维研究》编辑委员会 王维研究(第一辑) 19924.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册) 19975.周振甫 唐诗宋词元曲全集(三) 19986.莱辛 拉奥孔 19977.余恕诚 唐诗风貌 2003

8.张少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20039.孙武昌 禅思与诗情 1997

10.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 200211.杨福生 唐代律诗赏析 199912.辞海(文学分册) 198013.李泽厚 美学三书 1999

14.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199415.康德 判断力批判(上) 200016.宗白华 宗白华全集(第3卷) 199417.老子 庄子 列子 荀子 韩非子合集 199818.周啸天 唐绝句史 1999

19.邵宁宁 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芳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特征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的基础上,将它们高度融合于一体,发展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调动了绘画的艺术手段,将透视、色彩、动静、虚实、形神引入诗中,形成自己

2.期刊论文 张桂荣.张雪琴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

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选材和语言方面所体现的

3.期刊论文 周星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分析 -语文学刊2006(7)

:绘画美、音乐美、哲理美.

4.期刊论文 刘峰.LIU Feng 山水禅悦——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物象的取舍与组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

论述了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王维,其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同时指出王维善于选取素雅的物象,组合显现出整体的和谐美,物象的取舍和组合,又内隐着诗人性格和情趣的内在驱动.王维一生都受到禅佛思想的熏陶,这一宗教意识对王维的诗歌艺术,特别是在物象处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5.学位论文 尹亦农 王维山水田园诗之诗情、画意、禅趣——兼论佛禅思想对王维人生道路及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影响 2001

王维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但最擅长写自然风景.该文的正文是分四个部分来展开论述的,一、佛禅思想对王维人生道路及山水田园诗作的影响;二、王维山水田园诗之诗情;三、王维山水田园诗之画意;四、王维山水田园诗之禅趣.该文在结论中认为,佛禅思想大有功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在佛禅思想的浸润下孵化出来的,王维能够借用佛禅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这使得他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新的领域.王维把多方面的修养和才能融入诗法,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兼具诗情、画意与禅趣.

6.期刊论文 伍广平 画面灵动禅韵悠扬--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乐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面生动,禅意隽永,而且宫商迭奏,琴韵悠悠.他的山水田园诗无论是诗人所描绘的自然的各种声响、人的欢声笑语,还是诗歌本身,都具有突出的音乐美的特征.它对完善诗的画意和增添诗的禅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取得很高成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7.期刊论文 曾伟.ZENG Wei 盛唐文学背景下的王维山水田园诗 -运城学院学报2009,27(4)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不少学者虽承认王维山水田园诗也体现了

8.期刊论文 黎文丽.傅绍良.LI Wen-li.FU Shao-liang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唐都学刊2005,21(6)

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经历所决定.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浓厚的禅意.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灵静寂的意境、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

9.期刊论文 王波 释道观与王维山水田园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

释道交融共同作用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使其呈现出一种空灵含蓄、平和悠远的情趣.在意象选择方面,由于释道交融的影响,王维善于选择秋、云、水、莲等意象入诗.释道交融使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具有情趣美、含蓄美、静态美、绘画美等特点.

10.期刊论文 陈明华.Chen Minghua 玄妙空灵清淡悠远--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解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悟禅和禅境是王维诗歌意境生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特色.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haohxyxb20040403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内容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探析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探析 姓名:罗曼 指导老师:龙玲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艺术风格 影响 中心内容: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与工丽统一起来,可谓精妙独到,得到了后世评判家的赞赏与关注. 我这篇论文谈及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分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给人 ...

  •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优美典 ...

  •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
  • 王维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活跃于诗坛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称他为山水田园诗人,并不意味着他只写山水田园诗.其实王维的诗歌内容相当丰富,题材也十分广泛,但最能代表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成就的,仍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他既是诗人,又工于绘画,还精通音律.作为 ...

  • 陶渊明和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比较
  • 陶渊明和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比较 摘要:陶渊明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有着相同之处,同样也有着一些不同的地方.陶渊明开拓了这一新的领域,王维有所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领域,并在这一领域有了极高的成就.陶诗真率自然,意深语淡: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诗语言精准,善用白描:王维 ...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特征
  • 王维是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王维的诗歌随其思想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貌.前期思想较为积极,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其诗歌显示出豪壮.雄阔的风格,气势充沛,内容广泛.但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王维在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其思想从积极用世向消极遁世转化,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quo ...

  •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为人所称道.盛唐的殷 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北宋的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摘要:山水田园诗在诗人王维手中,得到一次总结和显著提高.其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他的诗,既有精细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情味:既包涵哲理,又避免枯燥的表述,极富艺术创作性.同时王维深受禅宗影响,使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形成一种高度净化,空灵自然的美的意境. 关键词 ...

  • 诗佛--王维
  • 诗佛--王维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

  • 陶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王维.孟浩然之关系
  • 第4卷第4期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Vol.4 No.42002年10月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Oct. 2002 ÃϺÆȻֹØϵ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 人文学院 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