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__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导学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学法指导】四、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2、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第12页和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圈是指

(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 还包括

(3).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

它分为 和_______________。

(4).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 __、______、

_______、。生物因素是指 。

(5). 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

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

(6).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生物

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等

任务(2):自主阅读教材第16页和第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

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关系等等。如.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 关系。蜜蜂群中有着明确的分工,这种现象属于 。水稻与草的关系是 ,羊与草的关系是 。

(2).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 和______环境。

3、【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竞技平台

任务(3):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 .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 .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

A .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4)、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任务(4):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 对照实验

(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合作 B .寄生 C.捕食 D .竞争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 .合作 B.食物网 C .捕食 D .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 .光和温度 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

(6).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 叶特化为刺, 茎膨大有储存功能, 茎表面绿色, 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 )

A. 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7)、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活动,这里影响蚯蚓活动的生态因素是( )

A. 雨后较低的气温 B. 雨后较少的食物

C. 雨后的土壤中较少的氧气 D.土壤中过多的雨水造成压力

(8)、在茂密的森林中,大树下面的植物长得纤弱,这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没有充足的空气 B、没有充足的阳光

C 、温度过低且水分不足 D、生存空间狭小

(9)、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 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0).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5、【实验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任务(5):认真阅读教材第15---17页,小组内研究交流,完成学案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 2)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 3)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

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4)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5)提出问题:

(6)作出假设:

(7)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全班分成6—8小组。②将10只鼠妇放入装置中,两侧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止2分钟。

(8)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9)得出结论:

(10)表的与交流:向全班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分析得出结论.

1、总结探究的一般过程: 、 、 、 、 、 。

2、在研究一种条件(如光照)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 不同以外, 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讨论 :

(1)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本实验怎样保证结果由单一变量(有无光照)引起的?

(3)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做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五、【知识梳理】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 温度. 水. 空气等。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六、【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学法指导】四、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2、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第12页和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圈是指

(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 还包括

(3).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

它分为 和_______________。

(4).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 __、______、

_______、。生物因素是指 。

(5). 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

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

(6).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生物

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等

任务(2):自主阅读教材第16页和第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

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关系等等。如.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 关系。蜜蜂群中有着明确的分工,这种现象属于 。水稻与草的关系是 ,羊与草的关系是 。

(2). 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 和______环境。

3、【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竞技平台

任务(3):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 .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 .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

A .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4)、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任务(4):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 对照实验

(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合作 B .寄生 C.捕食 D .竞争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 .合作 B.食物网 C .捕食 D .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 .光和温度 C .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

(6).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 叶特化为刺, 茎膨大有储存功能, 茎表面绿色, 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 )

A. 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7)、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活动,这里影响蚯蚓活动的生态因素是( )

A. 雨后较低的气温 B. 雨后较少的食物

C. 雨后的土壤中较少的氧气 D.土壤中过多的雨水造成压力

(8)、在茂密的森林中,大树下面的植物长得纤弱,这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没有充足的空气 B、没有充足的阳光

C 、温度过低且水分不足 D、生存空间狭小

(9)、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 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0).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5、【实验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任务(5):认真阅读教材第15---17页,小组内研究交流,完成学案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 2)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 3)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

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4)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5)提出问题:

(6)作出假设:

(7)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全班分成6—8小组。②将10只鼠妇放入装置中,两侧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止2分钟。

(8)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9)得出结论:

(10)表的与交流:向全班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分析得出结论.

1、总结探究的一般过程: 、 、 、 、 、 。

2、在研究一种条件(如光照)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 不同以外, 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讨论 :

(1)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本实验怎样保证结果由单一变量(有无光照)引起的?

(3)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做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五、【知识梳理】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 温度. 水. 空气等。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六、【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 课题: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重点和难点:(1)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2)生物之间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 4.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上一章中,我们通过对生物特 ...

  •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 .一群羊 B .一片森林 C .一个池塘 D .一块 草地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 .大兴安岭的林区 B .黄河中的鲤鱼 C .昆明湖中的生物 D .草原上的羊 3.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 ) A .生产者 ...

  • 刘利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姓名: 刘利秀 专 业: 应用生物技术 主考学校: 甘肃农业大学 准考证号: [1**********]9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0年9月20日 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 论文作者: ...

  • 高二生物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1. 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2. 理解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 3. 理解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4. 理解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教学重点 1.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2. ...

  • 2015年整理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 物 的 特 征 第 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 ...

  •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 第一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最早黑格尔(德国生物学家)1869年提出.意为:自然界的经济学. Eco:Eco(logy) →Eco(nomics).来自希腊文,表示家庭居处或环境的意思.可见,生态 学与经济学.家庭.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 读学识记(课前案) 1. 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__和与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2.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非生物因素------___ ...

  • 期中考试复习资料----生物
  •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2. 科学观察的特点: (1) 要有明确的目的 (2) 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3)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4) ...

  •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4) :301-310 J 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 -Biological Polytechnic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钟福生1. 2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2. 湖南环境生物 ...